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_第1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_第2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_第3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_第4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阶段教学分析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一、 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四个概念。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两个视角,学习这些内容一方面能深化学生对化学1中学过的化学反应的认识,同时为学习有机化学(如酯化反应)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为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做好铺垫。二、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及有关计算。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应用。3、可逆反应的概念。4、化学平衡的含

2、义。【本单元的难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2、可逆反应的特点。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中的图象问题三、阶段教学建议【课时分配】化学反应速率(1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1课时)【实验启示】(1)将课本上双氧水的实验改成na2s2o3与硫酸反应的实验。(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在探究上下工夫。(3)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是让学生获得可逆反应的感性认识,让同学认识到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也可改为:把一块缺角的cuso4晶体放入cuso4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课前做)。可加强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单元教学建议】1、

3、“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建议:(1)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先让学生总结可以从哪些角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做出定性的判断(如气泡,颜色,浑浊,固体质量减小,温度变化等)。(2)通过与物理上速率的定义的对比,让学生参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形成和表达式推导的讨论,使学生理解可以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强化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中的几组对比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而且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加入的催化剂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

4、率,得出规律。并要求能运用上述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知道人类可以通过外因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并运用在工农业生成和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应用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典型练习来使学生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图象的能力。【典型例题】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g) b(g)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 mol/l降到0.8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由0.8 mol/l降到0.2mol/l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a、10sb、大于10sc、小于10sd、无法判断2、用硫酸与铁反应制取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5、 )a、加热 b、改用18.4mol/l的硫酸c、加水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no:0.001mol/l b、h2o:0.002mol/lc、nh3:0.002mol/l d、o2:0.00125mol/l4、在反应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48 mol.l-1min-1 d、v(d)=60 mol.l-1mi

6、n-15、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且c(a)c(b)=35。求:(1)此时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a、b物质的量;(2)b的平均反应速率;(3)x值是多少。6、已知升温、提高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做化学实验时非常善于观察,他发现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和反应进行的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关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7、说法正确的是:( )a、t1t2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b、t1t2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c、t3t4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d、t2时恰好完全反应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建议:(1)从学生熟知的氯水成分设置验证性实验引入可逆反应的概念,可逆反应的表示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使学生认识物质发生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就是以往认为进行得比较完全的化学反应体系中,仍有未反应的反应物存在,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可逆反应概念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因此必须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2)通过学生对合成氨实验相关数据的研究,结

8、合速率时间、浓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使学生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方法。【典型例题】1、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气)(气)2(气)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11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11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1其中正确的是()、 、 、 、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应(气)3(气)2(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m

9、ola的同时生成3nmolb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3、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哪些?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4、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

10、3oh(固) 5ca2+3po4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阶段教学分析一 本单元的地位在初中科学中,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第一专题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知识,此时,教材安排“化学反应的热量”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化学键断

11、裂和形成引起的。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更深入地学习,因此,本专题内容是对初中自然科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扩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二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热化学方程式及简单计算 3、燃料燃烧利用 4、初步了解能量的守恒和转换 【本单元的难点】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计算 三 阶段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2课时) 燃料燃耗释放的热量(1课时) 二单元教学建议:1 第一课时:通过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变化的例子及学生探究试验,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感

12、性的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然后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及图表把学生带入微观的世界,从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断裂吸热和新键形成放热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2 第二课时:由第一课时相关计算自然地引出反应热的概念及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让学生比较书本出现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归纳出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并通过随堂练习总结书写步骤,加以巩固,同时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和解题能力。3 第三课时: 知识性的内容比较少,本课时侧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通过练习使学生意识到,燃料的热值大小是选用燃料的标准之一。燃料的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多,污染小,从而引起燃料充分燃

13、烧的条件。通过交流,讨论,分析使用化石燃料的弊端和减少弊端的方法,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 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c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d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服从能量守恒定律。2: 已知h-h键能为436.0kjmol,cl-cl键能为242.7 kjmol,h-cl键能为431.8 kjmol,问反应h2+cl2=2hcl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

14、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2ch4(g)+4o2(g)=2co2(g)+4h2o(l); h=+890 kjmolb ch4(g)+2o2(g)= co2(g)+2h2o(l); h=+890 kjmolc ch4(g)+2o2(g)= co2(g)+2h2o(l); h=-890 kjmold 12ch4(g)+o2(g)= 12co2(g)+ h2o(l); h=-890 kjmol 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a2h2(g)+o2(g)=2h2o(g);h1 2h2(g)+o2(g)=

15、2h2o(l);h2 bs(g)+o2(g)=so2(g);h1 s(s)+o2(g)=so2(g);h2 cc(s)+12o2(g)=co(g);h1 c(s)+12o2(g)=co2(g);h2 dh2(g)+cl2(g)=2hcl(g);h1 12h2(g)+ 12cl2(g)=2hcl(g);h25:已知c(s)+o2(g)=co2(g);h=-393.5 kjmol;煅烧1molcac03生成cao和co2,需要吸收177.7 k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有c燃烧来提供,从理论上计算,煅烧10mol cac03需要燃烧c的质量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 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

16、)阶段教学分析 第二单元 从食品中获得的有机物一、 本单元的地位教材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在众多的烃的衍生物中选取了乙醇、乙酸、油脂、糖、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必修有机化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而这几个物质的呈现顺序遵循了有机化学知识的因果联系,采取了学科知识系统的顺序,为学生形成较为清晰、合理的知识结构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二、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判断酯化、水解、氧化等有机反应类型,了解皂化反应。3、了解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糖类物质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4、了解

17、有机物中特殊的基团官能团。【本单元的难点】1、 乙醇的催化氧化。2、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三、阶段教学建议【课时分配】乙醇 1课时 乙酸 1课时油脂 1课时 糖类 1课时蛋白质 1课时【实验启示】1、 钠和乙醇的反应中,可以多加几粒金属钠,开始时反应较快,但当钠的表面被乙醇钠包住后,反应又逐渐变慢,此时若加热,又能使反应加快。2、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铜丝弯成螺旋状,增大其接触面积。反复几次,可在试管口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乙醇生成了新的物质。3、 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中,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70,不能使液体沸腾。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因混有乙酸和乙醇,故不能闻到明显的酯的果香味。此时必

18、须振荡试管,使饱和碳酸钠跟乙酸反应将其吸收,这样既溶解了乙醇又降低酯的溶解性,让酯浮在液面上便于闻其香味,观察色、态。【单元教学建议】1、乙醇(1)教学建议:在初中化学中,已介绍了乙醇的组成、乙醇的燃烧及乙醇的主要用途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首先介绍了乙醇的结构式,将后面所介绍的乙醇的化学性质与官能团联系起来,然后,重点介绍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等化学性质。在介绍乙醇与钠的反应时,教材将乙醇与水作了比较,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氢。具体教学建议如下:注意复习初中所学乙醇的物理性质、燃烧和用途等知识,引导学生归纳他们在生活中所认识的乙醇的性质、用途,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乙醇的欲望。乙醇与

19、钠的反应可采取学生实验,教师引导讨论的方式,边实验边探究反应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而后由教师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对产物乙醇钠的结构式的分析,认识乙醇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并与水同钠的反应进行对比,说明乙醇比水难电离。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铜丝的变化,得出铜丝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的结论,并且通过生成物不同于乙醇的气味了解、认识这一反应。(2)典型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醇的密度大于水 b 用乙醇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 c 用钠可以除去乙醇中的水 d 用乙醇作燃料不会产生酸雨把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看到铜丝表面生成 色的 ,再迅速把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

20、里,看到铜丝表面颜色变 ,反复多次,试管内有 气味的 生成,反应中乙醇被 (氧化,还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酸(1)教学建议: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日常学生熟悉的食醋引入,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结构决定性质,对教学程序做了调整: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

21、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在饱和碳酸钠中增加酚酞指示剂;增加了乙酸乙酯在水、na2co3中的溶解度表;增加了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比较表),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讲授酯化反应的原理时,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科学思维方法。(2)典型例题: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浓硫酸的作用是 ( )a脱水作用 b.吸水作用c氧化作用 c.既起催化作用又起吸水作用完成下列方程式:ch3cooh+

22、ch3ch218oh ,所以,在酯化反应中,酸脱去 ,而醇则脱去 。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浓硫酸的作用是: ;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4)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3、糖类、油脂、蛋白质(1)教学建议: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已学的知识,列举一些实例,如谷物酿制成酒、酿制成醋,食用油脂长期储存后,会发出“哈喇”味油

23、脂被氧化变质等等,组织学生学习油脂、糖类、蛋白质的性质。可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如炖蛋、肥皂去油污等等小实验,体验食品中的有机物的性质。(2)【典型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属糖类b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糖类c糖类可看做是碳的水化物 d糖类物质燃烧产物一定都是co2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但再加水稀释,沉淀又会溶解的是( )acuso4bhcho

24、ch2so4dnh4cl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阶段教学分析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 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内容为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和电解原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为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二、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 原电池的原理。2、 常见化学电池、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应用。3、 电解原理与电解规律。【本单元的难点】1、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2、新型燃料电池有组成和工作原理。3、理解电解原理以及铜的电解精炼中的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电解产物的判断。三、阶段教学建议【课

25、时分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课时)、化学电源(1课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课时)【实验启示】略【单元教学建议】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建议: (1)通过对锌-铜原电池的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以zn-cu稀硫酸原电池反应为例的反应原理及现象,掌握正负极的判断、电流的方向、电子的流向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式。让学生认识形成原电池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通过资料卡让学生了解有关钢铁电化学腐蚀的知识。教师可通过插入falsh动画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让学生体会原电池的闭合

26、回路,“电子岸上走,离子水中游”。(2)典型例题: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正确性的是 ( )a.锌片做负极,锌发生还原反应 b.铜片做正极,铜得电子c.溶液中的ph值增大 d.锌片、铜片同时有气泡冒出,说明锌片不纯把a、b、c三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b、c相连时,c 为负极;a、c相连时,c上有气泡冒出。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a. abc b. acb c. cab d.bac钢铁在下列环境中,腐蚀的快慢顺序是: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在电解质溶液中2、“化学电源”教学建议:(1)通过教师或让学生动手制作

27、简易水果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对若干常用化学电池的学习,更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反应本质的理解;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银锌纽扣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对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电极、电子的流向作出准确判断,并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在酸性、碱性介质中书写燃烧电池的电极反应时要注意h+、oh-的存在形式。对教材“图2-9”的教学,建议教师为后面电解原理的学习打好伏笔,作好铺垫作用。(2)典型例题: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总反

28、应式:ag2o+zn=zno+2ag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 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流向zn极;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d.zn极发生还原反应,而ag2o极发生氧化反应。据媒体报道: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即将在北京试运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常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该燃料电池以氢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铂做催化剂,导电离子是h+。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o2 + 4h+ + 4e = 2h2o b负极反应为:2h24e = 4h+c总的化学反应为:2h2 + o2 = 2

29、h2o d氢离子通过电解质向正极移动a、abc b、bcd c、abd d、abcd*有人将铂电极插入氢氧化钾溶液中作电极,又在两极片上分别通甲烷和氧气形成原电池,从而设计出一种燃料电池,该电池中甲烷的铂丝为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该电池工作时放电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电池工作时溶液的ph(填“不变”,“变小”,“变大”)_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教学建议:(1)通过对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探究,认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初步认识电解反应原理,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钠水溶液的比较和铜电解精炼的学习,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对电解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顺序非重点

30、学校不作要求,重点学校可补充。(2)典型例题: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右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极析b极析x电极z溶液a锌石墨负极cuso4b石墨石墨负极naohc银铁正极agno3d铜石墨负极cucl2*工业上处理含cr2o72-酸性工业废水用以下方法:a往工业废水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搅拌均匀;b用铁作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后有fe(o

31、h)3和cr(oh)3沉淀产生;c过滤回收沉淀,废水达到排放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式。阳极 阴极 (2)写出cr2o72-转变为cr3+的离子方程式: (3)电解过程中fe(oh)3和cr(oh)3是怎样产生的? (4)能否将铁电极换成石墨电极? 高一化学必修2阶段教学分析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阶段教学分析一、 本专题的地位有机化合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必修模块,为高中生提供有机化学的入门知识,让他们了解有机化合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二、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

32、专题的重点】1、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2、石油的分馏,实验室蒸馏石油的实验原理3、乙烯的化学性质4、苯的分子结构、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本专题的难点】1、甲烷的取代反应2、乙烯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3、苯的分子结构的理解三、阶段教学建议 【课时分配】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1课时)石油的炼制 乙烯(2课时)煤的综合利用 苯 (1课时)【单元教学建议】一、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1、教学建议:从东海油气、伊拉克问题引入,通过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复习碳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甲烷、二氯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

33、质。2、典型例题:(1)、1mol甲烷完全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若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 a、 1mol b、 2mol c、 2.5mol d、 4mol(2)、一定量的甲烷燃烧之后得到的产物为co、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重49.6g,当其缓缓通过足量无水氯化钙时,cacl2固体增重25.2g,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a、12.5g b、13.2g c、19.7g d、24.4g二、石油的炼制 乙烯1、教学建议:通过教师提前准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界的作用;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加成反应的原理。通过从乙烯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