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设计范围本册图纸为嘉兴至绍兴公路跨越钱塘江大桥栈桥施工图, 内容包括:南北两岸栈桥平面位 置、立面图、钢管桩基础、上部结构(贝雷片组、型钢分配梁)、错车平台、调头平台、桥面附 属设施、交通安全设施。2设计依据(1)委托合同:浙江省嘉兴至绍兴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勘察设计合同(2004.4.2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浙江省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嘉兴至绍兴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现行相关规范、标准、法规等3.设计规范3.1设计遵守的主要规范(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仁2003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
2、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4)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 )3.2设计参考资料(1)钢结构设计手册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下册4主要技术标准设计荷载:公路一I级,履带吊-100, 200吨超重车辆荷载施工控制活载:公路 一I级,200吨超重车辆荷载设计行车速度:15km/h设计使用寿命:5年荷载永久荷载:栈桥自重+水管+电缆管 基本可变荷载:公路一I级,200吨超重车辆荷载,履带吊-100人群荷载3kN/m 2其他可变荷载:风力:8级风力,设计风速取Vd =19m/s20年一遇风速为32.9m/s 波浪力及涌潮力:20年一遇,按水文专
3、题研究取值 汽车制动力: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采用 温度作用:全年平均气温15.8 C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7 C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0.6 C ,合拢温度 10 C25C,体系升温 39.7-10 =29.7 C ,体系降温 25+10.6 =35.6 C荷载组合:A栈桥自重+波流力1+20年一遇风B栈桥自重+涌潮力1+20年一遇风C栈桥自重+公路I级+8级风力+波流力2+温升(温降)D栈桥自重+公路I级+8级风力+涌潮力2+温升(温降)E栈桥自重+公路I级+8级风力+波流力2+汽车制动力F栈桥自重+公路I级+8级风力+涌潮力2+汽车制动力G栈桥自重+2
4、00t重车+8级风+波流力2H栈桥自重+200t重车+8级风+汽车制动力 河床的计算冲刷深度双排桩考虑为10.9m ,单排桩为8.4m。5主要材料及性能桥面板考虑到桥面板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以及使用时间比较长的特点,桥面板采用Q345C钢材。Q345C的屈服强度为345MPa ,抗拉强度470MPa ,弹性模量Eg=2.1 xiO5MPa 0 普通钢材钢管桩、型钢等采用Q345C钢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159仁94 )的有关规定,Q345C 的屈服强度为345MPa ,抗拉强度470MPa ,弹性模量Eg=2.1 xiO5MPa桁架梁桁架梁采用工厂加工成型的 “321型装配式公路钢
5、桥”标准桁片,板材为Q345C钢,型材 为Q345B钢;支撑架采用L63X5与匚50X5,材质为Q235B钢,自行加工;桁架片剪刀撑采 用8。6.自然条件6.1气象本工程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温暖湿润。工程区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热带气旋、暴雨、龙卷风、冰雹、雪、雾、飑等。6.2水文径流尖山河段上接钱塘江河口上游段,钱塘江流域的来水量对塑造此河段的水下地形起着重要 作用。尖山河段中部有曹娥江汇入,曹娥江的汇流量也影响此河段的水下地形。尖山河段径流来自上游钱塘江干流和中部曹娥江支流。钱塘江的大洪水芦茨埠以上88%由梅雨造成,多发生在6月下旬,过程
6、一般37天,以复峰型为多;下游支流如浦阳江、曹 娥江则主要是台风暴雨所造成,多发生在 79月份,历时较短,多为尖瘦单峰型。潮汐钱塘江河口受东海传入杭州湾的潮波影响,水位每日两涨两落,属半日潮港性质。潮波在杭州湾上溯传播过程中,潮差从北岸湾口处的芦潮港开始,至桥址北岸明显呈逐步增大趋势, 过桥址北岸后经海宁大缺口至盐官又相继减小;南岸从湾口处的镇海开始至余姚西三站迅速增 大,而自西三站至萧山廿二工段则增大相对变缓。南、北岸最高潮位和平均高潮位的沿程变化 与潮差所揭示的规律完全相同。南、北两岸平均涨、落历时的演变规律相同,即由湾口至湾顶 河口段,平均涨潮历时逐渐缩短,平均落潮历时逐步延长,其中镇海
7、外游山与金山卫有所接近, 余姚西三与澈浦大体相同,廿二工段与桥址北岸又相当接近。水流尖山河段的潮流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流,呈往复流,浅水分潮流的作用显著,往复流中不对称性明显,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落潮流历时显著长于涨潮流历时。尖山河段水域附近潮流复杂,潮动力强,是水上作业十分危险的区域,至今无实测大、中 潮期全潮最大流速。拟建桥址现场实测水流资料为大、中潮期间在涌潮过后的可观测时段的流 速与流向以及小潮汛期一个完整潮周期的测验资料。从实测时段潮流资料分析,工程断面潮流具有如下特点:工程断面各测点大、中潮期流速较大,实测的涨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已达到4.78m/s。涨潮流速分布呈 北强南弱”即由北
8、向南递减。落潮流速分布与涨潮有所不同,以深槽附 近流速较大,出现中间大,往南北两侧减弱的现象。桥址断面总体上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由于桥址断面没有全潮水文测验资料,本桥址根据澈浦断面同步水文测验资料及 2000年 9月杭州湾跨海大桥水文测验资料呈现的规律,对本次水文测验期间桥址断面的各测点的最大 流速进行了推算,并依据测点水流速度和桥址处潮差的相关关系,由设计潮差来推求设计水流 速度,成果见表1。不同重现期桥址断面各水文测点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单位(m/s) 表1潮差(m)频率1#2#3#4#5#6#9.770.33%8.798.738.617.628.677.819.551%8.508.438.
9、307.348.347.449.442%8.348.268.147.188.167.239.285%8.128.027.906.967.906.94设计波要素桥址区水域设计波要素以乍浦、滩浒两波浪站的实测波浪和风速资料为依据, 采用大范围 的波浪数学模型来计算,成果详见表 2。桥址区沿线不同重现期设计波要素表2重现期(年)NE-ENEENE-EE-ESEH13%(m)H (m)T (s)H13%(m)H (m)T (s)H13%(m)H (m)T (s)3001#3.22.27.63.42.37.73.12.17.52#3.62.47.63.72.57.73.32.27.53#3.72.57.
10、63.82.67.73.42.27.54#3.82.57.63.82.57.73.32.27.55#3.52.47.63.52.47.73.02.07.51001#3.02.06.83.12.16.82.71.86.82#3.32.26.83.41.56.82.91.96.83#3.42.36.83.52.36.82.91.96.84#3.52.36.83.52.36.82.91.96.85#3.22.26.83.22.26.82.71.86.8501#2.61.76.62.61.76.72.41.56.12#2.81.86.62.91.86.72.51.66.13#3.01.96.63.01
11、.96.72.51.76.14#3.01.96.63.01.96.72.51.66.15#2.71.86.62.71.86.72.31.56.1201#2.11.36.12.21.46.11.91.25.52#2.31.56.12.41.56.12.01.35.53#2.41.66.12.41.66.12.01.35.54#2.41.66.12.41.66.12.01.35.55#2.31.56.12.31.56.11.91.25.5涌潮涌潮是钱塘江河口潮汐的重要特征,外海潮波经杭州湾、钱塘江河口下游段向上游传播过 程中,因河宽缩窄和河床抬高而产生剧烈变形,潮波表面水体速度大于波速从而脱体破碎
12、,使 涨潮波前形成明显的峰面。涌潮强弱常用涌潮高度来表示。影响钱塘江尖山河湾涌潮强弱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潮差和江道地形。潮差越大, 涌潮高度越高,涌潮动力越强;当河床高程较低时,低潮位也低,相应潮差较大,则涌潮强。2003年5月16日至22日在桥址附近区域进行了涌潮现场观测。 本次涌潮观测桥址断面 附近的涌潮高度约1.1m,涌潮的波峰线呈马蹄状弧形推进, 北段速度快于南段,深槽处速度快 于南北两岸的浅滩处,涌潮经过桥址断面时,整个江面翻腾剧烈的湍涌。涌潮产生的水动力对 桥墩建筑物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低水位以上1倍涌潮高度范围内。6.3工程地质根据工程物探勘察报告,得出如下基本结论:a. 桥址
13、处两岸均有滩涂发育,北岸 0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线以上滩涂宽约3km, 南岸0m线以上滩涂宽约1.5km ,河床呈不对称U形分布。河床底最低高程约-5m 0b. 桥位南、北两端基岩面隆起,中间起伏不大,最大基岩埋深约120m ,初步推断存在F1和F2两条断裂带,均为不活动断裂,两断裂带之间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两侧为侏罗系 火山凝灰岩。c. 桥位处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在120m左右,自上而下大致分3层,分别为亚砂土层、亚砂 土+粘土层、中细砂+砾砂层。d. 浅部亚砂土易发生潜蚀和液化作用,承载力和稳定性差。工程地质勘察根据初勘报告并结合2003年11月提供的工可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4、有关工程地质方面 的主要结论如下:a. 桥位区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b. 桥址区地层岩性为:表部为全新统上组冲海积亚砂土层(12),厚度约为2032m,状态松散稍密,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其下为上更新统上组海积亚粘土(H2),流塑软塑状,厚度28.732.5m,该层土含水量较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欠固结,为不良地质层。中上部为更新统上组海积亚粘土( V2, V3),软塑状。中部为上更新统下组冲积中砂、细砂(VI2)、含粘性土圆砾层(VI3),厚度16.325.5m ,性质良好;中下部为中更新统上组冲湖积亚粘土层(VI1 , VI2, VI 3),性质较好,局部缺失;下
15、部为中更新统上组冲积砾砂( VD4)和含粘性土圆砾层(VH5),性质较好,可作桩基持力层。基岩埋深 88.1126.3m,南高北低,主要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其中主桥位置工程地质情况参照钻孔CZK12、CZK13和CZK15 ,主桥位置的基岩顶面标高为-7.84-X4.19m,第四纪覆盖层厚 Om左右,表层37.543.7m 厚度地层为冲海积粉砂、亚砂土和淤泥质亚粘土层,状态松散,性质较差;下为最大厚度达47m 的海积亚粘土与粉砂互层,为软塑硬塑状,压缩性高,性质差;其下为砾砂、圆砾及卵砾石 层,厚度较大,厚度26.6931.2m,从上向下砾石含量逐渐增多,砾径也逐渐增大,性质较好, 从钻进速度
16、和岩芯看,颗粒直径差异亦较大,钻探揭露的最大直径大于10cm,成份不均质,对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一般结构的桩基持力层。下部基岩岩性为泥质砂岩 及砂砾岩,但软化系数很小,为软化岩石,且强度不高,为极软岩,可作为主墩桩基持力层。c. 桥位区发育可液化土,液化判别结果表明1层局部为可液化土、2层为不液化土。场地液化等级:北引桥规划围堤以北液化等级为中等,以南液化等级为轻微;主通航桥不液化; 南引桥为轻微液化。d. 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所取的地表水对混凝土具结晶类弱腐蚀,需采取一级防护;所取的地下水对混凝土无结晶类、分解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据岩土工 程勘察
17、规范(GB50021-2001),所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对 钢结构具中等腐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所取的土样对混凝土无结晶类、 分解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所取的土样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等腐蚀,对钢结构从PH值方面不具腐蚀。7设计要点两岸栈桥的基本走向为北 一一南走向。栈桥桥台后侧填筑施工便道与两岸大堤相连,形成 施工区和生产区、生活区连贯的便道。本次设计只涉及到水中栈桥部分,与陆地连接及便道由 施工单位自行考虑修建。两岸栈桥均布置在主桥上游侧,两岸栈桥终点到施工期临时通航水域,北岸栈桥
18、设计起点里 程ZNKO+OOO ,终点里程 ZNK4+663.538 ,栈桥全长 4.664km ;南岸栈桥设计起点里程 ZSKO+OOO ,终点里程ZSK3+911.248 ,栈桥全长3.911km 0两岸栈桥均按双向通行设计,桥 面标准宽8.0m ,荷载按两车道设计。栈桥轴线距离主线右幅桥轴线为19m (主通航孔范围内为25m),桥面标高为7.06(20年一遇设计最高水位)+3.5 (20年一遇波锋面高度)0.66+0.012(栈桥桥面板厚)+0.618 (桥下净空)=10.0 m0北岸栈桥设8个错车平台,南岸栈桥设6个 错车平台,平面尺寸为30nK 3.2 m。南北两岸栈桥各设2个调头平
19、台,平面尺寸为45nK 6.4 m。 本桥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栈桥基本结构尺寸栈桥标准宽为8.0m ,标高为+10.0m ,标准跨为15m ,标准跨之间采用(|)1000mrW 12mm 的螺旋钢管桩(间距为15m),横桥向间距为3.20m,伸缩缝之间采用(|)800mrK 12mm双排桩, 纵桥向间距为3.0m ,横桥向间距为3.20m。钢管桩横桥向间设置有22a钢的剪刀撑,平联管采用 gOOmM 12mm的Q345C的钢管。 钢管桩顶面采用2-l36a钢的横向连接分配梁,顶面铺设 “321桁架片组,桁架片组间中心距 为2.20m ,片与片间距为0.9
20、m,片与片间设置支撑花架,贝雷组与组间设置 8斜撑。上面设 置I25a横向分配梁及112.6纵向分配梁,桥面板采用S =12mm厚Q345C钢板面板,横肋采用 I25a,间距1.5m,纵肋采用112.6,间距0.30m 0 0栈桥每五个标准跨一联,联与联之间预留 0.2m伸缩缝,伸缩缝为0.5m宽钢板一端焊接一端自由。栈桥附属设施本栈桥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水上施工的生命线,因此组织好栈桥的交通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车流量较大,栈桥设计成8m宽度,为使车辆在栈桥途中可以进行错车、调头,所以每隔 450m设置一个错车平台,平面尺寸为 30nrK 3.2 m;每隔2km 设一个
21、调头平台,平面尺寸为 45nrK6.4m。错车平台、调头平台采用多跨连续梁方案,钢管桩顶面采用2136a钢的横向连接分配梁,顶面铺设“321贝雷片组,贝雷片组间中心距为 2.20m ,片与片间距为0.9m,片与片设置贝 雷花架,贝雷组与组间设置8斜撑。上面设置I25a横向分配梁及112.6纵向分配梁,平台面板 采用S =12mm厚Q345C钢板,平台面板横肋采用I25a ,间距1.5m,纵肋采用112.6,间距0.30m。 下部结构采用打入式钢管桩基础,按摩擦桩设计。钢管桩的直径为0.8m和1.0m。顺桥向钢管桩的间距为15m ,横桥向钢管桩的间距3.2m。考虑腐蚀后钢管桩壁厚采用12mm。钢
22、管桩间 焊接型钢剪刀撑22a o平联管采用600m材12mm的Q345C的钢管。上游侧设置斜桩,采用 (|)800m咏 12mm 的 Q345C 的钢管。为方便水中各个施工标段的施工,在栈桥上设置有(|)140mr 3.5mm的无缝钢管作为电缆管道,(M20m材3.5mm的镀锌钢管作为自来水供水管道。各个施工标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 接引电缆管道及供水管道来解决各个施工标段的实际需要。桥面护栏竖杆焊接在贝雷架上的横向分配梁上,焊脚高度不小于6mm,扶手横杆焊接在竖杆顶端。栏杆的竖杆、扶手连续涂刷红白相间的警示反光油漆。栈桥钢管桩在低潮位以上部分 涂刷醒目的橘红色面漆。每隔15m设置有安全警示灯,
23、每隔1000m设置有一个高倍扬声器,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可及时通知作业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撤离。8施工要点由于本次地质钻孔勘探资料为初勘资料,未能完全覆盖整个栈桥桥位,栈桥桩长以相应的 相邻近的地质钻孔资料及部分物探报告作为计算依据,两岸栈桥均采用钢管桩基础。施工时应 与详勘地质资料核对,如出入很大,需报设计重新复核,以确定最终桩长。栈桥桥台为混凝土 桩基础结构,桥台至大堤范围施工便道必需进行填筑夯实,满足行车要求;桥台周围及桥台至 大堤施工便道两侧必需设置1:1.2护坡,外侧设置2层0.5m厚块石。栈桥施工应先进行桥台和基桩的放样,然后采用钓鱼法”工艺进行栈桥上部结构施工,在后场先进行钢管桩、型
24、钢、贝雷架配料,形成半成品,用挂车运送至前场拼装施工。由于本栈桥较长,根据工期要求,也可以开设多个工作面,即陆地工作面采用钓鱼法從工,水中具备条件的区域可采用打桩船施工。钢管桩之间的接头必需采用连续焊,各加长加劲板也需采用连续焊并符合设计的焊缝厚度 要求,焊缝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超声波探伤。钢管桩顶的分配梁与钢管桩上的牛腿、牛腿与钢管桩以及分配梁上固定贝雷架的限位结构 与分配梁之间的焊缝必须符合设计的焊缝厚度要求。贝雷架与贝雷架顶上的分配梁之间用骑马螺栓固定,要求骑马螺栓拧紧力要均匀,并适当 布置以不影响纵向分配梁布置。桥面纵向分配梁与贝雷架上的横向分配梁之间需焊接,焊缝满足结构要求即可(一般不小
25、 于6mm)。桥面板与纵向分配梁之间间断焊,桥面板沿纵桥向每块之间预留3cm的缝隙。施工用的所有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钢管桩应有长度、厚度、材质、焊缝质量等出厂 检验单。栈桥只能作为施工便道,施工单位不得占道停放车辆和施工,施工水中基桩或承台时需要 另作支栈桥与施工平台联系。栈桥运营阶段应定期复测海床冲刷标高,本设计考虑冲刷深度为10.9m ,如海床冲刷超过设计值,需回填沙袋防止更深的冲刷影响栈桥的稳定。钢管桩的加工与制造栈桥钢管桩分节长度根据设计桩长确定,桩接长采用焊接接头(焊缝质量一级),接头应远 离局部冲刷线(与局部冲刷线距离 4n)o钢管桩运输钢管桩构件运输最大长度15m ,构件单重为3.5to构件在出厂前应标计重量、重心和吊点的位置,以便吊运和安装打桩施工采用履带起重机配合振桩锤施打钢管桩。履带吊停放在已施工完成的栈桥桥面,吊装悬臂 导向支架,利用悬臂导向支架精确打入栈桥基础钢管桩 ;确定桩位与桩的垂直度满足要求后,开 动振动锤振动。每根桩的下沉应一气呵成,中途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文化活动组织策划培训
- 探索电影中的教育意义
- 小淘气的安全教育
- 成本管理部工作总结
- 大学物理学 第一卷 经典物理基础 第6版 课件 11 光的偏振
- 施工合同的法律责任协议
- 商品质量测试协议(2篇)
- 《有意味的形》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控烟教育主题班会
- 手工焊锡技能培训
- 2024年上海杨浦区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
- 建筑消防工程监理细则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天然气站租赁合同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2024年)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高清版)TDT 1075-2023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ANSYS有限元分析(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