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纲要_第1页
中国法制史纲要_第2页
中国法制史纲要_第3页
中国法制史纲要_第4页
中国法制史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总论总论(一)中国法制史的含义、研究对象(二)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三)中华法系及其特征: 1、 中华法系的概念、形成 2、 特征:礼、法结合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过程2各章主要线索及要点各章主要线索及要点 一、立法行政立法刑事立法民事经济立法立法思想与指导原则立法活动(法典编纂) 法律形式二、具体法律制度 行政管理体制中央地方职官管理法(任用、考核)罪名刑罚刑法原则(所有权、契约关系、婚姻制度、继承制度、工商立法)三、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中央、地方)诉讼制度(诉讼形式、程序)审判制度、刑罚的执行、监察制度3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夏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夏商的法律制度商的法律制度 中

2、国法的起源中国法的起源( “刑起于兵刑起于兵” ;礼源于祭祀说);礼源于祭祀说) “灋灋”的含义的含义 夏、商的夏、商的“神权法神权法”思想思想 夏夏商商的法律制度的法律制度1、法律形式:礼、刑、法律形式:礼、刑 禹刑禹刑 、 汤刑、汤刑、甘誓甘誓2、主要罪名:、主要罪名: 夏:昏、默、贼夏:昏、默、贼 商:商:(不孝);(不孝);3 3、 刑罚(刑罚(“刑名从商刑名从商”;酷刑);酷刑); 4、 监狱:夏台、圜土、牖里监狱:夏台、圜土、牖里4第二章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西周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一、立法(一)立法思想(一)立法思想德慎罚德慎罚”(2 2)“礼治礼治”: 礼的含义礼的含义 “礼礼

3、”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 “礼治礼治”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二)立法概况(二)立法概况 九刑、吕刑九刑、吕刑(三)主要法律形式(三)主要法律形式: 礼与刑的关系礼与刑的关系 5 二、刑法制度二、刑法制度(一)刑罚制度(一)刑罚制度 :五刑五刑 (奴隶制(奴隶制五刑五刑 )(二)主要罪名(二)主要罪名(三)(三)主要刑法原则(过失、故意的表述)主要刑法原则(过失、故意的表述) 三、民事法律制度三、民事法律制度 (一)契约关系:(一)契约关系: (二)婚姻制度:(二)婚姻制度: 1 1、婚姻机构、婚姻机构 2 2、婚姻缔结的原则、婚姻缔结的原则 3 3、程序(六礼);、程序(六礼); 4 4、解

4、除(七出、三不去)、解除(七出、三不去) (三)继承制度(三)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四、司法制度:四、司法制度: 五听;圜土之制五听;圜土之制 第二章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西周的法律制度6第三章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法律思想一、法律思想 (一)儒家的法律思想(一)儒家的法律思想(二)法家的法律思想(二)法家的法律思想 二、二、郑、晋两国的郑、晋两国的“铸刑鼎铸刑鼎”事件及意事件及意义义 三、法经三、法经 作者;主要内容;编纂体例;地位作者;主要内容;编纂体例;地位7第四章第四章 秦代的法律制度秦代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一、立法概况:(一

5、)商鞅变法(一)商鞅变法(二)立法指导思想(二)立法指导思想(三)主要法律形式:(三)主要法律形式: 律;令;式;廷行事;课、程;法律答问律;令;式;廷行事;课、程;法律答问 二、行政法律规范二、行政法律规范(一)行政管理体制:(一)行政管理体制:(二)职官管理法:(二)职官管理法:8第四章第四章 秦代的法律制度秦代的法律制度 三、刑事法律三、刑事法律(一)刑罚体系:(一)刑罚体系:7 7种种(二)刑法原则:(二)刑法原则:8 8个方面个方面 四、四、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 (婚姻制度)(婚姻制度) 五、司法诉讼制度五、司法诉讼制度 (一)司法机构:(一)司法机构:“廷尉廷尉” (二)起诉形

6、式(二)起诉形式 :“公室告公室告”和和“非公非公室告室告” 9第五章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汉代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一、立法概况:(一)立法思想的转变:(一)立法思想的转变:(二)法律的儒家化:含义;三个步骤;(二)法律的儒家化:含义;三个步骤;(三)主要立法(三)主要立法 :九章律:九章律(四)主要法律形式(四)主要法律形式 : 二、二、刑事法律刑事法律 ( (一)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一)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 :内容、意义内容、意义 (二)刑法原则的发展(二)刑法原则的发展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10第五章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汉代的法律制度 (三)行政立法(三)行政立法

7、 察举制度、上计法察举制度、上计法 (四)司法制度:(四)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司法机关 春秋决狱春秋决狱( (含义;原心定罪含义;原心定罪) ) 录囚制度录囚制度 秋冬行刑(含义、理论依据)秋冬行刑(含义、理论依据)11第六章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度 一、立法概况:一、立法概况:(一)主要立法(一)主要立法 律律 “八议八议”制度入律制度入律 晋律:张杜律;准五服以制罪晋律:张杜律;准五服以制罪 北魏律北魏律:存留养亲:存留养亲 北齐律:名例律;北齐律:名例律;重罪十条重罪十条(二)从(二)从“具律具律”到到“名例律名例律”的演变的演变(三)法律形式(三)法律形

8、式 12第六章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度 二、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二、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礼、律结合)礼、律结合)(1)“八议八议”入律入律(2 2)“官当官当”制度制度(3 3)“重罪十条重罪十条” (4)“五服制罪五服制罪”原则原则三、刑罚制度的发展:三、刑罚制度的发展:1 1、废除宫刑、废除宫刑 2、初步确立封建制五刑:、初步确立封建制五刑:魏律魏律首次提出新五首次提出新五刑制度;刑制度; 北齐、北周的改革(北齐、北周的改革(正式以正式以“徒徒”为为主刑刑名主刑刑名首创流刑五等之制)首创流刑五等之制)13第六章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三国两晋南

9、北朝的法律制度度 四、司法制度四、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律博士(曹魏);大理寺(北司法机关:律博士(曹魏);大理寺(北齐)齐) 诉讼制度:诉讼制度: 死刑奏报制度;死刑奏报制度; “ “登闻鼓登闻鼓”直诉制直诉制度度 刑讯制度刑讯制度14第七章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隋唐的法律制度 一、隋朝的法律制度:一、隋朝的法律制度: 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地位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地位 二、唐二、唐主要立法指导思想主要立法指导思想及主要立法:及主要立法: 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唐六典)、唐六典 三、唐的主要法律形式三、唐的主要法律形式(4种;含义)种;含义) 四、唐代四、唐代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

10、范(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官吏的官吏的选拔与任用、考核)选拔与任用、考核)15第七章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隋唐的法律制度 五、唐代的五、唐代的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 强制离婚:义绝强制离婚:义绝 六、刑事法律规范六、刑事法律规范 (一)刑罚体系(一)刑罚体系 隋唐封建五刑的正式确立隋唐封建五刑的正式确立 (二)刑罚适用原则(二)刑罚适用原则 1、十恶重惩原则(十恶罪名;十恶重惩;实质)、十恶重惩原则(十恶罪名;十恶重惩;实质) 2、贵族、官僚减免原则、贵族、官僚减免原则 3、其他刑罚原则(、其他刑罚原则(同居相隐原则同居相隐原则 ;共犯区别首从;共犯区别首从 ;官吏犯罪区分公罪、私罪原则

11、官吏犯罪区分公罪、私罪原则 ;涉外案件的处理原;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则)16第七章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隋唐的法律制度 七、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七、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一准乎礼(依礼制律,礼法合一)一准乎礼(依礼制律,礼法合一) 八、主要司法制度:八、主要司法制度: (1)中央司法机关:)中央司法机关: 三法司;三法司; “三司推事三司推事” (2)审判制度:)审判制度:“换推换推”、刑讯制度的完善;、刑讯制度的完善;死刑三复奏、五复奏死刑三复奏、五复奏(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的三个组成部分);谏官组织谏官组织17第八章第八章

12、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律制度 一、宋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一、宋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宋刑统、编敕宋刑统、编敕 二、行政立法二、行政立法:加强专制控制(行政法规的特:加强专制控制(行政法规的特点)点) 三、刑事法律规范三、刑事法律规范 1 1、重法地法和重法地法和“盗贼重法盗贼重法” 2 2、 刑罚制度的变化:刑罚制度的变化: 折杖法、刺配之法、凌迟刑折杖法、刺配之法、凌迟刑 18第八章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律制度 四、民事经济法律规范:四、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红契制度;继承法规(绝户财产的继承)红契制度;继承法规(绝户财产的继承) 五、司法制度五、

13、司法制度 司法机构:中央司法机构:中央 ;地方;地方;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 六、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六、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 元朝元朝中央司法机构的变化中央司法机构的变化19第九章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明代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思想一、立法思想 二、主要立法:二、主要立法: 大明律、大明律、明大诰(特点)、例(单明大诰(特点)、例(单行条例)行条例)大明会典大明会典 三、明律与唐律的比较三、明律与唐律的比较: “ “轻其轻者,重其重者轻其轻者,重其重者” 四、行政立法四、行政立法:废宰相,设内阁:废宰相,设内阁 20第九章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明代的法律制度 五、刑事立法:五、刑事立

14、法: 加重处罚反逆大罪加重处罚反逆大罪 严法整饬吏治:严法整饬吏治:奸党罪奸党罪 刑罚制度的变化:刑罚制度的变化:廷杖、廷杖、充军充军 六、司法制度六、司法制度 司法机构:司法机构: 厂卫特务机构干预司法厂卫特务机构干预司法 会审制度会审制度 21第十章第十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清代的法律制度 一、主要立法思想一、主要立法思想:“参汉酌金参汉酌金”、详译明律、参以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国制二、主要立法二、主要立法: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大清律例、大清会典三、行政立法三、行政立法:进一步强化对国家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对国家机构的管理 军机处军机处四、刑事立法四、刑事立法:以严刑峻法强化专制制度:以严刑峻法

15、强化专制制度 刑罚制度的发展:刑罚制度的发展:发遣;立决与监侯;文字狱发遣;立决与监侯;文字狱五、司法诉讼制度五、司法诉讼制度: 司法机关司法机关 刑名幕吏对司法的操纵:刑名幕吏对司法的操纵: 会审制度的发展:秋审和朝审会审制度的发展:秋审和朝审22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一、清末变法修律的指导思想、特点与影响一、清末变法修律的指导思想、特点与影响 清末修律大臣: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沈家本、伍廷芳 清末修律宗旨:清末修律宗旨: “务期中外通行务期中外通行” 二、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内容二、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内容(1 1)预备立宪)预备立宪 钦定宪法大纲、十

16、九信条;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 谘议局与资政院谘议局与资政院 (2 2)清末民商律的修订:)清末民商律的修订: 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未正式颁布与施行)未正式颁布与施行)2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三、刑律的修订:三、刑律的修订: 大清现行刑律(大清现行刑律(过渡性刑法典过渡性刑法典) 大清新刑律(大清新刑律(第一部第一部近代意义上近代意义上的专门的专门刑法典,主要内容、评价)刑法典,主要内容、评价)四、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四、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1 1、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 2、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 (1)司法机构的调整(主要内容)司

17、法机构的调整(主要内容) (2)三部诉讼法规的制定)三部诉讼法规的制定 (3)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主要内)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容) 24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南京临时政府府的法律制度的法律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律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律1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特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特点、意义)意义) 3、社会改革与保障人权的法令、社会改革与保障人权的法令4 4、司法改革、司法改革25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北洋政府时期期的法律制度的法律制度 1 1、主

18、要宪法、主要宪法性性文件文件 天坛宪草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袁记约法、贿选宪贿选宪法法 2 2、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3 3、司法机构、司法机构26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的法律制度度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1 1、立法思想、立法思想:国家社会本位论;五权宪法;建国三:国家社会本位论;五权宪法;建国三时期时期 2 2、立法概况、立法概况: 六法全书六法全书 3 3、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文件 (四部)(四部) 训政纲领训政纲领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五:五院制政府)院制政府)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五五宪草五五宪草) 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蒋记宪法蒋记宪法”,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4 4、中华民国民法中华民国民法特点特点 5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