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受力分析专题(一轮)_第1页
01受力分析专题(一轮)_第2页
01受力分析专题(一轮)_第3页
01受力分析专题(一轮)_第4页
01受力分析专题(一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轮复习物体的受力分析专题物体的受力分析一、知识要点:(理解并牢记)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先把要研究的物体从相互作用的物体群(系统)中 隔离 出来,接着分析它受到的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拉力、支持力等都可归属于弹力)、摩擦力等力。 按确定的顺序分析受到的不同性质的力(以防止“漏力或添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等; 对同一种性质力也按确定的顺序来查找分析(以防止“漏力或添力”)。例如:找弹力(或摩擦力)时,以研究对象为中心,从下端接触面开始,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次找出各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如果研究对象的内部还有物体,则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找力; 利

2、用相关的物理原理和逻辑推理来确定某个力的“有无”、“方向”等。原理或方法例如:重力有且只有一个,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有几个弹力,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有几个摩擦力(是否有“力”还得根据题给条件判定);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假设法可以判定某个力的“有无”、“方向”;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可以判定某个力的“有无”、“方向”(依“定义”判);2、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注意: 物体受到的力都有其施力物体,否则该力不存在;不能随意认为物体受到了某力。 受力分析时,只考虑根据 性质 命名的力。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不能同时考虑,否则重复。 只能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能分

3、析研究对象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 合理隔离研究对象,合理选用整体法、隔离法。 画好受力示意图。3、判定一个力的有无及方向(或大小)的方法 概念法(定义法):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判; 状态法:从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和非平衡态)入手结合各种力的特点,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可结合假设法); 相互作用法:若有(没有)作用力,则有(没有)反作用力。4、隔离法与整体法:在受力分析中研究对象的选择通常有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采用的是隔离法;但有时解答一个问题时又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叉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要注意灵活

4、运用。二、受力分析的实例分析m例1“概念法”+“状态法”分析受力如图,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用细线系住,置于斜面上,细线沿竖直方向,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小球受到的力。A变式1光滑球A静止在水平面上,并与斜面接触。试分析球A受到的外力。变式2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解析:

5、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顾客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电梯对其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 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小结 1、受力分析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出所有可能的力;依“概念法”、“状态法”、“相互作用法”判定力的有无、方向;2、判定力的有无的方法:概念法;状态法;相互作用法;Fm例2( “状态法”+“假设法”判定力的有无、方向和大小)如图,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

6、的大小和方向。FmgyFNxoFf解析物体受力如图,建立如图示直角坐标系,依平衡条件有:F = mgsin + Ff ,得:Ff = F mgsin 当F mgsin 时,Ff = F mgsin ,方向沿斜面向下;当F = mgsin 时,Ff =0;当F mgsin 时,Ff = mgsinF,方向沿斜面向上;小结正交分解法;结合平衡条件,判定力的有无、方向及大小的方法;例3“状态法”+“假设法”+“相互作用法(整隔法)”判定力的有无、方向和大小(多选)如图所示,a、b两块质量均为m的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a受到斜向下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作用,b受到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作用,两力大小均为F

7、,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A、a、b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a与地面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C、a对b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 D、地面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2mg小结正交分解法;整体隔离法;利用平衡条件判力的有无及方向;变式3 L形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3 B4C5 D6三、课堂达标练习1. (2016揭阳模拟)(单选)如图所示,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小木块a、b用细线连接,用平行于传送带的细线拉住a,两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木块受力个数,正确的是

8、( )Aa受4个,b受5个 Ba受4个,b受4个 Ca受5个,b受5个 Da受5个,b受4个 2. (单选)如图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A3 B4C5 D63.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BA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AC的推力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现物块静止不动,则( )A物块可能受到4个力作用B物块受到墙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上C物块对墙的压力一定为Fcos D物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F 4. 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

9、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垂直杆向上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运动时,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满足 四、课堂小结1、受力分析的思路:2、判定一个力的有无及方向(或大小)的方法3、注意事项和技巧:五、课后巩固提升vA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受到的力有:( )A. 向上有冲力、重力、斜面上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B.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C. 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

10、的摩擦力D.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6. (多选)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B上,各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 BB受到六个力作用C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DC受到了五个力作用7. (多选)BFAC如图所示,A和B两个长方形物块叠放在水平面C上,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物块B上,使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设A、B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1,B、C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2,则1、2的值可能是( )A1=0,2=0, B. 1=0,2

11、 0 C10,2=0 D. 10,20 8. (多选)如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A. 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 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D. 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9. (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竖直方向,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0. (多选)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可能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A. 2个和4个 B. 3个和4个C. 4个和4个 D. 4个和5个11. 如图所示,一个准确的弹簧秤,置于水平粗糙的地面上,用F1=5.0N的水平力拉在一端的秤钩上,而另一端用F2=5.1N的水平力拉住,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秤外壳受到静摩擦力大小是 N,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