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_第1页
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_第2页
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_第3页
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_第4页
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汉语言文学 覃尚东 指导老师 丁来先【内容摘要】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一篇反封建主义的著作。文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麻木迂腐的孔已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下终被社会所吞噬。作者有力地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以及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谴责。小说孔乙己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通过对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的生活境遇以及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来探讨孔乙己的思想艺术特色。着重从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从而深刻领悟到

2、鲁迅在小说孔乙己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魅力。 【关键词】 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 小说孔乙己篇幅虽短,但却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特别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孔乙己是清朝末年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一个代表。他受到社会的践踏和歧视,是一个可怜、懒惰、卑微的人。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事物的人所代表的一些势力,在鲁迅的心中并没有占主要的位置。鲁迅只是在有心情的时候,顺便写了一些而已。他通常用轻快和嘲讽的语气来写这类小说。但孔乙己作为鲁迅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是他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短而精,而且写得高度凝练

3、,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艺术精品。可以说孔乙己是“鲁迅最完美的艺术作品。” 1 无论是从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还是从人物形象、语言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一、主题思想孔乙己写于1918年,当时虽然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喊出打倒孔家店,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但是封建复古仍然很猖獗。这是因为“科举制度培养的一批反动文人还在,在它的毒害下养成的一批牺牲品还在,它的思想毒素还在人们中间散发着臭气,腐蚀着灵魂,这正是五四以后复辟倒退逆流社会基础之一。” 2 由此可以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在于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其实孔乙己的内容比较复杂,也不全是针对科举制度而发的。从孔乙己方面看,

4、这篇小说的思想内涵是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而从民众方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若从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小说的思想内涵也就可想而知了。具体地说,第一,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了社会的遗弃物任人践踏。第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但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第三,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

5、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第四,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死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透析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来揭露封建教育的极端腐朽,来控诉封建社会以及封建教育吃人的本质。二、艺术特色(一)写法:以“喜”衬“悲”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一出场,就让人忍俊不禁。从文中我们知道,下层劳动人民的“短衣帮”是靠柜台外面“站着”喝酒的,而上层地主阶级的“贵人”是“坐着”喝的。孔乙己一亮相就以穿着和喝酒方式显示了他特殊的身份和与众不同。他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与“短衣帮”是一样

6、的,可他偏又不肯脱下标志着知识分子的“长衫”,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歧视劳动人民,这使得他与周围的人孤立起来,因而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作者通过对他身份、肖像、穿着、语言以及绰号的描写,展现了他现实处境与思想意识的矛盾、可笑。孔乙己是在笑声中登场的。 生活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世界中的孔乙己,在现实社会中与周围处境是对立着的。故孔乙己一到酒店,所有喝酒的人都会取笑他。“被取笑”其实是他的家常便饭,他会置之不理。但对于有伤“读书人”“清白”的话,他会极力争辩,甚至用“窃” 来为自己的“偷”开脱

7、罪责。至于“君子固穷”之类的话,纯粹是精神胜利法。这种自欺欺人又执迷不悟的辩白,只能引起众人的哄笑。“落第”是孔乙己最痛的伤疤,可短衣帮偏偏喜欢揭开伤疤来。这种情况下,他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用全是“之乎者也”的话来搪塞。他只有在文言文构建的观念世界里是自由的。而他的观念世界恰恰堵死了他参与现实世界的道路。孔乙己本来有着纯朴善良的品质,但在封建教育的毒害下,他却被扭曲了,甚至成为了社会的“遗弃物”。他的命运不但引不起人们丝毫的同情,还遭到嘲弄。他内心深深的寂寞和痛苦,短衣帮是无法理解的,也是不愿了解和同情的。所以他们都“哄笑起来”,以至“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里,再一次写到孔乙己给人们带来

8、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却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喜剧的氛围中上演着孔乙己科场失意的悲剧。当人们开心到极点的时候,正是孔乙己悲苦到极点的时候。孔乙己再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他穿一件“破夹袄”,盘腿坐在一个用绳子挂在肩上的蒲包上“走”来。悲惨至极。可属于剥削阶级的掌柜还取笑他,短衣帮也附和着“笑了”。他恳求人们别再取笑他,可人们还是“说笑”着,看着他喝完酒,坐着用手“慢慢走去”。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在笑声中展现,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作者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喜剧的形式加强了、深化了悲剧的内容。作者用“笔”来

9、挖掘和鞭策人物可笑的灵魂,用“笔”来唤起和激发人民斗争的勇气,用“笔”来提出和回答社会现实的问题。“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3 这或者是作者写此篇的初衷。 (二)人物:“病态”人生鲁迅非常不能忍受的是传统封建文化对于人性的扭曲。孔乙己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病态人生。如孔乙己单纯善良而又不乏热情。当别人问他“你当真识字么?”,他竟然分辨不出此中的嘲讽意味,依然恳切地教 “回”字的四样写法。除却朝代造成的迂腐外,剩下的便是难能可贵的单纯和热情。他多排出几文大钱换来一碟下酒的茴香豆,又“一人一颗”地发给孩子们吃。这是多么善良,多么

10、富有人情味啊!在那个世故污浊的时代里,孔乙己甚至有些特立独行的品质:无力挤身于“踱进店内”“慢慢坐喝”的长衫人物中,又不愿苟同麻木冷漠、平庸世故的短衣帮,总想极力保持一个读书人的清高和孤傲。于是,便“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可见,在那个世态炎凉的鲁镇街头,孔乙己的出现无疑构成一种别样的风景。 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知道,孔乙已的人生是病态和丑恶的人生。但是,既然作家要在作品中着力展示人物性格的病态和丑恶,为何又在展示之余显露出人物性格的亮点呢?要是不显露这些亮点,不就使人物显得更“病态”、更“丑恶”吗?其实,在文学大师的笔下出现病态人生中的性格亮点是必然的,也是符合文学创作中美学的原则。因为作家总是按

11、照生活的本来样子,即“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 4为原则来表现生活。人和人的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有的人宽容随和,其缺点可能是怕负责任;有的人容易亲近,也许会有情感游移的时候。反之,一个作风粗俗、脾气暴燥的人,有可能比较直率坦诚;胆小怯懦,体质弱小的人更可能较少有侵害他人的坏心。可见,好人有性格缺陷,坏人也有性格亮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生活的本来样子。伟大的文学家在表现生活时,总是从生活本身出发,按生活的本来样子“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鲁迅,正是自觉遵循了“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的艺术原则。在表现人物病态人生的同时,又不忽略病态人生中性格

12、亮点。 鲁迅先生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5 在孔乙己的病态人生中,称得上“有价值”的东西也只能是这些性格亮点。小说正是因为通过描述人物性格亮点泯灭过程,突出人生悲剧的社会意义,显示出极高的美学意蕴。在小说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单纯善良而又不乏热情,“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孔乙己,在人情世故涂抹了他心理的单纯,世态的炎凉冷却了他心灵的热情,人性的凶恶和残酷磨钝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后,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人生的末路。在小说中,当孔乙己用以体现读书人清高和孤傲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性格亮点,被这个非人的社会所完全吞噬之后,孔乙己便从人生的末路步入人

13、生最后的坟墓。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作者作了这样的描述: 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 ,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像是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这里,作者故意不写孔乙己的破长衫,着意写他“穿一件破夹袄”。这样一来,孔乙己就由原来“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变成一个“坐着喝酒而穿短袄的唯一的人”了,而且言语之间再也没有了“之乎者也”之类。至此,孔乙己已完全丧失了一个读书人所特有的标志

14、,从内容到形式纯粹变成了一个“短衣帮”。但地位和境遇比短衣帮更悲惨:丧失了“站着喝酒”的资格(他被打折了腿);短衣帮的酒碗是放在柜台上的,孔乙己的酒碗则放在门槛上。先前穿长衫时不能够“踱进店内”“慢慢坐喝”;现在变成一个“短衣帮”了,即终于能够“坐喝”。但这是怎样的一种“坐喝”呀?丝毫也没有长衫人物的体面和优雅,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悲惨和凄凉。可见,这是多么荒诞、多么残酷的一种世道啊! (三)语言: 美而有力语言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小说的创作直接受语言的影响。语言的成功与否,是一部小说成败的关键。小说的语言决定着小说的命运!孔乙己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鲜明的印象,是与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语

15、言的娴熟、精当是分不开的。从选段看: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的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补,也没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本选段有十句话,其中属于记叙性语言;

16、属于描述性语言;则属于人物语言。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很多是变向的叙述性语言,是把本该由叙述人承担的任务巧妙地“交给”了小说人物。仔细研究孔乙己选段的各类语言,我们会发现:记叙性语言都很简洁明了,朴实准确;而描写性语言则带有很浓的描绘色彩,状物写景摹人都有呼之欲出的效果,给人的感觉生动形象,有的还流露出作者的憎恶喜爱之情。而人物语言,不管是孔乙己的还是“喝酒的人”,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相信只有孔乙己才说得出“窃书不能算偷”的话。这就是孔乙己人物语言个性化的体现。不过在这个选段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评述性语言。这篇小说的语言很生活化,而且对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选择和润色,以至语言精简凝练,富于表现力。契

17、诃夫在谈小说创作时说:“学会写得有才气,也就是写得简练。”这里的“有才气”不是把词句搞得华丽,这违背小说语言生活化的原则,也不是契诃夫的本意;而是要用生活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刻画你的人物,这样的小说才叫平易可亲。在孔乙己的行文中,每个字都落到了实处,每个词都 “物尽其用”了,一切服从“凸现人物形象”的需要,该铺则铺,当简必简!纵观孔乙己选段,我们发现:用字用词都达到相当的精练。如第二句对孔乙己外貌的勾勒,寥寥数语,就让孔乙己栩栩如生。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了鲁迅那高超的语言艺术。短短两千多字的小说,简简单单的几个场面就能让孔乙己“活”起来,而且血肉丰满。纵观中国近现代文坛,除了鲁迅,恐怕再无他人!这刚好印证了鲁迅先生的创作理念如实描写,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生活化的叙述,凝练的语言,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孔乙己的语言做到了凝练,意味无穷,可见“美”之所在;感染读者,有效的传达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又深感“力”之所在。“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6 作为文学大师的鲁迅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言情”“写景”,还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才华。孔乙己真是一件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