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合理别样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间词辨疑_第1页
合情合理别样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间词辨疑_第2页
合情合理别样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间词辨疑_第3页
合情合理别样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间词辨疑_第4页
合情合理别样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间词辨疑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情合理的别样解读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间词辨疑 -中学语文论文 合情合理的别样解读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时间词辨疑 武殿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 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曾入选过清代学塾教材古 文观止,影响极广。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部分,也选入了该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本、注释、研讨与练习。 其中注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疏通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文言文 注释板块也十分重视。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产生了对本课注释的不同看法。 文本中言邹忌

2、在“入朝见威王”之前,用了四个时间词,如下: 1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3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四个时间词是“朝” “旦日”“明日”和“暮”。教材注释部分把前三个词 分别释义为“早晨” “第二天”和“第二天”, 第四个时间词“暮”,教材没作 解释,按常规应释义为“晚上”。笔者认为教材注释对“旦日”“明日”的解读 是值得商榷的 “朝”与下文的“暮”是对应的,“朝”的本义是

3、太阳出来之前,天微明的时 候。类似的如,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朝露(太阳 未升起时的露珠)等着太阳出来照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朝”也解释 为“早晨”。如,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李白早发白 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都是这个义项。教材注释为” 早晨”是正确的。文本中“朝服衣冠”一句,意为邹忌早晨起来穿戴好衣冠。 “旦日”,“旦”是指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候。从“旦”的象形会意角度看: 旦字上面一个日字,表示太阳;日下面的一横表示地平线。百度百科理解为: 旦,象形兼会意。字从日,从一。“一”表示“(东方)地平线”。“日”与 “一”联合起来表示“日出

4、东方地平线”。 也就是说,太阳完整现身于东方地平 线上(太阳轮廓下缘与东方地平线相切)。 骨g旦 申 Mt.4 所以“旦日”可译成“天明”。当然,有时根据语境,“旦”是可以理解为“第 二天”的。比如,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根据上下文意,此处的“旦日”,也可以译成“第二天”。这是因为陈胜吴广 所做的篝火狐鸣一事是发生在此前的夜里,顺接而来便可以理解为“(到了) 第二天”,究其本意还是“天明”。再如,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此处的“旦”就不能理解为第二天,应译成早晨或者天明。而,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乐府诗集木兰诗 这里的“旦”顺承前文,就可

5、以理解为“第二天(早晨)”了。而邹忌讽齐 王纳谏中“旦日”一词是顺承前面的“朝”字,就不能理解为“第二天”了。 解读为比“朝(早晨)”更晚一些的“天明”似乎更妥。 这样,文本中的“旦日, 客从外来”就可以解释为“天明后,有客人从外面来”了。 而“明日”,教材注解为“第二天”,笔者认为也不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中对“明”的解释,有八个义项,只有第一个义项“明亮”可在这里做注解。 “明”是会意字,“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如, 明,照也。(东汉许慎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经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这些“明”都有明亮的意思。而“明日”贝冋理解为太阳升

6、到空中照耀万物的 明亮。是比“朝”(太阳在地平线下)、“旦”(太阳升到地平线上)再晚一些 的时间段。这样邹忌的活动和思索,就有了一个时间的延续性。所以,教材中“明 日徐公来”,可以理解为“天大亮后徐公来做客”。 “暮”,是太阳落山后,天色变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晚上”。“暮寝而思 之”即为在白天发生了这些事,晚上睡觉的时候引发了思考,这也就合情合理了。 归纳一下文本中的这四个时间词,即, 1 朝:早晨,太阳在地平线下还未升起。 2 旦日:天明,太阳刚升上地平线。 3 明日:天大亮(或上午),太阳升上空中 4 暮:晚上,太阳落到地平线下。 这样,邹忌劝谏前的活动和思索就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了。邹忌

7、天微明即起 身,“朝服衣冠”,窥镜问妻问妾自己与徐公孰美;天明后,“旦日,客从外来”, 又问客;天大亮后,“明日徐公来”,又暗自与徐公比较;晚上自思,“暮寝而 思之”,从中悟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这样解读, 顺理成章。 也许有质疑,怎么会这么巧,这些事都发生在一天之内。笔者认为,这更是作 者的有意而为。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本身就不是写实,把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很 多活动或思维片断,集中写到一天内,是很多中国文学作品的惯用手法, 不足为 奇。如: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8、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中没有明显的时间词,但是用事物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变化,“白露为 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一一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 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一一表明了时间的延续。主人公追寻那思慕 的人儿,曲折阻隔,情绪起伏都集中在了一天的时间内。 这就有点像戏剧文学,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 间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一定的场景, 展开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剧情 的发展,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以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屈原为例。屈原一 生有着曲折复杂的遭遇,有着漫长的悲剧历史,怎样写进剧本里,再现于舞台呢? 郭沫若为此考虑再三。起初,郭沫若想写上、下两部,但是,写作的结果,原计 划完全被打破了。郭沫若自己说:“本打算写屈原一世的,结果只写了屈原的一 天一一由清早到夜半过后。但这一天似乎已把屈原的一世概括了。”( 写完五 幕剧屈原之后,郭沫若谈创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 页)。屈原一天中的思想、行为、遭遇,凝练地反映了他一世的面貌,概括了他 一世的悲剧历史。 再看教材中课文的注释。如按此来解读文本,邹忌第一天早晨起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