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郑板桥6识真辨伪_第1页
关注郑板桥6识真辨伪_第2页
关注郑板桥6识真辨伪_第3页
关注郑板桥6识真辨伪_第4页
关注郑板桥6识真辨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郑板桥 6 :识真、辨伪关注郑板桥 6:识真、辨伪 郑板桥绘画真伪谈(转载)作者:周积寅 (周积寅,笔名禾宙。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郑板 桥研究会及日本郑板桥学会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本文、及后附文中图片,均为博主搜集添加)一、郑板桥 生平概述 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 熙三十二年( 1693 )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4 岁丧母, 30 岁丧父。康熙五十五年( 24 岁)秀才,雍正十年( 40 岁) 举人,乾隆元年( 1736 )进士。乾隆七年任范县令、乾隆十 一年调任维县令,十七年底去官,十八年春回

2、扬州,一生中 经历了卖画扬州从政再卖画扬州的曲折道路。乾隆 三十年卒。他是扬州八怪中一位最杰出的代表,勇于革新创 造的书画家, “道着民间痛痒”的文学家,“得志加泽于民”的清 宦。艺术大师徐悲鸿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板桥先生为中 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 文奇,书画尤奇。 观其诗文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 今天才之难得者。”(题板桥兰竹石图轴诗塘,无锡市博 物馆藏)二、郑板桥的绘画 在对郑板桥的研究与作 品的收藏中,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是郑板桥书画真伪问 题。据今人著录书画目及出版书画册初步统计,其作品流传 下来,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部门及私人收藏的有 1

3、00 余家 600 余幅作品,但其中赝品不少。许多学者,因为本身不会 写字画画,故对他的作品特点掌握不准,真伪难辨,优劣不 分,在他们的著作插图中即刊有赝品。一些收藏者想到书画 拍卖会上购买板桥作品,但总是生怕花了很多钱,买回来一 幅假字或假画。因此,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鉴赏水平,是十 分重要的。这里主要谈谈郑板桥绘画的真伪问题。(一) 正确掌握郑板桥绘画风格特点,是辨别其绘画真伪 的主要依据。 郑板桥绘画以兰竹石为主要描绘对象, 擅长水墨,极少设色。他为何爱画兰竹石?因为兰竹石有幽香、节操、骨 气之自然属性,与他的人格、精神、情操相合,最能借以表 现他的理想,抒发其胸中逸气情感。他的兰竹石画,

4、从传统中来,从生活中来,通过不 断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1、画竹 他说自己画竹是“无所师承”,其实是无一定 师承、不泥古法而已。从题画诗文得知他学习过李夫人、苏 轼、文同、吴镇、徐渭、高其佩、石涛、禹之鼎、尚渔庄等 人。强调“师造物”,在家乡住处和衙斋处种了许多竹子,“画 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 爱竹成癖, “非惟我爱竹石, 即竹石亦爱我也。 ”由于他熟悉、了解不同季节、 时辰竹的生 长规律和各种形态,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发现与捕捉到竹子 千姿百态的美的形象,因此, 他画竹时, 能够“我有胸中十万 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我们从他存世的许多作品看, 其竹子 的章法、 造型无一雷同

5、。 所创造的竹子也不与人同, 自称“郑 竹”。“冗繁削尽留清瘦”,所谓“一竿瘦”,名曰“细竹”,细而不 弱,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如抽碧玉,如清琅玕”,具有“清 癯雅脱”之美。常常是“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以少 胜多,画中有画,画外有画。随手画节,多不点节,添出主 枝,省去大量小枝, 虽笔断而意连。 叶少而突出竹子“劲节”, 叶肥以加强竹子的青翠感。 打破竹家所忌, 画竹为桃、 柳叶, 而“不失竹意”。浓淡相宜,干湿并兼,中侧锋兼用之。以书 入画,竹中瘦叶以黄庭坚“飘洒而瘦”的书法笔法写之;竹中 肥叶以苏轼“短悍而肥”的书法写之。墨竹图局部 -1753 - 南京博物馆藏 竹石图局部 -

6、1758 年-上海博物馆 藏仿文同竹石图局部 - 1762 -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墨竹图局部 -1764 - 上海博物馆藏兰竹图局部 -1765 - 浙江省博物馆藏 2、画兰 学苏轼、郑所南、 陈古白、 僧白丁、 石涛、 颜尊五、陈松亭,是有选择地学。主要学陈古白、颜尊五、 陈松亭秀劲一路。郑所南画兰好画根,板桥表示“不作此激烈语”。郑 所南画兰不画荆棘,谓是纯君子绝无小人,板桥未学之。苏 轼画兰常带荆棘,谓惟君子能容小人,板桥学之。石涛画兰 “过纵”,板桥亦不学。他很少画盆中之兰,而多写山中之兰。认为山中之 兰“春夏之气居多耳”。有“春夏之气”者必有“香气”,板桥画山 中之兰,力图追求的就是所

7、谓“郑家香”。 他笔下的兰花叶短 而力,花劲而逸,叶暖花酣气候浓,一片茂盛之状,正是“数 尺之箭,数月之花,有数十里之香”的“春夏之气”。在画法上的特点:叶尚古健,不尚转折,用笔直来 直去,却逐步顿挫,留得住笔,否则便直率无余味,叶转处 用笔蹲,体劲而用腕,写花雄浑挺拔。兰竹石图局部 -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1740 兰竹荆棘图局部 -常州市博物馆藏 -1757山顶妙香图局部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1758兰石图局部 -扬州博物馆藏 -1762兰竹石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17643、画石学倪云林、万个。云林画石先用侧锋勾轮廓,再反复皴擦,不用染,这是不同于黄公望的地方。板桥 取云林侧锋用笔

8、,以白描写意手法写出坚硬之瘦石轮廓,不 施渲染,但不作反复皴擦,而石之圭角之云林更加明显;又 取万个数笔皴,但不用披麻皴,而用北宗斧劈皴,又取苏轼 丑石之势,熔铸成郑家之石。 历代画家画石多画太 湖石(柔曲圆润、 玲珑剔透。 以苏州洞庭山出产品质量优良) 而板桥则画黄石(以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圌山为著 名产地。扬州个园秋山、上海豫园大假山、苏州耦园假山, 乃以黄石叠山之佳例) ,黄石雄浑朴茂,秀峭崚嶒,板桥曾 题画石云: 扫净浮云洗净烟,为君移至案头前。 吃烟莫漫来敲火,峭 角圆时最可嫌。 他爱画黄石,也许更能借此抒发其 胸次吧。他画石一般不点苔,“惧其浊吾画气”,但有时也偶 作点苔,所

9、谓“从来不作苔花点,今日微添一两斑”。 板桥绘画体貌疏朗, 风格劲峭, 具有力的美。 掌握以上画竹、 兰、石之基本特征, 成为我们识别板桥绘画真伪的主要依据。竹石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1754 兰竹荆棘图局部 - 常州市博物馆藏 -1757 兰竹图局部 -扬州博物馆藏 -1758 竹石图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 -1762兰竹石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1764 4 、书法与用印板桥每画必题,每题必诗,是通过其书法表现出来的。其书法成就很高,也必须加以了解。 上海博物馆编有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有郑板 桥常用印 95 方,可作为鉴定其绘画真伪的参考。行书节录怀素自叙帖 局部 -1755- 扬州博

10、物馆藏 行书七言诗局部 -1758- 镇江博物馆藏 墨竹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1764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郑板桥印章 (1)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郑板桥印章 (2)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郑板桥印章 (3) (二)通过 比较辨别板桥绘画之真伪如果能掌握板桥绘画风格特点,就能认识板桥作品 真迹,以真迹为依据,通过比较,发现疑点,加以分析,自 然得出真伪之结论。其伪作有代笔、摹本、伪造多种。1、代笔板桥成名之后,求书画者益增,应酬不暇,使他大伤脑筋,在范县署中寄四弟墨信中说:近时求书画者,较往年更增数倍,都属同年同寅及 巨绅,大抵携赠物而来,势不得不于为之一挥。早知今日, 悔不当初不习画,

11、则今日可减一半麻烦。于潍县署中,复同寅朱湘波信中说: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片,如欠 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日否?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令其弟子代笔,以了 “万千债负”。 谭子犹代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谭氏 为其书画代笔,因为是仿作,定有板桥真迹作依据,钤上板 桥用印,题画内容也当是板桥的,这种假中有真之作,数量 一定是相当可观的。 郑板桥画选中影印的一幅板桥墨 竹轴 (题画首句:“年年种竹广陵城” 兰) 、石图轴 (题画首 句:“山中觅觅复寻寻” ) 从兰竹石的笔力与题款的字迹看,也 系谭氏代笔之作。 按:谭子犹清字云龙,号墨庄 居士,山东潍县人,木工出身,生卒年不详。幼失学

12、而姿性 灵敏,常与郑燮 (1693-1765) 接近, 学郑燮书画几可乱真, 所 仿郑板桥书画款识、 印章均伪托逼肖。 曲阜桂馥教授莱州时, 惊叹其画神似板桥。 传世作品有 菊石图 轴,纸本, 水墨, 纵 172 厘米,横 48.5 厘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乾隆五十 七年(1792) 作兰石图扇,五十八年作仿郑燮竹石图 轴,藏青岛市博物馆。 2005 年,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 数字频道的藏友的一件谭子犹的竹石册上,谭子犹署自 款的一副图上的年款表明,谭子犹的所处时代被人们错误的 提前了六十年,而他实际上应该与郑板桥并不认识。这项发 现也从学术上证实了, 谭子犹并不是郑燮 (1693-1765)

13、的代笔 人,他出生的时候,郑燮已近晚年。其画随与郑燮神似,但 其字却是刻意模仿,并非如郑燮字是出自隶书体而自成一家, 其笔画较郑燮书更为流畅却失隶骨,故其画随能乱真,却与 真品有本质不同。谭子猶 (清) 竹石图为其代笔的,还有他的一位大弟子刘敬尹, 兴化人, 号荔园,善书画,从学于板桥,“颇得其秘”,“肖亦酷”。宣统 元年(1909) 世界名人书画社影印郑板桥书画册(八开),其中梅,款署:“敬尹”,兰、虾、菊均款署:“板 桥”;书法二幅皆款署: “板桥郑燮”一,幅款署:“荔园道人临”, 一幅款署:“竹轩”。从书画整个风貌考察,皆出刘敬尹一人 之手,水平不在谭子犹之下,观其气息,不免有拘束之感。

14、 2、摹本1997 年在上海朵云轩主办的一次秋季书画拍卖会上,有一幅署名板桥的兰竹石图条幅,纸本,水 墨,188.5厘米X 51.3厘米,右侧自题七绝一首:“兰竹芳馨 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谓分居彼此 山。”款署:“诞敖大兄一笑并为诸郎君朂之。七十老人板桥 郑燮。 ”钤印二: “郑燮之印”、“爽鸠氏之官” ,左下方钤印一: “歌吹古扬州”。这是一幅钩摹本,真迹在南京博物院 (扬州 画派书画全集 ?郑燮影印 ),系兰竹松石四条屏之一, 其章法、用笔、题款位置、内容全同,左下方钤印一:“橄榄 轩”。摹本轮阔稍露,有重笔痕迹,用笔单薄,局部造型略异, 书法全是钩填,缺少虚实感,虽

15、乱真而略逊一筹。日本贝冢茂树先生收藏板桥的一幅兰竹石图条幅,纸本,水墨,197.7厘米X 51.3厘米。(铃木敬主编中 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 JP42 01 9 影印)也是一幅同样的 钩摹本,兰花叶的画法缺少蹲笔。水平不及朵云轩拍卖的一 幅。1997 年上海朵云轩秋季书画拍卖会郑板桥兰竹石图摹本1997 年上海朵云轩秋季书画拍卖会郑板桥兰竹石图摹 本(细部 1 )1997 年上海朵云轩秋季书画拍卖会郑板桥兰竹石图摹 本(细部 2 )1997 年上海朵云轩秋季书画拍卖会郑板桥兰竹石图摹 本(细部 3) 3、伪造板桥存世的赝品中,有水平较高者,有较低者。较 高者多为板桥弟子所造。板桥去世之后, 谭

16、子犹便成了造板桥字画的“大王”, 子久恒庆题谭子犹竹石图轴云:至板桥仙去,一字一画,世人珍之。而谭氏所作, 外来字画商人,亦不能辩其真伪,每以重价购去,谭氏子孙 因以小康。于源普亦题云: 谭云龙,字子犹,乾隆时木工也。能仿邑侯郑板桥先生字画,款式印章均伪托逼肖谭子犹一生作画多署板桥款, 在板桥世后的 28 年, 谭氏尚在。 其间伪造板桥之作不下万幅, 书画、题款、印章、 “均伪托逼肖”。除谭氏之外,板桥其他弟子及学板桥者伪造 板桥之作也不在少数。刘敬尹在板桥生前为之代笔,不能排 除在板桥死后造其伪作。杜瑞联古芬阁书画记 卷十八著录了板桥 墨竹 四条屏。其四款署: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暮春,画于西

17、湖草堂, 郑燮。”乾隆五十八年,板桥已去世 28 年,显然是一件手段 拙劣的伪作。著录者的鉴赏水平也实在太差了。那些低水平的伪造者, 不仅画差字亦差。 相比之下, 伪造板桥的画容易一些,而伪造板桥的字就难得多了。因为 没有真、草、隶、篆的深厚基本功夫,是写不好板桥体的, 当然也造不好板桥画的。因此存世的不少板桥假画,看上去 尚能骗骗一般人,但见到画上低劣的题字,一般人也能议论 其真伪。题画内容大都有依据,以示其“真实性”。清中叶之后,板桥书画赝品在社会上泛滥成灾,这 在清人的著作中多有记载。张大镛自怡悦斋书画录 郑板 桥墨竹卷七云: 近日板桥赝本, 不计其数。 此是真迹, 颇有生动之趣。 桂馥

18、丁亥烬一遗录 郑板桥兰竹 巨册卷三云:惟先生书画, 赝作颇多。 并有墨刻对联,无不飞扬跋扈,丑怪百出,见之欲呕。先生有言,后世有假我书画者,吾当作厉鬼击之。作赝家竟尔胆大,可发一笑。 又丁亥烬一遗录 ? 竹石吊轴卷三云:数十年所见先生书画, 不下百余件, 真迹不过十之二、 三。邵松年古缘萃录 ? 郑板桥楷书轴卷十三亦云: 板桥先生书画风流倜傥,豪迈多姿,而伪迹最多。余 收得书画两轴, 楹帖一幅, 皆属真迹。 这种赝品流传, 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 仍多得吓人。 无锡一收藏家薛处在他 收藏的板桥兰竹石图轴诗塘中题云:板桥先生前朝入耳,犹难见其真迹,是故论画当以目 睹真品为准,若远指古人不

19、独欺人,实自欺耳。三年以来, 见得赝品四百幅,真者二幅,可见觅求真迹之难矣,何必远 求宋元以上,耳目所不及者哉 !板桥书画赝品,不仅流传于民间,即使当今国内外博 物馆也收藏了不少, 一些所谓鉴定家及研究者, 也认假为真, 致使珷玞乱玉、鱼目混珠者屡见不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画派书画全集 郑燮收录了中国大陆 31 家博物馆的 299 幅书画作品,其 中赝品有 22 幅。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竹石图轴,纸本, 水墨。60.9厘米X 35.9厘米。竹叶画法一头秃一头尖,非桃 柳叶状,竹叶多呈平行状;石头外轮廓线用笔嫩,力度少, 未作斧劈皴; 题画之字体结构不对; 右下角钤一印“七品官耳” 系仿高

20、风翰所刻。 整个画面拘泥、 硬滞而无生韵。 台 北艺术图书公司出版的郑板桥书画选所选海内外 56 幅 书画作品中,赝品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日本出版的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 ,收集中国台北、香港、以及日本、 新加坡、英国、德国、美国的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板桥 绘画作品 39 幅,其中就有近三分之一的赝品。其中影响最 大的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幅 墨竹 屏风,纸本, 水墨,119.3厘米X 236.2厘米,作巨幅石及丛竹;右下有“余 家有茅屋数间”之长题,款署“乾隆十八年三月之望板桥郑燮 画并题”。被影印于日本出版的许多画集中, 题款也当作书法 艺术作品编入书道全集。其实这是一件艺术水平不高的

21、伪作。 画幅虽大,却感到没有东西。远看失其势,近看失其质。竹 枝间穿插单调, 竹竿缺少挺拔之致, 竹叶繁琐、 杂乱、无章; 石骨软滞,线条平行呆板;题款字矫揉造作,虽略形似而神 釆不足。整个画面无统一变化之美,更无板桥画风之特质。 再说大段之题跋,乃仿六分半书,但未学好。框架结构不准 确,略得其形似,缺乏神似。特别是长笔画,其摆宕之势、 蹲笔把握不住,这是最难把握的,表现得做作,很不自然, 一看便识出其造假之破绽。用印三方均仿刻,与真迹相去甚 远,特别是“七品官耳”惟用白文方印,从未有朱文。 在中国人的眼里,所渭名书名画即名人所作的字画。只要是 名人所作的字画,不管作的如何,一律视为名字名画。

22、许多人爱收藏郑板桥的书画,决不是因为怎样懂得其中的真伪优 劣,而是仰慕板桥是位名人,知道他的书画如何的值钱,板 桥在成名前与成名后所买的画价格就不大一样。一些仿效郑 板桥书画者,即使仿效得“逼肖”、“乱真”,如果题上仿效者的 名字,就很少有人问津;一旦落上板桥的假款,钤上板桥的 假印,就很快转入画商之手,被人当成真迹,以高价购藏。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隐名埋姓,制造板桥赝品的原由所在。 至今仍有一些人专靠制造此类赝品而成了暴发户。 (此文为作者在中国潍坊“首届海峡两岸郑板桥文化研讨 会” 2010年 08 月 上的论文 )附:浅谈郑板桥书画辨伪: 被造 假最多最滥(佚名)据国内最大艺术品资讯网“

23、雅昌艺术网”不完全统计, 近年海内外上拍郑板桥书画共计 747 件,已成交 441 件,成 交率 60% ,总成交额高达 1.57 亿元,其中超百万元以上的 三四十件之多。 2007 年春拍上百万成交的有 6 月中国嘉德 春拍兰竹图 (179.2 万元)、5月北京保利春拍 兰竹石图 (165 万元 )。但纵观近年拍场上成交的郑板桥书画,可谓赝多真少,其中不乏当代的仿品。目前伪作中以竹石 图兰竹图居多,也有相当比例的书法,特别是竹石 图几近泛滥成灾之势,粗制滥造的大幅巨制充斥拍场,标 价相当可观。 以笔者所观, 上百万元成交的郑板桥 竹石图 兰石图罕有真迹,每每面目可憎。最滑稽的是, 2006年6 月北京某公司春拍上一幅幽壑兰泉图镜心竟以 836万元高价拍出,两位国内知名专家将其跋为“真迹”,但此件高价成交的拍品却是不折不扣的拙劣赝品北京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 )北京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