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_第1页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_第2页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蕲春县彭思镇余凉中心小学 张秀英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巢宗祺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它应该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一、挖掘教材,引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总是精心地设计课程,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享受课堂。著名的语言学家吕

2、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厚兴致。”作为学生,一定向往这样的课堂情景,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不仅要注重启发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着力引发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沟通。如何挖掘教材,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1、重诵读,轻分析。教学时,我们要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

3、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么,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2、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用录

4、音训练朗读,为自己的朗读课文录音,然后当堂播放,评论,这样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是否相符,去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用多媒体带给学生更多兴趣。用多媒体展现课文内容有关的风景图、地理图,配以解说录音,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在制作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参与制作则积极性更高。3、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像蜜糖牢牢粘住学生语文教材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

5、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高尔基曾经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生动地说明了语言的魅力。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求精确、恰当,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精炼,就是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抓住主旨,使同学深刻领会主题,既见全篇,又明细刻画的功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抑扬顿挫,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

6、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总之教学语言是随课文的变化而变的,教记叙文则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为主;教抒情散文和诗歌,则以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为主;教说明文,则运用说明性语言;而教议论文,则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性语言。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更真实、清晰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样比流行音乐还要美妙、实惠的声音,学生怎么会不爱听呢? 最后,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循循善诱,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

7、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语文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二、 扩展课外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教材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重要窗口,然而课文篇数有限,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

8、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1、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每课书教完后,我都要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为学生扩展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比如,我们教苏轼的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背苏轼的一些词,还可以找一些苏轼的词来做习题赏析,这样,学生积累的多了,对苏轼词的风格自然就有了自己的领悟。这时,再拓展到其他豪放派词人的作品,使学生

9、不仅了解了苏轼的风格,就是对豪放派词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举这个例子,我只想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要拓展视野,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书,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除此之外,我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量。我也曾下载文章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生优秀作文。通过多读,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也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了。2、 多读多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

10、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多次重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吟诵”。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注意多读书。在教百合花一文中,为了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通讯员性格特征的语句,学生找到后,反复朗读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体会描写好在哪,以后怎样借鉴写法,也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由于注意朗读和体会,学生明确了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三、 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养成表达的习惯学生除了多读书以外,还应该多写,多表达,否则就成了“满腹才华难以倒出”的人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

11、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的:1、每日一句的积累。每天积累一句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九层之台起于垒”,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不定时的举行朗诵会,有诗朗诵,经典文本的朗诵,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诗的语言,音调和押韵,念起来给人以极大的快感”。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

12、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要求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增加了积累,锻练了语文,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性趣,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认识。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可以记录优美的句子,经典段落的摘抄,也可以写读后感,续写故事结尾,甚至编小故事。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奖给他们一枚书签,一枚小纪念品,或一张用红笔勾勒的笑脸,对学生来说小小的奖励会使他们产生前进的动力,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这样培养起来了。通过这项活动,使同学们从平淡的文学世界走向了心中的殿堂,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写作语文,学生的作品

13、逐渐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4、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途径。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不朽的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认识、感悟世界,学习其中的文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不仅仅是看重书中的情节。俗语书:“读一部好书,做完美人生”,我们可以在教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接受,这样比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自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国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