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山考察报告_第1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_第2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_第3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_第4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宝石山考察报告XXX 3120100982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它的形成,与走向NE60至NE70、NW300至NW320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这类岩石在节理密集处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体。风化作用沿着菱体周围的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使其岩块蚀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 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北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角70至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但是一般在一

2、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风化作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的石峡最宏伟状观。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过程同理。宝石山构造: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氧化铁,呈赭红色。我们在山上发现许多红色的石子,有的散落在路边,有的突出在岩石表面,俗称“宝石”,“宝石山”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老师介绍,这种“宝石”叫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见图1)这种岩石是1.5亿年前强烈的火

3、山爆发活动造成的,因此称火山岩。整个葛岭地区都是由这种火山岩构成的。火山岩中的碧玉,就是一种岩浆碎屑。图1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1、白沙泉: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

4、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开采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如白沙泉(见图2),水较清、池底可见,无味无气泡。图22、蝙蝠洞:蝙蝠洞其实是一条长长的裂缝,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带上,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且附长有青苔。图33、紫云洞:紫云洞位于栖霞岭半山,葛岭之背麓,洞颜色显紫色,阳光照射下宛如紫云,故称紫云洞。紫云洞不是溶洞,而是火山岩形成的。其成因是因为熔岩流溢出地面,在流动过程中,表层凝固,下伏液态熔岩仍处于潜流状态,并逐渐聚集于一些壳下通道,形成熔岩暗流,当暗道中的熔岩流走之后,即成为空洞,就形成了紫云

5、洞。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见图4)图4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

6、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图5图为断层图64、初阳台:在初阳台西侧路边,我们俯视了西湖及远山全貌,老师跟我们探讨了西湖成因,最终确定其成因是“泻湖”说,然后带领我们观察了宝石山的风化地貌。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表面的热量向外传递非常缓慢,所以岩石白天受太阳光照射表面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要比内部大,而晚上恰好相反。日照和气温的昼夜变化,造成了岩石表里胀缩不一的现象,久而久之,岩石表层和内部的联接力便不断削弱,进而在岩石上产生风化裂隙,裂隙越来越大,表层终于脱落。这个过程,地理上成为风化作用。宝石山巨大的圆石头就是这样形成的。此外由于某些地方的岩石结构致密,岩性比较均一,因而风化作用只能循部分较稀的节理裂隙深入。当节理延伸较长时,便可形成石峡,底部裂隙剥蚀较快,逐渐扩大,下面脱空,上部岩块就“悬”起来了,宝石山的奇石险峰景象便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