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1)_第1页
诗词赏析: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1)_第2页
诗词赏析: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词赏析: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跋子瞻和陶诗宋代:黄庭坚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译文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 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 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 是多么相似啊。注释1. 跋(bd):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2. 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3. 和陶诗:和陶渊明的诗。4. 岭南:地区名,指五岭以南地区。5. 时宰:当时

2、的执政者,指章悖。6. 饱吃惠州饭:哲宗绍圣元年( 1094 年),苏轼被贬官,至惠州 安置,时达三年。惠州:今福建。7.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东北部。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 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8. 处:隐居田园。赏析诗题“跋”字表示诗人对苏轼的尊敬。首二句“子瞻谪岭南,时 宰欲杀之。”分量极重,也切合事实。“时宰”章悖贬东坡于惠州, 自以为东坡在那里既无自由,又不服水土,必死无疑。孰料东坡泰然 处之。诗人平淡中概括了苏轼先贬惠州,再贬儋州,已至天涯海角之 绝地的经历。“时宰欲杀之”五字,有回拦横截之力,写出诗人对执 政者妒能嫉贤、残酷打击的无比愤慨。

3、尤其用一“欲”字点出其用心 之狠,而为苏轼抱无尽之同情。状况如此沦落,诗人再用“饱吃饭” 与“细和诗”两个生活细节,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苏轼超迈洒脱的精 神境界。前两句用力之重,恰恰成为后二句的铺垫,造出跌宕悬殊的 强烈效果。“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急转,在“时宰欲杀之”的情况下 既不乞怜,也不忧伤,而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这是对 “时宰” * 的极大蔑视,也是胸襟开朗、人品卓绝的具体表现。苏轼之 所以如此喜爱陶诗,自然不但因为艺术上的向往,更主要的还在于心 灵上的契合。第四句入题。一般的诗人至此,就容易针对和陶的 内容褒赞开来,而诗人点到即收,忽然跳出,借陶渊明人品赞苏轼, 大开大合

4、。“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说得非常郑重恳切。从开始的“子 瞻”到“东坡”,“渊明”到“彭泽”,从称呼上加以变化。陶渊明 见机而作,彭泽令只做一百多天就去官归隐,前人多视他为处士。而 苏轼却一生都在宦海浮沉。拿陶渊明喻苏轼,从形迹看,两人截然不 司,而他们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真率性而行,则是共同的。所以“出处虽不同”又一反,着一“虽”字以为转折,“风味乃相似”以 “乃”字一合作结。“风味”二字含蓄不尽,由读者自去领会。苏轼针对陶渊明写的和诗有一百零九首,风格内容多种多样。诗 人却紧紧抓住“风味乃相似”这个特点,专写苏轼胸怀。言为心声, 其人如此,与陶渊明相似。这是诗人以简驭繁,遗貌取神,探骊得珠 之处。而八句之中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