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环工班)_第1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环工班)_第2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环工班)_第3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环工班)_第4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环工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工81301班姓名学号 2.6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d,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 m3/d,其中污染物浓度为 30mg/Lo假设完全混合。 (1) 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 求每天有多少kg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 ( 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3600010000 m 旦一2/ 3.0 更00 f000%/ 8.87mg/L CV1 CV2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m (0/1 CV2)8.87 (36000 10000) 10 3kg/d 408.02kg/d 2.7 某一湖泊的容积为10X 1

2、06m,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 污水,其中含有可降解污染物, 态时湖中污染物的浓度。 浓度为 100mg/L。污染物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 50ni/s。一工厂以5 m7s的流量向湖泊排放 0.25d T。假设污染物在湖中充分混合。求稳 解军:设稳态时湖中污染物浓度为 则输出的浓度也为 1ho 则由质量衡算,得 即 Cm1 5 X 100mg/L ( 5 + qm2 k V 0 50) m/s 10X 106 X 0.25 Xm/s = 0 解之得 m = 5.96mg/L 2.11 有一装满水的储槽,直径 内水面高度z的关系 1m.高3m。现由槽底部的小孔向外排水。小孔的直径为

3、 0 5 u 0= 0.62 ( 2gz) 4cm,测得水流过小孔时的流速U0与槽 试求放出1m水所需的时间。 解军:设储槽横截面积为 A,小孔的面积为 A 由题得 所以有 即有 Au0= dV/dt,即 U0= dz/dt x A/A2 dz/dt x( 100/4 ) 2 = 0.62 (2gz) 0.5 226.55 X z-05 dz= dt 0= 3m 1= Z0 1mX(nX 0.25m2) -1 = 1.73m 积分计算得t = 189.8s 2.13 有一个4X 3m的太阳能取暖器,太阳光的强度为3000kJ/ (mh),有50%的太阳能被吸收用来加热流过取暖器的水流。 水的流

4、量为0.8L/min。求流过取暖器的水升高的温度。 解:以取暖器为衡算系统,衡算基准取为 输入取暖器的热量为 3000 X 12X 50% kJ/h = 18000 kJ/h 精选文库 设取暖器的水升高的温度为( T),水流热量变化率为 qmCp T 根据热量衡算方程,有18000 kJ/h = 0.8 X 60X 1X 4.183 XTkJ/h.K 解之得 T= 89.65K 2.14 有一个总功率为1000MW勺核反应堆,其中2/3的能量被冷却水带走,不考虑其他能量损失。冷却水来自于当地的一条河 流,河水的流量为100m3/s,水温为20C。 (1) 如果水温只允许上升10C,冷却水需要多

5、大的流量; (2) 如果加热后的水返回河中,问河水的水温会上升多少C。 解:输入给冷却水的热量为 Q= 1000 X 2/3MW= 667 MW 17 (1) (2) =15.94m3/s 解:设耐火砖、绝热砖、普通砖的热阻分别为 r 1、 2、 0.5m (1)由题易得r1=b =11 1.4Wm 1K 1 r2 = 3.8 m 2 K/W r3 = 0.272 - m K /W =0.357 m - K/W 所以有 q =T=214.5W/m2 23 由题 Ti= 1000 C 以冷却水为衡算对象,设冷却水的流量为qV,热量变化率为qmCp T。 根据热量衡算定律,有qV X 103X 4

6、.183 X 10 kJ/m 3 = 667 X 103KW Q 由题,根据热量衡算方程,得100 X 103 X 4.183 X T kJ/m 3 = 667 X 103KW T= 1.59K 4.3 某燃烧炉的炉壁由 500mm厚的耐火砖、380mm厚的绝热砖及250mm厚的普通砖砌成。 其入值依次为1.40 W/(m K),0.10 W/(m K)及0.92 W/(m - K)。传热面积 A为1m。已知耐火砖内壁温度为1000 C, 普通砖外壁温度为 50 C。 (1) 单位面积热通量及层与层之间温度; 其热传导系数为0.0459 W/(mC )。内外壁温度仍不变,问此时单位面积 (2)

7、 若耐火砖与绝热砖之间有一2cm的空气层, 热损失为多少? 30mn的软木。石 5C,则此时每米管长的冷损失量为多少? (2)若将两层保温材料互换,互换后假设石棉外侧温度仍为 解:设铝复合管、石棉、软木的对数平均半径分别为 r m1、 r m、 r m3o 由题有 3 r m1= mn 28.47mm 30 r m2= (1) In 27 30 mm= 43.28mmr m3 .60 In 30 30 mm= 73.99mm ,90 In 60 R/L = b2 21 rm1 22rm2 b3 23rm3 30 30 K 245 28.47 =3.73 X 10 4K m/W 0.735K m

8、/WH 1.613K m/W m/W 20.15 43.28K 0.04 73.99K m/W =2.348K m/W Q/L = 46.84W/m R/ L (2) R/L=亠 21rm1 b2 22rm2 3rm3 m/K 30 W m/K 20.04 43.28 W 245 28.47 =3.73 X 10 4K m /W+ 2.758K m /W+ 0.430K m /W 30 W m/K 20.15 73.99 4.6 =3.189K m /W Q/L= 34.50W/m R/L 水以1m/s的速度在长为 3m的0 25X 2.5mm管内,由20C加热到 解:由题,取平均水温 30

9、C以确定水的物理性质。 d= 0.020 m , u= 1 m/s ,p 40 Co试求水与管壁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995.7 kg/m 3,卩=80.07 X 10-5 Pa s。 O.。20 1 995.72.49 80.07 10 5 104 流动状态为湍流 Pr CP 80.07 10 5 4.174 103 0.6176 5.41 所以得 0.023 d Re0.8 Pr0.4 4.59 103W/(m2 K) 4.8 某流体通过内径为 50mm的圆管时,雷诺数 Re为1X 105,对流传热系数为 100 W / ( m K) o若改用周长与圆管相同、高 与宽之比等于1 : 3的

10、矩形扁管,流体的流速保持不变。问对流传热系数变为多少? 解:由题,该流动为湍流。 0.0230.8 0.4 Re Pr d 0.023 1d2 Rq0 Pr4 04 2 因为为同种流体,且流速不变, 0.023 2d1 Re208 Pr 所以有 r 0.8, Re d2 /d I I 由Re 可得 Rf d1 di0.8d24)0.2 X 0.8.(H) d2 d1 d1 矩形管的高为19.635mm宽为 (d1严 2(厂) d2 2 58.905mm 计算当量直径,得 d2= 29.452mm 50 严 100W/(m2 K) 111.17W/(m2 K) 29.452 4.11 列管式换热

11、器由 要求冷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足要求。 解:设换热器恰好能满足要求,则冷凝得到的液体温度为 72 = 85K,A T= 65K 85K65K74.55K 65 Tm T2T! Ti 100C。饱和水蒸气的潜热 L= 2258.4kJ/kg 19根0 19X 2mm长为1.2m的钢管组成,拟用冷水将质量流量为350kg/h的饱和水蒸气冷凝为饱和液体, 15 C和35 C。已知基于管外表面的总传热系数为700 W/ ( m K),试计算该换热器能否满 由热量守恒可得 KAATm= qmL 即 AqmL350kg/h 2258.4kJ/kg 仁饰? K Tm 700W/(m2 K) 74.55

12、K 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 A总=19 X 19mmnX 1.2m 2 2 =1.36m 6.13 原来用一个旋风分离器分离气体粉尘,现在改用三个相同的、并联的小旋风分离器代替,分离器的形式和各部分的比例 并且气体的进口速度也不变, 不变, 求每个小旋风分离器的直径是原来的几倍,分离的临界直径是原来的几倍。 解: (1)设原来的入口体积流量为 又因为形式和尺寸比例不变, qv,现在每个旋风分离器的入口流量为 分离器入口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比例, qV/3,入口气速不变,所以入口的面积为原来的1/3, 所以小旋风分离器直径的平方为原来的1/3,则直径为原来的 所以小旋风分离器直径为原来的0.58

13、倍。 (2)由式(6.3.9) dc Ui pN 由题意可知: Ui、 p、N都保持不变,所以此时 dc 由前述可知,小旋风分离器入口面积为原来的1/3,则B为原来的71/3 0.58倍 pl 所以分离的临界直径为原来的 0.76 倍。 所以出 70.580.76倍 dc原 6.15 用离心沉降机去除悬浊液中的固体颗粒,已知颗粒直径为50卩m密度为1050 kg/m 3,悬浊液密度为1000 kg/m 3,黏度 为1.2 X 10-3Pa s,离心机转速为 3000r/min,转筒尺寸为 h=300mm r1=50mm r2=80mm求离心机完全去除颗粒时的最大悬 浊液处理量。 解: 7.3

14、20min,得到滤液2应 随即保持当时的压差等压过滤 40min,则共得到多少滤液(忽 KA2ti 用过滤机处理某悬浮液,先等速过滤 略介质阻力)? 解军:恒速过滤的方程式为式(7.2.18a)V12 所以过滤常数为K A t1 此过滤常数为恒速过滤结束时的过滤常数,也是恒压过滤开始时的过滤常数,在恒压过滤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由恒压过滤方程式 (7.2.15), V2 V12 KA2t V2 V12 詈A2t2 V2 V12 t2 所以V2 叭V12 ti 丄 40 2220 20 所以总的滤液量为V 4.47 m 3 之后得到滤液25 m,忽略介质压力,则: 1.6h后可以得到多少滤液; 7

15、.5 用压滤机过滤某种悬浮液,以压差150kPa恒压过滤1.6h (1 )如果过滤压差提高一倍,滤饼压缩系数为0.3,则过滤 (2)如果将操作时间缩短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可以得到多少滤液? 解:(1)由恒压过滤方程 V2 KA2t 2 P At roC 当过滤压差提高一倍时,过滤时间不变时 V12 2 1 s P1 p2 所以V22 1 s 匹V12 1 0.3 2 252 1012.5 P1 V2 31.8 m (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过滤常数不变,所以由恒压过滤方程,可以推得 牛,所以V22和2扌252 312.5 V12 V22 t1 所以V2 17.7 m 7.7 恒压操作下过滤试验测

16、得的数据如下,求过滤常数 解: t/q /m -1 s 382 572 760 949 .3-2 q / m m 0.1 0.2 0.3 0.4 由以上数据,作t/q和 q的直线图 t / s 38.2 114.4 228 379.4 .3-2 q /m m 0.1 0.2 0.3 0.4 K,qe q q 由图可知直线的斜率为 1889,截距为193.5 1 5.29 10 4m/s 1889 193.5 5.29 10 4“ 2 3, 2 5.12 10 m/m 所以过滤常数K qe 193.5K 0.375,砂层上方的水层高度保持为 7.12 在直径为10mm的砂滤器中装满150mm厚的

17、细沙层,空隙率为 200mm管底部渗出的清水流量为6mL/min,求砂层的比表面积(水温为20C,黏度为 1.005 X 10- Pa s,密度为 998.2kg/m )。 解:清水通过砂层的流速为 A 6 2 1/2 3 7.64 cm/min 1.27 10 m/s 推动力为 gh 998.2 3 9.81 0.2 1.96 103 Pa 由式(7.3.11 ) Kl 1 3 2 a2 L P,可得颗粒的比表面积: P Kl 1 3 0.375 2 3 51 0.3751.27 10 3 3 1.96 10 9 1.005 10 3 0.150.276 10 所以a 1.66 104m2/

18、m3, ab a 0.725 1.66 1041.20 104m2/m3 8.3 用吸收塔吸收废气中的 液相中SQ浓度为0.05kmol/m 3,气相传质系数为 近似水的密度。试求: (1 )截面上气液相界面上的浓度和分压; (2)总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速率。 SQ, 条件为常压,30 C,相平衡常数为m 2 kG 1.5 10 kmol/(m 2 h kPa),液相传质系数为 26.7,在塔内某一截面上,气相中SQ分压为4.1kPa, kL 0.39 m/h,吸收液密度 解: (1)设气液相界面上的压力为 Pi,浓度为C 忽略SQ的溶解,吸收液的摩尔浓度为 c0 1000/18 3 5

19、5.6 kmol/m 溶解度系数H C0 55.6 0.0206 26.7 101.325 mp0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平衡,所以 ci 0.0206 Pi kmol/(k Pa m3) 又因为稳态传质过程,气液两相传质速率相等,所以kG kL 所以 1.5 10 24.1 Pi 0.39 ci 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求得Pi 3.52 kPa, 0.05 Ci0.0724 kmol/m (2)总气相传质系数 Kg 1/kG 1/HkL 总液相传质系数 kl kg/h 1/0.015 1/ 0.0206 0.39 0.00523/0.02060.254 m/h 2 0.00523 kmol/(m

20、 - h kPa) 与水溶液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P* c/H 0.05/0.0206 2.43 kPa 所以用分压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 P P P*4.12.431.67k Pa 与气相组成平衡的溶液平衡浓度为C* Hp 0.0206 4.1 3 0.084 kmol/m 用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c * c c 0.084 0.05 O.。34 kmol/m 传质速率Na Kg P 0.00523 1.67 0.0087 2 kmol/(m h) 或者 Na Kl c 0.254 0.034 0.0086 kmol/(m 2 h) 3 8.4 101.3kPa操作压力下,在某吸收截面上,

21、含氨0.03摩尔分数的气体与氨浓度为1kmol/m 3的溶液发生吸收过程,已知气 4 膜传质分系数为kG 5 10 kmol/(m 2 s kPa),液膜传质分系数为kL 1.5 10 m/s,操作条件下的溶解度系数为H 0.73kmol/(m kPa),试计算: (1) 界面上两相的组成; (2) 以分压差和摩尔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总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 如果采用酸溶液吸收,传质速率提高多少。假设发生瞬时不可逆反应。 解:(1)设气液相界面上的压力为 pi,浓度为C 因为相界面上,气液平衡,所以ci Hpi , 气相中氨气的分压为 P 0.03 101.33.039 k Pa 稳态传

22、质条件下,气液两相传质速率相等,所以 61.5 104 Ci c0.73 Pi kG PPikL Ci C 5 103.039 Pi 根据上面两个方程,求得 pi 1.44kPa, Ci Ci 1 3 1.05 kmol/m (2)与气相组成平衡的溶液平衡浓度为 Hp 用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 与水溶液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 C C/H 0.03 101.3 0.732.22 kmol/m3 2.2211.22 kmol/m3 1/0.731.370 k Pa p 3.039 1.370 1.669 k Pa Kg 1 1 1/kG 1/HkL 1/ 5 10 61/ 0.73 1.5 10

23、 4 总液相传质系数 Kl Kg/H 4.78 10 6/0.736.55 10 6 m/s 传质速率Na Kg p 4.78 10 6 6 1.6697.978 10 kmol/(m 所以用分压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 总气相传质系数 6 kmol/(m2 - s) 2 - s) 4.78 10 6 kmol/(m 2 s kPa) 或者Na Kl C 6.55 10 6 1.227.991 10 (3) 分析传质阻力,判断是否适合采取化学吸收, 2 I s kPa)/kmol (3)以气相总传质系数为例进行传质阻力分析 总传质阻力 1/ Kg 1/ 4.78 1062.092 105 (rm

24、 其中气膜传质阻力为 1/ kG 1/ 5 10 62 105 (m2 s kPa)/kmol 占总阻力的95.6% 液膜传质阻力为 1/ HkG 1/ 0.73 1.5 10 49.1 103 (m s - kPa)/kmol 占总阻力的4.4% 所以这个过程是气膜控制的传质过程,不适合采用化学吸收法。 如果采用酸液吸收氨气,并且假设发生瞬时不可逆反应,则可以忽略液膜传质阻力,只考虑气膜传质阻力,则 Kg kG 5 10 6 kmol/(m 2 s kPa),仅仅比 原来的传质系数提高了 4.6%,如果传质推动力不变的话,传质速率也只能提 高4.6%。当然,采用酸溶液吸收也会提高传质推动力,

25、但是传质推动力提高的幅度很有限。因此总的来说在气膜控制的吸收 过程中,采用化学吸收是不合适的。 8.5 利用吸收分离两组分气体混合物,操作总压为310kPa,气、液相分传质系数分别为ky 3.77 10 kmol/(m 2 s)、 44 kx 3.06 10 kmol/(m 2 s),气、液两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关系式为p 67 10 x (p*的单位为kPa),计算: 精选文库 (1) 总传质系数; (2) 传质过程的阻力分析; (3) 根据传质阻力分析,判断是否适合采取化学吸收,如果发生瞬时不可逆化学反应,传质速率会提高多少倍? 4 解:(1)相平衡系数 m E 1.0671034.4 p

26、 310 所以,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为 1 Kx 1/kx 1/mky 1/ 3.06 10 41/ 34.4 3.77 10 3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为 Ky Kx/m 3.05 10 4 / 34.40.89 10 5 kmol/(m 2 - s) 42 3.05 10 kmol/(m - s) (2)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为 1 3 43.28 103 3.05 10 4 Kx kx mky 其中液膜传质阻力为1/kx 气膜传质阻力为1/ mky 所以整个传质过程为液膜控制的传质过程。 43 1/ 3.06 103.27 10,占总传质阻力的

27、99.7% 1 / 34.4 3.77 10 3 7.71,占传质阻力的 0.3% (3)因为传质过程为液膜控制,所以适合采用化学吸收。如题设条件,在化学吸收过程中,假如发生的是快速不可逆化学反应,并且假设 扩散速率足够快,在相界面上即可完全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等同于忽略液膜阻力的物理吸收过程,此时 Kx mky 34.4 3.77 10 30.13kmoi/(m2 s) 与原来相比增大了 426倍 已知常压下,20C时,CQ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1.44 X 10-5kPa,并且已知以下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 8.6 19 精选文库 3 CO2+H2O? H2CO3 K12.5 10 kmol/

28、m3 4 K21.7 10 2kmol/m3 10kPa,求水中溶解的 CO的浓度。 4.3 10 7 kmol/m 3,实际上包含了上述两个反应平衡, + H2CO3 ? h +hco3 若平衡状态下气相中的 CO分压为 (CO2在水中的一级离解常数为 K K K1K2) 解:首先求得液相中 CO的浓度 由亨利定律x p/E 10/ 1.44 105 6.94 10 5 忽略CO的溶解,吸收液的摩尔浓度为 a 所以 CO2c0 x 55.6 6.94 10 5 1000/1855.6 kmol/m 3.86 10 kmol/m 由反应 CO2+H2O ? H2CO3,得 K1 H2CO3 C

29、O2 H2CO3CO2 K1 3.86 10 3 2.5 10 3 9.65 10 6 kmol/m 3 由反应 H2CO3? H + +HCO3,得 K2 HCO3 H2CO3 HCO3 所以水中溶解的 Jk2 H2CO31.7 10 4 9.65 CO总浓度为 10 6 4.0510 5 kmol/m 3 CO2 H2CO3 HCO33.86 103 4.05 105 9.65 10 63.90 10 3 kmol/m3 23 8.7 a、b中用清水吸收某种气态污染物, -液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如下图所示,采用不同的流程,试定性 在两个吸收塔 地绘出各个流程相应的操作线和平衡线位置,并在图

30、上标出流程图中各个浓度符号的位置。 25 C, 101.3kPa下,甲醛气体被活性炭吸附的平衡数据如下: q/ g(气体)? g(活性炭)-1 0 0.1 0.2 0.3 0.35 气体的平衡分压/Pa 0 267 1600 5600 12266 试判断吸附类型,并求吸附常数。 12kPa,向容器中放入 2g活性炭, 如果25C, 101.3kPa下,在1L的容器中含有空气和甲醛的混合物,甲醛的分压为 密闭。忽略空气的吸附,求达到吸附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 解:由数据可得吸附的平衡曲线如下 吸附平衡曲线a 炭性活-体咒 图9-1 习题9.1图中吸附平衡线 由上述的平衡曲线,可以判断吸附可能是 L

31、angmuir 或 Freundlich 型。 1 qmk1 P ,整理数据如下 qm 作1/q和1/p的直线 q 习题9.1图中1/q - 1/p的关系曲线 9-2 由 In q 1/ n In In k ,整理数据如下: 1/q 10 5 3.3 2.86 1/p 0.00374 0.00062 0.00018 0.00008 精选文库 In p 5.59 7.38 8.63 9.41 In q -2.30 -1.61 -1.20 -1.05 作In q和In p的直线 Inp 图9-3 习题9.1图In q和In p的关系曲线 由以上计算可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更好一些。

32、同时计算参数如下: 1/n=0.3336 ,n=3,Ink=-4.1266 ,k=0.016,所以等温线方程为 q0.016 p 题设条件下,甲醛的物质的量为n RT 8.314 pV 12000 O.。010.0048moI 298 质量为m 0.0048 30 0.144g 假设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为q,则此时的压力为 P 0.144 2q 8.314 298/ 30 0.001 1/3 101.3 12 89.3k Pa 0.016 p 代入,可以求得P 89 Pa 所以此时甲醛的平衡分压已经很低,如果忽略的话,可以认为此时容器内的压力为 现采用活性炭吸附对某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对两种活性

33、炭的吸附试验平衡数据如下: 平衡浓度COD /(mg? L ) 1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 A吸附量 / mg? g(活性炭)-155.6192.3227.8326.1357.1378.8394.7 B 吸附量 /mg? g(活性炭)-147.6181.8294.1357.3398.4434.8476.2 试判断吸附类型,计算吸附常数,并比较两种活性炭的优劣。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为qk1qm / 1 k1,变形后可得一 q 解:由数据可得吸附的平衡曲线如下: 平衡浓度COD/mgL -1 炭性活-gm/量附吸 8 7 6 5 4 3 2 1 1000 20

34、00 30004000 图9-4 习题9.2图吸附等温线 图9-5 习题9.2图 /q 的关系曲线 由直线可知,用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吸附曲线。 1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q(A) 1.80 2.60 4.39 4.60 5.60 6.60 7.60 /q(B) 2.10 2.75 3.40 4.20 5.02 5.75 6.30 作/q和的直线 1 ,整理数据如下: qm k1qm 10.2 分别求得方程的常数为 活性炭 A: 1/qm=0.0019,qr=526, 1/k1qm=1.8046,k1=0.00105 活性炭

35、 B:1/qm=0.0015,qmF667, 1/k1qm=1.9829,k1=0.00076 比较两种活性炭的吸附平衡常数,可以看到B的饱和吸附量要大于 A比表面积较大,吸附容量比较大; 好。 A的吸附系数比较大,吸附的性能较 ,已知树脂中H+离子的浓度为 用H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去除海水中的Na+、X离子(假设海水中仅存在这两种阳离子) KHa 2.0 kK 3.0 精选文库 0.3mol/L,海水中Na、K离子的浓度分别为 0.1mol/L和0.02mol/L,求交换平衡时溶液中Na+、k离子的浓度。已知,。 10.7 29 解:K;yK 1 Xk XK 1仏 3.0, KHa yNa 1

36、XNa 1yNa 2.0 XNa 同时 0.3yNa0.1 1 XNa, 0.02 1 xK 联立以上几式,求得 XkO.。23,XNa0.162 K为 0.00046 mol/L 所以平衡时溶液中的浓度N6为0.0162 mol/L , 10.9 用反渗透过程处理溶质为 3% (质量分数) 的溶液,渗透液含溶质为150 X 10-6。计算截留率卩和选择性因子,并说明这 种情况下哪一个参数更适用。 解:溶质的量很少,可以忽略溶质对溶液体积和总摩尔数的影响,所以 截留率: O.。3 O.。0015 0.995 0.03 选择性因子: yA/yB A/B 0.03/ 0.97 XA/XB0.000

37、15/0.99985 206 在溶质的量与溶液相比很少,选择性因子很大时,采用截留率表征分离情况,结果更为清晰,容易理解。 10.14 7.8 10 2- bl为m/s,膜中Cl离子的迁 采用电渗析的方法除盐,已知料液的NaCl浓度为0.3mol/L,实验测得传质系数 移数为 0.52,边界层中Cl-离子迁移数为0.31, 求该电渗析过程的极限电流密度。 解: 由式(10.3.43 )得极限电流密度: ZDbl fCb ilim bl tm tbl 1 7.8 102 26.8 0.3 103 0.52 0.31 2.99 103 A/m2 45kg纯溶剂S萃取污水中的某溶质组分 A料液处理量

38、为39kg,其中组分A的质量比为XmF 0.3,而且S与料液组分 mF 精选文库 B完全不互溶,两相平衡方程 Ym 1.5Xm,分别计算单级萃取、两级错流萃取(每级萃取剂用量相同)和两级逆流萃取组分 的萃出率。 解:(1) 单级萃取 料液中B的量为B 39/1.3 30 kg 根据物料衡算B XmF S YmEB XmR 11.3 31 2 又因为YmE1.5X mR 所以萃余相溶质质量比为 XmR BXmF 30 0.3 B 1.5S30 1.5 450.092 所以溶质A的萃出率为69.3% (2) 两级错流 两级错流的情况下,每级的萃取剂用量为22.5kg 则第一级萃余相的浓度为X mR

39、1 BXmF 30 0.3 B 1.5Si 30 1.5 22.50.14 因为第一级的萃余相浓度就是第二级的原料液浓度, 因此可以计算第二级的萃余相浓度 X mR2 BXmR1 30 0.14 B 1.5S, 30 1.5 22.5O.。66 因此溶质A的萃出率为78% (3)两级逆流 两级逆流的物料衡算为 BXmFXm1 SYm Ym2 B Xm1 X m2 又根据相平衡方程 Ym 1.5Xm 由以上三个方程式可以求得 X20.036 所以溶质A的萃出率为88% 气态NH在常温高压条件下的催化分解反应 2NH=N2+3H可用于处理含NH废气。现有一 NH和CH含量分别为95%和5% 的气体

40、,通过NH催化分解反应器后气体中 NH的含量减少为3%,试计算NH的转化率和反应器出口处 N2、Hb和CH的摩尔分 13 2, nh31 精选文库 数。(CH为惰性组分,不参与反应) 解:在气相反应中,NH分解膨胀因子为 11.5 将已知数据ZNH3,00.95 ; ZNH 3 根据题意: ZN2 ,00,ZH 2 ,00, 在连续反应器内进行的恒容平行反应 原料中(反应器进口)的 A B浓度均为 0.03代入式11.2.28可得: ZCH4 ,0 ZN2 ZH2 0.05,由表11.2-1可得: Xa ZA0ZA 0.95 0.03 Za0(1aza)0.95(1 1 0.03) 0.94

41、1 Zn2,02 Znh3,0Xnh3 1NH 3ZNH30XNH3 3 知2,02ZNH3,0XNH3 1NH 3ZNH30XNH3 ZCH 4 ,0 1 NH 3ZNH 3,0XNH 3 3000mol/m时,出口反应液中的 znh3,0Xnh3 /2 1NH 3ZNH30XNH3 3zNH3 ,0XNH3 / 2 NH 3ZNH3,0XNH3 0.05 11 0.95 R的浓度分别为 0.95 0.94/2 11 0.95 0.94 3 0.95 0.94/2 11 0.95 0.94 阪 o.026 0.236 0.708 (1)和(2),当 33 250mol/m 和 2000mol

42、/m。试计 算反应器出口处的 A的转化率以及 B和S的浓度(原料中不含 R和S)。 (1) A+B=R (2) 2A=R+S 解:在反应式(1 )和(2) 中,设A的转化率分别为XA1和XA2则有 Ca Ca0 (1Xa1Xa2 ) Cr Cr0Ca0 Xa1Ca0 Xa2 / 2 12.3 33 3333 将题中数据 ca0= 3000 mol/m ; Ca= 250 mol/m ; Cr0= 0 mol/m ; Cr= 2000 mol/m 代入, 求解方程可得 Xa1= 0.417 ; Xa2= 0.5 所以反应器出口处 A的转化率为 A=Xa1 + Xa2= 0.417 + 0.5 =

43、 0.917 的浓度为 的浓度为 Cb= Cb0 Ca0Xa1 = 1749 mol/m3 c S= Cs0+Cs0Xa2/2 = 750 mol/m3 温度,(K) 413.2 433.2 453.2 473.2 493.2 k/mol/(g h) 2.0 4.8 6.9 13.8 25.8 k如下表所示,求出反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某污染物催化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解:根据表中数据求出Ink和1/T值,做lnk-1/T曲线如下 n 1/T /K -1 11-3 习题11.9图Ink-1/T 曲线 根据式11.3.31可得 所以反应的活化能为 Ea=5.2 X 104kJ/

44、kmol 频率因子为 ko=8.36 X 10mol/(g h) 12.2 液相反应A + 24 P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Ea 6286.3 R rA (mol m 3 h 1)kcACB 在50C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为 4.5mol/(m 3 h),现将组成为 Cao= 0.50mol/m 3, cb0= 0.90mol/m 3, cp0=0,温度为 50C 的反 应原料,以5.0m3/h的流量送入一平推流反应器,使反应在 反应器有效体积。 50C恒温条件下进行:试计算A的转化率为80%时所需的 解:反应为恒容恒温反应,根据表 13.1.1的设计方程 (CB0 BCA0 )k .CB0BCA0XA

45、ln Cb0(1Xa) BCA0XA 变形可得 Cb0(1Xa) (CB0B CA0 ) k 将 a B= 2, CAc=0.5mol/m , cb0= 0.9 , xa= 0.8 代入上式可得: T = 1.31h 所以反应器体积 V= T qV= 6.53m3 采用CSTR反应器实现习题13.1的反应,若保持其空时为 3h,则组分A的最终转化率为多少? P的生成率又是多少? 解:根据反应式 rArp 2rQ2ca 2 0.5cA 精选文库 代入恒温恒容的 CSTF反应器基本方程 gXA可得 rA Cao Xa rA Cao Ca 2 2Ca Ca 将已知数据Cao= 2kmol/mT =

46、100- 1 计算可得 T = 99 h所以反应器体积 V= qv t= 30175m 15.7 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发生二级液相反应At B,反应速率常数为0.05 物料的操作时间除反应时间tR还包括辅助时间tD,假定tD= 20min。试求每次操作的tR,使得单位操作时间的 和1= 3h代入方程可得 3 解得 ca 0.2573kmol /m , 3cA 7ca 2 所以转化率Xa= 87.14 % 对P进行物料衡算亦有 c和 rp rP 2ca代入,解得 Cp rp 2 3 0.25731.544kmol/ m3 35 所以p的收率 Xp CpCpo Cp Cpo p1.544/277.2

47、% Cpmax Cao 由题13.1和题13.3可知, CSTF过渡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此外,在本题中连续操作的收率大于间歇操作,这是由于 注: 工程上的 CSTF和间歇式反应器的T和t数值相同时,两者转化率和收率都不相等,因此在反应器由实验室的间歇式向 A的浓度较低有利于目的产物 P的生成。 13.6 k为1.0 h -1,设计转化率XA为99%。 某反应器可将污染物 A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C,该反应可视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1.00kg/L ;反应条件稳定且所有的反应均发生在反 由于该反应器相对较细长,设计人员假定其为平推流反应,来计算反应器参数。但是,反应器的搅拌装置动力较强,实际的 混

48、和已满足完全混和流反应器要求。已知物料流量为304.8m3/h,密度为 应器中。 (1) 按照pfr来设计,反应器体积为多少,得到的实际转化率为多少? (2) 按照CSTR来设计,反应器体积又为多少? 解: ( 1)对于一级反应,在 PFR反应器中有 可得 1 t = ln100,即 t= 4.6 h 所以反应器体积为 V= qv t = 1403m 该反应器实际为 CSTF反应器,则 Cao =ln -A0 Ca k =Cao Ca C 1 4.6二01,计算可得 ca= 0.179c ao Ca 所以实际转化率 Xa= 82.1 % (2)对于一级反应,在 CSTF反应器中有 Cao 1

49、Ca L/(mol min),反应物初始浓度 CAo为2mol/L。每批 B产量最大。 解:对于二级反应,在间歇式反应器中有 Ca 丄kt CA0 根据题中数据有 Ca 1 0.05tR 2 变形有: cA mol / L 0.05tR 0.5 操作时间 t 总=t R+t D 单位时间A的反应量 CA0 CA tR t D 0.05tR 0.5 tR 20 对上式右边求导,并令其等于0 解得t R= 14.1min 所以当t R= 14.1min时,单位时间产率最大。 15.3 液相反应 速率常数。 A 7 B在一间歇反应器内进行,于不同时间测得反应器内 A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试求该反应的反应

50、级数和反应 t /min 20 40 80 120 精选文库 -1 p A/(mg - L ) 90 72 57 36 32 解:假设零级反应- A= kt+ p A0。根据表中数据做pA t的曲线如下,发现没有线性关系,假设错误! 图 12-2 rA=k,即 dp A/d t=- k, p 假设一级反应- 系 In P a=4.44-0.0087 r A=k p A, t , R= 0.9934。 习题12.3中p A t的关系曲线 即dp A/d t = k p A, ln p A= kt +ln p a0。根据表中数据做ln p a t的曲线如下,发现有线性关 2.5 4.5 0 m 4

51、 50100 t/min a 3.5 p 3 150 p A2, 1/ p A= kt+1/ p A0。根据表中数据做1/ p A t的曲线如下,发现有线性关 图12-4 习题12.3中1/ p A-t的关系曲线 经比较可得,该反应为二级反应。 图 12-3 习题12.3中ln p A-1的关系曲线 2 假设二级反应rA=kp A,即dp A/dt= k 系 1/ p A=0.0108-0.000176t, R为 0.999 。 15.4 污染物A在一平推流反应器内发生液相分解反应,不同停留时间时反应 器出口处A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试分别采用积分法和微分法求该反应的反应 37 精选文库 级数和反

52、应速率常数。 T /min 0 5 10 15 20 p A /mg L1 125 38.5 23.3 16.1 12.5 解:(1)积分法: 假设该液相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rA=kp A,则有kT = In p A0-In p a。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In p A值,并做T In p A曲线 T /min 0 5 10 15 20 In p A 4.83 3.65 3.15 2.78 2.53 、 假设该液相分解反应为二级反应,则有 1/ p A= k T 1/ p A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 p, A值,并做T - -1/ p A曲线 T /min 0 5 10 15 20 1/ p A

53、/ (L - mg1) 0.008 0.026 0.043 0.062 0.080 拟和得 1/ p A= 0.0036 T + 0.0078, R= 0.9998 线性关系良好,反应级数为 2级。 微分法:做p A T曲线, 并求解各数据点斜率 d A 54.6 23.6 13.3 59.9 1.5 dt p A /(mg - L-1) 120 80 60 40 20 (2) 对于In(- r a)与In p a作图可得 A In(- rA) 4.0 3.16 2.59 1.79 0.4 In p A 4.78 4.38 4.09 3.69 2.99 线进行拟和,可得ln( rA) = 2l

54、n p a-5.6 即n= 2, k= 0.037L/(mg - min) 15.5 设将 100个细菌放入到1L的培养液中,温度为 30 C,得到以下结果,求: 15.8 43 t /min 30 60 90 120 P A -1 /(mg L ) 100 200 400 800 1600 预计3h后细菌的数量; 此动力学过程的级数; 经过多少时间可以得到 细菌繁殖的速率常数。 解:解法一: 106个细菌; 3h 为180min,以上表类推, (2-4)由积分法可得,设为一级反应,则做 7 5 A P 6 4080 t/min 120 图12-7 习题12.5图中In p A t 线性关系良

55、好,可得该过程级数为1,In pA= 0.0231 t + 4.605。 故繁殖速率常数 k= 0.023 min -1 将p A= 10代入拟和方程可得:t = 398.7min 解法二: 的关系曲线 ,、Inr, Inn n二一1- In e, In C2 In 200 100 In 400 200 60 30 30 In 200 In 400 =1 (为1级反应) 设P为细菌浓度,细菌是增加的,故速率方程写为: de dt ke 移项积分得到 et de t 0kdt hn t C0 由k不变,可知: Ct,i C0 C0 代入数据:丄In?00 30100 t 100 解得 t=399min 每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