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 褊 小(bi n) 侃大山(k n) B. 忖度(d) 闭门 羹(g ng) C.商贾(g) 碍面子(i) D.浸渍(z ) 孺 子牛(r )2、A. 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B.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C.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为长者折 枝盖 亦反箕本矣 放辟邪侈 , 无不为 已 罔民而可为也部编版 (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 有错误的一项是 ( )庖厨(p o) 陈词 滥 调(l n) 鞭笞(ch )沐猴而 冠(gu n) 庠 序(xi ng) 卓有成效 (z

2、hu ) 赡养(sh n) 瞠目结舌(ch ng)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我虽不 敏,请尝试之敏:聪慧B. 百亩之由 , 勿夺其时夺:夺取C.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反复说明D. 奚暇治礼义哉治: 讲求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可得闻 与为肥甘不足于口 与B. 王坐 于堂上王无异 于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 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D. 有牵牛 而过堂下者 吾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 而就死地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臣未之闻也B.莫之能御也C.孔子云 : 何陋之有 ?D.臣闻之胡龁曰6、下列对文本

3、的叙述与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 ,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 , 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称 “王”, 而不是靠武力称“霸” , 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B. 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时 ,盂子回答得简短肯定 ,不容置疑 ,这样就一下子 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王道”的兴趣 , 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 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 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 ,有恻隐之心 , 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虚构的, 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D. 孟子在这里提出的 保民而王” ,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

4、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 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 ( )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无以 , 则王乎 ? 然则废衅钟与 ? 不识有诸 ? 是心足以王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 B. C. D.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回答后面的问题。太史公曰 :余读孟子书 ,至梁惠王问 何以利吾国” ,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 :嗟乎, 利诚乱之始也 !夫子罕言利者 , 常防其原也。孟子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 适梁, 梁惠王不果所言 ,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当是之时 , 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楚、魏用

5、吴起 ,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 , 而诸侯东面朝 齐。天下方 务于合从连衡 , 以攻伐为贤 ,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 桌以所如者不合。退 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 , 作孟子七篇。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 , 以鼓琴 干威王,因及国政 , 封为成侯而受相印 ,先孟子。其次驺衍 , 后孟子。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 , 不能尚德。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终始 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 , 必先验小物 , 推而大之 ,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 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 ,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 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真术 ,惧然顾化 ,其后 不能行之。是以

6、驺子重于齐。 适梁,惠王郊迎 ,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 , 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 , 筑碣石宫 , 身亲往 师 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 , 岂与仲尼菜色陈、蔡 , 孟 轲困手齐、梁同乎哉 ! 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 , 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 , 而孔子不答。梁 惠王谋欲攻赵 ,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包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 !持方枘欲内圆凿 ,其能入乎 ?荀卿 , 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驺衍之术迂大而闲辩 , 奭也文具难施 , 淳于髡久与处 , 时有 得善言。故齐人颂曰 :“谈天衍 ,雕龙奭 ,炙毂过髡。 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 ,而荀卿最为 老师。齐尚修列

7、大夫之缺 , 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荀卿嫉浊世之政 ,亡国乱君相 属,于是推儒、 墨、 道德之行事兴坏 , 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节选自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 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方 务于合从连衡务:致力,专力从事B. 以鼓琴 干威王 干:冒犯C. 身亲往师之 师:意动用法 ,以为师D.亡国乱君相 属属: 接连2. 下列加点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则 无恒产 , 因无恒心B. 以攻伐为贤彭祖乃今 以 久特闻C. 必止 乎仁义节俭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持方相欲内圆凿 , 其能入乎 余亦悔

8、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 , 分别体现孟子、驺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 迂远而阔于事情 述唐、虞、三代之德 其语闳大不经 ,必先验小物 ,推而大之 ,至于无垠 要其归 , 必止乎亡义节俭 , 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荀卿嫉浊世之政 , 亡国乱君相属 谈天衍 , 雕龙奭 , 炙毂过凳A. B. C. D.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 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 实现理想。B. 驺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 甚至享有很髙的礼遇 , 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C. 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

9、最年长和最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 , 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D. 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 所以推究各家之长 ,著书立说。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 是以所如者不合。(2)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 ,岂与仲尼菜色陈、蔡 , 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 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

10、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 “冠。”曰: “奚冠?”曰:“冠素。”曰: “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 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 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 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

11、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 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 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 ,而注诸海;决汝汉 ,排淮、泗 ,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 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 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选自孟子有删节)【注】饔飧 :

12、早餐为,晚餐为。甑 :瓦制的炊具。爨 :炊。瀹 :疏。济、漯、 :河名。 汝、汉 : 河名。淮、泗 : 河名。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率天下而路也率: 带领B. 荡荡乎民无能 名焉 名: 名声C. 五谷不 登,禽兽逼人登:成熟D. 岂为厉农夫哉厉: 损害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固不可耕且 为也 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B. 治人者食 于人 不拘 于时C. 然后中国可得 而食也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已D. 虽欲耕,得乎虽 有稿暴,不复挺者3.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第一段内容来看,陈相、许行都推崇

13、滕君,认为滕君能与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 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B. 第二段孟子与陈相的一问一答,孟子采用的方式是“请君入”或者叫“诱敌深人,一举攻 克”,最后让陈相不得不接受“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道理。劳心者”C. 第三段提到的“有大人之事, 有小人之事”, 前者指劳力”, 后者指“劳心”。 指管理社会的人,“劳力者”指从事物质生产的人。D. 孟子一方面说“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人”,一方面又列举尧舜禹等圣人忧民的事例,这 样说并不矛盾,孟子旨在强调“劳心者”“治人者”必须把天下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指可以 任意鱼肉百姓。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度”应读 du

14、。2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A. “刑”通“型” , “枝”通“肢”。B. “盖”通“盍”。C. “涂”通 “途”, “已”通“矣”。D. “颁”通“斑” , “罔”通“网”。3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夺 : 失, 耽误。4 答案及解析:答案: A解析: A.语气助词 , 可译为“吗”。B. 介词, 在/介词,对。C. 动词, 像/连词,如果。D. 连词, 表修饰 /连词, 表转折。5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A、B、 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D 项为省略句。6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临时虚构”错误。7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可用排除法。句是

15、齐宣王的话 ; 句是牵牛之人所说的话。8 答案及解析:答案: 1.B; 2.C; 3.D; 4.A; 5.(1)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 , 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 (的需要 )。(2) 驺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的尊敬和礼遇 ,这怎么能与孔丘在陈国、蔡国因断粮而面有饥色 , 孟 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呢 ?解析: 1. 干 : 求取。2. C. “乎”都是介词 ,相当于“于” ,可译为“在”。 A.连词, 表转折 ,反倒/ 连词, 表假设 ,如果。B.介词, 把/ 介词 , 因为。D. 语气副词 ,表反问 ,难道/代词,这里指自己。3. 是别人的见解 , 而非孟子的思想情感;

16、为驺衍作品的语言特色和理解方法; 为齐国人对驺衍和另外两位学者的评价。4. 孟子序诗书 , 作孟子七篇不是为了引起诸侯的重视。5.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 :我读孟子 ,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 , 总不免放下 书本而有所感叹。说 : 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 !孔夫子极少讲利的问题 , 其原因就是 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孟轲游说齐宣王 ,宣王没有任用他。 他前往梁 , 梁惠王不认同他的话 , 反倒认为他的主张迂腐 , 不切实际。在当时 , 秦国任用商鞅 , 国富兵强 ;楚国、魏国任用吴起 , 战胜敌军 ,削弱了敌国 ; 齐 威王、齐宣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 , 致使各诸

17、侯国都东来朝见齐王。当天下各国正致力于合纵 连横, 把争战作为贤能时 ,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 , 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 那些国家 (的需要 ) 。于是他回到家乡 ,与万章等人编订诗经书经 ,阐述孔子的思想学 说 , 撰述孟子七篇。齐国有三位驺先生。 在先的是驺忌 (一作“邹忌” ), 他借弹琴之机游说齐威王 , 因而得以参与 国政, 被封为成侯 , 执掌丞相大印。他生活的年代先于孟子。其次是驺衍 , 生在孟子之后。 驺衍看到君主更加骄奢淫侈 , 不崇尚德政。 于是他深入观察天地 万物的阴阳变化 ,记述了怪诞迂曲的变化 ,作终始大圣等篇 , 共十余万字。他的话海阔 天空, 不合

18、常理。他坚持先从细微的事物验证起 , 然后推而广之 ,以至于无边无际。他的学说都 是这样。但总括他的学说宗旨 ,一定都归结到仁义节俭上来 , 用在君臣、上下、六亲关系上。 不过开始的述说显得空泛了。那些王公大人最初接触他的学说,感到惊奇 ,并想身体力行 , 但过后却不能施行。因此, 驺衍在齐国受到重视。他前往梁 ,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 ,并用贵宾之礼来接待他。前 往赵国 , 平原君侧身而行 , 并为他擦拭座席。来到燕国 , 燕昭王手持扫帚在前为他清路 , 并请 求坐在学生中间 ,向他求教 , 为他修筑碣石宫 ,亲自前往请教。驺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的尊敬和 礼遇, 这怎么能与孔丘在陈国、蔡国因断粮

19、而面有饥色 ,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呢 ? 所以 周武王以推行仁义讨伐商纣而成就王业 , 伯夷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向孔子请教 军事, 孔子避而不答。梁惠王图谋进攻赵国 , 孟子却称颂太王避敌离邠地的事迹。这些有名人 物的做法 , 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 ?拿方榫头对着圆榫眼 ,能放进去吗 ?荀卿是赵国人。 五十岁时才来齐国讲学。 驺衍的学说迂曲浮夸 , 而富于雄辩精神 ; 驺奭的著述 徒具空文 ,难以实施 ;淳于髡 ,如果和他相处久了 ,往往能听到一些有益的言论。因此齐国人颂 扬说: “谈天说地数驺衍 ,锦绣文章数驺奭 , 智慧过人数淳于髡。”当时田骈等人都已去世。齐

20、 襄王时 , 荀卿是当时资格最老的师长。齐国正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 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 , 而当时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 于是他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 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9 答案及解析:答案: 1.B2.A 3.D 解析 :1. 名: 说出,表达。2.A 项,前者是动词,做,干;后者是介词B项,“于”均表被动。 C 项,“而”均表递进,并且。 D 项,“虽”均表假设,即使。3.A 项,并非推崇滕君, “贤君”不是指滕君, “恶得贤”对其予以否定; B 项,应理解为“最 后逼得陈相说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

21、道理”;C 项,前者指“劳心”,后者指“劳力”。【参考译文】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 述许行的话说道 : “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 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 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孟子问道: “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 : “对。”孟子说 : “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 穿衣服吗?”陈相说 : “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 : “许子戴帽子吗?”陈 相说: “戴帽子。”孟子说 : “戴什么帽子?”陈相说: 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 :“自己织的吗?”陈相说 : “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 : “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呢?”陈相说 : “对 耕种有妨碍。”孟子说 : “许子用铁锅瓦瓶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 : “对。”孟 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