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_第1页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_第2页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_第3页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_第4页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行星地球第1节 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 天体的概念、类型2. 天体的判断:第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当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第二,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3. 天体系统的判断第一,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如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4. 天体系统的层次注意: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总星系的半径约200亿光年,总星系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可见范围),而不是宇宙,宇宙的范围要比总星系大。

2、5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结构特征: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6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本身一般不发光;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

3、宙环境中。(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7.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适合生物生长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形成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形成原因: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有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要点梳理】1、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22亿分之一。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理环境及生产活动的影响)(不用背,理解就好)3、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4、及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天气和气候:天气晴朗,阴天少,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少。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典型区域分析: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地区撒哈拉沙漠。成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沙漠地区少云雨,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

5、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4、 太阳活动分类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黑子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的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11周年光球层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高速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纬上空出现极光;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耀斑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色球层太阳风高速带电粒子流日冕层5、 地球同步卫星及航天基地的选址(理解即可,无需背诵)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

6、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特点: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器初速度越大,越能节约燃料。反之,越耗燃料。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能见度高。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地势较高处。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地质条件:地质稳定。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满足用水。另外,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孔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7、。我国主要卫星发射基地及各自选址特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少雨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低。海南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第3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及地球仪【要点梳理】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 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2地球仪:把地球

8、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特点: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特殊纬线:赤道:0 ;南、北回归线:2326N;2326S;南、北极圈:6634N;66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

9、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4纬度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纬度的几何含义: 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5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特点:所有经线都是半圆;长度相等特殊经线:180;0;20W;160E作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它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北方。6经度经度的确定:首先确定0经

10、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各180 。由西向东经度递增为东经度,相反,由西向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如右图北半球极地俯视图)20W和160E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习惯上用20W和16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由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由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7. 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一般来说,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东增东经),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西增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北增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南增南纬)。如右a图和b图所示:8. 根据经度变化判断南北极先找到

11、0经线,观察0经线两旁东西经位置,自西经向东经画出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的箭头,若箭头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北逆),中心点为北极点(如a图);若箭头为顺时针方向,则为南半球俯视图(南顺),中心点为南极点(如b图)。 9经纬网及作用(可以先不看,时间充足的可以看一下!)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作用: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南纬和北纬。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相对方向的确定:首先确定地理位置,再根据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行组合方向的判定。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

12、间隔小于180,具体步骤如下:(1) 在呈方格状或近似方格状或经纬线形状变化较大的经纬线图上判断方向,可采用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经纬线上的数字明确南北纬和东西经;其次,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南纬,方向向南,向北递增的为北纬,方向向北。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方向向东,向西递增的为西经,方向向西;再次,依据南北纬和东西经确定方向。(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线图上判读方向,其步骤为:首先,根据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已知条件),明确图的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其二,根据南北极点,在图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其三是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东,箭尾的方向是西。图(a)为一扇状经纬网格,箭头顺转,所以是南半球,那么顺着“

13、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方,所以2在1的东方,2与3同在一条经线上,2在3的北方。图(b)是从北极点上空来看地球自转,箭头逆转,那么沿着 “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所以6在4的东方,5在4的东北方,5在6的西北方。图(c)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7在9的正西方,7在8的西北方。(3) 在无经纬线图上方向的判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示北方适用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与指向标垂直的为东西方向,在指向标左侧为西,在指向标右侧为东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要点梳理】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

14、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运动周期现象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均为15/时平均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60处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平均约30km/s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原因:根据开普勒定律,行星围绕恒星运动,向径(行星中心与恒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近日点向径短,远日点向径长,要保证相同时间内在两点附近扫过的

15、面积相等,近日点要快些,远日点要慢些。所以北半球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有186天,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只有179天近日点、远日点的判断方法:见优化方案P92.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1) 俯视图与侧视图(2) 根据南北两极点的地理事物:北极点附近全部是海洋,南极点周围为南极洲大陆,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3) 根据经度数的变化:东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减小,所以东经度逐渐增加的方向和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2、 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作用结果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3、 黄赤

16、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的概念、黄赤交角的特点、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的关系;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怎么变?五带范围怎么变?(优化方案P10-11)4、 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见优化方案P11-12)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一)晨昏线1.晨昏线的判断关于晨昏线的判断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其二是晨、昏线的起讫点。晨线和昏线的区分方法比较简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

17、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如右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转动。AB上任取一点M,随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故AB为晨线;同理,AC上任取一点N,随地球自转进入夜半球,故AC为昏线)晨、昏线的起讫点的判断分两种情况。春秋分日,起讫点在两极点;非春秋分日,起讫点在晨昏线与纬线的两个切点处(如右图中的A即为起讫点)。2.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3.晨昏线的运

18、动晨昏线(圈)位置并非始终不变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晨昏线(圈)在地球上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它有两种运动:年运动:由于晨昏线与太阳光始终垂直,而直射点在一年中具有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晨昏线也随直射点的位置移动作有规律的运动:以地心为圆心,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的幅度为4652。夏至到秋分再到冬至,晨昏线由极圈移动到极点,再由极点移动到极圈,摆动4652。日运动:地球以每小时自转15的角速度自西向东转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地球上做自东向西运动,昼、夜半球也随地球自转有规律地进行更替,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且与自转的速度相同。4.晨昏线的画法

19、依据晨昏线的特征,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再用斜线表示夜半球。5.晨昏线的相关计算 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 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非常重要!) 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即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则节气为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及以内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是北极圈及以内为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与经线

20、的位置的关系夏至 春秋分 冬至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正好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晨昏线与经线有一个交角,这个交角随时间而变化,春秋分日为0,夏至日和冬至日时交角最大为2326,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就是直射点的纬度。6.光照图的常见类型(二)地方时、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的计算(1)原则: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根据地球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每4分钟转过1,每4秒钟转过1,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时刻要早于西边的时刻。(2)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其中包括两个原则“同减异加”和“东加西减”,解释如下:“东加西减”公式中的“”表示:所求地位于已知地东面时取“”,位于西面时取

21、“”。“同减异加”公式中的“经度差”的计算为: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数相减;如果两地一个为东经,一个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数相加。【例题】已知北京时间(120E)为6:00,求北京的地方时(116E)为多少?(一定好好看!)解答步骤:排列两地东西方向:如图,116E在120E的西边。算经度差:两地同为东经,根据“同减异加”原则,用120减去116,得经度差为4。算两地时间差:已算出两地的经度差为4,因为1相差4分钟,所以4相差16分钟,即两地时间差为16分钟;算地方时: 116E(所求地)位于120E(已知地)的西边,根据“东加西减”,用60016分钟,得116E地方

22、时为5:44。2.时区的计算(好好看!)(1)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第一步:经度为东经的是东几区,经度为西经的为西几区;第二步:确定时区数所求地经度15=商数(n)余数当余数7.5时,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n,即为东/西n区;当余数7.5时,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东/西(n+1)区【例题】已知某地位于(145E,20N),要求此地所在的时区数位多少?答案:14515=910,其中商数为9,余数为10。由于余数107.5,故该地的时区数=商数+1=9+1=10,所以该地位于东十区。 (2)已知某地所在时区,求中央经线和边界经线的度数公式:中央经线的度数=该地时区数15;边界经线的度数=中央经线

23、的度数7.5=该地时区数157.5【例题】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和边界经线的度数?答案:中央经线的度数=815=120,故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120E。边界经线的度数=8157.5=1207.5=112.5或127.5,故东八区的边界经线的度数为112.5E和127.5E。 3.区时的计算(好好看!) 公式为: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时区)时区差其中,“”的选取:如果所求地位于已知地东面取“”,位于西面取“” ,即“东加西减” 。 “时区差”的计算: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则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相减;如果两地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则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相加,即“同减异加”。【例题

24、】已知东八区的区时为10月1日6:00,求此时西六区的区时为多少?解答步骤:与地方时的类似,只需把1对应4分钟,改为1时区对应1小时。(注意日期和时间的转换)(三)日界线(好好理解与消化!)1. 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和自然日界线(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的任何一条经线)。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此时0经线为12时,180经线为0时或24时),180经线与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重合,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太阳直射0以外的其他经线时,全球被两条日界线划分两个日期。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此时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或2

25、4时),0经线与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重合,此时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2. 日期变更(如下图所示):从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要减一天;从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要加一天。0时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0时经线以西是旧的一天。3. 判断两条日界线的方法(如右上图)在日期较早(6月22日)的那段弧中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因是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自西往东走,日期由6月22日变为6月21日,减了一天,所以箭头指的那条经线NA必然为180经线(近似为日界线),(从180经线的西侧越过日界线进入东侧,要减一天);另一条经线NB就是时间为0时的那条经线,因为0时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6月22日

26、。4. 计算新旧两天的范围或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非常重要!) 第一步:判断出180经线(如右上图中的NA经线),再判断出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如图中NB经线)。注意:实际考试中不太可能直接给出这么明显的两条界线的,180经线需要你自己判断出来,0时经线需要你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求出来,这里只是以右上图做一个例子,记住考试中两条界线都是需要你自己判断或计算的。第二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往东就进入新的一天,一直往东数到180经线,都是新的一天的范围(如右上图没有画阴影的部分,6月22日)。从180经线再往东走,要减一天,所以进入旧的一天,那么旧的一天的范围就是从180经线往东数到0时经

27、线(如右上图阴影部分,6月21日)。第三步:确定0时经线的经度,比如右上图NB是0时经线,根据图可以判断出NB的经度为90E,那么新的一天的范围就是从90E往东一直到180,占了90,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就是90,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就是903601/4。5. 计算北京时间:以右上图为例,刚才判断出了NB(90E)为0时经线,也就是90E的地方时为0时,那么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就可以算出来了,二者相差30,即相差2个小时,120E在90E的东面,东加西减,所以北京时间为0时2小时2时。(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如位于北半球的长江入海口,崇明

28、岛把河流分为南支和北支。河流对右岸的冲击力较大,会导致南支河道越来越宽;左岸流速较缓,上游带来的泥沙在北支淤积,河道越来越窄,最终有可能会使北岸与崇明岛相连)。此外,纬度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的偏向越大。南北半球物体的偏转如右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一)昼夜长短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重点理解!)(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便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2)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北半球各地便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南半球各地便昼渐长,夜渐短,北半

29、球各地与之相反,所以昼渐短,夜渐长。(3)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反之,则小。(5)同一纬度上上的各地,其昼夜情况相同,日出时间相同,日落时间也相同;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两点,同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相反,即这个点的昼长另一个点的夜长;考点:太阳直射的纬线一定昼长夜短吗?(不一定。如,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北半球的昼开始变长的时间为冬至日,昼开始变短的时间为夏至日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昼夜长短情况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

30、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2)昼夜长短变化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由最北端移向最南端):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南端):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由最南端移向最北端):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端):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极昼、极夜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1)时间变化极圈上各有一天极昼(即所在半球的夏至日那天)和一天极夜(即所在半球的冬至日那天)极点上各有半年极昼(即所在半球的夏半年)和半年极夜(即所在半球的冬半年)北极地区的极昼日数多于南极地区的极昼日数。原因:北极地区极昼时是夏半年,这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公转

31、速度较慢,所以极昼的天数也较多。北极地区极夜时是冬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所以极夜的天数也较少。(2)空间变化极昼:北移往南扩,南移往北缩【分析】 北移往南扩: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日之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南扩大。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最北端(即北回归线),北半球极昼范围向南扩至最大,即整个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为极昼; 南移往北缩: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向赤道南移,北半球的极昼范围开始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极上的

32、极昼现象消失。极夜:北移往北缩,南移往南扩【分析】略。与以上类似。4. 昼长和夜长的相关计算(重点!)(1)已知昼弧和夜弧的弧度(即所跨经度数),求昼长和夜长:昼长(小时)=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小时)=夜弧所跨经度数/15(2)已知日出和日落时刻,求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小时昼长(3)根据昼夜长短求日出和日落时刻(如下图,坐标表示一天的时间。其中,上午=下午=昼长/2,上半夜=下半夜=夜长/2):日出时刻=12:00昼长/2=0:00夜长/2;日落时刻=12:00昼长/2=24:00夜长/2(4)已知地球侧视光照图上的某点,如何求该点一天的昼长(重点!)在光照图中

33、过这个点作纬线;该纬线被晨昏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在侧视光照图中,我们所看到的白昼和黑夜只有实际上的一半,即为半昼弧和半夜弧;算出这条纬线上半昼弧所跨越的经度数,用该经度数215即得到昼长。【例题】计算图中A点的昼长?解题步骤:在光照图中过A点作平行于赤道的直线PQ,PQ即A点所在的纬线;该纬线被晨昏线分为半昼弧RQ和半夜弧RP;算出半昼弧RP所跨越的经度数:纬线PQ为半个纬线圈,所跨经度为180,由图可知,此180被等分为6份,每份为30,半昼弧RQ占了4份,那么整个昼弧则占了8份,即830=240;最后用24015,即得到A点一天的昼长为16小时。5.太阳直射点坐标的确定(重点!)(1)直射点

34、经度位置判断依据:根据已知经线地方时,找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从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因为一天中早晨到正午和正午到黄昏的时间长度相同,所以太阳直射经线就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的经线)。(2)直射点纬度位置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相切纬度为,则直射点纬度为90(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根据判断出的季节,我们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二分时直射赤道;夏至日时,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时直射南回归线。 拓展: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常考题型(重点!)读“地球北极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此日为6月22日太阳光照图,请依据日照方向,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3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此时,下列各地的地方时是A_点,B_点,C_点, D_点。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B、C三地昼长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双项选择填空)。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6)此时站在C地的某人的影子在 _方向。(7)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是_。(请描述)(8)赤道上即属于东半球又属于白昼的范围是_。(9)此日,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是_。 参考答案:(1)(2)(2326N,90W);(3)0:00,6:00,6:00,12:00(4) BD

36、CA;ADBC(5) B(6) 西南 (7) 90E向东到180(8) 20W向东到0(9)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解析】(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北回归线),为夏至日,这天北极圈到极点均出现极昼现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所以晨昏线的画法如上图所示(注意A是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2)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结合图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12点所在经线为D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平分线),经度为90W。(3) 图示A点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上,故地方时为0时。 B点较A点地方时早6个小时(图中每等份为45,二者相差

37、两等份,相差90,所以相差6个小时),故为6时; C点跟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地方时也为6时。实际上C点的地方时还可以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来求,C点位于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上,表示要日出,赤道上的点日出时间都是6点,也就对应着C的地方时为6时; D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为正午12时。(4) 图示为6月22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并且离直射点位置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则越小。故B点最大,其次为C点,A点最小。昼夜长短状况也要看直射点位置,此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长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5) 3个月后为秋分日,故

38、三个月中,太阳直射点都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B正确。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C错误,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之后远离远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误。(6) 6月22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也就是位于D点正南方并处在北回归线上的那个点(地方时为正午12时),顺着地球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也就是说对于C点的人来说,太阳光此时是从东北方向照过来的,所以影子必然是朝相反的方向,即西南方向。(7) 这里要先判断新旧两天各在什么范围,首先明确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是国际日界线即180经线,在图上很容易找到,即B点所在的那条经线,另外要找到0时经

39、线,根据第(3)题A点的地方时为0时,很容易判断出0时经线即为A所在的那条经线,根据图可以判断出是90E,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是90E向东到180,而北京的经度为116E,刚好处于这个范围之内,所以与北京同处一天的日期范围也就是90E向东到180。(8) 首先要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题目又要求是在赤道上,还要处于白昼,所以范围只能缩小到20W向东到0。(9) 6月22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送分题哦6.季节的判断若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则节气为春秋分;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或经线圈)交角

40、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夏至;二是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冬至。7日出日落方位判断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使得我们在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并不相同。下面利用日照图分析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三种情况来进行讨论。(1)太阳直射赤道A地纬线与晨线的交点B、与昏线的交点B。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东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西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西方向落下。规律: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2)太阳直射北半球C地纬线与晨线的交点D、与昏线的交点D。太阳光线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东北方向;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西北方向,所以,在C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在上图中找任意一点E,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E地日出的方向是东南,日落的方向是西南。规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