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易经大门的三把钥匙_第1页
打开易经大门的三把钥匙_第2页
打开易经大门的三把钥匙_第3页
打开易经大门的三把钥匙_第4页
打开易经大门的三把钥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打开易经大门的三把钥匙 (2016-06-24 19:11:57)转载标签:文化哲学在世人眼中,易经是神秘难懂的,它神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难懂。易经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古代著作,后来人无论怎么样去解读它,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文字所要表述的意思。有人认为,易经经文东鳞西爪、神秘晦涩,要搞清楚太困难了。乍一看,的确如此,从汉代以来,许多鼎鼎大名的学者相继对易经注解,之所以不断地进行注解,原因就是对前人的注解不很满意。历代学者对易经的注解都有一个通病,形象地说就是:读者打开书本好像什么都明白了,合起书本一脸茫然。根据对易经多年的研究,本人以为,打开易经神秘大门需要三把钥匙,这就是:象形文字、比喻修辞和省略

2、句式,即探究象形文字本义、分清比喻与直接论述、补充完善省略句式。一、象形文字系辞传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孔子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那么说来,圣人的思想是不是就不能够完全显示出来了?孔子说:“圣人创立象,用来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卦,用来完全表达实情与虚假;配上卦辞,用来完全表达要说的话;更改而交换爻,用来完全表达是否适宜;有如敲击以惊动、摇晃以促使,完全表述清楚了深奥的哲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易经的卦爻辞是完全表达出了易经所要表达的思想。

3、以易经的卦爻辞为对象,借助古文字这个工具去研究,思路应该是合理的。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隶楷书阶段,前一阶段终于秦代,后一阶段延续至今,字体演变过程中,也伴随着字义的变化。秦朝统一文字,实际上是文字在秦朝经历了非自然演变,这种非自然演变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秦朝是个短命王朝,所以在本朝统治时期内,文字非自然演变的不良后果尚未得到有效的修复。紧接着是秦末的天下大乱,目不识丁的刘邦、项羽率领大军攻进咸阳,只懂得掠夺所谓的珍宝,把古代文献付之一炬。在西汉初年,当时的学者已经不认识先秦阶段的文字了,并称它们为“古文”或“古字”。汉书艺文志记载,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古文

4、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史记儒林传记载:“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由此可见,孔子时代的书籍还采用古文字,在孔子身后不足400年,世人已经基本上不懂古文字了。孔安国是孔子第10世孙,与武帝是同时代的人,他负责翻译了这些古文字写成的书籍。汉书郊祀志记载:汉宣帝在美阳发现古鼎,大臣中多数人认为“宜荐见宗庙”,而“张敞好古文字,按鼎勒铭而上议曰: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藏)之于宫庙也。不宜荐于宗庙”。由此可见,在西汉时期即有“古文字”之说,而且当时懂得古文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说文解字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

5、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该书后叙中说:“古文,孔子壁中书也。”并将大篆以外的先秦文字称为“古文”。说文解字对汉字字形的分析研究,主要是采用小篆、隶书字形,也有少量金文。可以推测,在秦朝对文字统一、改造的过程中,必然会留存象形文字转化为篆书的相关资料,这是文字演变过程中承接两个阶段的重要文献,只可惜这些文献资料随着那场伟大的秦末农民战争,灰飞烟灭了。刘、项在咸阳城中的一把火,造成了汉字字形、字义割裂,几乎不可能再复原。说文解字成书100多年以后,曹魏时期王弼(226年249年)对易经进行了注解。王弼的注解,一直被视为易经研究的义理派的经典之作。唐朝初年,易经的解读分施、孟、梁邱、京等派,

6、主要有高费与施孟争胜,文字今古,师说歧异,种种分歧,各持一端。唐太宗下令孔颖达主持编纂五经注疏定本。孔颖达在众多的经书章句中,选择一家优秀的注释作为标准注本,然后对经文注文详加疏通阐释。孔颖达以“王(弼)注义例明备,独冠古今”,故孔颖达易经正义采用王弼注本。从此,对易经卦爻辞的注释有了标准版本。后世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脱离唐太宗钦定的孔颖达的易经正义。平心而论,我们依照正义的解读去研究易经,很多卦爻辞难以说明其准确含义,显得神秘晦涩,这样造成了普通读者对易经敬而远之。至今,人们说起传统文化的起源,对易经避而不谈,转而认为是受易经影响而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仔细想一想,既然存在“百家争鸣”

7、,就说明各家的学说都有其片面性,能分而不能合,诸子百家共同的源头文化,非易经莫属。易经成书的年代,是甲骨文和金文等象形文字年代;孔子所处的年代,是甲骨文、金文等文字逐步转变为籀文(大篆)、小篆的年代,象形文字的字义也正在发生变化。孔子所作的易传,既是易经的点评、补充、发展,也有向那个年代的人做翻译的意思。仅从文字角度说,孔子对易经注解的准确性,应该是大大高于汉朝以及以后朝代的学者的。换句话说,如果要找易经本经真正的权威注解,非易传莫属。举例说明。在师卦中,六三爻爻辞“师或舆尸”。一般的翻译为:“军队有可能用大车装载着尸体回来了。”但是用象形文字的造字本义逐字分析,就立刻发现问题了。“师”字甲骨

8、文字形是,是兵符,代表军队,这个字没有大的问题。“或”字是“国”、“域”两个字的本字,其甲骨文字形是(戈,武器)(囗,城郭),字义是“军队守卫城邑”;这里所谓的军队,是相对于一般群众而言的。与“或”相对应的是“咸”字,是指“全民皆兵守卫城邑”。说文解字把它归在“戈”部。“或”字在后来字义引申为“有的人,有的事,有的时候”,这个义项也只见于古文。“舆”字甲骨文字形是,本义是“众人用手推车或抬轿”,后来引申为名词“车、轿”和形容词“公众的”等。“尸”字不是指“尸体”。在周礼中有明确的记载,“尸”是指“代替死者受人祭拜的人”,是活人而不是死人,例如成语“尸位素餐”。这样一来,“师或舆尸”的准确翻译应

9、该为:“守护国家的军队看似精甲锐兵,其实就像高坐在轿子上着接受祭祀的尸一样,是毫无用处的傀儡”。二、省略句式古人说话也是用句子表达的,并用多个句子组成完整的篇章;在书面表达上,就出现了与口语很大差异,即大大地进行了省略。省略的原因,无非是书写方式和书写载体保存的困难。我们知道,在商周时期,文字的书写、记录,采用刀刻甲骨的方法。 使用刀刻书写的方式,书写、保存和阅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个时期人们的行文一般极其简练,甚至省略了大部分我们现在认为是必需的内容。这些困难和不便是普遍的现象,所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省略句式,当时人们阅读并无大碍。这种情况就像当今的网络语言一样,熟悉网络语言的年轻人之间

10、沟通起来心领神会,不熟悉的人就被弄得一头雾水。所以,我们在翻译易经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对省略的句子进行补充完善。在这方面,易传对我们完整理解本经原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我们一般认为,无论怎么省略,一个句子不能没有谓语,但是古人并不见得遵守这些语法规定。很多读者从书店买了一本易经,欣欣然回家打开来看,第一卦的第一句卦辞“元亨利贞”,怎么解释都不通,感觉到自己从小学习的古文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古今的注疏参考都觉得不对劲,从此学习易经的兴趣大减,以至于束之高阁,再也懒得阅读了。窃以为,“元亨利贞”是一个整句省略后的保留成分,它不是句子的谓语,而是句子的定语。现代汉语的完整句式,用成分表达依次是

11、:定、主、状、谓、补、定、宾。以此来衡量,“元亨利贞”就是宾语的定语。把这个句子各个成分补充齐全了,用白话文解释就是这样的:“乾”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对于天地万物就像是君子对于世人一样,这个君子是一个具有“元亨利贞”品质的人啊。一般地,在易经中用自然界的事物来类比人的行为,这里却是相反的做法。总之,比喻是要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不熟悉的事物用熟悉的事物来对照说明,如此而已。这也就引出了易经研读的第三个要点。三、比喻修辞使用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是古代典籍常见的说理方法。李约瑟等学者指责易经的缺点就是类比,也就是叙述不够明确详尽。我不知道远古的人们看到他们的指责以后会怎么想。请问,哪一个文明

12、的远古著作不是这样的呢?总览世界古文明经典,佛经、圣经、古兰经,在论述道理时,无不大量使用类比手法。我们所见到的这些经典的成书年代,还要远远地晚于易经的成书年代。如果有廉价轻薄的纸张、有无限容量的硬盘,古人多写几个字又何妨呢?再说,把你放进那个时代,你又会怎么做呢?这个道理不再赘述。其实,搞清楚卦爻辞中的比喻修辞手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试举一例加以说明。中孚卦卦辞中有“豚鱼”,彖辞中有“信及豚鱼”。对于这一句卦辞、彖辞的解读,古往今来,一直争论不休,我们先看看历代著名学者的注解。王弼注:“鱼者,虫之隐微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争竞之道不兴,中信之德淳著,则虽隐微之物,信皆及之。” 孔颖达

13、曰:“信发于中,谓之中孚。鱼者,虫之幽隐;豚者,兽之微贱。人主内有诚信,则虽微隐之物,信皆及矣”。程颐曰:“豚躁,鱼冥,物之难感者也。孚信能感于豚鱼,则无不至矣,所以吉也”。三位大家的解读看似一致,实际上略有不同。王弼注重信及微贱,程颐注重信及躁冥,孔颖达则是发挥出“人主”的英明伟大,孔颖达感激唐太宗的知遇之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见缝插针的拍马屁恐怕不妥。豚,是经过驯化的、给人们提供肉食供应的猪;豚和豕的区别是:豕是野生的猪。有畜牧业经验的人就会知道,在六畜中,猪、狗、鸡是杂食动物,比较容易饲养;猪的繁殖力很强,体型大,出肉率高。综合比较,养猪的产出率是最高的。在今天的肉食市场,猪肉的价格依

14、然是远远低于其六畜肉的价格,就是因为养猪产出率高。古人所谓的六畜,是六种最常见的养殖的家畜的合称,即:牛、猪、羊、马、狗、鸡。鱼是冷血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用于维持体温而消耗的热量只有温血动物的二十分之一,所以计算投入的饲料数量和产出的肉食数量,养鱼的投入产出率比养猪的投入产出率更高。所谓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可预期的满意回馈。“豚鱼”所谓的信,就是生膘长肉不辜负养殖人的心力,能够给予养殖人满意的回报。豚鱼是依靠生物本能达到了人们所谓的信。如果把这个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成直接说理,就成了人与动物的思想交流互动,即“豚鱼”具有了某种道德的感知、良心的发现,这显然是荒谬的。最后,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综合说

15、明一下这三把钥匙的使用。解卦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首先,把爻辞补充完善,原文应该是:“公用射(用)隼于高墉之上(对付悖逆者),获之,无不利”,加进了省略掉的一个“用”字和用射用隼的对象悖逆者。有人把“射隼”看作一个双音词,显然是不符合古汉语常识的。而且,“隼”字的金文古鈢字形是,从字形上看,上面是隹,下面是又字的变形,显然是指“经过驯养的、停落在猎人手臂上的鹰”。这句爻辞使用的类比手法是:“高”是城楼,指王公眼光长远无碍;“墉”是垛墙,指广泛支持、保护的群众;“用射”是说王公自身具有卓越的能力;“用隼”是指王公拥有盟友的鼎力帮助。整个句子显然是用“高瞻、簇拥、架鹰、射箭”这个类似狩猎的样子,比喻王公平息悖逆的情形。我们所见到的对于这句爻辞的翻译,还有一个常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