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骑行技术之入门篇_第1页
山地车骑行技术之入门篇_第2页
山地车骑行技术之入门篇_第3页
山地车骑行技术之入门篇_第4页
山地车骑行技术之入门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地车入门骑行技术以前在论坛里有见过片段,觉得不错,简单整理一下再发一次,以备如我等菜鸟观摩领会之用。 (一)RIDING FORM 乘骑姿势 乘骑姿势基本上以把手、脚踏、鞍座为支持点。山地车的酷的姿势是臀部不着鞍座,只靠把手和脚踏的站立姿势。不管采取什麽姿势,眼睛始终要望着前方,跑的越快望得越远,才能保持均衡及对付各种路面状况。坐在鞍座上的姿势:坐在鞍座上的姿势是山地车的基本姿势。着坐时体重不是集中在鞍座上,而应把体重分散在手腕及脚上。眼睛向前方,随时准备从着坐姿势转向站立姿势。站在鞍座上的姿势:下降、跳跃、超越障碍物时采取的山地车的基本姿势。从这个基本姿势引出各种技巧姿势,因此一定要掌握好

2、这个姿势。该姿势应是站在地面上般,站在脚蹬上,体重要均等放在脚蹬上,这是山地车的基本要领,此时的脚蹬应於地面平行。(二)WAITING FORM 等待姿势 (三)STARTING 起步姿势 1、平步上起跑:自行车是起动才稳定,因此起动后保持它的稳定性重要。起步时脚蹬的位置越高越好,越高往前走的距离越远,也就是说车体较为稳定。起跑前确保后方的安全。把体重放在脚蹬上,边踏蹬边把臀部放在鞍座上。眼睛要直视前方。 2、在斜坡上起步: 下坡时:在坡度大的斜坡上起步时,车对斜面而言稍微横放,这样做的话,转把手开始下坡时,尚有时间把两脚放置在脚蹬上。上坡时:首先调节齿轮比,对倾斜度大的斜坡,不要马上上坡,先

3、横方向起步,根据坡度情况,再变更齿轮比,顺势攀爬上去。 (四)STOPPING 停止姿势 1、停车的基本:起动前后刹车,车就停止前进。要安全地停车,确实停车后脚才离开脚蹬。脚离开车体,车就容易失去平衡,确实停车後,臀部才可以离开鞍座,然后脚着地,恢复原来的等待姿势。在斜坡停车时,脚先着地时,重心会向前,很容易摔倒。假若使用锁定脚蹬,或者SPD脚蹬时,停车后急於落地,有时候脚离不开脚蹬,此时不要着急,沉著脱离脚蹬。脱离锁定脚蹬时,把脚跟向外扭,然後从后面拉出。锁定脚蹬的带子不要绑得太紧,因为脱离时比较困难,尤其是皮革制的带子不要绑得太紧。(看来是早期的文章,所以还会提到脚蹬绑带) 2、在斜面上停

4、车:(1)上坡时停车:假若是倾斜度不太大的斜坡,按照基本的方法停车。为了下一步动作,停车前,齿轮比要放松。倾斜度大的斜坡,为防止前轮荡起,上身俯盖在握把上着地。前後后都要刹车。(2)下坡时停车:为了防止后轮荡起而向前摔倒,把臀部放到鞍座后方着地。 3、在斜面(上坡)途中停车时更换齿轮:来不及更换齿轮而停车在上坡的斜面上时,有的时候不更换齿轮就不能够起步。在斜坡途中停车,然后起步时的变换齿轮的方法有如下三种。1. 临时下车,然后踏蹬来更换速度。2. 不下车而向相反的方向骑行(下坡),更换齿轮后,U形转弯后起步。3. 刹前轮,使后轮浮起,由踏蹬来变速。 要准确地转换齿轮,采用第2的方法较好。 (五

5、)BRAKING 刹车 1、握住把手的方法:山地车的刹车性能极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也说明刹车技巧的好坏对乘骑者的影响极大,应该努力掌握好刹车技巧。刹车的关键在於使用全身的力量来充分发挥刹车的机能。虽然用全身的力量来刹车,这并不是说越用力越好,不同情况所使用的力度不同,握的方法也不同。根据不同状况,掌握其要领。握住把手的基本要领是,不管使用那一个手指,不要紧紧握住把手,应该是放松,让手来玩弄把手般轻松地握住。(1)只用一只手指:制动力较弱,可以进行较细小的调整,适合於trial。(2)用两只手指:稍微有一点制动力,中、高等次的刹车时常用到。山地车的刹车性能极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也

6、说明刹车技巧的好坏对乘骑者的影响极大,应该努力掌握好刹车技巧。刹车的关键在於使用全身的力量来充分发挥刹车的机能。虽然用全身的力量来刹车,这并不是说越用力越好,不同情况所使用的力度不同,握的方法也不同。根据不同状况,掌握其要领。握住把手的基本要领是,不管使用那一个手指,不要紧紧握住把手,应该是放松,让手来玩弄把手般轻松地握住。(1)只用一只手指:制动力较弱,可以进行较细小的调整,适合於trial。(2)用两只手指:稍微有一点制动力,中、高等次的刹车时常用到。(3)用三只手指:斜坡、急刹车时使用,这是刹车的基本姿势。(4)用四只手指:拇指较易脱离握把而危险,最好不要采用。 2、体验刹车(1)只用后

7、刹车时:刹后轮时,车胎失去抓地力而滑行。(2)只用前刹车时:直线向前时刹前轮,前车胎与刹车器磨擦而减速。此时正在旋转的前轮和向前进的车体,因惯性的关系把重心推向前,结果前轮与地面的磨擦增强,加快减速。只用前刹车时车体向前倾斜而引起摔倒(如相片体验刹车的要领)。3、刹车的要领:有效地起动前/后刹车的姿势应该是:腰要尽量向后沉,降低身体的重心,两脚要用力。起动刹车器时身体的动作也要一致。从直立姿势进入刹车动作,停止踏蹬,边刹车边把腰向后沉,手腕则好像往前推般伸直。这个动作重复练习多次,掌握刹车要领。前后刹车的比率是开始时前轮3,后轮7来练习,逐渐习惯,并能够掌握体重移动的要领时,逐渐增加前刹车的比

8、率。通过练习后,手腕会产生较强的制动力,能够在较短的距离内停车。一般来说,前轮6;後轮4比较有效果。(右相片:腰要向后沉,两脚用力踏在脚蹬上。) 4、很危险的动作:IMG(1)放下单侧的脚,在这种状态下腰就不能向後沉,为了刹车而用力踏蹬的的踏蹬力不起作用。(2)腰没有沉下,因此手腕的压力不够,结果后轮荡起。只有前刹车起作用,非常容易摔倒。 5、锁车胎及刹车:山地车的刹车性能好,因为太好了,遇到握把较难操作的非公路时,车胎容易被锁住。车轮不能旋转的锁住状态,使轮胎在地面上滑行,结果难於操作而容易摔倒。要掌握好锁.刹车的要领,其要领是:不要突然紧握刹车杆,而是慢慢地握紧。要亲身体会锁之前的感觉。锁

9、了车胎之後稍放松刹车杆,但绝不可放手。另外,也有些技巧是有意识地锁车胎然後改变方向;或者锁了之后改变身体的姿势(六)HILL CLIMB 上倾斜度小的斜坡的姿势 倾斜度少的斜坡:攀爬斜坡要有一定的体力,掌握要领能够省力气。鞍座.姿势:攀爬斜坡时最能体会到鞍座调整的重要性。鞍座要放高至脚能达到脚蹬。握把.姿势:握把手的宽度窄时踏蹬得变轻松。变更把手内侧,试一试各种距离下的把手的感觉。(1)脚蹬的同时把手向身边拉,把身体俯盖在前部,体重加在脚蹬上。(2)踏蹬不是一口气用力踏蹬,应该是保持一定的旋转速度,这种方式的踏蹬,比较滑的斜坡也可以攀爬上去。(3)为了防止车头荡起,把身体向前后移动,掌握好要领

10、。齿轮转换:踏蹬感觉到很重时,为了减少负荷,马上转换齿轮。 按图示顺序:(1)以该姿势进入;(2)开始蹬踏;(3)边拉把手:(4)把上半身向前俯盖并踏蹬;(5)踏蹬结束后,起上半身;(6)开始下一步的踏蹬。 攀爬时不可取的姿势:如上图,上半身过於向前,怎麽努力踏蹬,后轮滑行不能前进,也很累。 (七)HILL CLIMB 上倾斜度大的斜坡的姿势 1、短斜坡第一步:利用助走来加速度时,脚力稍差的人也能攀爬短斜坡。斜坡要以直角进入。第二步:开始上坡时,减轻前轮的负荷,以便缓和冲击。第三步:进入斜坡后,上身稍微俯向把手,以防止前轮荡起。第四步:稍微移动腰,调好后轮的握力。第五步:最后一口气攀爬。第六步

11、:为了攀爬完全后,能迅速起跑,予先微调整齿轮。 2、长斜坡:上长斜坡时保持同一个姿势时很容易疲倦,有时候改变一下姿势,如上图站立姿势来踩蹬。跳舞!以站立姿势上坡或者猛踩蹬时,体重会加在向下的脚上,身体像跳舞般左右摇摆。此时把齿轮加重12段,踩蹬起来较易保持均衡。 (八)CARRYING 推和背自行车的技巧 1、在狭窄的地方推车子的方法:只能够从车的旁边推车的比较狭窄的地方,前后轮都要刹车,把车当作拐杖般推,当脚站稳後放松刹车并推车,再刹车再前进重复进行该的动作。2、把自行车立起来推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方便。握住把手刹后轮,让自行车自动立起。用手及刹车来维持均衡及重心。若掌握得好,车本身就会站立起来。试一试吧!注意不要把车太靠近身体。在狭窄的地方推车子的方法:只能够从车的旁边推车的比较狭窄的地方,前后轮都要刹车,把车当作拐杖般推,当脚站稳後放松刹车并推车,再刹车再前进重复进行该的动作。2、把自行车立起来推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方便。握住把手刹后轮,让自行车自动立起。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