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1页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2页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3页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 要:语文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思维,培养想象力,开 发创造潜能。创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 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语文教学 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因 为这是从根本上深化农村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 量的关键。古诗文是文学苑中艳丽的奇葩,是我国五 千年文化的瑰宝, 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 “宝地”。如何 利用好这块“宝地”培养农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 是语文教师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就此进行了尝试性教 学,现具体谈谈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勉。关键词:美读吟诵;品味意境;质疑感悟;

2、创造 性思维一、美?x吟诵,激发思维 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音韵美和节奏感通过诵读体 现出来,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艺术感 染力,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多 媒体配乐范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声情并茂 的诗词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诗词本身韵律的美,进而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 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 己之心。反复诵读,旨在通过反复咀嚼,反复品味, 达到感同身受地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的目的。学 生诵读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他们由声入情, 由情入境,由境融情,思维不停地得到训练。下面以 曹操观沧海为例

3、。第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初步领略诗 作恢弘壮阔的画面景象,以获得整体的大致印象。诗 人登上褐石山顶,临海远望,视野廖阔,苍茫景致尽 收眼底。第二,带着问题去读,指导学生分析意境, 发挥想象:久经沙场,立志建功立业的诗人刚刚北征 得胜,回师途中而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景象,心中涌起 了怎样的触动?第三,仔细品读,引导学生揣摩诗人 写作的意图,挖掘诗歌深层的意味。虽然已是秋风萧 瑟的季节,但岛上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给人生机 勃勃之感,没有丝毫悲秋感伤的情调,这正是诗人博 大精神境界的写照。这样也就做到了诗歌诵读教学与 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二、品味意境,放飞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亚里

4、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 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在古诗中,作者在描绘画面的同时,往往将自己 的感情、意愿寄托其中,从而创造出情境交融的艺术 境界,诗歌也因此有了意境美。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 更应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 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透过作品语言的表面 含义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教学与朱元思书,可让学生想象自己跟随吴均 一起从容出游欣赏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江流缓慢处流 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石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流势湍急处,似箭飞、像马奔那样势不可挡,使人惊 心动魄。山呢,又是怎样的奇特?富春江两岸的咼山 生

5、长着苍翠的树木,寒意袭人。崇山峻岭之处传来的 潺泉声、蝉声、鸟鸣声,简直就是一支大自然的和谐 欢歌,学生在想象中很快进入了意境。在吟诵中发挥 想象,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可感的画面,学生徜徉 在诗词营造的意境里,放飞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心理 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三、质疑感悟,拓展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疑 问开始的,鼓励学生缘疑质难,以疑促思,想方设法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 研究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在轻松活泼的学习 氛围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出各 种创造性的见解。教师作为主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平

6、等对话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小石潭记为例。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感 丰富的散文。由于特定的写作背景,所以理解作者的 情感变化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鉴于此,教师提出 问题:(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篇优美的 写景散文都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情感,请同学们再读课 文,说说从中感悟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问答后,教师总结,共同明确: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作者的感情由乐变忧。(2)面对优美的景色, 心情本该是愉悦、 快乐的, 而作者却是如此忧伤,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在小 组内讨论:作者的忧伤从何而来?(投影写作背景) 讨

7、论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 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 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 心情就会流露出来。这样设置问题就是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让 学生真实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仅能加深对诗歌精 髓的理解,也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同 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提 升。总之,古诗文教学以其特殊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创 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古 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多一些创新精神,敢为人先, 勤于探索,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创造性思维 的培养巧妙地融入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