chapter7 机电系统(13-03-16)_第1页
chapter7 机电系统(13-03-16)_第2页
chapter7 机电系统(13-03-16)_第3页
chapter7 机电系统(13-03-16)_第4页
chapter7 机电系统(13-03-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7 机械与电气系统7.1 施工内容简述根据招标文件的说明,本合同机电系统主要有:航站楼、空中交通控制塔、飞机库、气象站、机场消防&与急救服务(AFRS)、车间、保安室、配电站等结构物的内外部机械和电气系统安装。7.2 施工工艺流程系统定义研究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箱盒预埋、安装,线管穿线设备安装就位系统调试测试培训联合调试试运行。在后面的各单项施工前,均要先完成施工图的报批,同时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要完成各类预埋管线的施工。7.3 弱电系统桥架、线管、线缆的施工7.3.1 支架与吊架安装在支架与吊架安装过程中,主要确保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平直,无显著扭曲,且连

2、接牢固、角度与坡度适合。2. 各类焊缝均做防腐处理。3. 万能吊具采用定型产品。4. 固定支点间距不大于l.52m。在各类特殊点位增设固定支持点。5. 支架与吊架距离上层楼板不小于150200mm。6. 预埋吊杆、吊架的端部攻丝以便于调整。7.3.2 线槽安装7.3.2.1 线槽敷设安装1. 线槽连接采用连接板连接和变通连接。2. 线槽与盒、箱、柜等接茬时,进线和出线口等处采用抱脚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加装封堵。7.3.2.2 吊装金属线槽:1. 万能型吊具先组装成一整体,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处进行吊装。2. 线槽直线段组装时,先做干线,再做分支线并逐段组装成形。3. 出线口处利用出线口盒进行

3、连接,在末端部位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采用抱脚连接。7.3.2.3 地面线槽安装:1. 地面线槽需配合土建地面工程施工及时进行安装。2. 线槽与管连接、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分线盒与管连接、线槽出线口连接、线槽末端处理等,都安装到位,螺丝紧固牢靠。3. 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上好后,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主要根据地面厚度,仔细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出口等处,水平高度要求与地面平齐,将各种盒盖盖好成堵、严实,以防止水泥砂浆进入,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7.3.2.4 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1. 保护地线根据设计图要求敷设在线槽内一侧。7.3.3 暗管敷设1. 工艺流程管

4、路预制加工测定盒箱位置稳注箱盒管路连接地线连接。2. 施工工艺(1) 管路预制加工采购合格的成品管材,并在现场根据线路走向进行适当的裁剪。(2) 测定盒箱位置根据线路图,及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测放盒箱位置。(3) 稳注盒箱在固定好墙体盒箱后,采用水泥砂浆进行稳注。顶板盒箱则视顶板类型,采用紧固件或水泥砂浆进行稳注。(4) 管路连接采用管箍丝扣连接方式进行管路的连接。(5) 地线连接采用接地专用卡进行连接,接地专用卡为成品件。7.3.4 明管敷设1. 工艺流程预制加工支架、吊架测定盒箱位置支架、吊架安装固定管路敷设、连地线连接 2. 施工工艺(1) 预制加工支架与吊架按设计图结合现场实际进行

5、支架与吊架的制作。(2) 测定盒箱位置根据线路图,及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测放盒箱位置。(3) 支架、吊架安装采用紧固件完成支架与吊架的安装固定。(4) 管路连接采用管箍丝扣连接方式进行管路的连接。(5) 地线连接采用接地专用卡进行连接,接地专用卡为成品件。7.3.5 线缆敷设在弱电系统中,大多信号型号都是直流电压、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故对电缆(线)的敷设工作注意以下几点:(1) 电缆敷设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2) 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检查所有管线、线槽与盒箱;(3) 敷设电缆前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4) 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5) 布放线缆时,线

6、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6) 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7) 对于有安装天花板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在天花板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外露;(8) 线缆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留有适当余量;(9) 线缆敷设时,在两端做好标记;(10) 垂直线缆的布放:穿线时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11) 绑扎: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1.5M。(12)

7、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装有屏蔽铝箔片以阻隔潮气。(13) 同轴电缆在安装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保证没有损伤屏蔽层。(14) 安装电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电缆的温度要高于5。(15) 填写好放线记录表;(16) 线槽内线布放完毕后盖好槽盖,满足防火、防潮、防鼠害之要求。7.4 弱电各系统施工方案弱电系统包括如下部分:通讯系统、闭路监视系统、卫星天线系统、ICT网络系统、公共广播及视听系统、门禁系统、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各功能楼系统分部如下表:系统 区域航站楼机库航空火警救护站气象站空中交通控制塔工厂警卫室C-1C-2C-3C-4C-5C-8C-9通信(TEL)系统闭路电视(CCTV)系统卫星天线系统(SMAT

8、V)ICT网络公共广播及视听系统门禁(CA)系统航班显示(FIDS)系统建筑体内建设该系统建筑体内无该系统7.4.1 通讯系统及ICT网络施工7.4.1.1 端接要求在前述桥架、线管和线缆施工完毕的基础上,本系统的安装主要是采用专用工具完成如下几项端接施工:1. 模块化配线板的端接2. 接插式配线架的端接3. 信息插座端接7.4.1.2 系统测试在系统安装完成后,将通过如下几项测试工作来检测系统安装的正确性:1. 双绞线缆传输测试(1) 线缆传输的验证测试(2) 线缆传输的认证测试a. 认证测试标准:EIA/TIA 568A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ISO/IEC 11801:1995(E) 国际布

9、线标准b. 认证测试参数:(a). 接线图(Wire Map):(b). 链路长度(Lenght)(c). 衰减(Attenuation)(d). 近端串扰(NEXT)损耗(e). 特性阻抗(Impedance)2. 光纤传输通道测试(1) 光纤的连续性(2) 光纤的衰减(3) 光纤的带宽7.4.2 视频监控系统在前述桥架、线管和线缆施工完毕的基础上,本系统的安装主要是采用专用工具完成如下几项端接施工:7.4.2.1 设备安装1. 安装前的检查工作在设备安装前,再次检查各前端设备的完好性。2. 设备安装室外安装时,先装支架、底座;室内安装时,先装支架、吊架。固定式、室内云台摄像机先在墙上装好支

10、架,球形云台摄像机先做好支架。在支架或吊架安装好后再将设备进行固定安装。接线,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进行固定处理。摄像机及云台安装好后,转动灵活,没有卡阻现象,监视范围符合设计要求。注意摄像机附近是否有高压带电设备,若有,则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7.4.2.2 系统调试向工程师提交调试及试运行的程序及记录表格,供工程师批准。根据被工程师批准的调试和试运行计划进行工作,调试和试运行要在业主、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并提交所有的报告和记录。先分别进行各系统的调试,可同时和交叉进行,等各系统基本调试完毕,条件成熟后,再联合调试。整个系统调试完毕后,进行性能测试和试运行,并做好记录。7.4.

11、3 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方案在前述桥架、线管和线缆施工完毕的基础上,本系统的安装主要是采用专用工具完成如下几项端接施工:7.4.3.1 设备安装主要指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及终端插座用户面板等线路上的设备安装。(1) 放大器箱一般安装在弱电井道的位置,可暗装或挂墙明装,安装高度要便于今后人员的维修方便,并要求在放大器箱边需要强电专业配备电源插座一个;(2) 分支分配器箱一般在楼层各区域安装,位置在比较隐秘、至各电视终端插座距离短,但又便于今后维修的地方,安装在吊顶内的需装修专业配合开检修孔;(3) 终端插座用户面板其下沿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30公分或150公分。7.4.3.2 系统调试主要是完成如下几项

12、调试工作:(1) CATV系统调试。(2) 干线的调试。(3) 分配系统的调试。7.4.4 广播系统在前述桥架、线管和线缆施工完毕的基础上,本系统的安装主要是采用专用工具完成如下几项端接施工:7.4.4.1 设备定位、安装及接线1. 扬声器及回路按设计施工图将各层广播回路线和音量控制线敷设至广播中心。2. 广播室内的设备(如CD机、卡座机、AM/FM音乐源、广播主机、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机柜等)安装应先进行机柜的定位、固定、安装,把相关的设备如CD机、卡座机、AM/FM音乐源、广播主机、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安置在机柜上,位置分配应有利于今后的操作和维护方便,如广播主机、功率放大机等经常

13、操作的设备安排在机柜的上方,以便操作人员随时方便的操作和维护。3. 接线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设备间的连线,话筒输出必须使用专用屏蔽软线与主机连接,长距离的话筒线(超过50m)必须采用低阻抗(200欧)传送的连接方法。7.4.4.2 系统调试1. 调试基本要求(1) 接线前,将已布放的线缆再次进行对地与线间绝缘遥测,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2) 机房设备采用专用接头与线缆进行连接,且压接牢固。(3) 设备及电缆屏蔽层应压接好保护地线,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2. 系统测试验收主要是测试如下几项:(1) 系统的输入、输出平衡度,音频线的敷设,接地形式及安装质量,设备之间阻抗匹配情况;(2) 放

14、声系统分布情况;(3) 最高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升压级和频宽的技术指标;(4) 通过对响度、音色和音质的主观评价,评定系统的音响效果。3. 功能检测主要是进行如下几项检测:(1) 业务宣传、背景音乐和公共寻呼插播;(2) 紧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共用设备时,其紧急广播由消防分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应能强制切换为紧急广播并以最大音量播出;(3) 功率放大器应冗余配置,并在主机故障时,按设计要求备用主机自动投入运行;(4) 公共广播系统应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不得与消防分区的划分产生矛盾。(5) 各设备导线连接正确、可靠,箱内电缆(线)应排列整齐,线路编号正确清晰。线路较多时应

15、绑扎成束,并在箱内留有适当余量。7.4.5 门禁系统施工方案7.4.5.1 设备定位、安装及接线主要是完成如下几项的安装1. 设备箱安装2. 电锁安装3. 读卡器、出门按钮安装4. 机房设备安装7.4.5.2 系统调试1. 系统功能检测(1) 系统主机在离线的情况下,门禁控制器独立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储存信息的功能;(2) 系统主机与门禁控制器在线控制时,门禁控制器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储存信息的功能;(3) 系统主机与门禁控制器在线控制时,系统主机和门禁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数据加密功能;(4) 检测断电后,系统启用备用电源应急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信息的存储和恢复能力;(5) 通过系统主

16、机、门禁控制器及其他控制终端,使用电子地图实时监控出入控制点的人员,并防止重复迂回出入的功能及控制开闭的功能;(6) 系统对非法强行入侵及时报警的能力;(7) 系统对处理非法进入系统、非法操作、硬件失效等任何类型信息及时报警的能力;(8) 检测本系统与其他相关的综合安全防范子系统、消防系统报警时的联动功能;(9) 现场设备的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10) 出入口管理系统工作站应保存至少1个月(或按合同规定)的存储数据记录。2. 系统的软件检测内容:演示软件的所有功能,以证明软件功能与招标及合同书要求一致;根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性能要求,包括精度、时间、适应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图形化界面友好程度

17、,对所验收的软件逐项进行测试,或检查已有的测试结果;对软件系统操作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系统操作人员的分级授权、系统操作人员操作信息的详细只读存储记录等;在软件测试的基础上,对被验收的软件进行综合评审,给出综合评价,包括:软件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程序与软件设计的一致性、文档(含培训软件、教材和说明书)描述与程序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等。7.4.6 航班信息显示系统7.4.6.1 LCD显示器安装1. 挂装(贴墙装):墙体要求是实墙体或悬挂处有混凝土梁。空心砖或简易隔档均不适此安装方法。2. 架装:其他具体要求同贴墙装一样。3. 吊装:此安装方式必须要有适合安装的地点,如上方有横

18、梁或过梁处。4. 座装:(1) 可移动座装:指座架单独加工而成。放置于地面,可以移动。(2) 固定式座装:指座架是与地面或墙面相连接的固定式座架。7.4.6.2 软件安装调试屏体安装完成后,接入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联调,做软件演示,准备验收。7.5 消防系统7.5.1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7.5.1.1 管网施工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管网包括水平环管、水平主干管、立管、支管系统与水泵、稳压设施、水泵接合器等设备的连接管道。施工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道连接方式:按施工图及规范要求,管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采用焊接。管径小于100mm时,采用螺纹连接。2. 检查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预留、预

19、埋及预埋套管安装情况3. 竖管的安装,保证其垂直度和固定。7.5.1.2 室内消火栓箱安装:1. 将消防箱平稳地放入定好位后,四周缝隙用填料填补饱满。2. 消防水带与连接头绑扎好后,应根据箱内构造将消防水带挂在挠钉上或盘绕在带盘上。7.5.1.3 水泵接合器安装按接口、本体、联结管、止回阀、安全阀、放空管、控制阀的顺序进行组装。7.5.1.4 消防水泵、稳压泵安装1. 由具备一定技能和经验的钳工承担。2. 注意基础的找平找正。3. 将泵估与基础牢固连接。7.5.1.5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试压和冲洗系统安装完后,应按设计要求对管网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和冲洗,以验证其工程质量。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采

20、用水压进行。7.5.1.6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调试与验收1、系统调试包括水源测试、消防水泵、稳压泵性能试验、室内、外消火栓功能试验和系统联动试验等内容。系统联动试验还应包括:通过揿按消火栓箱上的消防按钮后观查,能否在5min内启动消防水泵,并使该系统的任何一个消火栓达到设计要求的灭火功能;消防水箱是否有保证火灾初期10min供水能力等。系统验收协助业主和工程师向当地主管部门提出消防验收申请,然后再进行验收。7.5.2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7.5.2.1 施工工艺1. 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安装(1) 贮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与增压宜在生产厂完成。(2) 贮存容器的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

21、0m。(3) 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应朝向操作面,安装高度和方向应一致。(4) 贮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5) 贮存容器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和贮存容器的编号。2. 集流管的制作与安装(1) 集流管采焊接方法制作。施工完毕后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2) 支、吊架应固定牢固,且应做好防腐处理。3. 选择阀的安装选择阀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的永久性标志。4. 阀驱动装置的安装(1) 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存容器的支、框架固定。(2) 驱动气瓶的支吊架应固定牢靠,做好防腐处理。(3) 安装完毕后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5. 灭火剂输送管的施工(1) 无缝钢管采用法兰连接,焊

22、接后进行内外镀锌处理。(2) 管道穿过墙壁、时应安装套管。7.5.2.2 系统调试1. 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和备用灭火剂贮存容器切换操作试验。2. 模拟喷气试验采用自动控制。3. 喷气试验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族,确保人员安全。4. 进行备用灭火剂贮存容器切换操作试验时采用手动操作。7.5.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5.3.1 线管配线在土建地坪和粉刷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工作。具体方法同9.3相关方法。7.5.3.2 火灾探测器的安装1. 按设计要求进行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2.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3. 探测器的“+”线为红色,“-”线为蓝色,其余线根据

23、不同用途采用其他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4.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有明显标志。5. 探测器底座的穿孔要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采取保护措施。6. 探测器的确认灯,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7. 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要妥善保管,并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7.5.3.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1. 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米处。2. 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3. 外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0m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7.5.3.4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1. 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

24、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高出地坪0.10.2m。2. 控制器须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须采取加固措施。3. 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2)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3) 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4)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5) 导线应绑扎成束。(6) 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4.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5.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

25、并有明显标志。7.5.3.5 消防联动控制装置的安装1.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安装前,进行功能检查。2.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和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3.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4.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7.5.3.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装置调试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

26、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1)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2) 消音、复位功能(3) 故障报警功能(4) 火灾优先功能(5) 报警记忆功能(6) 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7)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3.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4. 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5. 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运行120小时无故障后,按规定填写调试报告。7.6 空调与通风系统7.6.1 中央空调的安装7.6.1.1 空调通风管道的制作

27、安装现场制作通风管道,管道安装后进行防腐处理。7.6.1.2 电气安装技术措施:1. 安装工艺流程:按配电设备及控制设备的安装桥架及配管线缆敷设送电单体调试联合调试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2. 安装方法:(1) 配电设备及控制设备的安装在土建工程墙地面工作完毕后开始本项工程的安装。按挂墙式和落地式两种类型进行安装。(2) 桥架及配管配管拟采用金属喷塑桥架和镀锌钢管。桥架或线槽视位置情况采用吊架和支托两种方式。(3) 线路敷设人工敷设,并固定牢固。(4) 送电单体调试在确认回线接线相序无误后,联系专业单位,分级送电到位后,进行单体试运行调试,运行时,测定电动机的启动电流、运行电流、电动机温升等技术参

28、数,确保技术参数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做记录。单体试运转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联合,系统调试。7.6.1.3 设备安装1. 工艺流程基础检验设备检验设备吊装就位找下找平基础螺栓孔浇筑找平垫板加固二次浇筑设备与管道口连接清洗吹洗设备压力试验防腐保温处理接通控制电源单机试运转联合运转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图2. 工艺要点(1) 做好设备的开箱检验,确保设备的完好性。(2) 做好土建基础的查验,确保其尺寸满足安装要求。(3) 做好设备的吊装工作,防止设备受损。(4) 做好主机的安装作业指导书,现场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操作。7.6.1.4 通风空调系统调试1. 单机试运转(1) 试运转原则:a. 由部件到组件

29、,最后到主机;b. 先手动后自动,先点动后连续;c. 先无负荷后有负荷;d. 做到上道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试车。(2) 各类设备的试运转a. 风机试运转b. 水泵试运转其它制冷设备的试运转由厂家派人服务,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调试。2. 通风空调系统调试(1) 系统调试的主要程序: 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的检查室内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室内调节性能的试验与调整系统综合效果的分析其它项目测定与调整准备工作制冷设备试运转风机性能的测定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空调机组性能的测定 自动调节与检测系统的检查 调节器及检测仪表的检查 自动调节与检测系统联调(2) 通风空调各系统测定、调整和联合试运转的主要内容:风管

30、系统严密性检验各类调节装置是否正确牢固,调节灵活通风机安装及传动是否正确制冷设备安装的精度是否符合规范系统油漆、保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风管、管道、设备安装的正确性制冷机试运转水泵试运转空气处理装置的试运转设备减震器使用效果的观察通风机试运转系统与风口的风量平衡制冷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的测定空调系统带冷源的正常联调风机风量、风压及转数的测定室内气流组织的测定室内噪声的测定自动调节系统参数整定和联调室内温度、相对温度的测定设备单机试运转无负荷联合试运转的测定带负荷的综合性能的测定工程各系统外观检查7.7 升降电梯7.7.1 施工工艺流程井道检查码托撑架焊接机房设备安装厅门踏板、门套和门头安装导轨安

31、装和校正灌制机座门套安装厅门安装机房及井道电气安装轿厢、对重架安装底坑缓冲器安装调试及三天试运行验收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脚手架井道放线测量井道脚手架拆除7.7.2 主要施工工艺7.7.2.1 样板架安装、挂基准线按脚手架样板制作井道测量确定基准线挂基准线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7.7.2.2 导轨架及导轨安装按安装导轨架安装导轨调整导轨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在此项工作中重要是的导轨架和导轨的固定、导轨的连接、导轨安装的平面位置与垂直度。7.7.2.3 主机安装按承重梁安装曳引机安装限速器安装控制柜安装的顺序来完成此项工作。在此项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承重梁的位置、曳引机的水平度。7.7.2.4

32、对重安装按吊装对重框架安装导靴对重块安装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在此项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重导靴的安装与调整。7.7.2.5 轿厢安装按安装底梁安装立柱安装上梁组装底盘安装导靴安装轿壁安装轿门安装轿顶安装限位开关安装超载、满载开关安装护脚板安装其他部件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7.7.2.6 层门安装按安装地坎安装门立柱、层门导轨、门套层门安装门锁安装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7.7.2.7 井道机械设备安装按缓冲器底座安装缓冲器安装限速器张紧装置安装、限速绳安装补偿装置安装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7.7.2.8 钢丝绳安装按测量钢丝绳长度断钢丝绳做绳头、挂钢丝绳调整钢丝绳的顺序完成此项工作。7.7.2.9

33、电气装置安装按如下图所示流程完成电气装置的安装。配管、安装线槽及金属软管安装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安装底坑检修盒导线铺设及连接安装中线盒挂随行电缆安装电源箱安装控制柜安装光电开关及感应板安装外呼、操作盘安装井道照明7.7.2.10 整机调试按如下顺序依次完成各项检查试验1. 电气线路检查试验2. 静态测试调整3. 手动盘车或检修慢车运行4. 曳引机试运转5. 快车试运行6. 安全装置检查试验7. 载荷试验8. 电梯功能试验7.8 强电系统7.8.1 开关柜的安装7.8.1.1 工艺流程A Scheme of Switchboard InstallationReading drawings and

34、data, preparation of toolsCheck and approval installation frontsOpen package and checkFabrication & installation of frame for switchboardPositioning, assembly & installationCheck equipment & assembliesTest equipment & assembliesCommissioning of distribution equipment7.8.1.2 Method statement1. Check

35、and acceptance of work fronts for installation, it is required to:(1) Completion of finishing and architecture works, cleaning the fronts.(2) Switch room should be dry, ventilation, no leakage.(3) Embedded parts was installed as required, and embedded parts themselves are strong.2. Installation of s

36、witchboards.When switchboards are delivered to site for installation, the package should be checked to confirm that there is no damages, the switchboards are clearly identified and parameter on name plates should comply with design requirement; the appearance of switchboards should be fastened, free

37、 from damaged traces, rust, deformation, and insulators should be bonded with metal fittings closely without seam and damages.7.8.2 Installation of Transformers7.8.2.1 工艺流程Reading drawing, preparation of toolsCompletion & acceptance of civil worksInstallation of track rails for transformersInstallat

38、ion of transformer as requirementTest of transformerConnection of HV & LV sideA Scheme of Transformer Installation7.8.2.2 Method statement1. Check and acceptance of work fronts for installation, it is required to:(1) Completion of finishing and architecture works with clean work fronts;(2) Indoors are dry, ventilation, no leakage;(3) Openings and embedded parts are in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