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涯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_第1页
创新生涯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_第2页
创新生涯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_第3页
创新生涯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_第4页
创新生涯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生涯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摘 要:学风建设中如何真正促使学生成长和发展, 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实效性的体现。面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特 点,通过挖掘积极的个人特质、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促进 积极的个人体验等方式,让高校学风建设从学校的监管式建 设落实到学生的自我发现式建设,大学生生涯教育与积极心 理学的有机结合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关键词: 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积极心理学; 学风建设 一、大学生生涯教育的缺失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突出表 现 1. 个人生涯目标缺失突显学生学业过程中阶段性懈怠问 题 新生入学阶段,高校进行的相关专业方面的入学教育, 能为学生提供本专业大的发

2、展方向上的指导。但由于中学时 代生涯探索与规划意识和行动的缺乏,新生群体中的“生涯 已决定者(假性定向) ”“生涯未决定者” “生涯犹豫者” “生 涯适应不良者”不乏其人,他们容易在考上大学这一阶段性 目标实现后,苦于找不到面对未来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失去 学习的动力。新生从学业规划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清晰,为 后续学习的懈怠埋下了伏笔。 进入大二大三学习阶段,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而宽松的 环境下,学业的惰性也随之增强。课堂学习和课后延伸本来 都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目标导向的缺失,造成 人行为的盲目性和惰性。因此,能够既重视课堂理论知识学 习,又抓紧课后实践环节进行锻炼的学生为数不多。 毕

3、业生阶段,面对就业择业的强大压力,一方面,学生 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大幅度减少,逃课现象屡屡发生。另一方 面,部分学生表面上忙于实习找工作,但由于前期对职业生 涯的探索发现和实践都很薄弱,实习实践甚至求职面试也多 处于茫然盲目状态。高校学风建设和传承都因此受到不良影 响。 2. 对学生生涯目标引导和生涯发展内在动力挖掘的不足 是高校学风建设瓶颈所在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优良的学风校风建设是 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 法是多样化的。传统的学风建设常常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 强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等方式 进行。这些教育方式多半着眼于课堂理论教学

4、、知识的传授 和外在的监督手段,对学生真正的内在动力源挖掘引导不 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实践体验方面的指导帮助不够,缺 乏培养学生将价值理念转化为行动实践的有效途径;学生的 自我认同度不高,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自然 不强。学生主体层面的学风建设实践滞后于学校管理层面学 风建设要求,学风建设瓶颈由此突显出来。 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存压力,学生容易产生对 社会需求的误读,进而产生对学校和课堂教育作用认识的偏 差,非此即彼地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已不再重要,只有实践 实习才是就业的法宝,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股新读书无用 论,这些现象都是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挑战。究其根本, 大学生生涯教育

5、缺失,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薄弱、规 划途径的简单化、对学生生涯发展内在动力挖掘不足等问题 既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瓶颈所在,更是面对挑战突破瓶颈的契 机所在。笔者认为,面对复杂的社会局势,引入积极心理学 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环境认 知和生涯体验,对学风建设和学生长远的生涯发展都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生涯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不断发展,除了将心 理测试手段运用到指导学生的职业选择中以外,积极心理学 的引入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和指导方向。 1.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生涯教育的服务对象都具有普世

6、性 心理学有三个使命:第一是治疗心理或精神疾病,这主 要是就消极心理学研究而言;第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快 乐,更具创造力,这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使命;第三是发现 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从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看,积极心 理学最早于 20 世纪末从美国兴起,它是从大众的需求出发 对消极心理学展开的深刻反思与超越,它从一门主要关注受 害者的科学转向为服务于普通大众的科学。 生涯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它贯穿了每个人的一 生,唤醒了人们的主动性一一“只有个人在寻找它的时候, 它才存在”。生涯辅导是一种人对人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 体现了整个社会或文化的成熟,即是具备突出了“对人的尊 重”这个前提,体现了对

7、人一生特别是以职业为核心的生涯 发展的关照,充满了人文情怀。积极心理学的普世性是生涯 教育与之借鉴的重要前提条件。 2. 积极心理学研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着眼点 和范畴是一致的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研究的主题包括:积 极的个人特质,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德等;积 极的社会环境,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 响等;积极的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学家Ryan 和 Deci 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三种先天需要:自 主、能力、 关系的需要得到满足时, 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发生, 人们会自然而然生成幸福感, 发挥潜能, 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 “

8、生涯辅导的若干理论,认为 个人的生涯计划或生涯决策行为是自我概念的一种实现,选 择一个位置 ,其核心的动力是由自我概念贯穿的。 ”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着眼点始终触及的是心理因素中自我概念的 不断完善与发展, 如与自我认知有关的兴趣、 性格、 人生观、 价值观、自我效能感、自信等,与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有关 的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智慧创造力等,与了解环境与 职业相关的毅力、洞察力、勇气、宽容等,这些个人特质都 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自我决定理论以个 体的内在动机为出发点的研究特点。生涯教育与积极心理学 研究范畴的一致性,为前者提供了借鉴后者的可能性、必要 性和重要基础。 3. 积极

9、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 了新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正如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 格曼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 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 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它 们的主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通过焦 点解决和交互式教练等相关生涯咨询技术,结合高校学生生 活学习实际,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 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 秀品质,从而拥有改变的力量和能力。积极心理学就是帮助 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特别是在面对职业探索、

10、职业抉择、职业发展时,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我的潜 力,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获得美好的生活。 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对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与实 践,可以为积极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研究案例,促使 积极心理学在体系上更加完善。二者的互动对高校学风的持 续改善和提升都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大学生生涯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有机结合推动高校学 风建设 1.挖掘积极的个人特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树 立自我发展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内在动力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用论抬头、课后主动学习少、 考试临阵磨枪、违纪作弊等现象是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 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上短视

11、功利的突出表现。短视功 利性学风的出现,多半是学生自我概念、自我需求发展不清 晰的表现,学生对自我性格、兴趣等方面的认知不足甚至认 知意识缺失,人云亦云,跟随大流,完全迷失在他人和周遭 环境的逼迫之中。 在批判这种短视功利性学风的同时,帮助学生自己挖掘 出学习上积极主动的功利性目标,是生涯辅导的重要工作, 也是建立良好学风的前提条件。将霍兰德类型论、舒伯的生 涯发展理论、故事叙说取向的咨询方式运用到大学生职业生 涯发展与规划的指导中,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的自我探索活 动,发现尊重每个人在性格、 兴趣、 能力等方面的特质差异, 强化积极的个人特质,协助个人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发现 完善真正的自我需求

12、,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 向,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在主动选择的基础上自我 承诺,催生行为动力。 2.从价值观构建的层面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好积极的社 会环境条件,同时传递自身的正能量,积极地实现自我社会 价值 生涯教育强调自由选择和责任承担的观念,这促使大学 生的价值观念从个人满足层面提升到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 层面。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明确个人特质和发展方向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现生涯中与自身特质一致的榜样性人群,看到 周围人群中积极的环境因素,避免生涯发展中盲目性和孤独 感,在自我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层面上更加坚定,帮助学生 内心真正的安放,有所寄托。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积极发 展观念

13、引导下的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把这种生命的正能 量传播到自己周遭的社会关系中去,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自 己和他人共同发展的良好校园风气和社会氛围,促进优良学 风校风的传承。 3. 生涯教育中强调从理念到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推动 学生学风建设实践的落实 在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观念中,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前半 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种将个人学校学习经验和职业生 涯割裂开来的观念,容易把学校教育甚至是课堂学习看做是 学习的全部,为考试而学习的后果是不能有效地将学校学习 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的学习生活中,理论与实践失去互动效 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 “显性知识” 的传授, 即是对能够明确反思和陈述的知识的传授,但不能传授那种 不能清晰地反思和陈述的知识,也即是“缄默知识” 。这种 缄默知识大量地存在于生活之中,存在于变动不居的社会环 境中,“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能言说的” ,这就构成了认识 和实践行为的必要基础。 促使高校学风建设,既要关注校园整体文化传承发展, 又要注重“以人为本” 、关注个体发展,在大学生生涯教育 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开展积极的心理引导为此提供一个新的 触发点。通过挖掘积极的个人特质、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