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 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 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

2、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 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 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

3、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 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二)夫屈子之志,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故其行芳、志洁,太史推与.日月争光。而于贾生所陈三代文质,终见馋于绛灌者,同致异焉。太史所I(选自章学诚为谢司马撰 楚辞章句 叙)16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厚

4、币委质.事楚质:抵押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D.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英:才智杰出,才能出众的人17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乃 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 降B.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广以 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C.竟死于秦而归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D.太史推与日月争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171请用“”给选文(二)中画浪线部分断句。(限 3 处)以 谓 忠 君 爱 国 伤 痛 疾 时 宗 臣 之 义 不 忍 去 人 皆 知 之 17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兵挫

5、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太史所谓悲其志欤? 173选文(二)“屈子之志”与选文(一)中“三致志焉”的“志”有何异同?答案】169A170C171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172( 1)(张仪)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2)军队被挫败, 土地被削减, 失去了六个郡, 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 被天下人所耻笑。 ( 3)这是太史公所说的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感到悲伤吗?173相同之处:“忠君爱国”(“存君兴国”) ,“伤痛疾时”(冀幸俗之一改) ;不同之处:

6、选文(二)还有“抗怀三代之英”(坚守高洁情怀)的情感。【解析】 169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 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 词类 活用、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 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 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选项 A ,质:同“贽”, 见面礼。故答案选 A 。17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 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 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

7、, 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 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常用文言虚 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 识别法等。选项 A ,“乃”于是 / 才;选项 B ,“以”连词,来 / 介词,用,把;选项 C,“而”都是承接连词;选项 D,“与”与什么相比/和。故答案选C。17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 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 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8、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较容易, 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人。17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此题中的 (1 )“因”用; “币”礼品; “用事者”当权的大臣; “而”并列连词; “于” 介词,在,介词结构倒装。 (2 )“兵”军队;“亡”失去;“其”代词,他

9、的;“为天下 笑”被动句式,被天下人所耻笑。(3 )“所谓”所说的;“其”代词,他的;“欤”语气词。17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 考的题目, 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 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 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 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 效果 分析是否合理。本题题干问的是:选文(二)“屈子之志”与选文(一)中“三致志焉”的 “志”有何异同?首先考生要注意理解“志”理想志向情感的意思, 根据以下原文内容: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以

10、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屈子抗怀三代之英, 一篇之中,反复致意, 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 关文字。参考译文: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 齐国和楚国

11、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秦惠王对此担 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 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 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 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 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 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 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

12、到邓地。楚 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 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 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 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 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

13、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 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 ”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 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 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 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 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 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 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 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