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和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和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 求,进一步提升与 创新I项目生产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水平,对加快实现我国 建设工程生产组织方式第二次变革,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第一部分探索和实践“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和实现工程建设施工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一、“项目生产力”理论的来源项目生产力理论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改革的 探索实践以及鲁布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国外先进施工生
2、产方式的冲击;二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启迪。“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筑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到承包制的开始探索,鲁布革工程建设中所展现出的先 进管理机制、精干的项目班子、科学的施工方法、有序的作业现场给当时我国 施工管理体制以巨大的冲击。使我们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产生 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具体 表现为“三个落后”,即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方式落后、对生产要素的支配方式 落后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式落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构 成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
3、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 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 关系的性质和特定。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又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生产力包 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其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生产 资料是生产力的标志。判断生产力水平高低主要看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即劳动 者和生产资料及劳动对象的结合与适应程度,结合得越紧,劳动生产力水平就 越高。但生产要素要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结合与配置,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建筑业的物质资料生产形式不同其他产业部门,在建筑业企业内部,生产 要素的结合方式有其特殊性:第一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空间上表现为在施工 现场直接
4、结合及远离现场间接结合的并存;第二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时间上 表现为时断时续的非连续结合来实现生产力;第三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呈现出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作业多种形态。因此,对于建筑业而言,劳动 者与生产资料在工程项目上的结合才能把生产要素变为生产力。这告诉我们,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力、部门生产力、企业生产力”三个层次的划分,是就 普遍现象而讲的,针对建筑活动的实际,工程项目才是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的载体,即:存在第四个层次一一项目生产力。所以提升和发展建筑生产 力,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研究和发展建筑业生产力就不能离开项目 层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我们认识建筑业
5、生产力本质特点的启迪。二、“项目生产力”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项目生产力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实践相结 合的产物,经历了在建筑行业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并形成了一个 基本的体系构架。1项目生产力的概念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层次性原理以及建筑施工 企业生产要素结合场所的特殊性而提出来的。借用“生产力是人们征服、改造 自然的能力”的定义,我们把项目生产力的概念表述为“项目生产力是项目经 理部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能力”。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大要 素只有在工程项目层面上实现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才能形成较好的现实生产 力。2.项目生产力的内涵项
6、目生产力揭示了建筑企业生产力与项目生产力的关系,即企业生产力是 项目生产力的前提和条件,项目生产力是建筑生产力的落脚点。项目生产力具 有技术属性、价值属性、文化属性和很强的管理属性。项目生产力的内涵是以 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与管理 创新为支撑、以生产要素和资 源配置为基础、围绕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反映以人为本的社会化大生产。 从外延来看,项目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人才成长能力以及项目 集约化管理能力的统一体。3.项目生产力的特征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项目生产力本身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包含了基础性要素、发展性要素和组合性要素。基础性要素包括以生产工具为 主的
7、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发展性要素主要是 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施工工艺;组合性要素重在管理组织和信息沟通。其系统是 具有质、量、时空结构的有机整体。而在这四大要素中,组合型要素极为重要, 它关系着项目生产的成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管理本身就是生产力”的观点。从一般意义而言,项目生产力具有四大特征:第一是效益性管理特征。项 目生产力运行的首要目标是要获取经济效益。效益是项目组织、建筑企业赖以 生存的经济基础,效益性体现了项目生产力的经济能力。第二是创新性管理特征。工程项目的营造过程具有“单件定制”的特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要根据 其功能标准采取不同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要求企业在
8、组织实施时不断推进技 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第三是集约性管理特征。集约的原义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结构的改善、要素投 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实现以最小的成本 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回报。第四是多元性管理特征。从项目生产力要素的资本 构成和技术构成看,项目生产力呈现多种形态;从项目生产力的整体功能角度 看,项目生产力又呈现多层次能力,例如,有工程总承包、项目群承包、专业 承包等,其对应的管理组织方式和协调关系也有很大差异。三、“项目生产力”理论为工程建设施工生产组织方式第一次变革的成功 实践奠定了基础通常,我们把建筑行业上世纪
9、八十年代中后期进行的改革称之为第一次生 产方式变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以推行“项目法施工”为突破口、实行企业 内部两层分离、建立项目管理新型运行机制,总结形成项目生产力理论,构成 了三者之间的演化路径和自洽的逻辑关系。大家知道,1990年8月,建设部施工管理司在桂林召开了第一次“项目法 施工研讨会”,会议围绕项目法施工的基本内涵,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系统 地总结阐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实践者对理论的深思和理论研究者对实践 的论证。1993年9月项目管理委员会在内蒙古召开第三次研讨会,又在六个观 点的基础上,结合试点企业的新经验,全面科学总结提炼了新时期实施项目管 理七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观点。“
10、6+7”这十三个理论观点,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入成熟和实践探索的新阶段,也为项目生产力 理论形成并指导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有“项目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支撑和指导,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建设工 程施工生产组织方式的第一次变革,形成了以“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目标控 制、节点考核”为显著特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为 基本制度;以“四控制(质量、安全、进度、成本)、三管理(生产要素、环境保 护、施工现场)、一协调(组织协调)”为主要内容;以“两层建设(管理层与劳务 层)、三个升级(全员智力结构、工程总承包以及资本运营能力 )”为管理主线; 以“总部宏观控
11、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为运行机 制;以“一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支优秀项目经理队伍、一代高新施工创新技术、一批建设好的高大精尖工程”为总目标的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框 架体系。(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第二部分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是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一、党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对建筑业提出了新任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 战略部署。最近,胡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特区建立 30周年大会上又特别强调“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 球经济一体化、
12、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极大地改变社会 经济发展环境模式和条件的情况下,党中央适时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已 成为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进入21世纪以后,一些发达国家也提出了 “企业再造”的理论,如美国通 用电气公司的原首席执行官拉里博西迪就曾言“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 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这就要求企业要针对自身的经营方向、 运营模式及相应的组织及资源配置模式进行整体性的转变,重新塑造竞争优势, 提升社会价值。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发展方式战略决策, 学习借鉴发展国家企业转型升级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业当前的最紧迫的 任务
13、: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施工技术 创新力度,增加和用好技改资金,引导 企业积极推广、开发和 创新建筑节能降耗技术。二是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促 进设计施工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三是采取有力措施,解 决建筑业产能过剩问题,要通过新的资质就位,按不同企业资质合理划分市场, 分门别类的提升不同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施工机械。 四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 为重点,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五是治理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 和诚信体系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努力把我国建筑企业的 综合效益提高到新水平。二、国家关于推
14、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基本国策给建筑业提出 了新目标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当年,全国人大批准了“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排的总目标和新要求。 建筑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低碳生产和低碳消 耗。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要求企业在施工生产组织中从过去的 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转变;资源消耗型向节约能源型转变;影响环境型向环境 友好型转变。二是积极探索建筑节能减排与绿色施工的新途径。“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41%。特别是我国政府已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承诺,到 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降
15、低40%以 上。要完成这个目标,建筑业由于其能耗、原料之大,产出的扬尘和建筑垃圾 等污染之多,将必然成为节能减排重要行业之一。三、建筑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改善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 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呈现稳定较高水平。 2009 年的总产值是 1980年的 200多倍, GDP 约占年均国内生产总值的 6%以上。二是建筑业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功不可没。截至 2008 年底,城镇人均住房 建筑面积达到 28m2 以上,是 197
16、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 4.2倍。三是建筑业承担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 1978 年的 5.17万公里发展到 2009 年的 8.6 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 377.8万公里,是 1978年的 3 倍多,其中高速公路已超过 6.5万公里,位居世界 第二。四是建筑业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也做出突出贡献。到 2009 年,全国就业人 员共 77865 万人,其中建筑业就业人数达到 360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 4.62% , 在 8 大行业中排名第 4 位。可以看出,过去 30 多年我国建筑业为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及取得巨大成就举 世瞩目,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与全面实现小康
17、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当前仍存 在着不少问题。(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一方面,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 国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小、精、专、特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 力的“小巨人”企业。二是市场分割不合理,竞争缺乏层次。行业内大、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 分工协作关系,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致使大量的一级以上企业经营领域趋同, 过度集中于综合承包市场上以价格为中心的低水平、无差别竞争。三是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利润率低于国内外同类行业平均水平。我 国建筑业企业近五年平均产值利润率为 2.5-2.9%,实际上据我们对 8 家国有大 型企业调研,产值利润率仅为 0
18、.9-1.5%,不到房地产业平均利润的 10% 。(二)市场交易行为有待规范一是虚假招投标、肢解工程、违规分包、转包挂靠等问题依然突出。工程 垫资款拖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界定不清、定 性不准、执法效力弱,缺乏有效的制约和处罚机制。(三)从业人员素质亟需提高一是劳务用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 工数量超过行业从业人员的70%,90%的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技能培训,形不成 一个真正的产业工人群体。二是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员缺乏。尤其是懂得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 人才严重缺乏。(四)科技投入不足,贡献率低我国建筑业总产值
19、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6.91%,主要来自资本投入和劳动 力的增长,贡献率达到85%,科技贡献率仅为14.60%。(五)国际化程度较低一是国际市场领域比较集中。我国建筑业在世界工程承包市场的比重仅为 5%,其中,亚非市场占了 80%以上。二是国际市场占有层次较低。我国建筑企业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海外工程或劳务输出业务,但多数是施工承包或劳务承包的中低端市场。综观以上建筑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和新目标,深深感 到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决策非常英明和正确。使我们感到, 进一步提升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加快我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建设工程 生产组织方式第二次变革
20、,不断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巩固和发挥建筑 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第三部分 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 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刻内涵与要求创新项目生产一、重新反思和挖掘“鲁布革冲击”的深刻内涵,对提升和 力理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建设经验是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施工生产方式的冲 击。当前围绕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对鲁布革冲击进行重新认识和 反思,弓I发了我们关于项目生产力内在要求和核心价值的深入思考。一是鲁布 革把外资引进来,冲击了传统的投资管理体制;二是鲁布革把竞争引进来,冲 击了工程建设任务的计划分配体制;三是
21、鲁布革把成本概念引进来,冲击了国 有企业只讲施工生产进度,不计经济效益的吃“大锅饭”的非物质生产单位的 观念;四是鲁布革把先进施工工艺提炼为工法引进来,冲击了施工企业技术滞 后、传统落后的施工方法;五是鲁布革把科学的组织结构形式引进来,冲击了 国有企业以行政建制为主的四级管理、三级核算体制。这五个引进和冲击为我 们推进和深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讨发展项目生产力,形成“低成本竞争, 高品质管理”的新经营理念提供了驱动力。回首“鲁布革”冲击,反思建筑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看到,20年来,虽然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施工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这个成果也只是阶段性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
22、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工程招 投标制度,营造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任务还远远没 有完成。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充实完善和提升 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水平 任何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实践提升理 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为理论发展和 创新提供源动力。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 内经济体制深层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度调整。面对纷至沓来 的各种挑战,建筑企业也面临诸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探索规律,勇于实践,不断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理念的创新,并结合研究创新和提升项目生产力
23、水平,与时俱进的拓展新的理论内涵,创造 新的理论价值,以适应新的行业发展脉搏。应该说,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就已为项目生产 力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强化了人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建筑 业总体上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为社会就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科学 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中,包括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职 工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科学发展观 指导经济建设由增长方式转变为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
2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从调整结构到优化结构,虽是 几字之变,但其内涵发生了由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强调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 高度统一。第三,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协调和可持 续发展。深刻阐述了发展必须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是促 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走生产发展、人文发展、绿色发展、科技发展、资源节约、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科学发展道路。三、站在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审视研究提升项目生产力理论,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支撑和导向作用1. 从过
25、去集中注重企业内部配套改革,提高到关注整个行业持续发展的研 究。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而言。主要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入手,比较重视生产资源的配置和运行效率,强化了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了安全、质量、进度和综合效益等 目标的管理力度,促进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今天我们站在建筑业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 和研究、提升和 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不单是为推进和深化项目管理,促进企 业自身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研究和解决制约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外部 因素,包括对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立项的科学决策程序,
26、以及推进工程总承包与 工程招投标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比如:我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扩内需、保增长,财政拿出四万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益到底如何?随 着项目的完工审计,相信会留下不少经验和教训。再比如:业主违规肢解工程 为什么屡纠不改,反而国际上通用的工程总承包方式在我国推进了近20年却举步艰难,等等。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研究解决。2. 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拓展到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 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 阻碍或解放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
27、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 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时,它 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是既要继续深入生产力理论研究,又要 进行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的研究,更要从提升建筑业项目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生产 关系相互适应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比如:在新形势 下,企业如何适应结构优化调整,做好市场定位;房屋建筑企业单一的专业施 工管理如何向基础设施乃至提供各类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服务的转变;传 统产业的企业管理如何向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企业优化升级的转变等等, 以便更好地挖掘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潜力,促进和加快建筑业发展
28、方式的转 变。3. 研究提升项目生产力理论的落脚点, 最终在于推动建筑发展方式的根本转 变。综前所述,当前我国建筑业具有两大突出矛盾:一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 致产能过剩和产业集中度低;二是传统落后的建筑产品生产方式严重困扰着建 筑业的持续发展。面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可以说建筑行业已到了非转变发展 方式不可的紧要关头。而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落脚点又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 理实施过程的成败。因此,只有重视研究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才能真正推动建 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总体目标上,就是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建筑业 从根本上转变为一个高贡献率产业,一个低碳绿色产业,一个自觉履行社会责 任、被社会尊重的诚信产
29、业,一个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管理创新水平的现代产业!第四部分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和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六个方面一、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 促进和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永恒的主题建筑业是除煤炭、交通外又一个高危行业,所以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是工 程建设领域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工程质量的优劣,直 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确保建设工 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 同时,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又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 业必须切实增强
30、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是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体系。要引导促进企业建立内容全面、完善、有效、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保证体 系,形成企业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自律机制。首先是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 度来认识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和法律意识。运用 现代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切实抓好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认证工作。 比如IS09000最关键的是讲企业诚信,实际上就是社会责任问题。当前,建筑 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认可委 【(2010)21号】公告精神, 结合国家认证做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贯标。二是要坚持质 量安全责任制。通过有效的
31、制度建设,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质量和安 全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三是要增加预算资金用投入,强化质量 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既要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才素质,更要重视 一线操作工人技能水平的培训考核。四是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对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增强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企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管理目标的最佳实 现,关键是要落实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其次是建立社会化的组织监管保障体系,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的长治久安。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多方责任主体和多个管理环节,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建立社会
32、化的组织监督管理和保障体系,努力把握工 程建设管理规律,健全和形成工程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一要完善法规制度体 系,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质量、安全”两个条例。 二要全面落实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方主体法律责任,实行责 任追究问责制。进一步合理界定工程监理、质量检测、工程担保、质量认证、 质量仲裁等中介机构以及各类注册执业人员的责任。三要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 监督管理。不断改进监管模式,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监管手段和水平。四要加大社会综合评价和奖罚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 介机构运用市场机制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建立和制定科学、规范、公正的质量
33、 安全评价标准,加强企业和评价机构诚信体系建设。五是要通过建立和推行工 程质量安全担保和保险制度规避、转移工程风险,促使建设市场形成优胜劣汰 的良性竞争机制。二、坚持管理创新大力推进以工程总承包为主流模式的建设工程生产组 织方式变革,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生产方式的每一次变革、企业的每一次转型升级,必然源于管理上发生一 次新的革命。同类企业的差距,归根结底是管理 创新I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差 距。重视管理创新I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更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要求。 建筑业当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生产 组织方式的第二次深刻变革。工
34、程总承包对工程建设本身而言,从体制上解决了设计、采购、施工相互 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整体 统筹安排、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合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工程总承包对施工企业而言,从过去分阶段管理变为项目全过程管理,促 使承包商统筹协调安排,能有效地对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 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更加符合社会 化大生产的要求。早在198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 题的暂行规定就提出了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设想,此后国家建设部又多次 下发关于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培育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文件,文件明确
35、和具体阐 述了推行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说,工程总承包在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取得了不少成 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而言,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业主认 可程度低,企业缺乏与之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人才等原因,我国工程总承包 市场很不完善,尚处于发展阶段。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其中以EPC为主流模式,逐步延伸扩展到BT、BOT等其他模式,推进和拓展建筑企业工程总承包的市场空间, 更好地为业主提供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服务。当前着重要抓好以下工 作:1.充实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切
36、实解决工程总承包 的市场准入问题。修订和完善现有法律及企业资质管理标准,并从法规上确立 承包商推进工程总承包的法律地位,通过新资质就位,充实总承包企业专业科 技人员,增强科研、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能力,通过深化现 代企业制度革,引入外部资金,调整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建立完善企业集团化、 管理集约化、经营综合化、产业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尽快培养一批资本雄厚、 人才聚集、科技领先、管理过硬、多元化经营和跨国发展的特大型工程公司。2改革推进施工图与方案设计相分离,使施工图设计逐步位移总承包单位, 并进入市场竞争领域。为总承包商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化施工方案,实现 节能、节材提供二次深化设
37、计空间。这既是与国际工程承包的必然要求,也是 规范建筑市场运行秩序,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客观需要。3.适应高端市场的发展,探索鼓励企业间联合经营,推进工程总承包。当前,国际高端建筑市场体现在“强业主、大项目、高投资”。西方发达 国家的建筑企业为了应对世行这一游戏规则,特别是对一些规模浩大、技术复 杂、竞争残酷、风险巨大的工程项目,往往组成企业联合体联手投标、联合经 营。面对目前国际市场风险愈来愈大的实际情况,主管部门有必要从政策上允 许和支持企业推进联营总承包的方式。三、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减排,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技术支撑
38、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技术 创新和科学管理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二是节能减排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 时间越来越短。胡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建立 3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能 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绿 色经济就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 GDP;核心是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建筑业虽然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却是科技成果和节能减排技术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我国建筑、交通、工业三大温室气体排放领域, 建筑能耗总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
39、的三成左右,在三大领域居首位。据2008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业每年消耗的建筑钢材和水泥占全球产量的50%,消耗的木材占全球森林砍伐量的 49%。仅从建筑三大主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 放,就不难看出建筑节能任务的艰巨性。建筑节能最终旨在提高建筑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具体途径一是 要降低建筑能耗,尽快实现建筑材料的升级换代。据分析,将钢筋强度提高一 个等级,可以节约钢材10%,将性能提高一个等级,可以节约用量 30%,建筑 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地球 0.5%的森林采伐量。二是降低建筑 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建筑相关能耗,即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提高围护结 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
40、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比如北方保暖面积占全 国的10%,但建筑耗能占了 40%以上,如果我们下气力在短期内解决好这一问 题,就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因此,不论是对建筑物的建造过程,还是对建 筑物的使用过程而言,建筑节能都凸显出很高的战略价值与经济价值。对建筑业企业而言,就是要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施工。绿色施工 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 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 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当前我们首先要求企业结合创 建现场文明工地活动,从降低扬尘、减少噪声、做好施工垃圾处理、定
41、额施工 节用水等关键环节抓起,加强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施工,要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 这一战略任务,前瞻部署、持续攻关,依靠科技进步和工艺创新,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抢占未来绿色发展先机。四、加强企业知识管理和全员素质培养,走“人才兴业,知识强企”之路, 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撰文写了经济转型说了 27年,什么时候能够真 正转变?一文,他指出:在经济学上,增长靠各种生产要素起作用。一是自 然资源,二是资本,三是普通劳动,四是人力资本,就是人的技能和知识。人 类第一次产业革命主要靠自
42、然资源消耗,第二次产业革命以资本为主,到了现 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转入现代经济增长,靠的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 不同是,人力资本在使用中不但不损耗,而且还由于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不断 提高和更新,产生了“回报递增”,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这也是我们 当前强调提升和 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建筑行业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 转型的重要原因和战略要求。首先是企业家要用现代管理观念提升自己。企业最大的危险在于发展战略失误,企业家最重要的能力是战略决策能力, 作为市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建筑业企业,更要如履薄冰,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家还停留在第一次产权改革、施工生产方式变革的时期,用
43、 过去的老经验来管理企业、面对市场。在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时代,要求 企业家必须加强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化培 养,时时关注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战略。其次是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中,把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作 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企业间的竞争最终越来越集中在知识学习能力、知识 创新|能力、知识资产保护能力等方面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 量,是知识的创造者、运用者和传播者。发展知识经济,建设知识型企业,推 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最为关键的是突出培育造就建筑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 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要积极鼓励开展全员学
44、知识、学技术和技 改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实现 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建和谐,共享发展成果。五、积极推动和促进“四化”建设,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加快建筑业 国际化进程,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企业要迎头赶上发达 国家跨国公司,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最关键和紧迫的是要积极推进和促进 “四化”建设,加快实现建筑工业化、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化和人才国际化。1.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指采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建造工业 和民用建筑。要求建筑企业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采 用
45、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 械化的施工安装。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建筑工业 化是为了满足二战后急剧增加的住宅量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侧重点是提高 生产效率、缩短建设工期;第二代建筑工业化则在关注“数量”和“速度”基 础上,开始关注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和成本。第三代建筑工业化则以大规模通 用体系为特征,以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和建筑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 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化供应为产业化组织模式,重点关注建筑构配件和建筑产品 的节能和环保性能,减少物耗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日美是 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典型国家,从主
46、体结构、装饰和设备三个方面全面发展。比 如美国的模板工程,从设计到制作已形成了独立的制造行业,在住宅的构配件 标准化、商品化、社会化方面几乎达到 100%。日本住宅产业化 90 年代就已占 到全国竣工面积的 30% 以上。应该说,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几乎与国际同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 国家建委曾制定出台了建筑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在 10 个城市进行试点。 从上世纪 70 年代到 8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建筑构配件工厂化进展还是比较快 的。但 8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基本停止,发展极为滞后。所以,当前建筑业在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在“四化” 建设的基础上,首先
47、积极推进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现场施工机械化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在具体实施中应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结构设计要多样。采用混合结构、轻钢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满足人 们对建筑物灵活分割的多元需求。二是功能适用要现代。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资源材料,满足节能、 防火、隔声、抗震等功能要求,建筑垃圾可回收循环。三是制造分工要合理。建立科学的构配件目录,制造与施工分离,提高制 造和施工机械化水平,建立合作良好的总分包生产机制四是现场施工要环保。尽量采用统一模数构件,减少大规模现场湿作业, 降低劳动强度,交叉作业方便有序,工序质量可查可控,减少施工过程环境污 染。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建筑 物在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浪费。仅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在钢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消防演练课
- 超星食品安全组日常饮食
-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件
-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重点
- 1.1 物质结构研究的内容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彩虹教案反思
- 虎和兔说课稿
- 函数的说课稿
- 产科科室护理一级质控
- 被针刺伤应急演练
- 家乡介绍山东日照概述课件
- 基于Android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企业和银行合作情况报告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小学奥数 等量代换(含答案)
- 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
- 武汉理工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新)考试答案
- 《叙事疗法案例》课件
-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与现代战争教案
- 科技畅想未来主题班会 课件
- 《员工心理健康》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