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的来历课件_第1页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课件_第2页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课件_第3页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课件_第4页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建筑史的来历1 中国建筑史 陶莎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2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介绍) n中国建筑史学形成的前奏 n发展的第一阶段:学科的创始 n发展的第二阶段:事业的扩充 n建筑史学事业的停滞期 n建筑史学发展的复苏期 n发展的第三阶段:反思与改革时期 n世界的中国建筑史 n未来的展望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3 中国建筑史学形成的前奏 n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乐嘉藻 n乐嘉藻著作的分类式中国建筑史 1929年脱稿,1933年在杭州线装出版,1977年 由台湾华市出版社再版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突破轻视匠作的传统而产 生的第一部建筑史书,是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零的突 破点,作为建筑史学建立之前的铺路基石的历史

2、意 义和初期阶段的学术建设的意义是不容抹煞的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4 发展的第一阶段:学科的创始 n中国建筑史学的摇篮 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 n“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 奠基人梁思成与刘敦桢 n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第一座里程碑 梁著第一部编年体中国建筑史 n中国建筑史学跨出国门的第一步 梁著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在美出版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5 中国建筑史学的摇篮 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 朱启钤(18721962)1930年元旦正式成立 “中国营造学社”,聘请梁思成、刘敦桢两 人担任学社骨干 学社的宗旨:不但研究建筑

3、本身,“凡属实质的艺 术,无不包括。” 学社的研究方法: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方法, 要开展国际协作,要采取比较研究。 意义:中国第一座建筑历史学的研究机构。它的 建立为中国建筑史学提供了组织保证,造就 了第一代建筑史学家,出版了第一本建筑史 学刊物。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学的摇篮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6 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第一座里程碑 梁著第一部编年体中国建筑史 1944年,梁思成在四川南溪李庄写成的第一部编 年体 意义:是中国营造学社自30年代初到40年代 中17年间创立并推动中国建筑史学向前发展所经 历程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7 中国建筑史学跨出国门的第一步 梁著A Pictorial

4、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在美出版 后由梁思成之子梁从诫译成中文,书名为图像中 国建筑史,1991年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同时出 版 意义:是中国人第一次用英文著作的中国建筑史, 也是向国际扼要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开端,是中 国建筑史学跨出国门的第一步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8 发展的第二阶段:事业的扩充 n国立梁思成研究室中国科学院与清华 大学合办“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 (1956) 成绩:编写了中国建筑史教学讲义的一部分 编辑出版了中国建筑图册 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完成了曲阜“衍圣公府” 的调查研究 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若干文章,并组织测绘 了北京的几座近代建筑实例

5、 n建筑史学事业的“大跃进”核心机构 “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 及历史研究室” n党的领导加群众路线治学方针的产物 中国古代建筑史(编年体)问世 意义:这部建筑史书可以说是以梁、刘为代表的 中国营造学社治学路线的最终结晶,是建筑史 学初创阶段最终成果的里程碑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9 建筑史学事业的停滞期“评法批儒” 运动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史 此书水准在各章节参差不一,体例上编年与分类重 叠,造成内容冲突和相互矛盾,内容难免出现肤浅 或误谬之处,还加入一些并非“技术史”的内容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10 建筑史学发展的复苏期 建筑史学工作者的联合团体建立 n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与理论

6、学术委员会 (19761983) 主要工作: 机关刊物建筑历史与理论会刊 展览会在故宫午门城楼举办了常设的“中国古代 建筑展览” 学术研讨的年会1976在杭州展开成立会后,共 计召开3次年会 n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 1983年成立,以单士元为会长 多次召开了以民居为重点的学术会议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11 发展的第三阶段:反思与改革时期 n建筑史学科基础的强化分支学科“建筑考古学” 的建设 n建筑史学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建筑学会建 筑史学分会成立暨第一次年会的召开(1993) 建筑史学的反思与学术路线改革的倡导 n学术民主与百花齐放新局面的拓展 主要标志:学术团体形成,且加强下属各分支

7、学科组织的 独立活动的能力;承认起步阶段发展的不平衡,允许 个别分支学科先行一步;鼓励学者个人勤奋治学、独 立思考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12 世界的中国建筑史 n1995年“中国建筑史国际会议”在香港召开 n为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而努力 n中国建筑史学已走向世界的标志“第1届中国 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香山召开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13 未来的展望中国为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的 哲理将对人类生存空间合理化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所表达的人为环境与自然 环境统一的空间观念、“墙倒屋不塌”的构架结 构观念,乃至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建材加工观念, 都曾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过可贵的借鉴 中国建筑史的来历14 参考书目 n中国古代建筑史 n中国近代建筑史 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 n中国建筑史 n图像中国建筑史 n中国建筑艺术图集 n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 n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 n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n中国古代建筑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