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版)2019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_第1页
精简版)2019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_第2页
精简版)2019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_第3页
精简版)2019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_第4页
精简版)2019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精简版)【必修一】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并集:记作: A B交集:记作: A B补集:记作: CUA1、集合 a1,a2,.,an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个;真子集与非空子集各有 2n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2个.2、求 y f(x)的反函数:解出 x f 1(y) ,x,y互换,写出 y f 1( x)的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 y=x对称。 Eg:y=logax 与 y=ax 互为反函数3、( 1)函数定义域:分母不为 0;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对数的真数0.x0要求 x0log ax 中x04、函数的单调性判断: 求定义域(单调区间定义域内找) 任取 x

2、1x2 , 计算 f(x 1)-f(x 2) 与 0 的关系 若 f(x 1)-f(x 2) 0 , a 1 , M 0 , N 0 ,那么: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log a M n nlog a M (n R) 。 NalogaNN (对数恒等式 )4)换底公式: log a b log c b(a 0且a 1,c 0且c 1,b 0) log c a( 5)指对互化: ax=t 则 x=log at(5)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10a1图象14(1) 定义域:(0, +)2)值域: R3)过定点( 1,

3、0),即 x=1 时, y=0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 0,+)上是减函数(5) x 1,log a x 0 ; 0 x 1,log a x 0(5) x 1,log a x 0;0 x 1,log a x 08、幂函数: 函数 y x 叫做幂函数(注意系数为 1)。9、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如果函数 y f (x)在区间 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 并且有 f(a) f (b) 0, 那么,函数 y f (x)在区间 ( a , b) 内有零点,即存在 c (a, b) ,使得 f (c) 0这个 c就是方程 f(x) 0的根。会考中常会遇见判断根所在区间:利

4、用 f(a) f (b) 0计算即可 【必修二】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 l2 a2 b2 c2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l 3a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体对角线)2、球的体积公式: v 4 R3 ; 球的表面积公式: S 4 R23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 =Sh ( S为底面积, h为柱体高 ); V锥体 = Sh ( S为底面积, h为柱体高 ) 3V台体 =13(S+ SS+S)h (S, S分别为上、下底面积, h为台体高 )1圆锥侧面积 :(类比三角形面积公式)2rl= rl(l 母线长, r 底面半径 )21 圆台侧面积 :(类比梯形面

5、积公式)(2r1+2r2)l (l 母线长, r1上底面半径, r2 为下底面半径 )2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了解即可)( 1)四公理三推论 :公理 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 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 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

6、行.(2)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 3 )直线和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 符号分别可表示为 a,aA ,a/ 。空间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

7、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a符号表示: b a/ 。图形表示: a/ b*6、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ab符号表示: a b P / 。图形表示:a/b/7、 .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这条直线平行。a/符号表示: aa/ b 。b如果一条直线与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那么交线与图形表示:8、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的平行。 符号表示: / , a, b a/ /b9、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

8、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 符号表示 : a bpllalb10、.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l 符号表示:l符号表示:1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aa/ b 。blP1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l , m,l m l .符号表示13、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到一起求平移后的夹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射影是斜足与垂足间的连线如右图)1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0 ,90 ;直线

9、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0 ,90 ;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0 ,180 ; 两个向量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0 ,180二、直线和圆的方程y2 y11、斜率: k tan ,k ( , ) ;直线上两点 P1(x1,y1),P2(x2,y2) ,则斜率为k 2 12、直线的五种方程 : x2 x1 ( 1)点斜式 y y1 k(x x1) ( 直线 l过点 P1(x1,y1) ,且斜率为 k)(2) 斜截式 y kx b(b 为直线 l在 y轴上的截距 ). 化简的最终形式了解( 3)两点式( ( P1(x1,y1)、 P2(x2, y2) ; ( x1 x2 ) 、 ( y1 y2).y2

10、y1 x2 x1了解(4) 截距式 x y 1( a、b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a、b 0) ab( 5)一般式 Ax By C 0(其中 A、 B不同时为 0). 化简的最终形式 3、两条直线的平行、重合和垂直:(1) 若 l1 : y k1x b1, l2: y k2x b2 l1l2k1 k2且b1 b2; l1与 l2重合时k1 k2且 b b2; l1 l2 k1k2 1.(2) 若l1: A1xB1yC10, l2: A2xB2yC20,且 A1、 A2、B1、 B2都不为零 , l1 |l2A1B1C1 ; l1l2A1A2B1B2 0A2 B2 C24、两点 P1(x1,y1

11、)、 P2(x2,y2)的距离公式 P1P2 = (x2 x1)2 (y2 y1)25、两点 P1( x1, y1)、 P2( x2, y2)的中点坐标公式M( x1 x2 , y1 y2 )226、点 P( x0, y0)到直线 (直线方程必须化为 一般式 )Ax+By+C=0的距离公式 d= Ax0 By0 CA2 B27、平行直线 Ax+By+C1=0、Ax+By+C2=0 的距离公式 d= C2 C1 (注意两直线中 A,B 必须化为一样的) A2 B 28、圆的方程:标准方程 x a 2 y b 2 r2,圆心 a,b ,半径为 r ;22一般方程 x2 y2 Dx Ey F 0 ,

12、(配方: (x D )2 (y E )2 D E 4F )2 2 4D 2 E2 4F 0时,表示一个以 ( D , E ) 为圆心,半径为 1 D 2 E 2 4F 的圆;2 2 2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 2 2点 P(x0, y0)与圆 (x a)2 (y b)2 r 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圆心到定点 P 的距离: d(a x0)2 (b y0)2 ,当d r 点 P 在圆外 ; d r 点 P 在圆上 ; d r 点 P 在圆内 .1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 AxBy C0 与圆 (x a)2(yb)2r 2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d r相离 0; d r相切0;Aa Bb Cd

13、r相交 0. 其中 d(圆心到定直线的距离).A2 B211、弦长公式:若直线 Ax By C 0与圆 (x a)2 (y b)2 r 2相交于 A,B两点, 则由|AB|=2 r2 d2 (r 为圆半径, 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必修三】 算法初步与统计:三种常用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 :具体做法如下: ( 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 (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 。2、频率

14、分布直方图: 频率 =小矩形面积 (注意:不是小矩形的高度)频数频率计算公式: 频率 =频数 =样本容量 频率频率 =小矩形面积 = 组距样本容量组距各组频数之和 =样本容量,各组面积 (频率)之和 =13、茎叶图:茎表示高位,叶表示低位。( 叶上只有个位数字 )折线图 :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4、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 众数 ;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 数据的 中位数 ;5、刻画一组数据 离散 程度的统计

15、量: 极差 ,极准差,方差。 (1)极差一定程度上表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 2)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高。(3)计算公式:1 2 2 2 标准差: sn(x1 x)2 (x2 x)2(xn x)22 1 2 2 2 方差: s 2 1 ( x1x ) 2 ( x2 x ) 2 ( x n x )2 n(4)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为 b?,截距为 a?,即回归方程为 y? = b?x+ a?(此直线必过点( x , y )。填空会遇见6、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方长方形的高

16、与频数成正比, 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五、随机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 C表示 .随机事件的 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 事件 A发生的频率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 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的概率 , 记作 P(A)。由定义可知 0 P( A) 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是 0。1、事件间的关系:( 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从集合角度 A B= )(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从集合角度A B= 且 A B=U );(3

17、)包含:事件 A 发生时事件 B 一定发生,称事件 A 包含于事件 B(或事件 B 包含事件 A );(4)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2、概率的加法公式 :(1)当 A和 B互斥时,事件 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 P(A+B)=P(A)+P(B)(A、B互斥)(2)若事件 A 与 B为对 立事件,则 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 P(A)+ P(B)=1 ,于是有 P(A)=1 P(B) 3、古典概型:(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P(A)事件 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实

18、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4、几何概型:(1)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事件A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必修四】三角函数1、弧度制:(1)、180弧度, 1 弧度正负号的确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2、三角函数:( 1)、定义: siny cosxrr(180)57 18 ;弧长公式:。ytanxx cotl | |r (l 为 所对的弧长,的角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的弧度02353264323462sin0123

19、1321010222222cos13210123101222222tan0313无3130无033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y5、诱导公式: (众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1、 诱导公式一: 2、 诱导公式二 :sin 2k sin ,sin sin ,cos 2k cos ,cos cos ,tan 2k tan .tan tan .4、 诱导公式四 :5、 诱导公式五 : 6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 2cos2 1 tan sincossin sin , coscos,tantan.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 sin()sincos22s

20、ocsin .7、8、r 为半径,3、 诱导公式三 :sinsin ,cos cos , tantan .、诱导公式六 :sin cos ,2cos sin .2cos sinS( ) : sin( ) sin cos cos sinC( ): cos(a ) cos cos sin sin T tan tanT( ) : tan()1 tan tantan +tan = tan( + )(1 tan tan )辅助角公式 : asin x bcosxa2 b2C( ) : cos(a ) cos cos sin sintan tanT( ) : tan( )1 tan tan tan -ta

21、n = tan( - )(1 tan tan ) bsin x cos x a2 b2a2 b2a2 b 2 (sin x cos cosx sin )a2 b2 sin(x )2 2 2 2二倍角公式 :(1)、 S2:sin2 2sin cos C2 :cos2 cos2sin 21 2sin22cos21T2 :tan22tan21 tan29、在 y sin ,y cos ,y tan 三个三角函数中只有y cos 是偶函数,其它两个是奇函数。10、在三角函数中求最值(最大值、最小值) ;求最小正周期;求单调性(单调第增区间、单调第减区间) ;求对称轴;函数y=sinxy=cosxy=

22、tanx求对称中心点都要将原函数化成标准型; y Asin( x ) b 如: y Acos( x ) b 再求解。y Atan( x ) b 1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定义域RRx| x k ,k Z2值域 1,1 1,1R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周期性22单调性在2k,2k (k Z) 增223在2k,2k (k Z) 减22在2k ,2k (k Z) 增 在2k ,2k (k Z) 减在 (k Z) 增最值当 x 2k ,k Z 时, ymax 1 2当 x 2k ,k Z 时 , ymin12当 x 2k ,k Z 时, ymax 1 当 x (2k 1) ,k Z 时, ymi

23、n1无对称性对称中心 (k ,0) ,k Z 对称轴: x k (k Z)2对称中心 (k,0) , k Z2对称轴: x k (k Z)对称中心 (k ,0) , k Z 对称轴:无由函数 y sin x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 y Asin( x )的图象,有两种主要途径 “先平移后伸缩” 与“先伸缩后平移” 。 法一:先平移后伸缩向左 ( 0) 或向右 ( 0) yy sinx平移 | |个单位向左 ( 0) 或向右 ( 0)y sinx平移 | |个单位sin(x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y A sin( x )sin(x ) 横坐标不变sin(x )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 倍, 纵坐标不变

24、 y sin( x )法二:先伸缩后平移横坐标 变为原 来1倍的y si nx纵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 倍sin x 向左( 0)或向右 ( 0)y sin( x )y Asin( x )横坐标不变平移 | |个单位12函数 y Asin x 的图象:1)用“图象变换法”作图当函数 y Asin( x )(A0,0,x 0,) )表示一个振动量时, A 就表示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通常把它叫做这个振动的振幅;往复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T 2 ,它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时 间内往复振动的次数 f 1 2 ,它叫做振动的频率; x 叫做相位, 叫做初相(即当 x0 时的相位)。T

25、二、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概念:1 在平面内,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平面向量2 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3 向量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 ,记作 4 模(或长度)为 0 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 1 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5 与向量 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 a 的相反向量,记作 a 6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 ( a )=( ) a;(2) 第一分配律: (+) a =a+a;(3) 第二分配律: ( a b)=a +b.3、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26、(1) ab =b a (交换律) ;(2) ( a) b = ( a b )= a b = a ( b );(3) ( a b ) c= a c + b c.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 e1、 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1、 2,使得a =1e1 +2e2不共线的向量 e1、 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5、坐标运算 :(1)设ax1,y1 ,bx2,y2,则 a b x1x2,y1y2数与向量的积: ax1,y1x1, y1,数量积: a bx1x2y1 y2( 2)、设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6、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27、公式: ( 1)x1, y1),( x2,y2),则 AB dA,B =| AB|x2 x1,y2 y1 x1)2 (y2 y1)2终点减起点)2)向量 a的模| a|: |a|2 a a x2 y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b cos注意:a ( a) 0cos ( 4)、向量 a x1,y1 ,bx2,y2 的夹角 ,则,7、重要结论: ( 1)、两个向量平行: a/b a bx1x2 y1 y2( R) , a/bx1 y2 x2y1 0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a b x1x2 y1y2 03)、 P分有向线段 P1P2 的:设 P(x,y),P1( x1, y1) ,P2(x2,y2) ,且 P1PPP2 ,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1 x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