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_第1页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_第2页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_第3页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_第4页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摘要利用滤食性鱼类和植物浮床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方法已在水库得到应用,但目前这种改善水质的方法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论文通过在广东省一座典型水库建立的大型围隔,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3 2 3 3围隔的体积为 340 m ,深度 12m,面积 28m 。单位体积的鱼类放养密度分别为 10g/m , 30g/m , 350g/m 。浮床植物为夏威夷草,在围隔中的覆盖率为 30%。实验期间由于强台风和强降雨的影响,导致围隔损坏

2、,参与统计的围隔共 9 个。围隔实验于 2008 年 11 月 26 日至 2008年 12 月 31 日进行,实验期间对围隔内的浮游动物每周采样一次,分析不同密度鱼类和植物浮床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及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水库围隔中浮游动物种类较少,以体型较小种类为优势种。轮虫 19种,主要是小型硬壳类,其中螺形龟甲轮虫所占的优势度一直保持在 50%以上;桡足类成体仅见 3 种,台湾温剑水蚤及其幼体占主体;枝角类有 6 种,长额象鼻?是主要优势种。28 个种类的浮游动物其体长1 mm的大型种类仅有 3种。滤食性鱼类的捕食对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整个实验期内,浮游动物丰度随围隔中

3、鱼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高密度鱼围隔内,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290 ind./L,810 ?g/L)低于中密度和空白对照组围隔。鱼类的捕食压力对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产生明显影响。 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受植物浮床的影响明显,设置植物浮床处理的围隔中其丰度(225.69 ind./L)和生物量(707.61 ?g/L)均低于仅有鱼类单一处理下的丰度(266.53 ind./L)和生物量(730.19 ?g/L),可能是由于浮床植物对营养盐的竞争和化感作用等导致局部范围内浮游植物可利用的营养盐浓度下降,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由 3.56 mg/ml 减少到 2.96 mg/ml,从而昀终导致浮游动

4、物丰度和生物量的降低。 浮床植物和鱼类对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存在交互影响。浮床植物处理组中,中、高鱼密度围隔内浮游动物生物量(793.53?g/L,775.6?g/L)均高于低鱼密度和无鱼对照组(634.49?g/L,626.82?g/L)。说明鱼类对浮游动物存在直接与间接效应(通过排泄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和直接捕食的影响),高密度鱼处理组围隔内的浮游植物生物量 4.24 mg/ml,高于其他处理组,因此,浮游植物数量增加导致了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增加。 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在南亚热地区,由于水库水体中现存的浮游动物种类具有个体小、逃避捕食

5、能力强的特点,因此低密度放养滤食性鱼类,对浮游动物数量的影响不大;在高密度鱼类放养条件下,存在由鱼类排泄产生的间接效应,浮床为浮游动物提供避护场所作用也不明显。对于自然水体中大型围隔而言,平行处理的重复性不高,实验结果所提供的基本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关键词: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植物浮床;水库;围隔 I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Abstract Both filter-feeding fishes and floating rafts with high plants have been applied to improve water q

6、uality in reservoirs, but their effects on zooplankton community remain little understanding. In this thesis, we attempt to get answers by enclosure experiments in a tropical reservoir where the phytoplankton is dominated by cyanobacteria. At the beginning, 21 enclosures were designed, but only 9 we

7、re finally 3used in experiments because of storm damage. Each enclosure has a volume of 340m , 2a depth of 12 m, and a surface area of 28 mThe floating rafts were built of bamboo thwith plants: Hawaii grass, in total, with 30% coverage in the enclosure. During 26 thNov 2008 to 31 Dec 2008, the zoopl

8、ankton had been sampling once a week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nsity fish and plant floating bed on zo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and biomassThe zooplankton in the enclosur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mall sized species. The rotifers were dominated by those species with

9、 small body size and hard shell such as Keratella cochlearis, which could contributes 50% of the total abundance. There are three species in copepods, dominated by 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 Six species in Cladocera was identified and Bosmina longirostris was the dominant one. In these total 28 spe

10、cies identified, the 19 species had a body length shorter than 200 m, while only 3 species were longer than 1mm. The filter-feeding fishes had a remarkable impact on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zooplankton. Th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ilter-feeding fish. In the encl

11、osures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of filter-feeding fish,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zooplankton were about 290 ind./L and 810 ?g/L respectively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zooplankton also were influenced by floating rafts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zooplankton in the enclosures with both the plan

12、t floating raft and fish were 225.69 ind. /L and 707.61 ?g/L, which were slightly lower II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than in those enclosures only with fishes 266.53 ind./L and 730.19 ?g/L. This could result from the decrease in food quantity as phytoplankton biomass because of competitio

13、n of nutrient by higher plants in the rafts. The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reduced from 3.56 mg/ml to 2.96 mg/mlEffect of plant floating rafts and fish density on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zooplankton showed interactions. In the enclosures with plant floating rafts, the biomass of zooplankton were 793

14、.53 ?g /L and 775.60 ?g/L in the middle and high fish density treatments, while they were 634.49 ?g/L and 626.82 ?g/L in the low fish density and no-fish treatment. The main reason was probably that certain amount of fish could promote the turn over rate of nutrients, therefore, the nutrient availab

15、le for the phytoplankton was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The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high fish density treatment was 4.24mg /ml,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In tropical, eutrophic reservoirs, active zooplankton is dominated by small sized species with low abundance, most of them

16、 have been adapted to high fish predation and low food quality. Zooplankton abundance can be reduced largely only in the enclosure with a high fish density, but the increase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by fish release indirectly affects zooplankton. Floating rafts prove not to promote habitat diversi

17、ty for zooplankton in enclosure scale. As large enclosure experiments in fields are not controlled as easily as the small experiments in lab conditions, the uncertainty in the data can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 zooplankton;filter-feeding fishes;floating plant rafts;reservoir; enclosureIV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I 1 前言. 1 1.1 热带水库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动态1 1.2 富营养化水库水质改善措施及其对水质与浮游动物可能影响 2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5 2 材料与方法. 6 2.1 围隔实验设计6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7 2.3 数据分析. 7 3 结果与分析. 9 3.1 理化指标变化趋势 9 3.2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个体大小分布11 3.3 放养鲢对后生浮游动物的影响15 3.4 植物浮床存在条件下鲢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20 3.5 优势种 27 4 讨论36 4.1 围隔中浮游动物的群落

19、组成与动态变化. 36 4.2 滤食性鱼类对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37 4.3 植物浮床和鲢同时作用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39 5结论 42 参考文献 43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48 致谢49 V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1 前言 1.1 热带水库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动态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在水体中的水生动物,是水体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消费者、被捕食者等角色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生浮游动物主要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三大类。轮虫是昀小的多细胞后生浮游动物,主要特征是具有纤毛的头冠、特化的咀嚼囊并有角质化的

20、咀嚼器、有一对原肾管分列在身体两旁,轮虫体长一般在 45-2500 m 之间。轮虫在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传递和物质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具有发育时间短、周转快、生产量高的特点,并且由于轮虫个体小,没有呼吸器官,主要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为食物来源(包括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因此对水质理化因子反映敏感,是很好的水环境指示种类。枝角类俗称水?,一般大小在 0.2-3.00mm 之间,枝角类可以分为滤食性和捕食性两种,枝角类的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细菌和碎屑,它是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饵料,是轮虫和桡足类利用食物的主要竞争者(Horn,2003)。桡足类体长在 0.3-3.00mm之间,身体狭

21、长,体节分明,一般有 16 或 17 个体节组成,但由于若干体节愈合在一起,实际的体节数不超过11 个。桡足类有滤食性、捕食性和底层表面刮食性三种,有的种类兼有过滤悬浮颗粒和主动掠食的能力,为混合型。桡足类是浮游植物和很多小型浮游动物的捕食者,同时也是鱼类的食物(章宗涉,1991)。浮游动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生物操纵”的中心环节,生物操纵的关键是通过控制食浮游动物的鱼类数量或生物量,减轻其对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增大滤食性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从而达到控制浮游植物过度生长的效果(Shaipro, 1975)。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可以作为监测富营养化水体的敏感工具(Pejler,1983;Ma

22、gadza,1994)。何志辉(1987)综合国内 211个内陆水域调查对中国湖泊水库营养型分类做过较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一个以浮游动物生物量来评价水体营养级别的标准,0.16-2.19mg/L 为贫营养型,0.28-17.6mg/L为中营养型,0.59-9.52mg/L为富营养型。热带地区由于年太阳辐照时间长,辐照季节性变化小,使热带水体具有比温带水体更高的表面温度和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营养盐再生能力强。由于营养盐充足,浮游动物的饵料丰富,因此不需要在体内储存能量,所以繁殖速率快,个体小的种类占优势。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在热带淡水水体中,由

23、于水温常年较高,许多鱼类能连续生长和繁殖,对水中的浮游动物构成较强的捕食压力,从而导致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都较低(Fernando,1994),鱼类适口的种类如?属和哲水蚤,则在热带地区种类很少。小个体的轮虫在数量上占优势,以臂尾轮属和腔轮属的种类为主;桡足类多样性不大,以剑水蚤属和温剑水蚤属为主;枝角类多样性昀低,大型?属较少,温带占主要优势的?属在热带地区数量很少,主要以秀体?、网纹?、裸腹?和象鼻?等相对较小的种类为主。 1.2 富营养化水库水质改善措施及其对水质与浮游动物可能影响 目前,水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水库管理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氮、磷负荷的增加,促使藻类的大量繁殖,浮游植物群

24、落和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在饮用水源地发生藻类水华,影响了供水安全。在富营养化治理中,鱼类的调控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种植是常见的,也是主要的方法。在南亚热带地区,水库主要以人工放养的滤食性鱼类为主要方法,如鲢、鳙,认为能够滤食浮游植物藻类,特别是对细胞较大的藻类有直接控制作用来改善水体水质。在水库中由水位变化大,很难形成大量的沉水植物群落,在富营养化治理中,主要采用浮床植物与藻类进行光和营养盐的竞争,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上世纪 60年代,一些研究者,如 Hrbacek 1961,对水生态系统中顶级群落对生态系统机构与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Brooks & Dodso

25、n 总结提出的体积-效率假说探讨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相互关系时认为鱼类的选择性捕食作用导致大型浮游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群增加进而在水体中占优势。因此,鱼类对生态系统中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下行效应(top-down)”的提出,强调了生态系统中较高营养级生物对理化环境的控制或调节作用(Carpenter,1985;Northcote,1988,Mcqueen,1989)。根据“营养级串联效应理论”和“下行效应”理论,Shapiro 等(1975)提出了以营养级为基础的生物操纵(Biomanipulation)技术,即通过添加肉食性鱼类或减少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使浮游动物

26、生物量增加,以控制藻类生长。鱼类是水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摄食、排粪及排泄等过程对水体生态平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2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能(Northcote,1988) 。 表 1 鱼类“下行效应”对水体的影响机制及后果(Northcote,1988) Table1 Top-down effects of fish on inland waters and their consequences(Northcote,1988) 过程 影响因子 影响机制及后果 直 透明度 底部摄食行

27、为搅动沉积物从而降低透明度;高强度的植食性可以增加透明接 度,但受藻类大小和水体营养水平影响; 摄 营养盐 底层摄食促进水体的营养交换;牧食近岸植被促进营养循环 食 浮游植物 高强度的摄食影响藻类大小,一般会增加浮游植物生产量 水生植物 直接牧食降低其生物量 浮游动物 牧食影响种类丰度(特别是大型种类)降低;可能增加总生物量 选 浮游植物 影响藻类结构组成(种类和大小) 择 浮游动物 影响种类丰度从而降低对藻类的牧食和透明度;改变个体大小和成熟时间 性 底栖动物 强烈捕食影响大规格群体的结构、生活模式及繁殖行为 捕 营养盐 增加营养盐释放 食鱼类作为一些水体的顶级消费者,其摄食行为对食物链中的

28、低营养级的生物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鱼种类的不同而各异,肉食性鱼类主要通过捕食压力透过食物链来影响整个水体生态系统,具体体现为,随着食鱼性鱼类捕食压力的增加,致使食浮游动物鱼类的密度减小,导致浮游动物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的数量随之减少,从而致使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大,因此,放养肉食性鱼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Carpenter,1988);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能够滤食大型浮游植物,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藻类的增殖(Starling, 1998;谢平,2003);杂食性鱼类可以滤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因此它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有的

29、研究表明,过量放养可加速水体富营养化,但也有实验表明,由于杂食性鱼类对蓝藻有很强的消化能力,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蓝藻水华(刘建康,1999)。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动态受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捕食所影响,鱼类对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捕食也影响了浮游动物的种群动态变化和个体大小变化,在同等能耗下,鱼类优先选择个体较大的浮游动物,间接导致浮游植物的增加(Shapiro,1975),在浮游动物个体同等大小条件下,鱼类首先摄食枝角类,其次是哲水蚤,再次是剑水蚤Hall.1976;Smyly,1976,而对轮虫的捕食性较差(林秋奇等,2005)。Shapiro 等人进行了大量实验表明,通过用滤食性鱼类来代替食鱼性鱼类

30、,提高了水体透明度,降低了叶3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绿素浓度,降低了浮游动物密度。这些转变被认为是滤食性鱼类对浮游动物捕食压力随浮游动物个体大小增加而增强和浮游动物可食藻类大小增加的结果。 近年来,利用水生高等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改善水质的生态技术发展的很快。生物浮床植物技术, (也有人称为生物浮岛技术或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为载体,采用水面无土种植植物的技术。1979 年,德国昀早建造了人工浮岛Hoeger, 1988,在 90年代中期应用于湖泊治理中村圭吾,1999。自 90年代开始,国内许多城市如北京、武

31、汉等已经开始利用生态浮床技术在大型水库、湖泊、河道、运河等不同水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浮床植物净化水体的工程(井艳文,2003;周小平,2005;武琳慧,2006)。 近年来,国内外对浮床植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浮床植物除了能够快速吸附水体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而且能够改变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一些理化环境因子如扰动、pH、光照、透明度等,这些理化因子的改变能够影响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种类更替等(吴伟,2008;王海珍,2002)。浮床植物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图 1):1)由于营养盐等因子的变化,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丰度受到影响,出现丰度减少,

32、优势种由适应富营养种类演替为适应贫营养种类,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因此,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浮游动物受到影响,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种类组成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2)浮床的结构还为浮游动物提供了逃避捕食的庇护场所(Timms & Moss,1984),使之更有利于躲避鱼类的捕食,延迟浮游动物群落从大型向小型的转变,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3)浮床植物可以通过化学信号与浮游动物相互作用,有研究认为可能存在化感作用,但是机理仍在研究之中(Burks,2000;Meerhoff,2006) 。植物浮床从多方面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生境,是影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的重要因素。4暨南大

33、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图 1 植物浮床和滤食性鱼类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Fig. 1 The infection of floating rafts and filter-feeding fishes to water ecosystem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在广东省,水库是主要的水源地,富营养化的防治是目前水库水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广东省多数水库而言,主要污染源是农业污染源,整个水库集雨面积内存在遗留的移民,工业污染相对较弱,库区经济以农业为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和化肥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化肥经过雨水冲刷进入水库是污染水库水体水质

34、的主要原因。此外,水库周围众多的畜禽养殖厂和水库中岛屿上经济林的种植也是污染水库水质的主要原因。水库周围养殖场主要以养殖鸡、鹅、猪为主,一些水库的周边存在大型的养殖场畜禽场,畜禽的排泄物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四处排放,经过雨水冲刷直接进入水库,导致水库水质变差。由于经济利益,部分水库中岛屿上种植了大量的经济林速生桉,当烧山、种植和砍伐时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季节性的引起水库水质污染。本文在一座典型水库中建立大型围隔,分析采用植物浮床和放养鲢改善水质的过程中对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了解浮床植物和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浮床和鲢鱼放养条件下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为水

35、库管理、保护和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5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围隔实验设计 围隔实验于 2008 年 11 月 26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在广东省一座水库中建立了3大型围隔系统。围隔以不透水的聚丙烯织布为材料,围隔体积为 340m ,深 12m,围隔上端高出水面 0.5m,下端用沙包沉底,实验共设 9个围隔(实验开始时设置了 21个围隔,但是由于 08年广东省降雨量过大,导致水库水位急剧上升,毁坏了 12个实验围隔)。 本实验采用白鲢为放养鱼类,共设置 3个鱼类放养密度梯度。采用夏威夷草为浮床种植植物,在围

36、隔中放置统一规格,覆盖度为 30%的浮床。根据围隔面积、鱼类比例、放养密度,计算出高密度围隔放养鱼类 150 尾,中密度围隔放养鱼类 90 尾,低密度放养鱼类 30尾。 本实验所选的鱼类先暂养在围隔旁边的网箱里驯养三天,再从网箱中挑选出规格相近的品种按照预先制定好的密度放入各个围隔中。实验鱼类均采用体重大约 50g /尾的健康鱼,放养的白鲢的体长为 15cm左右。 表 2 围隔中浮床的放置情况和鱼类放养的数量和生物量 Table2 Combination of floating rafts and stocked fish in the enclosure对照围隔 无草 +中 无草 +高 有草

37、 +无 有草 +低 有草 +中有草 +高鱼密度鱼围 鱼密度围 鱼密度围 鱼密度围 鱼密度围 密度围隔 隔 隔 隔 隔 隔 0 0 0 浮床覆盖度 有 30% 有 30% 有 30% 有 30% 0 90 150 0 30 90 150 白鲢尾数 白鲢重量(g/尾) 0 50 50 0 50 50 50 白鲢体长( cm/0 15 15 0 15 15 15 尾) 围隔设置 1 重复 2 重复 2 重复 1 重复 1 重复 1 重复 1 重复 备注 空白 有鱼围隔 鱼草围隔6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壳类定性样品分别用孔径为

38、64m的浮游生物网和孔径为 112 m的浮游生物网采样。浮游动物定量样品的采样点设置在每个围隔的中间,从水面以下 1m处到水深 10m处每隔2m取水 10L,共采水 50L,用孔径 64m的浮游生物网当场过滤浓缩。第一次浮游动物定性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随后的样品和定量样品均用甲醛溶液(5%)固定。 1979),轮虫定性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王家楫,1961; 章宗涉和黄祥飞,1991) 。甲壳类除无节幼体外,将定量样品浓缩后,其他样品均在解剖镜下计数并测量所有出现的成体种类和桡足幼体的个体体长,微尺的刻度为 20 m桡足类无节幼体和轮虫定量样品浓缩后在显微镜 10 倍目镜下计数和测量体长,体

39、型变化较大的种类且数量较少的种类,测量全部出现的个体体长;体型变化不大的种类测量个数为 500个;体型变化较小的种类测量个数为 200个。 pH 计测定。水化指标中的总氮 TN、总磷 TP 样品用 250ml 的白色玻璃瓶盛装,TN 样品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TP 样品用钼酸氨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叶绿素 a 样品用 0.45?m 的醋酸纤维滤膜抽滤 100-500ml 水样,采用反复冻融法处理和测定。 2.3 数据分析 (ind./L),Vs、 Va 是沉淀体积和记数体积,n是计数所得的个体数,V是采样体积 50L。 甲壳类生物量换算公式,湿重(黄祥飞等,1984) 桡足类:L

40、g W2.9505Lg L+1.4555 1.73 秀体?:W42L2.3814裸腹?:W82.9L 2.6723 象鼻?:W184.5LW为甲壳类生物量,单位 g;L为甲壳类体长,单位 mm。 浮游动物优势度计算公式:YNi*fi/NWi*fi/W 式中,Ni 为 i 种的个体数,N 为所有种类总个体数,Wi 为 i 种的生物量,W 为总生物量,fi 为出现频率。本文以 Y值大于 0.01的种类为优势种。 均值及标准偏差表示,统计分析采用 SPSS14.0软件,数据作图用 Microsoft Excel2003。8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3 结

41、果与分析 3.1 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在实验期间水体的温度变化范围在 16.8-21.5之间,由图2可以看出水温是呈现下降趋势。 2520151050week1 week2 week3 week4 week5 week6图 2 实验期间围隔中水温度动态 Fig. 2 Dynamics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enclosures实验中透明度的变化趋势见图 3,第 1、2周所有围隔中的透明度并没有差异,从实验第 3周开始,实验围隔中的透明度要高于对照组围隔中的透明度,主要是由于滤食性鱼类和植物浮床对水体中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导致水质改善的效果。 空白 鱼类围隔 浮床鱼类围隔

42、1.551.501.451.401.351.301.251.20week1 week2 week3 week4 week5 week6图 3 不同实验组围隔平均透明度变化趋势 Fig. 3 Dynamics of Secchi disk depth SD in enclosures 实验期间围隔内的 pH值基本在 7-8之间,从实验第 2周开始,所有实验围隔的 pH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同时放置鱼类和浮床的围隔的 pH值要略低于其他组围隔。9温度Tm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空白 鱼类围隔 浮床鱼类围隔9.008.007.006.005.004.0

43、03.002.001.000.00W1 W2 W3 W4 W5 W6week图 4 不同实验组围隔平均 pH值的变化 Fig. 4 Dynamics of pH in enclosures不同实验组围隔内 TN 总氮的平均值变化趋势不明显,除了第 4 周实验组围隔的 TN值突然升高外,其他时间内所有围隔内的 TN 值均在 0.6mg/L 左右,放置鱼类和植物浮床的围隔内的TN值也没有明显不同与对照组的围隔。 空白 鱼类围隔 浮床鱼类围隔1.61.41.210.80.60.40.20W1 W2 W3 W4 W5 W6week图 5 不同实验组围隔 TN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Fig. 5 Dynami

44、cs of TN in enclosures实验中各不同围隔内 TP总磷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对照组围隔内的 TP指数较低,基本维持在 0.03mg/L以下;只放养鱼的围隔内 TP的平均值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实验第 2周达到昀高值 0.06mg/L;同时放置浮床和鱼类的围隔中的 TP平均值则呈现上升趋势,在实验第 6周达到 0.056 mg/L。在前三周同时放置鱼类和浮床围隔的TP值要明显低于只放置鱼类的围隔,在后三周则是相反的状态。10pHmg/L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空白 鱼类围隔 浮床鱼类围隔0.070.060.050.040.

45、030.020.010W1 W2 W3 W4 W5 W6week图 6 不同实验组围隔 TP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Fig. 6 Dynamics of TP in enclosures 3.2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个体大小分布本实验共检测到后生浮游动物 28种,其中检测到轮虫 19种,桡足类 3种,枝角类6种(表 3)。 表 3 大沙河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与出现频次 Table3 Zooplankton species and frequency occurring in the Reservoir Week1 Week2 Week3 Week4 Week5 Week6频次 种类 轮虫 rotife

46、r 7 9 8 7 9 9 独角聚花轮虫 Conochilus unicornis 9 9 9 9 9 9 螺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 cochlearis 1 1 1 0 1 1 热带龟甲轮虫 Keratella tropica 蒲达臂 尾轮 虫 Brachionus 6 8 5 1 1 0 budapestiensis 3 0 2 0 0 1 剪形臂尾轮虫 Brachionus forficula 5 2 4 1 2 0 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 angularis 8 1 1 5 2 0 罗氏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rousseleti 8 5 7 7 1 1

47、圆筒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cylindrical 9 4 8 8 6 7 对棘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stylata 9 9 9 9 3 8 广布多肢轮虫 Polyarthra vulgaris 奇异六腕轮虫 Hexarthra mira 9 5 6 4 3 011mg/L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鲢及植物浮床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9 2 7 2 3 8 敞水胶鞘轮虫 Collotheca pelagica 8 5 9 8 7 8 月形腔轮虫 L.Monostylalunaris fcrenata 9 1 6 1 1 1 睥状三肢轮虫 Filina opoli

48、ensis 1 0 2 4 0 3 裂痕龟纹轮虫 Anuraeopsis fissa 0 0 1 0 1 0 暗小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pusilla 0 0 2 0 3 0 水轮虫 Epiphanes macroure 0 0 0 8 8 9 真翅多肢轮虫 Polyarthra euryptera 0 0 0 0 1 0 红眼旋轮虫 Philodina erythrophthalma桡足类 Copepoda 无节幼体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剑水蚤桡足幼体 9 9 4 3 1 2 镖水蚤桡足幼体 9 9 9 9 9 9 台湾温 剑水蚤 Thermocycl

49、ops taihokuensis 7 9 4 3 3 3 锯缘真剑水蚤 Eucyclopinae serrulatus 9 9 7 1 4 3 锯齿明镖水蚤 Heliodiaptomus serratus枝角类 Cladocera 9 9 9 9 9 9 长额象鼻? Bosmina longirostris 2 1 0 0 0 0 脆弱象鼻? Bosmina fatalis 微型裸腹? Moina micrura 9 9 9 7 5 7 9 9 3 0 0 0 颈沟基合? Bosminopsis deitersi 9 9 1 4 1 3 模糊秀体? Diaphanosoma dubium 3

50、2 0 0 0 0 奥氏秀体? Diaphanosoma orghidani transamurensis 在九个围隔 6次采样共采 54次,采集到超过 43次(即出现频率大于 80%)的轮虫种类 4种,有独角聚花轮虫 Conochilus unicornis、螺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 cochlearis、广布多肢轮虫 Polyarthra vulgaris和月形腔轮虫 L.Monostylalunaris f. crenata,其中螺形龟甲轮虫的出现率达到了 100%;出现次数超过 27次即出现频率在 50 % - 80 % 之间的轮虫种类有 4 种,分别是圆筒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cylindrical、对棘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tylata、奇异六腕轮虫 Hexarthra mira和敞水胶鞘轮虫 Collotheca pelagica。桡足类中无节幼体,剑水蚤桡足幼体和台湾温剑水蚤 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 的出现频率都达到了 100%,锯缘真剑水蚤 Eucyclopinae serrulatus 的出现频率为 53.7%,锯齿12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