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公众心理与行为_第1页
第4章公众心理与行为_第2页
第4章公众心理与行为_第3页
第4章公众心理与行为_第4页
第4章公众心理与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4章章 公众心理与行为公众心理与行为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1.知觉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2. (1/3)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过程中, 为了清晰的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 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 理过程。如: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知觉 过程的选择性,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 制约;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2. (2/3)知觉的选择性受知觉的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制约: 知觉对象的本身特征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组合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2. (3/3)知觉的选择性受知觉的选择性受主观因素制约: 需要(

2、对客观现实的需求)与动机(内 隐情意向) 兴趣 性格: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 气质 经验知识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3.知觉的偏见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因特殊 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而对事物产生了片 面的或歪曲的印象。包括首因效应(第一 印象)、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作用 【刻板印象(效应)】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3.知觉的偏见包括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近、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效应)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4.(单选)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知觉知觉。 5.(单选)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

3、着主体 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是动机动机。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6.(单选)知觉过程的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客观因素 与主观因素的制约与主观因素的制约。 7.(单选)依据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开始 不容易淸晰感知到的是地上的蚂蚁地上的蚂蚁。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8.(单选)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因特殊的主 观动机或外界刺激而对事物产生了片面的 或歪曲的印象, 这是因为知觉的偏见知觉的偏见。 9.(单选)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指的是首因首因 效应效应。 4.1 知觉与公众行为 10.(多选)(多选)气质的类型主要包括多血质多血质、 胆汁质胆汁质、粘液质粘液质、抑郁质抑郁质。 11.(单选) “刻板印象”

4、 又称为定型作用定型作用。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1.需要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 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2.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低层次 中等层次 高层次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3.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决定人们的行为 4.(单选)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 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的是需要需要。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5.(单选)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 家是马斯洛马斯洛。 6.(名词解释)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 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 认识事物、判

5、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 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7.(多选)(多选) “心理定势” 的具体表现主要 有首因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定型作用定型作用、晕轮晕轮 效应效应。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8.(简答)简述知觉的被动选择性发生的神 经机制。 客观事物本身易于在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 引起较强的兴奋过程或易于使大脑把感觉 中枢相关的兴奋点组合成整体性的兴奋过 程。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 差别及对象的组合影响着知觉的被动选择 性。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 (1) 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为了维持其生命 最基

6、本的需要,也是需要层次的基础。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 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他就想满足安全的需 要。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 (3)社交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得 到相当的满足后,社交的需要便占据主导 地位。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 (4)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开始满足归属 感的需要以后,他通常不只是满足做群体 中的一员,而且要产生自尊的需要。即希 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 给予承认并给予较髙的评价,

7、希望自己在 同事之间有一定的声誉和威望, 从而得到 别人的尊重并发挥一定的影响力。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9.(简答)简述需要的五个层次。(1)-(5)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 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 个人潜力并获得成就的需要, 它是一种 “希望能成就他独特性的自我的欲望,希 望能成就其本人所希望成就的欲望”。 4.2 公众心理与行为 10.(单选)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归属 和爱的需要属于社交需要社交需要。 11.(单选)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将公众的优优 势需要势需要作为制定公共关系政策的依据。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1.态度态度:是:是人们在

8、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 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 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如:赞成、喜欢、反对、否定、厌恶等。 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 的判断和看法,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2. 构成态度的因素有认知、情感、意图 认知认知:对态度对象的整体评价; 情感情感: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厌恶、 尊敬、轻视; 意图意图: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 于对象的行为反映倾向,即准备做还是不 做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3.态度的特性: - 社会性:产生于社会,并指向和作用于 社会; 针对性: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的特 定对象

9、; 协调性;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3.态度的特性: - 稳定性; 两级性: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独立的 极端态度; 如:赞成或反对、亲近或疏远; 间接性:指态度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 壮态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4.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社会因素 团体因素 宣传因素 个性因素 态度特定系统因素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5.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説服者的条件:一个对某问题享有盛誉 的人总比无盛誉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的态 度改变;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5.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信息本身的説服力,在表达一个有争议 的问题时,(A、B、C、D

10、) A:如果对方本来就赞同说服者的意见,那么 只讲正面理由就可以坚定其原有的态度。 B: 如果对方本来就反对说服者的意见,那 么说正反两种理由更好;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5.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信息本身的説服力,在表达一个有争议 的问题时,(A、B、C、D) C: 如果对方教育程度高,那么说正反两种 理由更好; D:如果对方教育程度低,那么说一方面的 理由较好。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5.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问题的排列技巧: 首说论点-引起注意-形成有利的气氛; 后说论点-公众容易记忆; 如果公众赞同的或可能接受的-首说论点 有利,后提出问题,更易被公众接

11、受。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6.(单选)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 倾向是指人的态度态度。 7.(多选)(多选)态度范畴包括赞成赞成、喜欢喜欢、反对反对、 否定否定、厌恶厌恶。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8.(单选)被看做是心理向行为过渡的临界 点的是态度态度。 9.(多选)构成态度的因素有认知认知、情感情感、 意图意图。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10.(多选)团团体因素主要包括信仰信仰、目标目标、 组织形式组织形式、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行为规范。 11.(单选)霍夫兰认为,在表达一个有争 议的问题时,如果对方本来就赞同说服者 的意见,那么只讲

12、正面理由就可以坚定其只讲正面理由就可以坚定其 原有的态度原有的态度。 4.3 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与公众行为 12.(单选)霍夫兰认为, 在表达一个有争 议的问题时.如果对方教育程度高,那么说说 出两方面的理由更为有效出两方面的理由更为有效. 13.(单选)依据霍夫兰的观点,在表达一 个有争议的问题时.如果对方教育程度低, 那么说一方面的理由较好说一方面的理由较好。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 流行(或时尚)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 理现象,是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 活方式。 2. 流行的特点: 新奇性 时效性 周期性 两级性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

13、及舆论 3.流行的分类 A先驱者(2.5%) B早期采用者 (13.5%) C前期追随者(34%) D 后期追随者(34%) E落伍者(16%) A B C D E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4. (论述)(论述)分析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 (1)从众与模仿。适应周围环境, 保持心 理平衡最简便而又可靠的方法.就是模仿社 会上流行的东西。 (2)求新欲望。用不断变化的新面目满足 人们的求新欲望,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4. (论述)(论述)分析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 (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有些人感到自 己社会地位不高,希

14、望改变现状,避免受 到心理上的伤害与压抑。有意无意地向他 人表现和主张自已与众不同,以此来显示 自己的地位与个性。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4. (论述)(论述)分析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 (4)追随流行个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追随流行有年龄与 性别的差异。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5.(多选)在公共场合下,大众心理现象的 表现形式有流行流行、流言流言、舆论舆论。 6.(多选)流行的特点有新奇性新奇性、时效性时效性、 周期性周期性、两极性两极性。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7.(单选)一般财力雄厚、富有冒险精神、

15、 有勇气的一类人是先驱者先驱者。 8.(单选) 以革新性为标准划分的五类人 中, 占总人数的16 %的是落伍者落伍者。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9. 流言流言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 在人们中相互传播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0. (简答(简答)简述流言的种类:流言的种类: 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 未实现的梦想及未满足的要求; 恐怖流言:反映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 攻击流言: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 起因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 分裂。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1. (简答(简答)简述如何及时

16、制止流言的产生与 传播? (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2)及时制止各类流言。通过调査访问, 向人们提供确切的消息,就可以彻底制止 流言的流传。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有 针对性地及时制止流言。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2. (简答(简答)简述对付流言的方法。() () (1)提髙新闻媒介的可信度, 让人们从新 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 (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2. (简答(简答)简述对付流言的方法。() () (3)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 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 (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 释,

17、 以迅速而简便地否定流言。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2. (简答(简答)简述对付流言的方法。() () (5)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 调, 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 播的心理条件。 (6)要慎重展开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 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 动机。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3.(多选)流言与个人生活个人生活、政治政治、经济经济、 文化文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14.(单选)二战期间,建立了“流言诊所” 的国家是美国美国。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5.(多选)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一般化一

18、般化、 强调强调、同化同化三个阶段。 16.(名词解释) “同化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 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 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 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已的想象对 它进一步加工即“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 传播。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7.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 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 此间休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8. (简答(简答)简述舆论的特征。() () (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 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反之,若社会上某 种意见,即使有人大力宣传和

19、提倡,但未 能取得公众的赞成与支持,那么这种意见 还不能称之为舆论。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8. (简答(简答)简述舆论的特征。() () (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 题。 (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 (4)舆论是有效的。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8. (简答(简答)简述舆论的特征。() () (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若是政府 的意见,就会以政府的公告、宣言、政策 等形式出现。舆论是广大民众的呼声。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19.(单选)大规模舆论的导火线是社会事社会事 件件。 20.(多选)从结构上来看,舆论的三个

20、基 本要素是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作为作为 舆论主体的公众舆论主体的公众、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 见见。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1.(多选)社会问题包含人口膨胀人口膨胀、环境环境 污染污染、物价上涨物价上涨、社会治安社会治安、廉政建设。廉政建设。 22.(多选)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广播、 电视电视、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光电通信光电通信、传真技术传真技术。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3.(多选)人口结构,可以将舆论主体划 分的类别有性别性别、文化水平文化水平、年龄和职业年龄和职业、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种族和民族种

21、族和民族。 24.(多选)美国舆论学者艾尔贝格认为任 何一种意见,都包含认识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情感成分、 意志成分意志成分。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5.(简答)简述舆论对社会的监督内容。 舆论对社会的监督内容是多方面的。 从外延上看, 大至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小至每个人的个人行为; 从内涵上看,上至政府的路线、方针、政 策,下至社会的某一具体事件;从具体问题 来看,有决策方面的监督、工作方面的监 督、法律方面的监督、道德方面的监督、 理论方面的监督等。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6.(论述)试(论述)试述舆论的主要作用。()() 舆论是公众的

22、意见,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舆论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社会舆论对个人、 社会群体乃至政府都能发生一定的制约与监督作 用。舆论可以制约个人的行为。舆论既然是代表 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可以产生一种社会控制力量, 使它对每个人具有一种压力作用,约束每个人的 言论和行动。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6.(论述)试(论述)试述舆论的主要作用。()()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舆论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所以,正确的、 健康的舆论能够团结公众,鼓舞公众,以阻止不 道德的言论和行为在组织中发生。舆论对群体有 着

23、相当大的影响。舆论多半反映着公众的意见和 要求,群体领导人如果忽视了社会舆论,会使群 众产生反感及冷漠的心理。一般说来,正确舆论 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舆论,它可以抑制群体中的歪 风邪气,使正气抬头。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6.(论述)试(论述)试述舆论的主要作用。()() (2)舆论的鼓动作用。进步舆论往往可以成为社 会运动的先导,只有舆论先行.才能发生伟大的社 会革命运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经过许多人对 其评论、发表意见,造成舆论,便形成一种社会 空气,即社会心理气氛。这种社会心理气氛包围 着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反过来 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4.4 流行、流言

24、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6.(论述)试(论述)试述舆论的主要作用。() () (2)舆论的鼓动作用。因为人的心理活动 或是受着他人的心理影响或是对他人的心 理发生影响,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过程,从而使舆论所制造的社会心理气氛 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行动。 4.4 流行、流言及舆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6.(论述)试(论述)试述舆论的主要作用。() () (3)舆论的指导作用。舆论对人们的行为 具有指导作用,因为意见领袖总是某方面 的专家,熟悉他所介绍的对象,并且和社 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有着广泛的接触。在 公关传播中运用“名流公关” 的做法正是 利用了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4.4 流行、流言及舆

25、论流行、流言及舆论 26.(论述)试(论述)试述舆论的主要作用。() () (3)舆论的指导作用。正因为舆论有上述 的作用,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十分 重视对公众舆论的控制与引导, 尽量利用 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宣传媒介作舆论宣传, 使宣传内容反映群众的呼声,传达政府的 希望和要求。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1.(单选)人生观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 (名词解释)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 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 辱、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 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简答)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

26、主要有哪 些?()() (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成就感很强 的人, 在工作、目标的追求上,“求成功” 的心理超过“怕失败”的心理。成就感弱 的人,“怕失败”的心理超过“求成功” 的心理。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简答)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主要有哪 些?()() (2)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一个能够 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人,他的向往水平就 高;一一个追求某种目标经常遭受挫折的人, 他对这一目标的向往水平就会降低。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简答)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主要有哪 些?()() (3)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家庭、 亲朋、同事、社

27、会风气及团体气氛都对人 的向往水平产生影响。一个充满生气的集 体,其成员的向往水平就较高。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简答)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主要有哪 些?()() (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距离目标越近, 越容易提高人的向往水平。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4.(名词解释)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 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 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 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 同感和归属感。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5.(名词解释)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 事物,超过了个

28、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 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 使个体有意识地脱 离习惯的思维轨道, 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 索。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6.(名词解释)所谓自由行为自由行为,对于一个人来 讲,是在某一时期他有一套可供自己选择的 行为,这套行为中任何一种行为在什么时 间发生都可以由自己决定,所以称为自由 行为。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7.(简答)简述从众行为的主客观原因。 () 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是不愿意被孤立。当 个人的意见与众不同时,心理上就有一种 紧张,有一种孤立的感觉,从而使个体产 生不愿意标新立异,而愿意顺从多数人的 倾向。 4.5 公众心

29、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7.(简答)简述从众行为的主客观原因。 () 从众行为的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 当团体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为了保持团体 行动的一致,达成团体目标,使团体免遭 分裂,团体确实会对有异议的成员施加影 响和压力。这种影响和压力是逐渐施加的, 它的形式和强度也是逐渐改变的。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8.(论述)试述团体方面是如何决定团体成 员是否从众的?()() (1)团体的性质起重要作用。人越需要这 个团体, 则越愿意顺从。 (2)如果这个团体一贯是团结的, 团体成 员间的感情深厚,则容易顺从;反之,不 容易顺从。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8.(论述)试述团体方面是如何决定团体成 员是否从众的?()() (3)如果这个团体的气氛是民主的, 允许 发表不同意见,则个人的不同意见容易坚 持;如果是专横的,排斥异己,打击报复, 则个人不同意见不易坚持。 4.5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8.(论述)试述团体方面是如何决定团体成 员是否从众的?()() (4)如果团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 仅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