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A RESEARCH OF THE EXPRESSIVE FORMS OF TIME IN ZUOS COMMENTARY中文系97级徐世梁摘要时间是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的重要规定性之一,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左传中的时间表达形式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类,并从认知与语言表达的关系着手,对与时间表达有关的一些问题和左传中与时相、时体、时制及事件的时间特征的有关的表达形式进行了讨论。AbstractTime is the important attribute of the event in everyday life, and also is the important c
2、omment of the language. This article classified the expressive forms in ZUOS COMMENTARY by several angle. Based on the relation of cognition and language the author discussed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expression of time in language, and the expressive forms of phrase, aspect and tense in ZUOS COMMENTA
3、RY.1 对于时间的认知时间与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个体的种种体验和感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内的一切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活动都无不是在时间长河中进行的。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十分复杂和抽象,人类最初不可能凭空思索和把握时间,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无法脱离对于时空之中种种存在物的状况和变化的感知,而且这种认知过程主要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如对在日常作息中有着重大影响的太阳和月亮之运行变化的观察,对影响狩猎、采集或耕作等活动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由小到大或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的感知,对日常生活中行为动作的考察,对历史上或自己经历的重大
4、事件的记忆,对抽象的意识活动的体验等,正是在对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存在物的种种运动变化的感知和观察中,人们感知到了时间的存在。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是以对空间变化或人类的空间活动的感知为基础的,时间与整个人类、每一个群体或个体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相联系,所以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人类历史上的事件,具体生活中的行动,抽象的运动形式,许多事物和它们的某些属性都可以被用来表达时间。这就使得语言中借以表达时间的手段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生成能力 王海棻曾经在古代记时与社会文化(1999)提到记时词语的不封闭性,并且对记时方法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有较详细的论述。在描写、分析和归纳各类时间表达形式
5、的用法和意义时,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是我们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了解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了解了人们认识时间的基本方式和时间表达中的基本要素,并将各种时间表达形式放在整个时间系统中去考察,使他们获得在整个时间表达系统中的位置,这样才能较清楚地解释形式的意义,才能进一步考察其语法结构和功能。下面我们想就我们对日常感知中时间观念的理解作一简单的说明。1.1 三种时间观念虽然不同民族的时间观有种种差异,但人类对于时间的日常感知是有相似之处的,几乎在任何民族的时间观念里都有这样的时间结构或时间观念:一种是把时间当作能够以一定的单位进行测量、标度的线性序列,我们称之为测度时间 关“测度时间”和“时间流”的详细论
6、述参见吴国盛(1996)时间的观念。这种观念把时间当作一个可以计量的对象,具有客观性,而不同地区的人对于时间的测度也可以用一致的标准来衡量。第二种时间观念是,时间象一条从每一个感知者身边流过的、从未来无穷远的某处流向遥远的过去的河流,并且从这个感知者的角度去看,时间之流从感知者所在的这一点即现在或此刻绵延不絶,向未来和过去无限延伸。这种时间观念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对不同的感知者而言,现在、过去与未来所指不同。第三种是人们对于时间流之中的种种存在物或事件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联系和相对关系的感知。当然人类的时间观念及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我们觉得以上三种时间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
7、,而且人类语言中用以表达时间的方法大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时间的测度,人们对时间流的感知,时间流中的种种存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对关系是时间表达方式的主要理据。1.1.1 测度时间人类对时间的记录总是在选取一定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任何这样的范围都是时间本身历程的真子集。这种范围的选取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小到对一次只有几秒钟的爆炸事件的内部过程的分析、对一天内太阳变化的观察,大到对一月内月亮变化的认识、或者通过对日月星辰之运行的记录确定四时并逐步学会纪年。现在人类的纪时不仅扩展到了以公元纪年的方式对人类历史的记录,并且还能通过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来推测人
8、类的起源、生命的历史甚至地球的历史。但无论选取怎样的范围,在人们看来,这一范围内的时间总是一种可以以某种单位加以测量或标度的线性序列。如一天可以划分成不同时刻,一年中的任一时间可以用时、日、月来计量和定位,公元纪年法中朝代和年的线性排列等。通常我们可以依据时间范围的大小给它们划分级别。这些不同级别的时间序列除了以线性排列这一特征处,还有另外一个特征:低一级的时间序列在高一级的时间序列中不断循环或重复,实际上低一级的时间序列往往也就是高一级的时间序列的测度单位。如一天本身是一个时间序列,包括从早到晚等一系列时点,但在月中却不断的循环,作为月的基本单位构成月,又如一个个时代,其内部包括开始、发展以
9、至结束的序列,但在历史研究中有时却作为一个基本单位构成历史发展的序列。任何时间序列都表现为某一单位的线性循环,这样的时间序列也往往能用数词加上其循环单位的形式对其中的时点或时段进行定位或计量。1.1.2 时间流 这种模式虽然也呈现为线性序列,但不以某种单位的线性循环为基础,无法用序数或基数来表示。时间流这种时间观念存在的前提是一位感知者的存在,时间流的最基本的模式是,感知者把自己当前所在的时点看作时间流的中心,即现在或此刻,以此为参照点把对记忆中的事件所在的时间看作过去,把对所期望着的事件将发生的时间看作将来。因此这种模式有如下的结构特点: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可以无限的延伸,但都二者都是
10、以感知者对此刻的感知为基本的参照点的。因此表达这一结构中某一时点,或者以此结构中的某一时点为基础构成的时间时,往往能从语境中找到与其相对应或互为参照的其它时间,或者是上下文中某一个时间词,或者隐含在语境中,或者作为背景知识出现。如“昔”经常与“今”相对应出现,“昔岁”也经常与“今兹”(意为“今年”)对举。另外,作为一种以主观感知为基础的时间模式,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关于记时词语的模糊性,王海棻(1999)在前引文中也有所论述,可参看。有时对于一些时间词所表达的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时间概念我们无法作出精确的切分,有时我们说现在并不一定就是指在说话者说话的那一刹那的时间,而往往指的是说话者所认
11、同的当前的某个时段。1.1.3 事件在时时间流中的关联1.1.3.1 事情和事件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納之。不書,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晉師軍于廬柳。秦伯使公子縶如晉師。師退,軍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晉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晉師。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宮。戊申,使殺懷公于高梁。不書,亦不告也。呂、郤畏偪,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公見之,以難告。三月,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僕。(僖241) 本文所用例句均引自杨伯峻(1981)
12、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5年。在此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两个概念,以免在下面的讨论中引起混乱。在上例中,这段文字叙述的一个中心主题是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取得晋囯政权,我们把这样的由一段文字所叙述的有一个中心主题的内容称为一件事情;而在叙述过程中又涉及到子犯、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晋师、秦伯、公宫等许多人或物的状态、变化或动作行为,通常一个句子所叙述的就是一个人或物的一种状态、变化或动作行为,我们称之为事件我们把通常口语中所说或书面语中所记录的一个句子看作是在叙述一个事件,当然这很不全面,至少这种概括对在口语和书面语都经常用到的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显然是不很适合的,我们觉得感叹句、疑问句、祈使
13、句的时间因素比较特殊,往往表达的是说话者在说话时刻的某种情感、疑问、意愿等,而且在这三类句子中其它一些语法现象也比较特殊,我们将在今后对这与三类句子有关的语言现象加以考察,然后再对其中与时间表达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因此本文中讨论的主要句类是通常所说陈述句,实际上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时间表达形式也是在陈述句中出现的。下面是关于二者的较为明确的定义:事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某个存在物的存在状态或某种属性以及状态、属性的变化,二是指存在物的某种动作行为,通常由一个句子来表达。事情:以某个主题为中心的一系列事件的组合,有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历程,通常由一个段落来表达。与事件有关的时间表达,即时间表
14、达在一个句子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是本文要考察的主要内容,将在下文进一步论述。与事情有关的时间表达需要从段落、篇章的角度去考察,涉及到在篇章结构中某一时间表达的控制范围、时间表达的前后照应等问题,本文在有些地方也有所涉及;从另一方面来看,事情是由事件组成的,许多事件都是一件事情完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环节,因此考察与事件有关的时间表达有时也要与事情相联系。1.1.3.2 事件之间的三种关联在确定空间中某个物体的位置时,我们常会以某个说话双方都知道的物体为参照点,以那个未知物体与已知物体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其在空间中的位置。同样,我们在叙述某个听话者不熟悉的事件时,也往往以某个已知事件或已知时间为
15、参照。这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或新发生的事件的认识过程,人们对新信息的接收总是在与旧信息的比较、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人们头脑中的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存在物组成的,而人们认识中的时间流也可以说是由无数的相互联系的事件组成的。事件在时间流中的关联多种多样,我们简单地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事件之间的纯粹的时间联系。两个或多个事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说话者就可以任意选取时间流中的某一事件作为叙述另一事件的参照点,只要所选取事件的时间在说话者看来是已知的。说话者只要以某种手段说明未知事件与已知事件之间的时间联系就可以了。未知事件可以与已知事件同时,也可以在已知事件之前或其后,二者可以是先后相接而发生的,也可
16、以相隔一定时段。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或者有相同的目的、或导致了同样的结果、或在朝向某个目的或结果的进程中有着先后或程度上的区别,或有相同的主体、或有相同的对象,或事件本身具有相似性。总之,这些事件之间有一致性,但又相互区别,说话者在叙述一个事件时,有必要将它同时间流中这些与之有联系的事件区别开来。第三种情况是把事件与事情联系起来看的。有时我们叙述一件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时,事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一种线性序列,我们可以称之为“叙事序列”。一个句子所指事件可能是这一过程的开始、重要的发展阶段或最终结果。有时这也成为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之一。1.1.4 三种时间观念的关系在时
17、间的认知或表达中,上面所说到的事件之间的关联是最主要、最根本的依据。人们对时间流的感知建立在把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对未来事件的期望同对当下存在事件的感知进行对比的基础之上,而在测度时间中所用到的一些单位或名称如“年”、“岁”、“日”、“旦”、“月”、“朔”等最初都来源于时间流中某种生产活动、或某种事物的运动变化。实际上,通过事件之间的关联来确定新事件的时间因素,是以已知事件为未知事件提供一个参照点,而以测度时间来确定新事件的位置,例如,当具体说明某一新事件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时,可以看作是以一个已知时间为未事件提供一个参照点。而对时间流的感知则是人们最内在的一种时间感知。在任何时候,人的认知和表达
18、都是以对对象的主观感知为基础的;表达事件的时间要素时,也是以语言使用者对事件及时间流的感知为基础的。对任何一个感知主体来说,确定一个事件的时间即是确定它在时间流中的具体位置,既要通过测度时间和已知事件确定事件的具体时间,同时又要把事件的时间位置纳入到“过去现在未来”这样无限绵延着的时间流中,或者说感知者总要把对事件时间的客观确定和主观感知结合起来去观察和表达一个事件。1.2 与事件的有关的时间因素一个句子所叙述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些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有些并不一定与时间发生联系。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每一个谓词性结构都有陈述某一事件的潜在功能,而当它作为其它谓词性成分的一部分或与之相关的一个
19、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等,或用来表示某种意愿或祈使等时则不与时间发生联系,因为它不是用来陈述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事件。只有那些用来表达时间流中现实的、具体的事件的句子才需要将与事件相关的时间因素交待清楚。句子表达的内容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以此为依据对句子的分类,不少学者已经讨论过了。下节中会加以介绍。我们认识到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是考察语言中时间表达的重要内容,但我们还没有对古代汉语中的句型和时间的关系做过较全面的调查,因此无法进一步讨论,而本文中所考察的主要是那些陈述一个具体事件的句子中所出现的时间表达方式。一个事件所涉及到的时间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事件本身的时间结构,即某种状态、属性及其
20、变化或某个动作行为在时轴上所占据的时间的长度,具体地说,一个事件或是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或是有一个开始、持续、结束的过程。对此研究者有称之为时相的、也有称之为情状的,本文采用陈平(1988)的说法,称之为“时相(phrase)”。决定句子的时相的主要是谓词的时间结构,但句子中其它成分如补语、宾语、状语等对句子的时相也有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参看陈平(1988)、龚千炎(1995)的论述。第二个方面涉及到通常所说的时态、时体、时制等概念。这些概念本是西方语言学在观察分析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的时间表达时提出的,不过在具体的处理策略上不同的流派之间差别颇大。例如对英语中时态表达的研究就有许多
21、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概念引入汉语研究后争论就更多了。我们觉得对这些概念的进一步辨析需要与对语言中时间表达系统的全面、深入的考察结合起来,尤其要以对句子和谓语类型的详尽考察为基础。因此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而只是利用我们目前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对左传中一些时间表达进行描写和分析。戴耀晶(1997)区分了时(tense)和体(aspect),“当人们观察事件的具体时间构成(过去、现在)时,得到的是时意义。时可以定义为观察事件的时间构成方式文中的着重号都是本文作者为强调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而加的。当观察对象不是针对句子的时间结构,而是针对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时,得到的则是体意义”。“所谓体,反映的
22、就是语言使用者(说话人和听话人)对存在于时间中的事件的观察,用RQuirk的话来说,就是事件是如何被注意或被感受的”,“体是观察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的方式”。他引用了美国语言学家BComrie的定义:“体是观察情状(即上文所说的时相)的内部时间构成的不同方式”。 见戴耀晶(1997)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第3、5页。 龚千炎(1995)和陈平(1998)都提到时制(tense)结构。龚千炎的定义是“它指示事件(句子)发生的时间,表现为该时间同说话时间或另一参照时间在时轴上的相对位置”。 见龚千炎(1995)现代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第4页。陈平的定义为“所谓时制,指的是情状的发生时间、说话时间和
23、时轴上的另外一个时间(又称为参照时间)三者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 见陈平(1988)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我们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理解和对左传中与此相关的一些时间表达的考察,得出了我们对时制和时体的理解。上文已经提到过,我们在观察或叙述一个新事件时,总是以一个已知时间或已知事件为参照,看这个未知事件是与已知事件或已知时间同时,还是在其前或其后。上文也已经提到每一个事件本身都包含着一定时间结构。当语言使用者在观察或叙述一个事件时,他首先会选择一个已知事件或一个已知时间为参照点,有时他还会关心从这个参照点来看,这个事件已经发生了、尚未发生,还是正在发生,有时还会追问该事件是刚刚开始、正在持续,
24、还是正好结束,或者一个已然事件或将然事件离这个参照点的时间距离是大还是小。我们将这个参照点称为参照时间,将从这个参照点观察到的这个事件所处的状态或阶段称之为时体,时体指的是我们所叙述的事件从我们选定的参照点看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或阶段,正如一些学者所说,体与观察事件的方式有关。上文谈到人们在观察或叙述一个事件时,总是把对事件具体时间的确定和对时间流的主观感知结合起来,即语言使用者既关心事件在这个参照点所处的状态或阶段,同时他也关心事件的这种状态或阶段所在的时间(即参照时间)在时间流上的具体位置,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参照时间的较确定的位置,可以具体到哪一年、哪一月或与哪个重要事件同时等;二是参照
25、时间在时间流中的位置,即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实际上即是说在语言使用者感知到的当前时间的前面、同时、还是后面。我们把参照时间在时间流上的具体位置称为时制。与事件相关的时间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上面我们说过,时间流中的事件彼此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联也是时间表达的内容和根据。语言使用者在陈述一个事件时,他可能还会涉及事件与事件的各种关系,以及某个事件在一件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另外我们在叙述一个事件时往往会加上我们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对某个事件发生或进行时在时间方面的特点的评价,如事件发生的快慢早晚、短暂急缓等,这也是时间表达的内容之一。事实上,这方面的评价往往是把一事件的时间特性与其它事件或者
26、与我们认识中某种已有的时间概念进行比较而得出的,仍然同所表达事件与已知事件、已知时间的关联有关。上面说的这些时间表达的内容都涉及到人们对事件在时间方面的特点的认识和评价,这也是时间表达的内容之一。我们称之为事件的时间特征的表达。此外还有一点也需要注意,我们上面将事件定义为存在物的状态、属性及其变化或存在物的某种动作行为,因此一个事件一般都会涉及到通常所说的施事、受事、与事或主体等各种存在物,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总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有时间、空间、种属等各方面规定性的人或物,在有些情况下语言使用者有必要说明与事件有关的存在物在时间上的规定性。以上是我们通过对汉语中时间表达的考察以及对人们观察和表达事
27、件的过程的理解罗列出的与事件的表达有关的时间因素。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当我们试图对某种语言现象作出正确描写和充分解释时,同时必须对这种语言现象所属的那个语义、语法范畴内其它相关要素进行考察,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而要透彻了解某一个语法、语义范畴,必须和语言中其它相关的范畴、甚至要和这种语言的特点和它的整个系统联系起来。古汉语是一门早已退出人们日常交际的语言,对古汉语尤其古汉语语法的研究来说,古籍文献中的句子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而面对那些无法凭借语感进行变换、比较的语料,要对某一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描写和解释似乎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想在对语言中与事件有关的时间因素有比较全面了解之
28、后,对左传中的一些时间表达方式进行考察,希望能通过这些时间表达形式之间的相互比较,对与时间表达有关的语言现象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但由种种原因,我们目前的考察只限于以上所提到的几种时间因素中的一部分,今后我们将对其它方面作进一步的考察。1.3 汉语时间表达的研究状况 对汉语时间表达的研究状况李向农(1998)在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前言“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概况”一节中有较详细的介绍,我们只作一些补充。真正意义上的汉语语言学自其建立以来一直未摆脱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依赖,中国几代语言学家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在引进、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汉语的特点对各种理论加以改造、创新,建立起适合于
29、汉语特点的理论。汉语时间表达系统的研究也是如此,而随着研究工作的展开和深入,研究者对汉语时间表达各方面的问题都有所涉及,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反映汉语本质特点的观点和理论。对句子与时间的关系的讨论是考察汉语时间表达的重要内容,只有把这方面的问题讨论清楚了,才能对句子中时间表达的具体表现进行进一步的考察。现代汉语研究中不少学者已做了有益的探索。王力(1940)在区分叙述、描写、判断三种句型时曾指出三者的区别与时间有关,“叙述句是用来叙述一个事件的”,“被叙述的事件,普通说是有发生的时间的”、“事件是不常在的”,“普通的描写句都是描写常在或绵延的德性的”,和判断句一样都不涉及时间 见王力(1940)中国
30、现代语法 “造句法(上)”。郭锐(1997)考察了谓词性结构与时间的关系,区分了谓词性结构的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并将谓词性成分据其外在时间性分为过程时状与非过程时状两种,同时讨论了句子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把句子分为指涉现实与非指涉现实两种。由此出发对现代汉语中一些语言现象如“没有”和“不”的区别,主宾位置上谓词性结构的时状限制等给予了合理的解释,他认为一些不涉及时间表达的句子,如表达惯常行为、规律、意愿、祈使、纯抽象动作等的句子是动态动词的非过程时状,并讨论了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了、着、过”,副词“在、正在、已经、已、刚”,语气词“了、呢、来着”,虚化介词结构“在哪里/那儿”等的用法,把它们看
31、作过程标记。黄南松(1994年)、孔令达(1994年)、贺阳(1994年)、竟成(1996)曾对汉语短语自足成句的条件进行讨论,而他们归纳出的条件中实际上许多都与时间的表达有关。对现代汉语句子时相,邢公畹(1979年)、马庆株(1981年)、邓守信(1986)、陈平(1988)、龚千炎(1995)、胡裕树 范晓(1995)、戴耀晶(1997)、海外学者James Tai(1984)等都有讨论,他们大多都从“+/-静态”、“+/-持续”、“+/-完成”等区别特征入手,以能否带“了”、“着”、“过”、“正(在)/在”,能否带时量短语以及时量短语的意义等为形式依据,或者考察动词的时间结构,或者从动词
32、和句子两个层面划分了它们时相类型 对这些观点的详细介绍可以参看胡裕树、范晓(1995)主编的动词研究第二章“动词的分类问题”。郭锐(1993)以一定的形式标记和“起点”、“终点”、“续段”三种特征的有无和强弱为依据,将现代汉语动词分为10小类,其中三个典型的类为状态、动作、变化,指出“内在过程的相对长度”、“终点”、“内在过程的同质”等因素在这些小类和各类内部成员之间存在一个渐变过程,使动词的过程结构呈现为一个连续统。相比之下对古代汉语中句子或动词时相结构的考察尚不多见;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古汉语时相结构的分类不容易找到有效的形式依据,单凭语义分类不容易达成共识,另外古汉语中存在较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33、,谓语的情况也较复杂,增加了讨论的难度。但对句子或动词的分类、包括以时间结构为依据的分类,对汉语中实词虚化、体标记的产生、一些句式如处置式的起源和发展等问题的讨论都会有一定帮助,而且对时相结构的考察与对时制、时体等问题的讨论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时制、时体有关的问题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讨论。早在三四十年代,黎锦熙(1924)、王力(1943)、吕叔湘(1944)、高名凯(1948)等老一辈语言学家不但对现代汉语时间表达的基本形式和类型有所探讨,而且对与时体有关的现象也有较多的讨论。解放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对时制、时体的探讨,尤其是对“了”、“着”、“过”等时体助词从各方面的考察逐渐成为热点,出现
34、了许多成果 详细的介绍参见李向农(1998)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前言中“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概况”一节;龚千炎(1995)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第四章第四节。李铁根(1999)在现代汉语时制研究中对现代汉语时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戴耀晶(1997)对现代汉语时体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古代汉语时制、时体等相关概念的表达进行断代研究的并不多见,但有不少学者从汉语史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一些时体助词或体标记如“了”、“着”、“过”等的来源和发展 有关介绍见蒋绍愚(1994)近代汉语研究概况第四章第二节。;石毓智、李讷(1997)对汉语体标记产生的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有些研究者没有使用时制、时体等概
35、念,但他们对汉语时间表达也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陆俭明(1985、1991)对现代汉语时间词和时间副词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在有关时间副词中,他将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时”,一类表“态”,我们认为其中包含了与时制、时体表达有关的副词,还有一些副词实际上涉及到上文提到的对于事件的时间特征的表达。邢福义(1990)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时间词“刚刚”的用法作了深入的探讨。李向农(1998)对与时间表达有关的概念有较多的讨论和辨析,并且从时点、时段的内涵、表义功能、时间特征出发全面考察了与现代汉语中与时点和时段的表达有关的语法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王海棻(1999)对古代
36、汉语的时间词语的语法结构和它们的意义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对时间词语的不封闭性、模糊性也有所讨论,并对时间词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较多的探讨,她在记时词典(1999)中搜集和解释了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大量的记时词语。何乐士、杨伯峻(1992)不仅讨论了古代汉语中时间词的一般用法,并对古汉语中的时间副词进行了较为全面考察,他们将时间副词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第二大类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时的时间状态如何,如快慢缓急、短暂永久等”。 见何乐士、扬伯峻(1992)古汉语语法及发展第227页。我们认为其中也包括了与时制、时体及事件的时间特征的表达有关的时间副词。以上诸位学者的
37、研究为汉语尤其古代汉语时间表达系统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益的引导。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可能对先秦汉语中时间表达系统的方方面面作全面的论述,也不可能对古代汉语中的时相、时制、时体系统作深入的考察,本文的目的只在于对左传中出现的一些与时间表达有关的常见表达形式的使用情况作较为详尽的描写,它们包括:时间名词和表达时间的名词性结构,与时间表达有关的介词性词组和谓词性结构,时间副词,希望能借助学者们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概念对部分语言现象做初步的分析。2 左传时间表达概况2.1 有关的时间表达形式及其语法结构本文涉及到的时间表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 时间名词和名词性结构时间名
38、词和名词性结构一般指时间流上的某个时点或时段,是表达时制的主要手段,对时相结构也有一定影响。1、单音节形式的时间名词:时、世、代、年、岁、兹、季、旬、日;旦、晨、宵、夙、朝、昏、夕、莫、夜、宿、昼;朔、晦;春、夏、秋、冬;分、至、启、闭;古、昔、曩、今、鄉;初;少。2、双音节:曩者、鄉者;明日、往日、往岁、他日、他年、今兹、诘朝、诘旦;正月、闰月。用以记日的天干地支的配合,如:丁未、丙午。3、名词性结构一般都是定中结构,有以下几种:序数词+时间名词,表示时点:三月、十六年(鲁庄公十六年之省称)、二年(僖公二年之简称)表序数的成分+年(鲁国国君在位年之序列)+季节+(王或王周)+月名+干支,或这
39、种形式的省略形式: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元年春王周正月、二年春、秋七月、五月辛丑。括号内的“王或王周”表示采用周王所颁布的历法记时。基数词+时间名词,表示时段:一日、八世、十一年、五月、数百年。形容词+时间名词:元年、季年时间名词+之+时间名词:正月之朔、僖之元年、庚午之日名词性结构+之+方位词:八世之后、七年之中代词+时间名词:其夏、其五月、是岁、几日谓词性结构+之+时间名词:其至之日、會于沙隨之歲、齊人城郟之歲、禘之日、戰之日谓词性结构+时间名词:还年谓词性结构+之+方位词:不朝之间、置食之間、在位之中、既盟之后左传中象现代汉语中的“时(时候)”、“期(期间)”之类时间构件 “时间构件”这个词
40、借用了李向农(1997)的说法,但他指的时间构件包括“时(的时候)、时期、前、后、以来、从到等”,我们这里只指“时(时候)、期(期间)”这样的只表示时间的名词,而不包括兼表时间的方位词、介词和介词结构。不多。只有“时”有这种用法,但用例极少。如:一般名词+时间构件:瓜时2.1.2 介词结构介词结构一般表达某个时点。出现在表达时间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一般有;於/于、以、在、自、当、由、及。常用的格式有以下几种:介词+时间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於农隙、於成之十六年、以朝夕、以十月、以千亩之战、以始、以时卒、以庚戌、自今、当其时、当今、在商、在周、在此岁、及杞桓公卒之月、及癸酉介词+代词:於是、自是、由是
41、介词+谓词性成分:于朝會、及楚殺子玉、及将归、及衛州吁立、於鄭子國之來聘介词结构+以+趋向动词;自三日以往、自顓頊以來、自古以來、自文以來、自虞以上2.1.3 时间副词一般为单音节,有少数是双音节的,一般有以下作用:表达时体、表达事件的时间特征、表明与前文的关联、影响命题的时相结构。单音节:初、始、将、方、尝、新、既;卒、终、先、后、复、又、再、姑、早、蚤;犹、乃、遂;常、恒、久、屡、骤、日。双音节:既而、而后2.1.4 谓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一般以这个谓词性成分所指事件为所叙述的新事件提供参照时间,用来表达时制。几乎各种结构的谓词性成分都可以在这一定条件下用来表达时间,如:主谓结构:日中、日旰
42、、龙见、火见、水昏正、日至、寡人出、桓公立主谓结构自指化:惠公之即位、成季之將生、公孙滑之乱、公之为公子在先秦汉语中,“主之谓”结构用来表达时间的使用率很高,而对其语法性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取一些学者的意见,认为它是主谓结构自指化的用法 可参看宋绍年(1998)。状中结构:既克、将亡、始杀、将战、不过二年、未及期。述宾结构:及河、及鄢,这一类都是“及+处所名词”的形式。2.2 对时间表达方式从三个角度的分类2.2.1 时间表达形式在表达过程中的作用:为了考察的方便,我们对时间表达形式从三个角度做了分类。其中第一个角度就是上文所说的时相、时制、时体及事件时间特征、存在物时间上的规定性等方面
43、的表达。这个角度的分类主要是从时间表达形式在事件表达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来考察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完整地表达某个事件,需要表达哪些时间因素,而语言中具体有哪些形式是与这些因素相对应的。一个与时间表达有关的形式,它的作用是决定事件的时间结构,还是对它加以补充;是为事件提供一个时间参照点,还是表示从这个参照点观察事件所处的状态或阶段;是表明事件的时间特征,从而和时间流中的其它事件相区别,还是对存在物的时间特性加以限定;或是本身用来指称时间,以表达对时间本身或对某一时点、时段的认识、看法。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下文讨论时相、时制、时体诸方面时加以探讨。2.2.2 时间词的理据上面是从时间表达形式与表达
44、事件时需要的时间因素之间的对应这一角度来分类的,此外我们还可以考察这些形式如何完成这种表达某种时间因素的任务的,即某一形式凭借了什么样的手段使得它能够表达某一种时间因素。这在前面论及时间表达的多样性时已谈到了一些,这些形式之所以能够表达时间,是因为它们代表着或者说它们的形式中凝聚着人们对时间流中种种事件或存在物的各种关联以及对时间本身的认识。所以,我们可以据此对多种多样的时间表达形式加以分类。上文已经论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时间观念,我们也把时间表达形式分为相应的三类。2.2.2.1 以事件之间的关联为基础的时间表达形式这一类时间表达形式一般表示时间流中的存在物的某种动作、行为、状态或变化
45、,通过这些事件所在时间,为新事件提供时间参照。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小类:2.2.2.1.1 以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件如天象、物候、农事、祭祀等为理据。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人们的三种时间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现在用以测度时间的许多时间单位最初都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空间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用以纪时的单位“年”、“岁”、“兹”最初与谷物成熟、收割、草的生长等有关,而朔、望、晦、旦、晨、暮、夕等时间词都与月亮或太阳的运行有关。我们猜想这些词在最初被用来表达时间时,可能还主要指这种空间变化或日常活动,而到后来才逐渐固定下来充当记时单位或专指时间序列中的某一时点,成为人们用
46、来测度时间的单位或标度。另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词,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但并没有固定下来成为测度时间中的单位,这些时间表达形式有些是直接表示上述事件的,有些是与此相关的。如:龙见、火见、水昏正、日至、启蛰、闭蛰、始杀;於农隙、及瓜、瓜时。2.2.2.1.2 与一般的动作状态以及历史上或某人经历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有关。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小类:1、谓词性结构自指化,不再陈述某一事件的发生或某个存在物处于某个状态,而用来指称这个事件或这种状态,从而作为已知事件为未知事件提供参照时间。这种用法主要包括一般所说的主之谓结构。如:成季之將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
47、間于兩社,為公室輔(閔24)。公之爲公子也,與鄭人戰于狐壤,止焉(隱118)。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隱43)。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莊221)。 上面这些例子中,作了标记的结构是用来表达时间的。这些谓词性结构所指事件与原文所叙述的事情或中心话题并没有多大关系,它们的作用只是作为一个已知事件为它后面所陈述的事件提供一个时间参照。2、谓词性结构仍然陈述某个事件,但同时也为它后面的谓词性结构所陈述的事件提供时间参照。如:昭公立,懼其殺己也(桓178)。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莊83)。既克,公問其故(莊101)。將戰,國人
48、受甲者皆曰:“使鶴(閔25)! 還,戎伐之于楚丘以歸(隱75)及河,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欲還,曰:“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宣122)?上例中这些作了标记的谓词性结构所陈述的事件,是当前所陈述的事情的一个阶段或环节,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传达了与主题有关的新信息,同时也为它后面谓词性结构提供时间参照。3、谓词性结构+时间单位(年、岁、日等):谓词性结构作定语,整个结构指称谓词性结构所指事件所在的时间。如:其至之日,亦其物也(莊323)。”季武子對曰:“會于沙隨之歲,寡君以生(襄97)。”戰之日,齊國佐、高無咎至于師,衛侯出于衛,公出于壞隤(成165)。4、指称某个事件或动作状态的名词性结构直接表达时间
49、,或者以“介词+这种名词性结构”的形式表达时间。如: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桓124)。乘丘之役,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公右歂孫生搏之(莊114)。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桓28)。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桓28)。2.2.2.1.3 借用某种形式,以表明事件之间在时间流上的关联,从而使所陈述的事件获得时间参照点。又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各种表示前后句之间关联的形式。包括表示所述事件与前句所述事件之间承接关系的副词“遂”、“乃”、“既”、“而后”、“既而”等,表示所述事件与前述事件同时的介宾词组“於是”。如:薛侯許之,乃長滕侯(隱111)。齊師乃還(莊102)。公
50、怒,督懼,遂弒殤公(桓21)。君子以督爲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先書弒其君(桓21)。既而用晉師,楚於是乎有蜀之役(宣184)。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隱43)。另一类是表明事件在某个事情发展过程或特定序列中的位置的。一系列事件、一系列时点或时界,往往构成一个时间序列,这个序列中有开始、发展和结。在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时,同一序列中的时间词往往会相应出现,如“初”、“始”、“及”、“终”等。表达一个事件的参照时间时,常会用到一个时间序列的某个时间词,以表明该事件是在某个序列的某一时点上出现的。如:初,楚武王克權,使鬥緡尹之,以叛,圍而殺之。遷權於那
51、處,使閻敖尹之。及文王即位,與巴人伐申,而驚其師。巴人叛楚而伐那處,取之,遂門于楚。閻敖游涌而逸。楚子殺之。其族爲亂。冬,巴人因之以伐楚。(莊185)故敬其事,則命以始;服其身則衣之純;用其衷,則佩之度(閔27)。姑盟而退,修德息師而來,終必獲鄭,何必今日(襄95)?第三类通过表明时间变化来为新事件提供时间参照点,一般出现于这种语境:前句陈述了一个事件,这类时间表达形式表示在前述事件所在时间的基础上,经过一定时段而达到某个时点或时界,这个时点或时界正是新事件的参照时间。虽然这种形式与测度时间有关,但仍是以时间流中事件之间的关联为基础的。如: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
52、東門,五日而還(隱43)。不過二年,君必無患(莊243)。”豐卷奔晉。子產請其田、里,三年而復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襄3013)。第四类以某个已知事件为参照确定一个时间点,来为所述事件提供时间参照。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谓词性结构+之+方位词;一些时间名词如“明日”、“他日”、“他年”等。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于好(僖93)。”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於山中(桓123)。初,衛侯遊于郊,子南僕。公曰:“余無子,將立女。”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圖。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衹辱。” (哀22)襄仲說。帥兄弟以哭之。他年,其二子來,孟獻子愛
53、之,聞於國(文154)。以上“明日”、“他日”、“他年”意为“第二日”或“(这件事之后)有一天”,都是以前句所述事件为参照的。2.2.2.2 以测度时间为基础的时间表达形式测度时间的主要特征是构成单位的线性排列及线性循环,具体表现为人们用一定的单位来标度和测量时间流中的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时间段。因此这一类主要包括以这些测度单位为基础构成的表达形式。具体又可以分为两小类:第一类既可以作为高一级时间序列中的标度单位来指某一个具体的时点,又可以作为时间单位来测量某一时段。这些时间单位有以下几个:世、代、年、岁、兹、季、月、旬、日。这类时间词前面既可以加上基数词表示时间的长短,如:一日、十一年、数百
54、年等,又可以加上序数词或与序数有关的词表达某一特定时点,如:三月,正月。第二类只能作为高一级时间序列中的标度单位,一般很少用来表示时间长短。如:干支记日法中用到的“壬戌”、“辛丑”、“癸亥”,还有表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朝代名称“虞”、“夏”、“商”、“周”等,表示某个朝代中不同时点的王公年号纪年,表示一年不同时间的四季和特定节气如“分”、“启”、“至”、“闭”等,表示一月内不同时间的“晦”、“朔”、“望”等,表示一日内不同时间的“旦”、“晨”、“莫”、“夕”、“宵”、“夜”等。2.2.2.3 以对时间流的感知为基础的时间表达形式人们往往把时间类比成一条从未来永不停息地流向过去的河流,在此基础上形
55、成了一系列表达时间的形式。如:曩者、鄉者、昔者、昔、古、今、今兹、他日、他年、诘朝、诘旦等。2.2.3 时点、时界和时长从这一角度我们要考察的是时间表达形式表达了时轴上的一个点,一个范围,还是计量了时轴上的一段长度,或是指称时间概念本身。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多次用到了时点、时段的概念,“时点或时段是着眼于它们可以在人们构拟的时间链条上占据某一点或某一段的形态特征来命名的” 李向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第19页。,纯粹依据时间表达形式所表达时间的形态特征来看,这些表达形式都可以笼统地划分为表达时点和时段两类。 李向农(1998)对时点、时段的内涵、表义特征及相关的表达形式进行的详尽的考察和多方面的探
56、讨。他根据表义功能将时点分为定位时点、定点时点,将时段分为指量和划界两种。我们认为,从时间表达形式所起的作用来看,划界时段同指量时段差别较大,而与时点的作用倒很接近。因此我们将时间表达形式分为三类:时点、时界和时长。2.2.3.1 时长的表达表达时长的时间表达形式多是从计量的角度考虑,表示事件或时间本身在时轴上延续或经历的历程或长度。左传中出现的表达时长的形式较简单,一般都是“基数词+时间单位”,如: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隱15)上例中“七月”、“五月”、“三月”指的是从死亡到下葬之间的时间长度。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輦其母,一日而至(莊121
57、)。“一日”指实现某个动作所用的时间。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莊221)“八世”指时间本身经历的长度。2.2.3.2 时点的表达表达时点的形式,为所述事件提供的参照时间是某个已知的时间点或某个已知事件代表的时间点。左传中大部分时间表达形式都是用来表达时点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以事件之间的关联为基础的表达形式一般都表达某个时点。主要包括谓词性结构、谓词性成分和时间名词组成的定中结构、主之谓结构等。2、 大部分时间名词和名词性结构一般表达时点。包括:单音节和双音节的时间名词,序数词+记时单位,时间名词+之+时间名词,一般名词+时间构件,代词+时间名词。3、 介词结构中有一部分用来表达时点,如:於/以/在/当+名词性的时间表达形式,介宾词组“於是”,於+谓词性成分等。2.2.3.3 时界的表达表达时界的形式提供一个时间范围,表明所述状态在此范围中持续,或者所述动作、变化发生在此范围内某一时点上,这个时间范围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时界的表达主要依靠以下形式:名词性结构+之+方位词,谓词性结构+之+方位词,自/由+名词性结构,自/由+代词,介词(主要是“自”)+以+趋向动词,或者表示范围的谓词性结构如“不过(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初中说课稿
- 好朋友起玩说课稿
-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临时行政主管
- 学校园区喷泉施工合同
- 精密仪器公司法务聘用合同
- 体育场馆隔离墙安装合同
- 市政排水工程级配碎石施工合同
- 绿色制造车间环保操作规程
- 2022年大学林业工程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B卷-附解析
- 《中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ppt
- 防火门窗施工方案
- “双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教育PPT课程课件
- 土方填筑碾压试验报告
- 老旧小区排水部分雨污水改造监理细则
- 2022年地壳运动与变化教案与学案
- 《建筑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276
- 市政道路水稳层项目施工合同
- 睿丁英语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
- 转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复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