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第二章 粉末颗粒的分散与表面改性粉末颗粒的分散与表面改性2.1 粉体的表面先现象与表面能粉体的表面先现象与表面能2.2 颗粒的分散颗粒的分散2.3 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影响粉体性能的基本因素影响粉体性能的基本因素 l粉末材料的化学成分粉末材料的化学成分l粉末材料的晶体结构粉末材料的晶体结构l粉末材料的形貌特征粉末材料的形貌特征 粒径粒径 粒径分布粒径分布 形状形状l粉末材料的表面性质粉末材料的表面性质 表面能表面能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 表面化学位表面化学位 表面官能团表面官能团 表面酸碱性表面酸碱性2.1 粉体的表面现象与表面能n粉体颗粒的表面现象粉体颗粒的表面现象n不饱
2、和性(断面)不饱和性(断面)n非均质性(内外原子或离子能量状态不同)非均质性(内外原子或离子能量状态不同)n粉体颗粒的表面能与表面活性粉体颗粒的表面能与表面活性n表面能(表面质点有额外的势能)表面能(表面质点有额外的势能)n表面活性(颗粒小,不饱和质点多,提高表表面活性(颗粒小,不饱和质点多,提高表面活性)面活性)n表面能表面能222KnaGaF颗粒表面能的数量不仅取决于比表面积的大小,还取颗粒表面能的数量不仅取决于比表面积的大小,还取决于断面的几何形状、性质和所处的位置。颗粒的粒决于断面的几何形状、性质和所处的位置。颗粒的粒度变细后,颗粒的表面能和表面活性将大大增加。度变细后,颗粒的表面能和
3、表面活性将大大增加。2.2粉末颗粒的分散粉末颗粒的分散n悬浮体系:悬浮体系: 固体颗粒在气相中悬浮、固体颗粒在液相中悬浮;固体颗粒在气相中悬浮、固体颗粒在液相中悬浮; 液相颗粒在气相中悬浮、液相颗粒在液相中悬浮。液相颗粒在气相中悬浮、液相颗粒在液相中悬浮。n悬浮颗粒的分散性影响粉体工程单元操作和产品质量以及粉悬浮颗粒的分散性影响粉体工程单元操作和产品质量以及粉 体粒度的测量。体粒度的测量。2.2.1 粉末颗粒在粉末颗粒在空气空气中的分散中的分散 粉末颗粒粒径很小时,极易在空气中粘结成团,特别是粉末颗粒粒径很小时,极易在空气中粘结成团,特别是微米、亚微米级的超细粉末,这种现象对粉体的加工过程微米
4、、亚微米级的超细粉末,这种现象对粉体的加工过程极为不利。极为不利。一、颗粒之间的作用力一、颗粒之间的作用力 1. 颗粒分子间的作用力颗粒分子间的作用力 球体间球体间 球与平板球与平板 2. 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力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力 3. 颗粒在湿空气中的粘结力颗粒在湿空气中的粘结力 液桥粘结力液桥粘结力 4. 磁性力磁性力 -单畴颗粒(粒径在单畴临界尺寸以下,只含有单畴颗粒(粒径在单畴临界尺寸以下,只含有 一个磁畴的颗粒)一个磁畴的颗粒) 5. 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咬合力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咬合力 212121112ddddHAFm221sin112sinsin2rrRRFy21124Hd
5、AFw粉末颗粒在空气中的分散粉末颗粒在空气中的分散颗粒之间的作用力颗粒之间的作用力 颗粒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颗粒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 a)小分子之间力作用距离极短,约为小分子之间力作用距离极短,约为1nm,它是一个典型的短程力,与分子间距的,它是一个典型的短程力,与分子间距的7次方成反比,。次方成反比,。 b)极大量分子集合体构成的体系,如超细颗粒,随着颗粒间距离的增大,其分子间极大量分子集合体构成的体系,如超细颗粒,随着颗粒间距离的增大,其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衰减程度明显变缓。这是因为存在着多个分子的综合作用之故。超细颗粒的作用力的衰减程度明显变缓。这是因为存在着多个分子的综合作用之故。超细
6、颗粒间分子的有效间距可达间分子的有效间距可达50nm,可看成长程力。,可看成长程力。 对于半径分别为对于半径分别为R1,R2的两个球体,分子作用力的两个球体,分子作用力Fm为:为: 对于球与平板,对于球与平板, A是是Hamaker常数,单位常数,单位J。Hamaker常数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常数,各种物质的常数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常数,各种物质的Hamaker常数常数A不同。在真空中不同。在真空中A介于介于0.4-4.010-9J间。间。 212126RRRRaAFm212aARFm 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力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力-气态离子的扩散产生气态离子的扩散产生 接触电位差引起的静电引力。颗粒与其它物体
7、接触时,颗粒表面电接触电位差引起的静电引力。颗粒与其它物体接触时,颗粒表面电荷等电量地吸引对方的异电荷,从而产生接触电位差,其值可达荷等电量地吸引对方的异电荷,从而产生接触电位差,其值可达0.5V。接触电位差引起的静电引力可由下式计算。接触电位差引起的静电引力可由下式计算: Fe=4sS s为表面电荷密度,为表面电荷密度,s=q/S, q为实测电量,为实测电量,S为接触面积。为接触面积。 由镜像力产生的静电引力。由镜像力产生的静电引力。 镜象力实际上是一种电荷感应力。其大小是有下式确定:镜象力实际上是一种电荷感应力。其大小是有下式确定: Fim镜象力,单位镜象力,单位N;Q颗粒电荷,单位颗粒电
8、荷,单位C;l电荷中心距电荷中心距离,离,l=2(R+H+/2-D-);R颗粒半径。颗粒半径。库仑力:带电颗粒之间的静电引力库仑力:带电颗粒之间的静电引力 22lQFim颗粒在湿空气中的粘结力颗粒在湿空气中的粘结力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超过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超过65时,水蒸气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集时,水蒸气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集,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液桥粘结力液桥粘结力Fk主要由液桥曲面而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引起的附主要由液桥曲面而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引起的附着力组成,可用下式表示着力组成,可用下式表示: sin)11(2sin)s
9、in(2221RRrrFglk 机械分散:是指用机械力把颗粒团聚团打散。机械分散的必要条件是机械分散:是指用机械力把颗粒团聚团打散。机械分散的必要条件是机械力(通常是指流体的剪切力及压差力)应大于颗粒间的黏着力。机械力(通常是指流体的剪切力及压差力)应大于颗粒间的黏着力。 干燥:由于潮湿空气中颗粒间形成液桥是颗粒团聚的重要原因,而液干燥:由于潮湿空气中颗粒间形成液桥是颗粒团聚的重要原因,而液桥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十倍或几十倍,因此,杜绝液桥的产生后破坏桥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十倍或几十倍,因此,杜绝液桥的产生后破坏业已形成的液桥是保证颗粒分散的重要途径。业已形成的液桥是保证颗粒分散的重要途径。 工程
10、上一般采用加热烘干法,比如用红外线、微波、喷雾干燥等手段工程上一般采用加热烘干法,比如用红外线、微波、喷雾干燥等手段加热微细颗粒,降低粉体的水分含量可保证物料的松散。加热微细颗粒,降低粉体的水分含量可保证物料的松散。 疏水处理:对颗粒表面进行疏水处理,减小水对颗粒的润湿性。比如疏水处理:对颗粒表面进行疏水处理,减小水对颗粒的润湿性。比如对玻璃表面的硅烷化处理可使水对玻璃的润湿由对玻璃表面的硅烷化处理可使水对玻璃的润湿由0提高到提高到118,因,因而可有效地抑制玻璃珠表面与平板玻璃间液桥的产生,降低相互间的而可有效地抑制玻璃珠表面与平板玻璃间液桥的产生,降低相互间的作用力,减少颗粒团聚的倾向。作
11、用力,减少颗粒团聚的倾向。 静电分散:对于同质颗粒,如果表面荷电性质相同,静电力起到排斥静电分散:对于同质颗粒,如果表面荷电性质相同,静电力起到排斥作用,因此可用静电力进行颗粒分散。作用,因此可用静电力进行颗粒分散。 其方法是将颗粒群连续通过电晕放电形成的离子电帘,从而使颗粒其方法是将颗粒群连续通过电晕放电形成的离子电帘,从而使颗粒表面荷电,其最终荷电量与电场强度和颗粒的介电常数相关。表面荷电,其最终荷电量与电场强度和颗粒的介电常数相关。 二、颗粒在空气中的分散方法二、颗粒在空气中的分散方法 2.2.2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 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过程,本质上受两种基本作
12、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过程,本质上受两种基本作用支配,即液体对固体颗粒的浸润及液体中固体颗粒间的用支配,即液体对固体颗粒的浸润及液体中固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n 液体对固体颗粒的浸润液体对固体颗粒的浸润 一圆柱体颗粒悬浮与液体的表面。如颗粒表面张力及润湿角足够大,一圆柱体颗粒悬浮与液体的表面。如颗粒表面张力及润湿角足够大,颗粒将稳定地处于液体表面而不下沉。颗粒将稳定地处于液体表面而不下沉。 悬浮于表面的条件为:悬浮于表面的条件为: 4dglsind2H(pl)gd2him l g 式中式中d 为圆柱体颗粒的横截面直径,为圆柱体颗粒的横截面直径,H是颗粒高,是颗粒高,l 是液体密度,是
13、液体密度,p 是颗粒密度,是颗粒密度, gl是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张力,是润湿角,是润湿角,him是颗粒表面的是颗粒表面的沉没深度。沉没深度。n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当微粒在液体中时候,必须考虑液体分子与颗粒分子群的作用,以分子间的作用力:当微粒在液体中时候,必须考虑液体分子与颗粒分子群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颗粒间分子作用力的影响。及这种作用对颗粒间分子作用力的影响。 Hamaker 常数:常数:A132=(A111/2A331/2) (A221/2A331/2) FMA132R/12h2 不同质颗粒不同质颗粒 :A33介于介于A22与与A11间间 则则A1
14、32为负,为负, FM为正,为正, 排斥力。排斥力。同质颗粒:同质颗粒: A11A22 A132为正,为正, FM为负,为负, 恒为吸引力。恒为吸引力。双电层作用力: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可以是固体双电层作用力: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可以是固体 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 本身的电离作用使离子进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本身的电离作用使离子进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 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 的结构。的结构。 固液之间可以发生相对移动处(即固相连带束缚的固液之间可以发生相对移动处
15、(即固相连带束缚的 溶剂化层和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溶剂化层和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电位(电位(Zeta电位)。电位)。 同质固体颗粒:双点层静电作用力恒表现为排斥力,同质固体颗粒:双点层静电作用力恒表现为排斥力, 因此它是防止颗粒相互团聚的主要因此它是防止颗粒相互团聚的主要 原因之一。原因之一。 不同质的颗粒:不同质的颗粒:Zeta电位为不同值,甚至不同号,对于电位电位为不同值,甚至不同号,对于电位 异号的颗粒,静电作用力则表现为吸引力,异号的颗粒,静电作用力则表现为吸引力, 即使电位同号,若两者绝对值相差很大,即使电位同号,若两者绝对值相差很大, 颗粒间仍可出现静电引力。颗粒间仍可出现静电引力
16、。 溶剂化膜作用力:颗粒在液体中引起其周围液体分子结构的变化,称溶剂化膜作用力:颗粒在液体中引起其周围液体分子结构的变化,称为结构化。对于极性表面的颗粒,极性液体分子受颗粒的很强作用,为结构化。对于极性表面的颗粒,极性液体分子受颗粒的很强作用,在颗粒周围形成一种有序排列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溶剂化膜。对非在颗粒周围形成一种有序排列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溶剂化膜。对非极性表面的颗粒,极性液体分子将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而在颗粒周围极性表面的颗粒,极性液体分子将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而在颗粒周围形成具有排斥颗粒作用的另一种溶剂化膜。形成具有排斥颗粒作用的另一种溶剂化膜。 水的溶剂膜作用力水的溶剂膜作用力FS可
17、由下式给出可由下式给出 Fs=K exp(-h/) 为体相水中氢键键长,为体相水中氢键键长,h是溶剂膜厚度,是溶剂膜厚度,K是系数。是系数。 极性表面:极性表面: K0, FS为排斥力为排斥力 非极性表面:非极性表面:K0, FS为吸引力为吸引力 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层的空间位阻效应: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层的空间位阻效应: 当颗粒表面吸附有机或无机聚合物时,聚合物吸附层将在颗粒接近当颗粒表面吸附有机或无机聚合物时,聚合物吸附层将在颗粒接近时产生一种附加的作用,称为空间位阻效应。当吸附层牢固且相当致时产生一种附加的作用,称为空间位阻效应。当吸附层牢固且相当致密,有良好溶剂化性质时,它起对抗微粒接近及聚团
18、的作用,此时高密,有良好溶剂化性质时,它起对抗微粒接近及聚团的作用,此时高聚物吸附层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排斥力。虽然这种力只是当颗粒间距达聚物吸附层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排斥力。虽然这种力只是当颗粒间距达到双方吸附层接触时才出现。到双方吸附层接触时才出现。 另一种情况,当链状高分子在颗粒表面的吸附密度很低,比如小于另一种情况,当链状高分子在颗粒表面的吸附密度很低,比如小于50%或更小,它们可以同时在两个或多个颗粒表面吸附,此时颗粒通或更小,它们可以同时在两个或多个颗粒表面吸附,此时颗粒通过高分子的桥连作用而聚团。这种聚团的结构疏松,密度低,强度也过高分子的桥连作用而聚团。这种聚团的结构疏松,密度低,强度
19、也低,聚团中的颗粒相距较远。低,聚团中的颗粒相距较远。颗粒的聚集状态颗粒的聚集状态DLVO理论:颗粒的聚团与分散主要取决于他们间分子吸引力与双电层静电排斥力的相理论:颗粒的聚团与分散主要取决于他们间分子吸引力与双电层静电排斥力的相对关系。对关系。 当颗粒距离较大时,双电层未重叠,吸引力起主要作用,因此总势能为负值。当颗粒当颗粒距离较大时,双电层未重叠,吸引力起主要作用,因此总势能为负值。当颗粒靠近到一定距离以至双电层重叠,则排斥力起主要作用,势能显著增加,但与此同时靠近到一定距离以至双电层重叠,则排斥力起主要作用,势能显著增加,但与此同时,粒子之间的吸引力也随距离的缩短而增大。当距离缩短到一定
20、程度后,吸引力又占,粒子之间的吸引力也随距离的缩短而增大。当距离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吸引力又占优势,势能便随之下降。优势,势能便随之下降。 实际的情况远比上述理论分析复杂的多。首先颗粒间相互作用与颗粒的表面性质,特实际的情况远比上述理论分析复杂的多。首先颗粒间相互作用与颗粒的表面性质,特别是润湿性密切相关。其次,这种相互作用还与颗粒表面覆盖的吸附层的成分、覆盖别是润湿性密切相关。其次,这种相互作用还与颗粒表面覆盖的吸附层的成分、覆盖率、吸附浓度及厚度等有关。对于异质颗粒还可能出现分子作用力为排斥力而静电作率、吸附浓度及厚度等有关。对于异质颗粒还可能出现分子作用力为排斥力而静电作用力为吸引力的情况
21、。用力为吸引力的情况。三、固液体系中固体颗粒分散的调控三、固液体系中固体颗粒分散的调控体系的调控:相同极性原则体系的调控:相同极性原则 极性颗粒极性溶剂极性颗粒极性溶剂 非极性颗粒非极性溶剂非极性颗粒非极性溶剂分散剂的加入:分散剂的加入: 无机电解质:聚磷酸钠,硅酸钠,氢氧化钠及苏打等无机电解质:聚磷酸钠,硅酸钠,氢氧化钠及苏打等 作用:作用: 在颗粒表面吸附,一方面显著提高颗粒表面在颗粒表面吸附,一方面显著提高颗粒表面Zeta电位值,从电位值,从 而产生强的双电层静电排斥作用。而产生强的双电层静电排斥作用。 聚合物在颗粒表面的吸附层可诱发很强的空间位阻效应。聚合物在颗粒表面的吸附层可诱发很强
22、的空间位阻效应。 可增强颗粒表面对水的润湿程度,从而有效防止颗粒在水中可增强颗粒表面对水的润湿程度,从而有效防止颗粒在水中 的聚团。的聚团。 表面活性剂:其分散作用主要表现为它对颗粒表面湿润性的调整。表面活性剂:其分散作用主要表现为它对颗粒表面湿润性的调整。 高分子聚合物:利用它在颗粒表面的吸附膜的强化的空间位阻效应。高分子聚合物:利用它在颗粒表面的吸附膜的强化的空间位阻效应。这种分散剂要求吸附膜致密,空间位阻大,因而其用量也就大这种分散剂要求吸附膜致密,空间位阻大,因而其用量也就大 。机械调控:机械调控: 超声分散超声分散 机械搅拌机械搅拌常用分散体系常用分散体系介质类别介质类别介质溶液介质
23、溶液固体颗粒固体颗粒分散剂分散剂极性极性水水大多数无机盐、氧大多数无机盐、氧化物、硅酸盐类颗化物、硅酸盐类颗粒、煤粉、木炭、粒、煤粉、木炭、炭黑、石墨颗粒等炭黑、石墨颗粒等鞣酸、亚油鞣酸、亚油酸钠、草酸酸钠、草酸钠钠极性极性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乙醇、乙二醇、乙醇、乙二醇、丁醇、甘油丁醇、甘油+水、水、丙醇丙醇锰、铜、铁、钴金锰、铜、铁、钴金属粉,氧化物陶瓷属粉,氧化物陶瓷粉、糖粉、淀粉、粉、糖粉、淀粉、有机物粉。有机物粉。六偏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等非极性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环已烷、二甲环已烷、二甲苯、苯煤油、苯、苯煤油、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绝大多数疏水颗粒、绝大多数疏水颗粒、水泥、白垩、碳化水泥、白垩
24、、碳化钨颗粒等。钨颗粒等。亚油酸等亚油酸等2.3 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 2.3.1 定义定义 用一定的方法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修饰及加工,有目的地改变颗粒表面用一定的方法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修饰及加工,有目的地改变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满足粉末加工过程及应用的需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满足粉末加工过程及应用的需要。 主要方法主要方法 物理方法:机械力处理、辐射、溅射以及相结合的真空技术处理。物理方法:机械力处理、辐射、溅射以及相结合的真空技术处理。 化学方法:浸泡、原位或非原位化学反应的表面吸附或沉积。化学方法:浸泡、原位或非原位化学反应的表面吸附或沉积。 处理目的处理目
25、的 亲水性修饰;亲水性修饰; 亲油性修饰;亲油性修饰; 改变磁性;改变电性;改变光学性质;增加改变磁性;改变电性;改变光学性质;增加耐候性。耐候性。2.3.2 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 一、物理法表面改性一、物理法表面改性 1. 超声处理:改变材料的特性和状态。超声处理:改变材料的特性和状态。 主要作用:清洗表面污染物;主要作用:清洗表面污染物; 分解表面试剂吸附层;分解表面试剂吸附层; 空化作用;空化作用; 促进悬浮体结构分散;促进悬浮体结构分散; 改变半导体和顺磁颗粒的性能。改变半导体和顺磁颗粒的性能。 2. 辐射处理:改变颗粒表面性质。辐射处理:改变颗粒表面性质。 3
26、. 电化学改性:改变颗粒表面成分及特性。电化学改性:改变颗粒表面成分及特性。 4.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改变颗粒表面形态、结构和性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改变颗粒表面形态、结构和性质。 一、物理法表面改性一、物理法表面改性超声处理:超声波可产生强烈的振动及对介质的空化,并由此诱导出超声处理:超声波可产生强烈的振动及对介质的空化,并由此诱导出热、光、电、化学和生物现象,甚至使材料的特性和状态发生变化。热、光、电、化学和生物现象,甚至使材料的特性和状态发生变化。 辐射处理是将高能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能量传递辐射处理是将高能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能量传递给介质,使介质发生电
27、离和激发等变化,从而引起缺陷生成,辐射化给介质,使介质发生电离和激发等变化,从而引起缺陷生成,辐射化学反应,热效应,荷电效应等从而使颗粒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改变颗学反应,热效应,荷电效应等从而使颗粒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改变颗粒表面性质。粒表面性质。外加电场:外加电场: 当固当固液体系(如矿物颗粒一水的矿浆)达到稳定状态时各种无机液体系(如矿物颗粒一水的矿浆)达到稳定状态时各种无机离子达到平衡,整个体系存在一个平衡电位,即矿浆电位。当通过电离子达到平衡,整个体系存在一个平衡电位,即矿浆电位。当通过电极施加电场作用于整个矿浆时,各种离子的平衡被打破,矿浆的离子极施加电场作用于整个矿浆时,各种离子的平衡
28、被打破,矿浆的离子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矿物颗粒表面成分及特性发生变化。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矿物颗粒表面成分及特性发生变化。 主要作用:清洗表面污染物;主要作用:清洗表面污染物; 分解表面试剂吸附层;促进空化作用;悬浮分解表面试剂吸附层;促进空化作用;悬浮体结构分散;改变半导体和顺磁颗粒的性能体结构分散;改变半导体和顺磁颗粒的性能 2.3.2 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粉末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物理法表面改性物理法表面改性等离子体: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由大量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和中性粒子构成,并宏观表现等离子体是由大量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和中性粒子构成,并宏观表现为电中性,导电率很高的气态物质。是物质存在
29、的第四状态。等离子为电中性,导电率很高的气态物质。是物质存在的第四状态。等离子体可通过高温下粒子的热运动,使分子,原子剧烈碰撞离解形成离子体可通过高温下粒子的热运动,使分子,原子剧烈碰撞离解形成离子和电子。和电子。 用等离子处理粉末的方法有:用等离子处理粉末的方法有: (1)用聚合物气体的等离子体对粉末进行表面处理,在颗粒表面)用聚合物气体的等离子体对粉末进行表面处理,在颗粒表面形成聚合物薄膜。形成聚合物薄膜。 (2)用非聚合物气体如)用非聚合物气体如Ar,He,H2O的等离子体处理粉末表面的等离子体处理粉末表面,除去粉末表面吸附的杂质,并在粉末表面引入各种活性基团。,除去粉末表面吸附的杂质,
30、并在粉末表面引入各种活性基团。 (3)也可由颗粒表面活性自由基引发接聚合反应,从而生成大分)也可由颗粒表面活性自由基引发接聚合反应,从而生成大分子量的聚合物薄膜。子量的聚合物薄膜。 二、化学法表面改性二、化学法表面改性包覆处理改性包覆处理改性 固相包覆改性:固相包覆改性: 通常是指将常温下互无粘性也不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一种是要改性通常是指将常温下互无粘性也不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一种是要改性的无机物颗粒,另一种是无机物超细粉,也可是有机物)通过一定的处理,的无机物颗粒,另一种是无机物超细粉,也可是有机物)通过一定的处理,使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包覆在颗粒表面,从而实现表面改性的方法。使一种
31、物质或几种物质包覆在颗粒表面,从而实现表面改性的方法。 实现固相包覆主要是靠机械力作用。对于高分子聚合物固相包覆,是使高实现固相包覆主要是靠机械力作用。对于高分子聚合物固相包覆,是使高聚物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产生裂解,结构化,环化,离子化和异构化等化学变聚物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产生裂解,结构化,环化,离子化和异构化等化学变化,然后在活性固体表面,在引发剂作用下实现聚合及接枝而包覆固体颗粒化,然后在活性固体表面,在引发剂作用下实现聚合及接枝而包覆固体颗粒表面。表面。 液相包覆改性液相包覆改性 是指在液相中通过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包覆,包覆物质包括金属氧化物是指在液相中通过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包覆,包
32、覆物质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聚合物,硫化物等。常用的液相包覆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金属,聚合物,硫化物等。常用的液相包覆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非均相凝聚法,化学镀等。,微乳液法,非均相凝聚法,化学镀等。 化学气相沉积表面包覆改性化学气相沉积表面包覆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表面化学改性2.3.3 表面改性剂表面改性剂偶联剂:偶联剂: 偶联剂是两性结构物质,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团可与颗粒表面的各种偶联剂是两性结构物质,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团可与颗粒表面的各种官能团反应,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合,另一部分基团可与有机高分子官能团反应,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合,另一部分基团可与有机高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或物
33、理缠绕,从而将粉体颗粒与有机基体两种性质差异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缠绕,从而将粉体颗粒与有机基体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改善因加入固体相颗粒的复合材料的很大的材料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改善因加入固体相颗粒的复合材料的强度,体系流变性等。强度,体系流变性等。常见的类型:有机硅、钛酸酯、铝酸酯偶联剂和有机铬化合物。常见的类型:有机硅、钛酸酯、铝酸酯偶联剂和有机铬化合物。特点:特点: 钛酸酯偶联剂表面修饰效果较好,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钛酸酯偶联剂表面修饰效果较好,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 有机硅最常用的是硅烷偶联剂,有机硅最常用的是硅烷偶联剂, 其它如有机膦、硼化合物等也有较好的应用。其它如
34、有机膦、硼化合物等也有较好的应用。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化学通式:化学通式:YRSiX3 ,其中,其中X为与硅原子结合的水解性基,有氯基,烷氧基,乙为与硅原子结合的水解性基,有氯基,烷氧基,乙酰氧基,异丙烯基,氨基等。酰氧基,异丙烯基,氨基等。X基团特性:基团特性: 乙酰氧基,异丙烯氧基,氨基为水解性基的硅烷反应活性强,水解反应速度快,乙酰氧基,异丙烯氧基,氨基为水解性基的硅烷反应活性强,水解反应速度快,贮存稳定性低,使用不便。贮存稳定性低,使用不便。 以氯为水解基的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以氯为水解基的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HCl腐蚀性强。腐蚀性强。 目前市售常用的是烷氧基为水解性基的硅烷。水解性基目前
35、市售常用的是烷氧基为水解性基的硅烷。水解性基X的水解反应速度与的水解反应速度与PH值值相关,相关,PH值为值为7时水解速度最慢。烷氧基数目越多,水解反应速度越快,另外烷时水解速度最慢。烷氧基数目越多,水解反应速度越快,另外烷氧基的碳数越多,水解速度越慢。氧基的碳数越多,水解速度越慢。 Y基团特性:是能与有机基质反应的有机官能基,典型的有机官能基有乙烯基,环氧基基团特性:是能与有机基质反应的有机官能基,典型的有机官能基有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氨基,硫基等。适用于不同的有机树脂体系,有机官能团通过亚,甲基丙烯酰氧基,氨基,硫基等。适用于不同的有机树脂体系,有机官能团通过亚烷基烷基R形成形
36、成SiC键而与硅原子结合,有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键而与硅原子结合,有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硅烷偶联剂同粉末颗粒的结合,是从硅烷低聚物与颗粒表面的羟基作用开始的,因硅烷偶联剂同粉末颗粒的结合,是从硅烷低聚物与颗粒表面的羟基作用开始的,因此表面上具有活性羟基的无机物如玻璃,二氧化硅等有很强的亲和性和反应性,而对此表面上具有活性羟基的无机物如玻璃,二氧化硅等有很强的亲和性和反应性,而对表面无羟基或极性很小的无机物如碳酸钙,碳黑等,硅烷偶联剂的处理效果就较差。表面无羟基或极性很小的无机物如碳酸钙,碳黑等,硅烷偶联剂的处理效果就较差。钛酸脂偶联剂钛酸脂偶联剂化学通式:化学通式:
37、(RO)mTi(OXRY)n, 其中其中1m4, m+n6; R为短碳链烷烃基。为长碳链烷烃为短碳链烷烃基。为长碳链烷烃基,基,X为为C、N、S、P等元素,等元素,Y为羟基、氨基、环氧基、双键等基团,它具备为羟基、氨基、环氧基、双键等基团,它具备6个作用个作用不同的功能基团。不同的功能基团。 (RO)m 功能团是与粉体颗粒偶联作用的基团,通过烷氧基与颗粒表面吸附的微量功能团是与粉体颗粒偶联作用的基团,通过烷氧基与颗粒表面吸附的微量羟基或质子发生化学反应,偶联到粉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同时释放出异丙醇。由于羟基或质子发生化学反应,偶联到粉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同时释放出异丙醇。由于偶联基团的差异,对
38、粉体含水量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求。偶联基团的差异,对粉体含水量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求。TiO 功能团起酯基和交联功能。某些钛酸酯偶联剂能够和有机高分子中的酯基功能团起酯基和交联功能。某些钛酸酯偶联剂能够和有机高分子中的酯基,羧基等进行酯基转移和交联,使钛酯基、粉体颗粒及有机高分子间发生交联。,羧基等进行酯基转移和交联,使钛酯基、粉体颗粒及有机高分子间发生交联。X 功能团是功能团是X 连接钛中心带有功能性的基团。钛酸酯分子中连接钛中心的基团如长连接钛中心带有功能性的基团。钛酸酯分子中连接钛中心的基团如长链烷氧基,酚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以及焦磷酸基等,这些基团决定偶联剂的特链烷氧基,酚基、羧基、磺酸基
39、、磷酸基以及焦磷酸基等,这些基团决定偶联剂的特性和功能,如磺酸基赋予一定的触变性,焦磷酸基具有阻燃、防锈、亚磷酸配位基具性和功能,如磺酸基赋予一定的触变性,焦磷酸基具有阻燃、防锈、亚磷酸配位基具有抗氧化性功能等。有抗氧化性功能等。R 长链的纠缠基团,适用于热塑性树酯,长的脂肪族碳链比较柔软,能和有机基体长链的纠缠基团,适用于热塑性树酯,长的脂肪族碳链比较柔软,能和有机基体进行弯曲缠绕,增强和基料的结合力,提高它们的相容性,引起粉末颗粒界面上表面进行弯曲缠绕,增强和基料的结合力,提高它们的相容性,引起粉末颗粒界面上表面能变化,改善粉体颗粒和基料体系熔融流动性和加工工艺性。能变化,改善粉体颗粒和基
40、料体系熔融流动性和加工工艺性。Y 固化反应基团,适用予热固性树酯,当活性基团连接在钛的有机骨架上,就能使固化反应基团,适用予热固性树酯,当活性基团连接在钛的有机骨架上,就能使偶联剂和有机聚合物进行化学反应而交联。使粉体颗粒与基体结合。偶联剂和有机聚合物进行化学反应而交联。使粉体颗粒与基体结合。n为非水解基团数。钛酸酯偶联剂分子中非水解基团的数目至少应具有两个以上。在螯为非水解基团数。钛酸酯偶联剂分子中非水解基团的数目至少应具有两个以上。在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中具有两个或三个非水解基团,在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中含有合型钛酸酯偶联剂中具有两个或三个非水解基团,在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中含有三个非水
41、解基团。由于分子中的三个立体支撑点的作用,可以加强链纠缠,并且带有三个非水解基团。由于分子中的三个立体支撑点的作用,可以加强链纠缠,并且带有大量碳原子数,急剧改变表面能,导致黏度大幅下降。三个非水解基团可以代任意改大量碳原子数,急剧改变表面能,导致黏度大幅下降。三个非水解基团可以代任意改变,可根据相容性的要求,任意调节碳链长短,又可根据性能的要求,部分改变连接变,可根据相容性的要求,任意调节碳链长短,又可根据性能的要求,部分改变连接钛中心的基团,既可适用于热塑性塑料又可适用于热固性塑料钛中心的基团,既可适用于热塑性塑料又可适用于热固性塑料。 粉体颗粒表面化学修饰的共同规律粉体颗粒表面化学修饰的
42、共同规律 吸附性质吸附性质吸附部位吸附部位吸附形式吸附形式吸附特点吸附特点表面化学反应表面化学反应固相反应固相反应在表面生成独立新相在表面生成独立新相多层多层化学吸附化学吸附双电层内层双电层内层非类质同相离子或非类质同相离子或分子的化学吸附分子的化学吸附生成表面化合物(单分子层)生成表面化合物(单分子层)类质同相离子的类质同相离子的交换吸附交换吸附可深入固相晶格内部可深入固相晶格内部定位离子吸附定位离子吸附非等当量吸附,改变表面电位非等当量吸附,改变表面电位物理吸附向化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过渡学吸附过渡双电层外层双电层外层离子的特性吸附离子的特性吸附可引起动电位变号可引起动电位变号离子的扩散层吸
43、附离子的扩散层吸附压缩双电层,静电物理吸附压缩双电层,静电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相界面相界面分子的氢键吸附分子的氢键吸附强分子吸附,具有向化学吸附的强分子吸附,具有向化学吸附的过渡性质过渡性质偶极分子吸附偶极分子吸附较强分子吸附较强分子吸附分子的色散吸附分子的色散吸附弱分子吸附弱分子吸附粘附粘附相相-相作用相作用机械粘附性质机械粘附性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化学吸附 概念:指表面修饰剂与粉体颗粒表面的晶格离子(或原子)发生化学反应概念:指表面修饰剂与粉体颗粒表面的晶格离子(或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参与反应的质点间进行电子转移或电子公有,在粉体颗粒表面形成离子,参与反应的质
44、点间进行电子转移或电子公有,在粉体颗粒表面形成离子键、共价键或配位键等强键键合的吸附。键、共价键或配位键等强键键合的吸附。 特点:特点: 具有极大的选择性及不可逆性具有极大的选择性及不可逆性 定点吸附定点吸附 单层为主或多层单层为主或多层 不能按化合物的计量关系进行计算不能按化合物的计量关系进行计算物理吸附:静电吸附和分子吸附。物理吸附:静电吸附和分子吸附。 原则上只要与粉体表面电位异号的离子,均可与粉体表面发生静电物原则上只要与粉体表面电位异号的离子,均可与粉体表面发生静电物理吸附,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可形成多层吸附。理吸附,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可形成多层吸附。 分子吸附主要靠分子力作用而实现的
45、吸附,吸附质为分子,如烷烃分分子吸附主要靠分子力作用而实现的吸附,吸附质为分子,如烷烃分子、偶极分子在离子晶体型分子,分子吸附又包括强分子吸附和弱分子、偶极分子在离子晶体型分子,分子吸附又包括强分子吸附和弱分子吸附。子吸附。表面吸附自由能的变化:表面吸附自由能的变化: 为表面吸附总自由能;为表面吸附总自由能; 为共价键吸附自由能;为共价键吸附自由能; 为电性吸附自由能;为电性吸附自由能; 为溶剂化效应自由能;为溶剂化效应自由能; 为碳链间的缔合能;为碳链间的缔合能; 为氢键吸附自由能。为氢键吸附自由能。 2chemsolCHheleGGGGGG GchemGeleGsolG2CHGhG改性剂与
46、颗粒表面的相互作用改性剂与颗粒表面的相互作用 按共价键理论,以硅烷偶联剂与矿物颗粒间的作用为例表述作用过程如下:按共价键理论,以硅烷偶联剂与矿物颗粒间的作用为例表述作用过程如下:(a)水解)水解 RSiX3+3H2ORSi(OH)3+3HX(b)缩合)缩合 (c)与颗粒表面羟基作用生成氢键,然后脱水,由氢键转化为共价键)与颗粒表面羟基作用生成氢键,然后脱水,由氢键转化为共价键 修饰粉体与有机基体之间的作用机理修饰粉体与有机基体之间的作用机理 (1) 界面层理论:界面层理论: a)以官能团理论为基础的界面层扩散理论。对粉体颗粒表面进行处以官能团理论为基础的界面层扩散理论。对粉体颗粒表面进行处理时
47、,所用偶联剂不仅一端要有与粉体颗粒表面以化学键相结合的基理时,所用偶联剂不仅一端要有与粉体颗粒表面以化学键相结合的基团,而且另一端应能溶解、扩散到树脂的界面区域中,并与大分子链团,而且另一端应能溶解、扩散到树脂的界面区域中,并与大分子链发生纠缠或形成化学键。发生纠缠或形成化学键。 b)以表面能为出发点的界面层理论。粉体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以表面能为出发点的界面层理论。粉体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当其与基体树脂复合时,树脂应能对其润湿,这是最基本的热力学条当其与基体树脂复合时,树脂应能对其润湿,这是最基本的热力学条件。为了提高树脂对粉体颗粒的润湿性,粉体必须用偶联剂处理,以件。为了提高树脂对粉体颗粒的润湿性,粉体必须用偶联剂处理,以降低其表面能。若偶联剂的降低其表面能。若偶联剂的R基团中含有极性基,则处理后粉体肯有较基团中含有极性基,则处理后粉体肯有较高的表面能;若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营销 课件
- 西京学院《电工电子实训》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知识产权法学》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艺术采风》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举一反三系列专题2.1 温度和温标(含答案)
- 西华师范大学《平面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个人理财实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创业管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英汉笔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美加盟模板课件
-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17 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 甾体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课件
- 乒乓球一级裁判培训班规程讲座课件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概要课件
- 产品质量保障方案
- 李白的性格思想课件
- (完整版)标书密封条格式word
- 财务会计费用原始凭证分割单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