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功能功能:调节功能活动(调节功能活动(反射反射) 实现高级神经活动(实现高级神经活动(思维、意识、语言思维、意识、语言)结构结构:中枢中枢脑、脊髓脑、脊髓 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感觉N N)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传出神经(躯体运动N N、自主、自主N N)组成组成: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
2、质细胞外周外周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q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n数目:数目:1000亿亿n结构:细胞体结构:细胞体 突起突起 树突树突 轴突轴突q神经纤维神经纤维n定义:传导兴奋定义:传导兴奋n分类:有髓鞘分类:有髓鞘 无髓鞘无髓鞘胞体胞体轴突始段轴突始段郎飞结郎飞结施万细胞施万细胞 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突触小体) 有髓运动神经元有髓运动神经元(引自(引自GanongGanong第第1818版医学生理学概论)版医学生理学概论)轴丘轴丘核核 树突树突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
3、经元的结构与功能q树突树突接受信息接受信息q胞体胞体合成物质、接受信息、整合信息合成物质、接受信息、整合信息q轴突轴突传导兴奋传导兴奋 、 运输轴浆运输轴浆q轴丘轴丘发生兴奋(动作电位)发生兴奋(动作电位)q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兴奋传递兴奋传递 递质释放递质释放 神经分泌神经分泌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q神经纤维的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q兴奋传导的实质兴奋传导的实质通过通过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将动作电位沿细将动作电位沿细胞膜向周围扩布。胞膜向周围扩布。q兴奋传导的特征兴奋传导的特征n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n绝缘性绝缘性n双向传导性双向传导性 整体内单向整体内单向n
4、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 耗能少耗能少局部电流局部电流q神经系统任何一种功能的完成依靠多个神神经系统任何一种功能的完成依靠多个神经元的共同活动经元的共同活动q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包括: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包括: 化学突触传递化学突触传递 缝隙连接缝隙连接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一一)、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突触 n 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和信息传递的部位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和信息传递的部位n 扩展:扩展:+接头接头 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内信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息传递的主要方式突触接头经典的化学突触结构示意图经典的化学突触
5、结构示意图q突触前膜:突触前膜: 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体,含有线粒体和突触小泡线粒体和突触小泡q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2040nmq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受体受体/ /通道通道 每个神经元上大约有几千到几万个突触( (二二) )、突触传递的机制、突触传递的机制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基本过程: 电电- -化学化学- -电的传递过程电的传递过程 前膜动作电位前膜动作电位 化学递质化学递质 后膜突触后电位后膜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突触前膜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Ca2+是前膜兴奋与递质释放过程的耦联因子。是前膜兴奋与递质释放过程的耦联因子。
6、实验实验: Ca2+内流的数量与前膜去极化的大小程度成比例;内流的数量与前膜去极化的大小程度成比例; 递质释放量与细胞外液中递质释放量与细胞外液中Ca2+的浓度成正比。的浓度成正比。 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经突触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发生改变的过程化学突触传递的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基本过程 兴奋传至神经末梢,前膜兴奋传至神经末梢,前膜去极化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 Ca2+内流内流 胞裂外排,递质释放入间胞裂外排,递质释放入间隙,与后膜受体结合隙,与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离子通道开放性改变,后膜离子通道开放性改变,引起跨膜离子流动引起跨膜离子流动突触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兴
7、兴奋性改变奋性改变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示意图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示意图TNa+或或Cl-Ca2+Ca2+ 通道开放通道开放神经动作电位神经动作电位释放递质释放递质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去极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变化化电位变化n释放兴奋性递质释放兴奋性递质n递质使突触后膜递质使突触后膜Na+ 、K +离子通道开放离子通道开放(主要是(主要是Na+ , Na+内流)内流)n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产生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产生EPSPn突触后神经元
8、的兴奋性升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nEPSP总和,若达阈电位则在轴丘爆发总和,若达阈电位则在轴丘爆发AP 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q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电位变化产生超极化电位变化n释放抑制性递质释放抑制性递质n使突触后膜的使突触后膜的Cl、K+通道开放通道开放 (主要是(主要是Cl , Cl内流、内流、 K+外流)外流)n突触后膜局部超极化,产生突触后膜局部超极化,产生IPSPn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EPSP与与IPSP的总和的总和q一个一
9、个N元常与其他多个元常与其他多个N末梢构成许多突触,因末梢构成许多突触,因此,突触后此,突触后N元的状态实际上取决于同时产生的元的状态实际上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与与IPSP代数和的总和。代数和的总和。q轴突始段(轴丘)则是神经元对两种电位进行整轴突始段(轴丘)则是神经元对两种电位进行整合的整合点。合的整合点。三、神经递质和受体三、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一)神经递质q定义:定义: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受体,并产生一定效应的特殊化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受体,并产生一定效应的特殊化学物质学物质q递质共存现
10、象:协调某些生理过程递质共存现象:协调某些生理过程q根据存在部位的不同,分为:根据存在部位的不同,分为: 外周与中枢递质。外周与中枢递质。1.1.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 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包括自主神经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包括自主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q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Ach 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 q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NA/NE 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q肽类肽类 、嘌呤类、嘌呤类肽能、嘌呤能纤维肽能、嘌呤能纤维 2.2.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q几十种几十种, ,大致大致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四大类四大类
11、q其他:其他:NO、CO 、组胺、组胺(二)受体(二)受体q定义:定义:存在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存在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某种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能选择性地与某种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q配体:配体:n受体激动剂: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相应生理受体激动剂: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相应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效应的化学物质。 n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只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不产生生理效应的:只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不产生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1.1.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1)M受体受体( (毒蕈碱毒蕈碱受体受体) )分布分布
12、 绝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交感胆碱能纤维绝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交感胆碱能纤维 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少数副交感肽能纤维除外)(少数副交感肽能纤维除外)效应效应 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与M M受体结合后,主要产生一系列副受体结合后,主要产生一系列副交感兴奋的效应(交感兴奋的效应(毒蕈碱样作用毒蕈碱样作用) 如:心脏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道兴奋、如:心脏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道兴奋、骨骼肌血管舒张等骨骼肌血管舒张等阻断剂阻断剂 阿托品阿托品 (临床上常用的(临床上常用的 胃肠解痉药和扩瞳药物)胃肠解痉药和扩瞳药物)亚型:亚型:5种种1.1.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2)
13、N受体(烟碱受体(烟碱受体)受体)亚型亚型 N1(N元型元型) N2 (肌肉型肌肉型) 分布分布 自主自主N节突触后膜节突触后膜 骨骼肌终板膜骨骼肌终板膜效应效应 节后节后N元兴奋元兴奋 骨骼肌兴奋骨骼肌兴奋阻断剂阻断剂 六烃季铵六烃季铵 十烃季铵十烃季铵 氯筒箭毒碱氯筒箭毒碱能同时阻断能同时阻断N1、N2受体受体2.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q 受体受体亚型亚型 1 1 2 2分布分布 平滑肌平滑肌 肾上腺素能末梢肾上腺素能末梢 (小血管、子宫等)(小血管、子宫等) 的突触前膜的突触前膜 效应效应 主要是兴奋主要是兴奋- -收缩收缩 对突触前对突触前NE的释放的释放 少数抑制少数抑制-
14、 -小肠舒张小肠舒张 进行进行反馈调节反馈调节阻断剂阻断剂 哌唑嗪哌唑嗪 育亨宾育亨宾 酚妥拉明酚妥拉明可阻断可阻断 1 1、 2 2两种受体的作用两种受体的作用能与儿茶酚胺(含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2.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q 受体受体亚型亚型 1 1 2 2分布分布 心肌细胞膜心肌细胞膜 平滑肌平滑肌效应效应 兴奋心脏兴奋心脏 抑制抑制- -平滑肌舒张平滑肌舒张 阻断剂阻断剂 阿替洛尔、普拉洛尔阿替洛尔、普拉洛尔 纳多洛尔纳多洛尔 盐酸盐酸普萘洛尔普萘洛尔(心得安)(心得安)同时阻断同时阻断 1 1和和 2 2受体受体q注意注意:不同效应器上存在的受体种类不同,其活动
15、取决:不同效应器上存在的受体种类不同,其活动取决于递质(药物)及其所结合受体的功能。于递质(药物)及其所结合受体的功能。3.3.其他受体其他受体 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R-氨基丁酸受体甘氨酸受体阿片受体等各有多种亚型和受体阻断剂(一)、反射中枢(一)、反射中枢q定义定义: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 神经细胞群神经细胞群q三个水平三个水平n脊髓水平脊髓水平最简单、原始的反射最简单、原始的反射n皮层下结构水平皮层下结构水平无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 调节生命活动的反射调节生命活动的反射n大脑皮层水平大脑皮层水平高级复杂、有意识、记忆高级复杂、有意识、记忆
16、q单突触反射与多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与多突触反射(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q辐散式辐散式 感觉传入途径感觉传入途径q聚合式聚合式 运动传出途径运动传出途径q锁链式锁链式 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范围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范围q环式环式 后发放与反馈的结构基础后发放与反馈的结构基础 在神经活动中的作用取决于中间神经元的性质。在神经活动中的作用取决于中间神经元的性质。 兴奋性中间兴奋性中间N N元:正反馈元:正反馈后发放现象后发放现象 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负反馈元:负反馈兴奋及时终止兴奋及时终止中枢神经元的辐散式联系中枢神经元的辐散式联系中枢神经元的聚合式联系中枢神
17、经元的聚合式联系中枢神经元的环式和锁链式联系中枢神经元的环式和锁链式联系环式环式链锁式链锁式(二)、突触(二)、突触传递的特征传递的特征 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递,必须经过一次以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递,必须经过一次以上突触传递上突触传递1 1、单向传递、单向传递 突触前突触前N N元元突触后突触后N元元 / 信息沟通双向信息沟通双向2 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 0.30.5ms/个突触个突触兴奋经过中枢的突触时,耗时较长兴奋经过中枢的突触时,耗时较长3 3、总和、总和 时间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4 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 中枢可改变节律中枢可改变节律5 5、后发放、后发放 传
18、入神经刺激停止,传出神经继续兴奋传入神经刺激停止,传出神经继续兴奋6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刺激刺激感受器感受器脊脊髓髓丘丘脑脑大脑大脑皮层皮层感觉感觉知觉知觉认识认识脊脊N N脊髓丘脊髓丘脑束脑束头面部头面部感觉感觉延髓延髓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三叉三叉N N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1、脑神经传入中枢;、脑神经传入中枢;2、脊神经后跟传入脊髓,脊髓上传到大脑皮质、脊神经后跟传入脊髓,脊髓上传到大脑皮质n浅感觉:痛、温、轻触觉浅感觉:痛、温、轻触觉 传入冲动传入冲动后根后根脊髓后角换元脊髓后角换元交叉到对侧交叉到对侧上行抵达丘脑上行抵达
19、丘脑n深感觉: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深感觉: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 传入冲动传入冲动后后根根进入脊髓进入脊髓同侧后索上行同侧后索上行抵抵达延髓换元达延髓换元交叉到对侧交叉到对侧经内侧丘系至丘脑经内侧丘系至丘脑q特点特点: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 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q最重要的感觉接替站最重要的感觉接替站q同时对感觉传入信息进行粗糙的分析与综合同时对感觉传入信息进行粗糙的分析与综合丘脑的核团丘脑的核团n感觉接替核群:感觉接替核群:机体所有特定感觉(嗅觉除外)纤机体所有特定感觉(嗅觉除外)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
20、的换元接替部位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的换元接替部位n联络核群:联络核群: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质水平的联系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质水平的联系 协调协调n髓板内核群(非特异性核群):髓板内核群(非特异性核群):接受脑干网状结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经多突触接替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构的上行纤维,经多突触接替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根据丘脑核团向大脑皮质投射途径与功能的不同,根据丘脑核团向大脑皮质投射途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特异、非特异两大系统。分为特异、非特异两大系统。q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n定义定义:从丘脑感觉接替
21、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从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点对点投射关系的感觉投射系统。投射关系的感觉投射系统。n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专一性专一性 专一的途径专一的途径 部位特异性部位特异性 空间上点对点的关系空间上点对点的关系 信息传递的准确可靠性信息传递的准确可靠性 N N元接替少元接替少n功能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丘脑感觉投丘脑感觉投射系统射系统示意图示意图实线代表特异实线代表特异投射系统;投射系统;虚线代表非特虚线代表非特异投射系统异投射系统q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
22、统n定义定义: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非专一性感觉投射系统。区域的非专一性感觉投射系统。n特点特点:无性质和部位特异性,无专一投射途径,无点对无性质和部位特异性,无专一投射途径,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点的投射关系,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通路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通路。n功能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v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RAS) 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v功能联系功能联系见见 P113P113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
23、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最高级中枢最高级中枢(一)体表感觉(一)体表感觉n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3-1-2 区区定位明确,性质清晰定位明确,性质清晰特点:特点:a. 交叉性(头面部为双侧投射)交叉性(头面部为双侧投射) b. 倒置安排(头面部内正立)倒置安排(头面部内正立) c. 代表区大小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代表区大小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n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在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在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粗糙,定位不明确,性质也不清晰粗糙,定位不明确,性质也不清晰双侧,正立双侧,正立 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示意图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示意图 (二)内脏感觉区和本体感觉区(二)内脏感觉区和本体感觉区
24、中央前回(中央前回(4 4区)区)(三)视觉区和听觉区(三)视觉区和听觉区q视觉视觉 枕叶枕叶皮层(内侧面距状裂上、下两缘)皮层(内侧面距状裂上、下两缘)q听觉听觉 颞叶颞叶皮层(颞横回和颞上回);双侧性投射皮层(颞横回和颞上回);双侧性投射(四)嗅觉区和味觉区(四)嗅觉区和味觉区 嗅觉嗅觉 边缘叶的前底部边缘叶的前底部 味觉味觉 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区的下部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区的下部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四、痛觉四、痛觉q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与情绪反应。活动、运动反射与情绪反
25、应。(一)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一)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q形态学:游离神经末梢形态学:游离神经末梢 无特殊的适宜刺激,阈值高无特殊的适宜刺激,阈值高q本质:本质: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伤害性刺激造成损伤组织局部合成和释放致痛物伤害性刺激造成损伤组织局部合成和释放致痛物质,使游离神经末梢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出入中枢引质,使游离神经末梢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出入中枢引起痛觉起痛觉保护性作用(二)皮肤痛觉(二)皮肤痛觉q特征特征先后出现快痛和慢痛两种性质的痛觉先后出现快痛和慢痛两种性质的痛觉n快痛:又称第一痛、急性痛快痛:又称第一痛、急性痛特点:特点: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尖锐的刺痛,迅速、感觉清楚、
26、定位明确、尖锐的刺痛,常引起时相性快速的防卫反射常引起时相性快速的防卫反射n慢痛:慢痛:又称第二痛又称第二痛特点:慢、定位不明确、持续时间长、烧灼痛、常特点:慢、定位不明确、持续时间长、烧灼痛、常伴情绪反应及自主神经系统反应伴情绪反应及自主神经系统反应q中枢:脊髓背角,丘脑中枢:脊髓背角,丘脑(三)内脏痛和牵涉痛(三)内脏痛和牵涉痛1. 内脏痛内脏痛 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特点特点:a. 缓慢,持续,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缓慢,持续,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b. 定位不精确,定位不精确,可放射至身体其他部位可放射至身体其他部位 (伴有(伴有“牵涉痛
27、牵涉痛”) c.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拉、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拉、 痉挛、缺血、炎症与化学刺激敏感痉挛、缺血、炎症与化学刺激敏感 d. 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和明显的自主神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和明显的自主神 经活动(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活动(恶心、呕吐等症状) 2.牵涉痛牵涉痛n定义:定义: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 痛觉过敏的现象。痛觉过敏的现象。 n常见内脏疾病的牵涉部位:常见内脏疾病的牵涉部位: n机制机制 会聚会聚 易化易化 患病器官患病器官 心心 胃、胰胃、胰 肝、胆肝、胆 肾脏肾脏 阑尾阑尾 体表疼痛体表疼痛 心
28、前区心前区 左上腹左上腹 右肩胛右肩胛 腹股腹股 上腹部上腹部 部部 位位 左臂尺侧左臂尺侧 肩胛间肩胛间 沟区沟区 或脐区或脐区会聚学说会聚学说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会聚于同一个后角N N元元痛觉错觉痛觉错觉一、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一、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一)神经(一)神经- -肌接头肌接头 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膜接触并传递信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膜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息的部位 接头前膜:囊泡,含乙酰胆碱接头前膜:囊泡,含乙酰胆碱 接头间隙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终板膜):含接头后膜(终板膜):含N2N2受体,胆碱酯酶受体
29、,胆碱酯酶(二)神经(二)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过程肌接头兴奋的传递过程运动神经纤维兴奋兴奋1、前膜去极化,、前膜去极化,Ca2+内流内流2 2、囊泡靠近前膜内侧,破裂,释放乙酰胆碱、囊泡靠近前膜内侧,破裂,释放乙酰胆碱3 3、乙酰胆碱由前膜出胞,经间隙扩散至后膜、乙酰胆碱由前膜出胞,经间隙扩散至后膜4 4、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乙酰胆碱与终板膜N2N2受体结合,使后膜通透性受体结合,使后膜通透性改变,改变, Na2+ 内流内流5 5、终板膜产生去极化,出现局部电位、终板膜产生去极化,出现局部电位6 6、局部电位总和达阈电位、局部电位总和达阈电位7 7、肌细胞产生、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动作电位
30、而兴奋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本中枢,功能:基本中枢,功能:a.a.传导功能传导功能 b.b.反射功能反射功能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梭外肌纤维)支配骨骼肌(梭外肌纤维)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支配肌梭内的梭内肌纤维支配肌梭内的梭内肌纤维n运动单位运动单位一个一个 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部肌纤维n以牵张反射的方式实现以牵张反射的方式实现(一)牵张反射(一)牵张反射定义定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缩伸长时,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缩1. 肌牵张反射的肌牵张反射的类
31、型类型肌紧张肌紧张腱反射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 表现为效应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相应关节表现为效应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相应关节 移位移位 是单突触反射(中枢延搁是单突触反射(中枢延搁 0.60.9 ms ) 称位相性牵张反射称位相性牵张反射 例:膝跳反射例:膝跳反射 意义:意义:检查腱反射的方法,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腱反射的方法,理解神经系统的 一些功能状态一些功能状态腱反射:腱反射: 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 表现为受牵拉肌肉微弱而持久的收缩,以阻表现为受牵拉肌肉微弱而持久的收缩,以阻 止肌肉拉长(伸肌明显)止肌肉拉长(伸肌明显) 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
32、基本的反射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也是躯体,也是躯体 运动的基础运动的基础 是多突触反射是多突触反射 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称紧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称紧张性牵张反射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肌紧张:牵张反射反射弧牵张反射反射弧感受器:肌梭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传入神经:I a 类纤维,类纤维,II 类纤维类纤维中枢:脊髓前角(中枢: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纤维纤维效应器:受牵拉的肌肉效应器:受牵拉的肌肉(二)脊休克(二)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脑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脊髓与高位脑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会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
33、入无反应的脊髓会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状态表现:表现:躯体运动、内脏反射消失;骨骼肌紧张躯体运动、内脏反射消失;骨骼肌紧张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等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等脊休克恢复的影响因素:脊休克恢复的影响因素:进化水平,个体发育进化水平,个体发育脊休克产生的原因:脊休克产生的原因: 脊髓可以独立完成某些反射活动,正常情脊髓可以独立完成某些反射活动,正常情况下,脊髓对高级中枢有一定依赖性(突然失况下,脊髓对高级中枢有一定依赖性(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控时兴奋性极度降低而呈无反应去高位中枢调控时兴奋性极度降低而呈无反应状态状态三、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脑干对
34、躯体运动的调节对肌紧张的调节为主对肌紧张的调节为主 通过易化或抑制通过易化或抑制 环路发挥对肌紧张和姿势的环路发挥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作用。调节作用。1.1.易化区:分布于脑干中央区域的背外侧部易化区:分布于脑干中央区域的背外侧部 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 2.2.抑制区抑制区: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 抑制紧张性及肌运动,抑制紧张性及肌运动, 依赖于高位中枢的始动作用(大脑皮层依赖于高位中枢的始动作用(大脑皮层 运动区、尾状核、小脑前叶蚓部)运动区、尾状核、小脑前叶蚓部)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四肢伸直,在中脑上、下丘之
35、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现象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现象q原因原因:脑干抑制区失去高位中枢的始动作用,易:脑干抑制区失去高位中枢的始动作用,易化区作用失去对抗,导致全身性伸肌肌紧张过度化区作用失去对抗,导致全身性伸肌肌紧张过度亢进的结果。亢进的结果。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个功能部分: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质小脑三个功能部分: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质小脑作用:作用:q维持身体平衡维持身体平衡q调节肌紧张调节肌紧张 易化和抑制双重作用易化和抑制双重作用q协调随意运动协调随意运动v小脑共济失调:小脑共济失调: 小脑损伤后的动
36、作协调障碍小脑损伤后的动作协调障碍五、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基底部的一些核团大脑基底部的一些核团q功能:控制肌紧张,调节和稳定随意运动功能:控制肌紧张,调节和稳定随意运动q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病变病变: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v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表现:表现: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原因:黑质病变,多巴胺含量原因:黑质病变,多巴胺含量,AchAch递质系统功能递质系统功能 亢进亢进 v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表现:表现:运动过多,肌紧张过弱运动过多,肌紧张过弱原因
37、:纹状体病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相原因:纹状体病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相 对增强对增强运动区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运动柱运动区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运动柱(一)(一)大脑皮质的运动区大脑皮质的运动区中央前回中央前回、辅助运动区、第二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第二运动区特点:特点:1 1、交叉性支配、交叉性支配2 2、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安排、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安排3 3、运动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程度呈正比、运动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程度呈正比六、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六、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最高级中枢最高级中枢(二)运动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发出,经内囊、脑干下
38、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皮质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元的传导束 执行随意运动的主要下行通路执行随意运动的主要下行通路 随意运动丧失,牵张反射减弱或消失随意运动丧失,牵张反射减弱或消失 皮层脑干束:皮层脑干束: 皮质发出,经内囊到脑干内各运动神经核的传导束皮质发出,经内囊到脑干内各运动神经核的传导束 随意运动丧失,牵张反射亢进随意运动丧失,牵张反射亢进 人类随意运动指令起源于大脑皮质人类随意运动指令起源于大脑皮质 通路损伤:通路损伤:柔软性麻痹(软瘫)柔软性麻痹(软瘫) 痉挛性麻痹(硬瘫)痉挛性麻痹(硬瘫)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
39、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中枢中枢外周外周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肠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交感神交感神经与副经与副交感神交感神经的经的结结构特征构特征红线:红线:交感交感N蓝线:蓝线:副交感副交感N一、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一、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一)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q双重支配双重支配n大多数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少数只受交大多数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少数只受交感感N N支配支配n两类两类N N的作用往往相互拮抗的作用往往相互拮抗, ,但也有协同但也有协同q紧张性作用紧张性作用n指在安静状态下自主性神
40、经中枢仍不断向效应指在安静状态下自主性神经中枢仍不断向效应器发放低频神经冲动的特性。器发放低频神经冲动的特性。n原因:传入冲动的反射;体液因素原因:传入冲动的反射;体液因素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二、自主神经活动的生理意义二、自主神经活动的生理意义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广泛,常以整个系统参加活动广泛,常以整个系统参加应急反应:应急反应:环境急剧变化(剧烈肌肉运动、剧痛、失环境急剧变化(剧烈肌肉运动、剧痛、失血、寒冷)时,交感神经系统夫人活动明显增强,肾血、寒冷)时,交感神经系统夫人活动明显增强,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作为肾上
41、腺髓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反应一个整体参与反应表现:表现:心跳,血液循环加快,心跳,血液循环加快, 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 呼吸深快,肺通气增多呼吸深快,肺通气增多 代谢活动增强代谢活动增强作用:作用:调动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变,维持内调动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变,维持内 环境的稳态。环境的稳态。( (二二) )、自主神经活动的生理意义、自主神经活动的生理意义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n活动比较局限,安静时较强,伴有胰岛素的分泌,活动比较局限,安静时较强,伴有胰岛素的分泌,又称又称迷走迷走- -胰岛素系统胰岛素系统意义: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聚能量,意义: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聚能量, 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1 1、脊髓:、脊髓:初级中枢初级中枢 主要是内脏活动的调节主要是内脏活动的调节2 2、脑干:、脑干:n延髓延髓基本生命中枢,呼吸、消化,心血管基本生命中枢,呼吸、消化,心血管n脑桥脑桥呼吸调整中枢、角膜反射中枢等呼吸调整中枢、角膜反射中枢等n中脑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防御性心血管瞳孔对光反射中枢、防御性心血管 反应的主要中枢部位反应的主要中枢部位3 3、下丘脑:、下丘脑: 较为高级的较为高级的整合整合中枢中枢自主性、躯体性、内分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有机化肥技术服务合同
- 2024版美容师合同
- 幼儿园外教2025年度聘用合同2篇
- 全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2025年度国际协调项目合同
- 年度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产业分析报告
- 2024版社工项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楼宇电梯全面维保及保养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专科医院聘任康复治疗师服务合同3篇
- 重庆市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中介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维护合同4篇
- 《请柬及邀请函》课件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培训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青海原子城的课程设计
- 常州大学《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护理
- 英语雅思8000词汇表
- 小学好词好句好段摘抄(8篇)
- JT-T-1059.1-2016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茶艺文化初探》(教学设计)-六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