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防腐性能及应用分析研究_第1页
聚苯胺防腐性能及应用分析研究_第2页
聚苯胺防腐性能及应用分析研究_第3页
聚苯胺防腐性能及应用分析研究_第4页
聚苯胺防腐性能及应用分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聚苯胺防腐性能及应用研究 王东红 1,刘利文 1,2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太原,030006 2.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摘要: 在诸多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因其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防腐方面的 使用引起广大学者的特别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聚苯胺涂层的相关制备方法、防 腐机理及应用进行论述,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聚苯胺的主要研究 方向。 关键词: 聚苯胺;防腐机理;制备方法 Research on 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polyaniline 1 1,2 Wa

2、ng Donghong , Liu Liwen has been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many investigators because of a very active application area, especially its possible use as anticorrosive coating for metal. In this view, it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ticorros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ani

3、line coating. According to the recent research on PANI, its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olyaniline 。 anticorrosion mechanism。 prepartion methods 1. 引言 金属材料受周围环境的作用很容易发生腐蚀,在其界面上发生化学或是电 化学多相反应,使金属转为氧化态或是离子态,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 能。据相关报道 1, 2每年我国因金属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因此研 究金属 收稿日期: 2018-8-

4、29 作者简介:王东红 1980-)女,河南濮阳人,主要从事聚苯胺功能材料的研究, E-mail : 联系电话:的腐蚀防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金属表面涂覆有机 防腐涂层,常用的是含铬、钼化合物的有机涂层,但铬、钼属于严重污染环境 的重金属。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因此,研究开 发绿色涂料替代现有的用于铁和铝合金的含铬涂料具有重要意义。 聚苯胺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 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合成工艺简便,还有独特的掺杂现 象等优点。与常规缓蚀剂如铬酸盐、钼酸盐等相比,聚苯胺没有

5、任何的环境副 作用,是一种符合时代和科技发展的绿色缓蚀剂,成为当前研究最多的导电高 分子材料 3, 4。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聚苯胺 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防腐机理进行论述,并浅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聚苯胺 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 聚苯胺防腐涂层制备方法 2.1 直接聚合涂层 2.1.1电化学聚合法 在含有苯胺单体的电解质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电化学条件,通过电化学聚合 反应直接在金属电极表面沉积聚苯胺涂层或粉末。由于能简单而直接获得掺杂 的导电高分子膜,通过电量来控制膜厚,而且不使用催化剂,所以电化学方法 备受关注 5 。主要有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动电位扫描法和脉冲

6、极化法。采用 恒电位或恒电流法得到的聚苯胺膜与阳极基底结合力差,一般是在- 0.2+0.7V/SCE的范围作点位循环扫描,可得到结合力好的均匀的聚苯胺膜。 ?zyIlmaz, A. Tuncay 等6 采用循环伏安法以草酸盐为电解质溶液在铜电极 表面直接沉积得到高粘度、均匀的聚苯胺薄膜,研究聚苯胺对铜的腐蚀防护作 用。开路电位 -时间曲线图表明,涂覆聚苯胺薄膜后铜的开路电位提高,阳极极 化曲线显示腐蚀电位提高100mV,认为是聚苯胺的催化作用使得在铜表面形成 一层含 CuO 和 Cu2O 的氧化层,极化电阻值增大,阻止了电解质溶液对铜的腐 2.1.2化学聚合法 PANI/金属涂层一般采用电化学

7、聚合法,对于惰性金属Pt、Ag等可采用化学聚 合法,而类似铜之类的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仅用化学或是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很难 涂覆聚苯胺,Yan-hui Guo等使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成功地完成了聚苯胺 在铜表面的化学聚合,用过硫酸铵/双氧水混合氧化体系制备聚苯胺包覆铜复合 材料,对此种复合粒子的形成过程及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此聚合反应机理为: ciT NH- + 2n (3-y)2O 经热分析证实在400C以下,聚苯胺包覆形成的核-壳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高温氧 化性,避免了铜表面氧化反应的发生。 聚苯胺是一种具有强相互作用的共轭大分子,溶解性和粘附性能差,直接聚 合并涂覆在金属表面上,难以用于防护较大的金

8、属部件,涂膜附着力不好,很 容易形成缺陷。所以,大量应用纯聚苯胺作为防腐涂料很不理想。 2.2共溶法 聚苯胺与传统聚合物溶剂形成共溶物进行涂覆,待溶剂挥发后形成涂层。 这种方法形成的涂层附着力较差,且聚苯胺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差。因此,采 用共溶法制备聚苯胺防腐涂层需首先提高聚苯胺的溶解性。 Tiitu等报道了采用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如三甲基己二胺、四乙基五 胺、聚丙烯亚胺正丁烷胺等)首先溶解氧化态聚苯胺,而后固化环氧树脂,制 备含聚苯胺的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结果表明,溶解少量聚苯胺的复合涂层对钢 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Girginer等10以Cu2+为催化剂空气氧化法制备 PANI-PS复合涂层,

9、第一次 使用湿化学方法在聚苯乙烯表面镀铜,实现聚苯乙烯表面金属化。 2.3共混法 聚苯胺与常规涂料成膜物质 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丙烯酸树脂等) 混合使用形成复合涂层,按照不同材料的防腐机制,设计配套方案,有效发挥 各涂层的防腐性能。大量研究表明11,聚苯胺与树脂共混制备的防腐涂料不但 具有阳极保护作用而且附着力优于前两种方法,是目前研究聚苯胺防腐性能机 理应用最多的方法,在研制、生产和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athiya naraya nan等12在磷酸介质中用硫酸铵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 -TiO2 复合材料PTC),将之与丙烯酸底漆共混制备 PTC复合涂层,研究PTC对镁 合金

10、ZM21 的腐蚀保护行为。通过电化学阻抗频谱测试证实:附着在镁合金表 面的PTC复合涂层有较大的电阻值,使金属长期处于钝化态。TiO2可使聚苯胺 均匀分散在树脂基体中,所以此种 PTC 复合涂层比仅含 PANI 涂层的材料有更 强的防腐蚀保护能力。 Martyak和McAndrew13发现仅是聚苯胺或聚酰胺的涂层对钢的保护能力 欠佳,鉴于此原因他们采用静电喷涂技术在已涂覆聚苯胺的低碳钢表面上继续 喷涂聚酰胺涂料,在中性盐雾环境中测试聚酰胺 /聚苯胺复合涂料的防腐蚀保护 性能,发现复合涂料具有更好的防盐雾侵蚀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防腐涂料。 Jun Yano等凹研制出PANI/PPDT复合防腐材料,

11、PPDA聚合层的引入解决 了常规方法制备聚苯胺涂层附着力差的问题,对水、氧气、腐蚀质的扩散起到 限制作用,还为电子从聚苯胺到铁基底的转移提供媒介,电化学表征方法证 明,PANI/PPDT复合涂层提高了聚苯胺防腐涂料的防腐性能。 3 聚苯胺复合防腐涂层防腐机理 3.1钝化作用 聚苯胺的存在使得在金属和聚苯胺界面处形成一层金属氧化物膜,使得该 金属的电极电位处于钝化区。聚苯胺是一种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共轭高分子, 氧化还原电位较高,当与可钝化金属接触时,在水和氧的参与下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界面处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物丫 -Fe2O3,阻止了金属的进一步被氧化 15,并且聚苯胺依靠其氧化还原反应具有

12、维持和快速修补钝化膜的能力。XPS 技术13、拉曼光谱分析16已经证明该氧化膜主要是处于外层的 丫 -Fe2O3和靠近 金属层的Fe3O4,仅含丫 -Fe2O3的涂层防护性能欠佳。同时发现划痕处裸露金属 表面也有氧化膜存在,这一发现很好地解释了聚苯胺的抗划伤、耐孔蚀现象。 Wangling等17第一次应用丝束电极技术观察聚苯胺在铝 AA1100)上的 电沉积过程,研究聚苯胺的防腐性能及机理。极化曲线表明,涂覆聚苯胺使铝 的腐蚀电位升高130mV,有效抑制了铝的局部腐蚀;相对裸铝而言,涂覆后的 铝出现更大的阴极电流,说明聚苯胺的腐蚀机理属于阳极保护。 Jianjun Fang 等18 在不锈钢表

13、面电沉积聚苯胺,发现随着涂膜厚度的增 加,防腐蚀性能提高,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聚苯胺薄膜存在逐渐失去其防护能 力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氧化态聚苯胺有着比不锈钢更高的电位,而且具 有非金属涂装保护膜的屏障功能,这两点作用使不锈钢保持在钝化态,防止腐 蚀反应的发生。其失效现象主要是由于腐蚀介质通过聚苯胺孔隙达到不锈钢表 面,在界面处生成的腐蚀产物破坏了聚苯胺的粘结性能,最终使聚苯胺失去防 护能力。 3.2缓蚀作用 苯胺和苯胺衍生物是铁基金属的有效缓蚀剂,因为胺类有机化合物的中心 原子 N 上具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当金属表面存在空的 d 轨道时,极性基团中心 原子的孤对电子就与空的 d 轨道形成配位键

14、,其分子就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 层疏水吸附层,降低了腐蚀效率,起到缓蚀作用19 。然而聚苯胺的共轭主链结 构使它在大多数溶剂 尤其是水)中的溶解性极差,阻碍了它作为缓蚀剂的应 用。 随着聚苯胺聚合工艺的深入研究,其溶解性得到有效改善,制备水性聚苯 胺,研究其缓释性能成为可能 20 。林卫丽等 21通过浸泡用腐蚀失重法测试所制 备的水溶性聚苯胺在 5%HCl 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其缓蚀率达 到 95% ,防腐效果明显,而且受温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可作为碳钢在较高温度 盐酸溶液中的缓蚀剂,也为水溶性聚苯胺防腐涂料的制备提供一种方法。 3.3 其他 针对聚苯胺防腐机理的研究已不断深入,目

15、前存在的说法还有如:聚苯胺在金 属表面产生一个电场 该电场阻碍电子传输)、聚苯胺与金属生成一种Fe-PANI 化合物 使电位上升,将铁稳定在钝化区)以及屏蔽作用等22 。另外, Armelin E 等23 认为 PANI 作为有机涂层添加剂提高了有机涂层与金属的附着力,对金 属的腐蚀防护也起到重要作用。 Kalendov a等24研究了聚苯胺/环氧树脂复合涂层中聚苯胺含量对钢防腐性 能的影响,同时发现对于涂层脱落的地方,聚苯胺可提供有效的防护。分析认 为,聚苯胺的这种防腐能力得益于其本身的电化学性能,作为一种阳极抑制 剂,它限制钢表面阳极反应:F Fe2+2e-的发生,属于表面阴极保护行为。

16、Yang Xiaogang等25在研究聚苯胺纳M结构及形态对中碳钢防腐蚀性能影 响的同时,分析认为聚苯胺的防腐蚀机制源于其涂膜具有空间阻隔阴、阳极反 应的作用,使阴极反应转移到聚苯胺与空气界面上进行,减缓了电化学腐蚀反 应的发生。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聚苯胺防腐涂层的研究主要是在使用各种填料改善其防腐性能方 面。 ?zyIlmaz 等26应用循环伏安法在镀镍铜板上合成聚苯胺薄膜,将涂层复 合体系置于3.5wt%的NaCI溶液中,研究聚苯胺改性镀镍涂层的腐蚀防护作 用,认为聚苯胺薄膜不仅使复合体系的阻抗增加,而且抑制孔隙率的增加,有 利于镍氧化物 NiO 的形成, NiO 比铜或是铜氧

17、化物更稳定, PANI 与 NiO 形成 的双保护层减弱了外部极端环境对铜的腐蚀。 Tuken等27研究了锌改性聚苯胺涂层对中碳钢的腐蚀防护作用,锌沉积在 聚苯胺薄膜上,起牺牲阳极的作用,聚苯胺不仅起到连接导体的作用,而且屏 蔽了中碳钢与环境的作用。 在导电聚合物中添加无机颗粒如Ti02、Si02、ZrO2等可改善涂料防腐性 能,Zubillaga等28研究含TiO?聚苯胺复合涂料对铝合金 AA2024T3的防腐蚀保 护性能,动电位极化法测试表明,此种材料的钝化电流密度比仅含聚苯胺的普 通涂层低两个数量级。分析认为 Ti02微粒有效地阻止离子在聚苯胺孔隙中的通 路,提高材料的防腐性能。 具有层

18、状结构的纳 M 填料,如纳 M 硅酸盐片层与聚苯胺复合可降低聚苯 胺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其结晶度,增加导电性,阻隔性,分散性,改善 复合物机械性能、界面稳定性、耐热性。李玉峰 29等利用原位插层聚合方法制 备水分散性聚苯胺 /蒙脱土/环氧树脂复合防腐涂层材料 :138-9. 3 马利, 杨桔, 王成章. 复合型聚苯胺防腐涂料的研究进展 J. 表面技术 , 2006,35(2:7-9. 4 杜新胜 , 于晓灵 , 杨威洁 , 薛小妮 . 防腐涂料的研究与进展 J. 上海涂料 , 200,47(7:26-28. 5 刘东. 聚苯胺在金属防腐领域中的应用 J. 应用化工 , 2007,36(8:

19、819-824. 6 ?zyllmaz AT, Tuken T, Yazlcl B, Erbil M. The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and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polyaniline on copper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05,52(2:92-97. 7 Guo Y-h, Jiang B-b, Chen J-z, Zhang S-j. A catalytic oxidation approach to coat copper powder with polyaniline. Surf

20、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J, 2007,202(3:555-558. 王金淑,杨伟超,李洪义.聚苯胺防腐蚀涂料的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34(11:1196-1201. 9 Tiitu M, Talo A, Fors n O, I屋kala O. Ami nic epoxy resi n harde ners as reactive solve nts for conjugated polymers: polyaniline base/epoxy composites for anticorrosion coatingsJ. Polymer, 200

21、5,46(18:6855-6861. 10 Girginer B, Karagoz B, Urgen M, Bicak N. A method for polyaniline coatings on solid polystyrene surfaces and electroless copper deposition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8,202(17:4176-4182. 11 Bagherzadeh MR, MahdaviF, Ghasemi M, Shariatpanahi H, Faridi HR. Using nanoeme

22、raldine salt-polyaniline for preparation of a new anticorrosive water-based epoxy coating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18,68(4:319-322. 12 Sathiyanarayanan S, Azim SS, Venkatachari G.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magnesium ZM 21 alloy with polyaniline-TiO2 composite containing coatingsJ. Progress in

23、 Organic Coatings, 2007,59(4:291-296. 13 Martyak NM, McAndrew P.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steel coated with co-polyamides and polyanilineJ. Corrosion Science. 2007,49(10:3826-3837. 14 Yano J, Nakatani K, Harima Y, Kitani A. Bilayer polymer coating containing a polyaniline for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24、 ironJ. Materials Letters, 2007,61(7:1500-1503. 15 Abshinova MA, Kazantseva NE, S ha PQSapurina I, Kov rov dJQStejskal J. The enhancement of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carbonyl iron by polyaniline coating and consequent changes in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J.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08

25、,93(10:1826-1831. 16 Gon?alves GS, Baldissera AF, Rodrigues Jr LF, Martini EMA, Ferreira CA. Alkyd coatings containing polyanilines for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mild steelJ. Synthetic Metals, 2018,161(3-4:313- 323. 17 Wang T, Tan Y-J. Understanding electrodeposition of polyaniline coatings for corros

26、ion prevention applications using the wire beam electrode methodJ. Corrosion Science, 2006,48(8:2274- 2290. 18 Fang J, Xu K, Zhu L, Zhou Z, Tang H. A study on mechanism of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polyaniline coating and its failureJ. Corrosion Science, 2007,49(11:4232-4242. 19 卢华军 , 曾波. 聚苯胺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

27、及发展 J. 涂料工业 , 2007,37(1:50-54. 20 张苗, 冯辉霞 , 邵亮, 赵丹, 张强俊 . 水溶性聚苯胺合成及聚苯胺在防腐领域的应用 J. 应 用化工 , 2008,37(5:573-575. 21 林卫 丽, 杜美利, 邓宇 强. 水溶性聚苯胺 对碳钢的 缓蚀作用研究 J. 腐蚀与 防护 , 2006,27(7:344-345. 22 王建雄 , 郭清萍 , 郭有军 . 聚苯胺防腐蚀涂料的研究现状 J. 腐蚀与防护 , 2008,29(4:211- 215. 23 Armelin E, Pla R, Liesa F, Ramis X, Iribarren JI, Alem an C. Corrosion protection with polyaniline and polypyrrole as anticorrosive additives for epoxy paintJ. Corrosion Science, 2008,50(3:721-728. 24 Kalendov aA, Vesely D, Sapurina I, Stejskal J. Anticorrosion efficiency of org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