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_第1页
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_第2页
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_第3页
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_第4页
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2: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9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 则2第二章 术 语4第三章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6第四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11第五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8第六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17第七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管护33第八章 标志标识38第九章 典型案例39附件142附件246前 言我省美好乡村建设推进一年来,在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和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2012-2020年)的指导下,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我省农村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薄弱,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状况已

2、不能适应美好乡村建设要求。为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选择经济适用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加快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2年底我厅启动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工作。在指南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典型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做法和经验,结合国家和省级层面关于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考虑适应我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需要,科学确定了指南主要内容。指南颁布后,各市、县应在坚

3、持区域设施统筹、资源共享的原则下,组织编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划或方案,明确各主体职责,坚持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环卫设施。指南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市、县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材料寄至主编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9号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三楼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邮编:23005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第一章 总 则1.1 为规范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的建设及运行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

4、,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城乡统筹和美好乡村建设,制定本指南。1.2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乡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参考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 149)及安徽省小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试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参考安徽省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试行)。1.3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劳动保护、水土保持和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1.4 农村

5、生活垃圾处理应由市、县统一组织编制规划或方案,合理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计划。乡镇政府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实施单元,村委会负责村庄保洁管理,市县相关部门进行监督。1.5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整洁卫生、经济适用、方便操作的原则;并应与旧村整治和改造、新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投入使用。1.6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运营宜采取专业化合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1.7 农村的工业垃圾、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以及粪便等其他垃圾应根据相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及处

6、理,严禁混入生活垃圾。1.8 各地应根据不同区域和经济水平选择合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处理技术。根据安徽省地理空间将安徽省农村分为五个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长江圩区和皖南山区。表1-1 区域划分表区域范围淮北平原淮河以北区域,包括蚌埠市、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北市江淮丘陵长江与淮河之间区域,包括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不含霍山县、金寨县)、淮南市、桐城市皖西山区长江与淮河之间区域,金寨县、霍山县、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长江圩区长江以南区域,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不含石台县、青阳县)、安庆市(不含桐城市、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宣城市(不含旌德县、绩溪县)皖南

7、山区长江以南区域,包括黄山市、旌德县、绩溪县、石台县、青阳县1.9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或者改扩建处理规模为100吨/日以下的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50吨/日规模以下的堆肥处理厂或者焚烧处理厂。1.10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的配置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根据镇规划标准(gb 50188),村镇分类标准见表1-2。表1-2 村镇分类标准分类镇区(人)村庄(人)一类10000200二类10001-30000201-600三类30001-50000601-1000四类500001000第二章 术 语2.1 农村生活垃圾指农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相关

8、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农村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不包括村内企业、作坊产生的工业垃圾、农业生产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医疗垃圾等。2.2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包括纸类、塑料瓶、金属、玻璃、织物等。2.3 大件垃圾指体积较大、整体性强,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包括废家用电器和家具等。2.4 可堆肥垃圾指生活垃圾中适宜于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并制成肥料的物质,包括蔬菜的不可食用部分和枯枝败叶,瓜果皮、壳和剩余饭菜等易腐垃圾。2.5 可燃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可燃烧的垃圾,包括植物类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纸类、废塑料橡胶、旧织物用品、废木等。2.6 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

9、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2.7 其它垃圾指在垃圾分类中,按要求进行分类以外的所有垃圾。2.8 低位热值指生活垃圾发热值的一种衡量指标,低位热值可由专业检测机构经取样实际测定获得。2.9 垃圾收集设施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包括村民家中垃圾收集桶、村庄内垃圾收集房等。2.10 垃圾收集站指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在垃圾产地或垃圾收集点至处理场(厂)之间所设的小型中转设施,将垃圾在中转设施内集中后运往垃圾处理场(厂)或垃圾转运站。2.11 末端处理设施指市、县、乡、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建设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卫

10、生填埋场、焚烧处理厂、堆肥处理厂、发酵池、综合处理厂等。2.12 综合处理厂按照国家现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包含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两种及以上工艺的综合性生活垃圾处理厂。2.13 垃圾收集车辆从农户家庭或垃圾房将垃圾收集起来送往垃圾收集房(站)或转运站的车辆,包括人力车、电动车和小型机动车辆等。2.14 垃圾转运车辆将垃圾从收集房或收集站转运到市/县垃圾转运站或末端垃圾处理厂(场)的车辆,一般为密闭式机动车辆。第三章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3.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源头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基础手段。3.2 村委会负责制定村庄生

11、活垃圾处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应做好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宣传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各地区可以采取先试点,再逐步全面推广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3.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应结合本地区垃圾的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分类方法。1、采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详见图3-1。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图3-1 采用焚烧处理地区垃圾分类方式焚烧处理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品回收或拆解填埋处理分类种类处理方式炉渣飞灰2、采用卫生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

12、进行分类。详见图3-2。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图3-2 采用填埋处理地区垃圾分类方式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品回收或拆解填埋处理分类种类处理方式3、采用堆肥处理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详见图3-3。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图3-3 采用堆肥处理地区垃圾分类方式堆肥/发酵处理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品回收或拆解填埋处理分类种类处理方式4、对于采用综合处理工艺的区域,可根据地方情况合理确定分类类别。3.4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 19095)和环境卫生图形符

13、号标准(cjj/t 125)的规定粘贴或印刷标志,方便使用。(详见附件1)第四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4.1 农村生活垃圾应因地制宜采用经济、适用的分散或集中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处理模式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结合农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卫生、可再生能源和环境污染处理设施,合理配置地区公共环境卫生设施资源,做到村村共建共享、村镇共建共享和城乡共建共享;(2)处理模式工艺技术应成熟、可靠;既考虑建设投资经济,也要考虑运行成本经济;(3)处理设施操作简单易学,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文化水平要求适度;(4)鼓励

14、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在条件成熟地区突破现有县(市)、乡镇、行政村等行政区域限制,建立跨村域、镇域、县域的“收集转运处理”环卫作业链,优化配置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资源,减少环卫运行成本。4.2 农村生活垃圾严禁采用下列处理模式:(1)将生活垃圾堆放于河流、池塘堤坝或直接倾倒在沟塘洼地内;(2)将生活垃圾集中露天堆放或者简易填埋;(3)将生活垃圾露天焚烧;(4)将生活垃圾作为建筑回填土用于道路路基和房屋基础建设的回填用土。4.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类4.3.1 模式一:市县乡一体化处理模式1、技术路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市县处理:填埋/焚烧/堆肥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图4

15、-1 市县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危废处理中心收集房收集点乡镇转运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村庄收集再生资源系统2、适用范围该模式原则上适用于距市/县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30公里范围以内(皖南和皖西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可以将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内)、运输道路60%以上具有县级以上公路的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纳入市/县垃圾处理系统。4.3.2 模式二:乡镇集中处理模式1、技术路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乡镇处理:填埋/焚烧/堆肥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图4-2 乡镇集中处理模式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危废处理中心收集房收集点乡镇转运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村庄收集再生资源系统2、适

16、用范围该模式原则上适用于距市/县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30公里范围以外(皖南和皖西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可以将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外)、运输道路60%以上为乡镇公路的乡镇和村庄。这类乡镇和村庄可合建区域性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纳入乡镇垃圾处理系统。4.3.3 模式三:偏远村庄分散处理模式1、技术路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村庄处理:填埋/焚烧/堆肥/发酵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图4-3 偏远村庄分散处理模式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危废处理中心收集房收集点村庄转运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村庄收集再生资源系统2、适用范围该模式原则上适用于布局分散、与最近的市(县

17、)级及以上城市距离大于30公里(皖南和皖西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可以将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外),且与城市间运输道路60%以上低于县级公路标准的乡镇和村庄,或者地形起伏大的山区,运输困难的偏远村庄。村庄通过自建或者附近村庄组团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村/乡转运,纳入村垃圾处理系统。鼓励对分选后的可堆肥垃圾进行就地及时资源化处理。(注:公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简称为国、省、县、乡道)以及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一般把国道和省道称为干线,县道和乡道称为支线。)4.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选用考虑到目前国内镇、村级垃圾处理

18、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地乡镇在选用模式二与模式三前,要充分调研地方财力和项目建设管理能力后慎重采用;在完善配套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后,建议尽量采用模式一。第五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艺和技术应结合当地财力物力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沼气发酵和其他适用工艺。回收利用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具体途径;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等方式,实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5.1 卫生填埋5.1.1 原理垃圾填埋是世界上通用和处理量最大的垃圾处理方法。规范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按照环境工程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的实施建设,能对

19、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使垃圾在自然环境状态中和在自身成分作用下,经过物理、化学、生物降解,分解产生沼气、渗滤液等,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耕地、空气及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5.1.2 工艺流程图填埋气焚烧或利用填埋作业进场垃圾计量称重卸料摊铺压实中间覆盖终场利用渗滤液就近排入水体处理达标排放雨水图5-1 卫生填埋工艺流程图雨污水分流5.1.3 技术优缺点优点:相对焚烧和综合处理,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运行维护较为简单;也可处理焚烧产生的炉渣和堆肥产生的废料。缺点:垃圾减容少;占地面积大;防渗系统容易受到破坏;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处理和收集不当,对土壤和地下水

20、存在长期的潜在威胁;填埋场易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废气,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和环保事故。5.1.4 适用范围卫生填埋适用于省内生活垃圾有机成分低,热值低(低位热值小于5000kj/kg),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污染控制条件,便于卫生填埋场选址的地区。如淮北平原、江淮丘陵、长江圩区、皖南和皖西山区乡镇均可选用卫生填埋的处理方式,卫生填埋场可以单独建设,也可距离较近的多个乡镇合建。5.2 焚烧5.2.1 原理焚烧处理是利用高温氧化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技术,在高温条件下,焚烧设备内的生活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3个阶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他用途。它具有减容性好、无害

21、化彻底的特点,且有热能可以回收作用。目前焚烧技术主要有三大类:层状燃烧技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旋转燃烧技术。5.2.2 工艺流程图空气进场垃圾分选焚烧炉余热利用鼓风系统计量称重烟气净化系统烟气排放飞灰综合利用或填埋安全处理图5-2 焚烧工艺流程图 炉 渣5.2.3 技术优缺点优点:占地面积小;减量和无害化效果明显;运行较为稳定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热能可回收利用。缺点:对垃圾热值有要求,有些工艺需要进行前分选;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与技术要求高;废水、废气、灰渣环保排放要求严格。5.2.4 适用范围焚烧处理适用于省内生活垃圾热值高(低位热值大于5000kj/kg),土地资源紧张,土地成本高,地方财力

22、好的地区。如淮北平原、江淮丘陵、长江圩区、皖南和皖西山区乡镇均可选用焚烧的处理方式,焚烧处理设施可以单独建设,也可距离较近的多个村庄或乡镇合建。乡镇应选用通过省级及以上鉴定满足国标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gb/t 18750)且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同时地方市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能够进行常规污染排放物监测。5.3 堆肥5.3.1 原理堆肥处理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或人工接种剂,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过程。一般分为静态

23、堆肥和动态堆肥两种形式。5.3.2 工艺流程图有机垃圾粉碎混合好氧发酵有机肥料筛分计量包装太阳能翻动补氧秸秆人畜粪便图5-3 堆肥工艺流程图5.3.3 技术优缺点优点:工艺较简单;适于易腐有机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理费用较低。缺点:占地面积较大;对周围环境大气和水环境等易造成一定的污染;堆肥质量不易控制;经深加工后做成复混肥,但成本较高;该技术适用面较窄,一般适合于将可降解有机垃圾单独收运的地区;对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地区和堆肥销路不好的地区,应审慎采用堆肥处理技术;产品销售市场渠道较窄。5.3.4 适用范围堆肥处理适用于省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机垃圾实现单独收集或未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但有机成

24、分高、当地易接受有机肥料的地区。如江淮丘陵、皖南和皖西山区等乡镇均可选用堆肥处理方式,堆肥处理设施可以乡镇或村庄单独建设,也可农村家庭自行建设。选择堆肥处理方式的地区可以将当地的秸秆、禽畜粪便合并处理。5.4 沼气发酵5.4.1 原理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沼气)的过程。农村常采用常温发酵工艺。5.4.2 工艺流程图有机垃圾沼气发酵有机肥料沼气沼渣清洁燃料人畜粪便图5-4 沼气发酵工艺流程图5.4.3 技术优缺点优点:工艺较简单,适于易腐有机生

25、活垃圾的处理,处理费用较低,占地面积小。可产生有用的终产物甲烷,它是清洁而方便的燃料;沼气发酵过程中一些病原物被杀灭;发酵过程中n、p、k等肥料成分几乎得到全部保留,一部分有机氮被水解成氨态氮,速效性养分增加;在农村地区有使用先例。缺点: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要求高,处理规模一般不大,沼渣需要定期清理。5.4.4 适用范围沼气发酵处理适用于省内垃圾有机成分高,沼液和沼渣可以在当地得到土地利用,沼气使用有市场或农户可以做到自产自销的地区。如皖南和皖西山区等乡镇均可选用沼气发酵方式,沼气发酵设施可以村庄为单位集体建设,也可农村家庭自行建设。选择沼气发酵处理方式的地区可以将当地的秸秆、禽畜粪便合并处理。

26、5.5 综合处理5.5.1 原理垃圾综合处理是根据农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垃圾性状特征将多种处理技术综合集成,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技术方法的长处,同时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种处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和达到目标的不同,可将卫生填埋、堆肥处理、焚烧处理、沼气发酵等两种及以上的单项技术的合理搭配形成不同的综合处理模式和技术路线。5.4.2 工艺流程图生活垃圾可燃垃圾堆肥/发酵焚烧有机垃圾图5-5 综合处理工艺流程图其他垃圾卫生填埋5.5.3 技术优缺点优点:多种处理方式并存,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产品多样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强。缺点:资金投入很大,建设与管理人员水平要

27、求高,操作工人数量多,运行成本非常高。5.5.4 适用范围综合处理适合省内地方经济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并能实现分类收集运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或拟建多种处理设施的地区。5.6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选择根据安徽省农村人口、地域情况,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选择可参考下表5-1。表5-1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选择参考表地区村镇距离/公里地 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长江圩区皖南山区一类30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发酵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发酵30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酵卫生填埋、焚

28、烧、堆肥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酵二类30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发酵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发酵30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酵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酵三类30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堆肥30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四类30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堆肥30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焚烧卫生

29、填埋、堆肥、焚烧注: 表中距离表示乡镇收集(转运)站到末端处理设施的距离。 表中卫生填埋、焚烧等是指市县或乡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如果距离较近的乡镇将垃圾收集后合并处理,应根据合并后的人口选择处理技术。 第六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6.1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模式运输模式确定需要考虑村庄人口密度、乡镇道路状况及村庄垃圾收集站(点)至市/县或集中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的运输距离等因素。6.1.1垃圾直接运输模式:运输距离为小于10公里时,根据村庄人口密度不同,宜采用定点收集/直接运输(简称“直运模式”)。定点收集又可分为“站点收集/直接运输”和“定点集装箱收集/直接运输”两种主要

30、形式。(1)“站点收集/直接运输”模式:以收集站(房)为基础,将收集的垃圾直接运往末端处理设施。站点服务半径以200m左右为宜;(2)“定点集装箱收集/直接运输”模式:以固定位置的垃圾收集容器(通常是垃圾集装箱)为基础,将收集的垃圾直接运往末端处理设施。定点收集的服务半径以400m左右为宜。6.1.2垃圾转运模式:当垃圾实际运输距离大于10公里时,且运量较大时,宜采用转运模式运输垃圾。垃圾转运又可分为“一级转运”(简称“转运”)模式和“二级转运”模式。(1)运输距离大于10公里、小于30公里时,宜采用“一级转运”模式,经过乡镇垃圾转运站压缩中转后,将垃圾送末端处理设施处理;(2)当垃圾实际运输

31、距离大于30公里时,宜采用“二级转运”或者“一级转运”模式运输垃圾。两种技术路线分别如下: 人工、人力车或收集车将垃圾由产生源送至村垃圾收集站(点)乡镇垃圾转运站县城/城市垃圾转运站末端垃圾处理设施; 人工、人力车或收集车将垃圾由产生源送至村垃圾收集站(点)县城/城市垃圾转运站末端垃圾处理设施。6.2农村生活垃圾收处理设施、设备6.2.1 家庭垃圾桶1、农村家庭应配置垃圾桶,日常产生的垃圾贮存在桶内,禁止随意堆放和丢弃。2、农村家庭垃圾桶应经济、耐用、美观,垃圾桶材质应具有较好防腐、阻燃性能,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或不锈钢材质。鼓励利用无渗漏废旧油漆桶、水桶作为垃圾桶。 图6-1 家用垃圾桶(高密

32、度聚乙烯材料) 图6-2 油漆桶、水桶资源利用作为垃圾桶3、垃圾桶配置数量详见下表6-1。表6-1 农村家庭垃圾桶数量配置表地区垃圾桶数量垃圾未分类地区1只,盛放混合垃圾分类焚烧处理地区3只,盛放可回收物、可燃垃圾和其他垃圾填埋处理地区2只,盛放可回收物、混合垃圾堆肥处理地区3只,盛放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注: 实施垃圾分类地区的和大件垃圾可不设垃圾桶收集,由村民自行存放,专业公司定期收集。 有害垃圾产生量较小,因此应集中收集,村庄按照1只/200人标准设立收集点,配置专用收集桶,集镇按照1只/50户标准配置,有害垃圾不得混入其他垃圾中。 对于采用末端综合处理工艺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分

33、类垃圾桶配置数量。6.2.2 公共垃圾桶1、家庭未单独配置垃圾收集桶的村庄,可以配置公共垃圾桶收集用于农村/集镇生活垃圾的收集。2、公共垃圾桶应采用标准垃圾桶,村庄可选用120升,集镇可选用120升或240升。3、公共垃圾桶配置标准村庄:按照每5户配置1组;集镇:居住小区按照每栋楼的单元入口配置1组; 沿街商铺按每10户配置1组。实施分类的地区,每组公共垃圾桶的配置数量应与分类相适应。图6-3 公共垃圾桶6.2.3 公共场所废物箱1、村庄内公共设施、集市、车站、停车场及活动广场出入口等处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卫生、耐用、美观,并应能防雨、抗老化、阻燃、防腐。2、废物箱应有明显标识并易于识别

34、。3、集镇和村庄公共设施、停车场等活动广场按300-500平方米设置一处。4、集镇主要街道两侧的废物箱按如下要求配置:(1)商业、金融业街道:80米-150米;(2)集镇主干道、次干路:150米-300米;(3)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300米-500米。 图6-4不锈钢废物箱 图6-5 钢木结构废物箱6.2.4 垃圾收集房1、垃圾收集房应选址在村庄交通较好地段,方便收集车辆定期收集,其标志应清晰、规范、便于识别。2、农村垃圾收集房的服务半径不超过200米;集镇垃圾收集房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00米。采用混合收集的收集房占地面积不宜小于5平方米;采用分类收集的收集房占地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每个

35、自然村必须至少设置一处垃圾收集房。3、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垃圾收集房的形式,外形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用其他方式垃圾收集设施替代垃圾收集房。4、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地区,垃圾房内应考虑分类储存的需要设置分隔间。如果采用大型垃圾桶或垃圾箱替代收集房,应增加大型垃圾桶或垃圾箱的数量,以满足分类收集的需要。5、放置垃圾桶(箱)的地方宜采取防雨措施和污水收集池。 图6-6 垃圾收集房 图6-7 以垃圾桶替代收集房 图6-8 以垃圾箱替代收集房表6-2 村庄垃圾收集房数量配置表村庄类型收集房数量(座/处/只)一类1二类1-2三类2四类2注: 乡镇建成区垃圾收集房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00米; 村

36、庄村民分布散落的可适当提高收集房配置数量。6.2.5 生活垃圾收集站1、村庄人口数量超过5000人时或乡镇建成区垃圾产量超过4吨/日同时小于30吨/日时,对于以收集功能为主的收运站,到末端处理设施运距在10公里以内时宜按照收集站设置;对于以转运功能为主,收转产量超过30吨/日,运距在10公里以外时,宜按照垃圾转运站建设,具体参见安徽省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试行)。2、收转量超过4吨/日同时小于10吨/日时,宜采用非压缩式工艺;收转量超过10吨/日同时小于20吨/日时,宜采用压缩式工艺或者非压缩式工艺;收转量超过20吨/日同时小于30吨/日时,宜采用压缩式工艺。3、采用人

37、力收集,收集站的服务半径最大不宜超过1公里,采用小型机动车收集,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公里。4、收集站宜设置在村庄或乡镇建成区市政设施较完善、方便环卫车辆安全作业的地方。5、收集站应密闭且设置给排水设施,并宜有除臭设施。6、收集站设计规模可按式6-1计算。q=n*q/1000 (式6-1)式中:q - 生活垃圾收集站转运能力,吨/日;n - 生活垃圾收集站服务范围内人口数量,人(农村人口等于户数乘以每户人口,农村每户人口最大取5人,最小取3人;集镇建成区人口为常驻人口+流动人口);q 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千克/日(农村取 0.4-0.6千克/日,乡镇取0.6-0.8千克/日。夏季或节假日取上限

38、,其他时期取下限)。7、收集站建设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应参考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和安徽省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试行)执行。收集站外形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当地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表6-3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相关指标类 型类类类备注收集量(吨/日)20-3010-204-10设备形式压缩式非压缩式或压缩式非压缩式建筑面积指标(平方米)站 房50-12050-10080管理间及休息间20-3015-2015投资估算(万元)压缩式60-8050-6040-50非压缩式25-4020-30建设工期(月)压缩式6

39、63非压缩式52注: 收集量指标中、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类不含上限值; 建筑面积指标中同类设施中,规模大者取上限,规模小者取下限,在此区间内的规模宜采用内插法进行测算;其他功能设施(如附属建式公厕、垃圾分选区等)建筑面积另计; 投资估算不包括收集、转运车辆购置费用、征地拆迁费用及分选、公厕、景观与站外工程等其他辅助功能建设投资;对环保有特殊要求的或涉及软地基处理、半地下结构等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费用。图6-9 单机位垃圾收集站图6-10 双机位垃圾收集站图6-11 智能垃圾压缩设备“以车代站”6.2.6 生活垃圾收运设备6.2.6.1 垃圾收集车1、垃圾收集车应选用密闭性好、经济实用的车辆,

40、推行垃圾分类地区的收集车内设置隔板,可收集两种以上分类垃圾,实现一车多用。 图6-12 分类垃圾收集车 图6-13 不分类垃圾收集车2、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长江圩区等道路平坦村庄宜选用人力或电动收集车,皖西山区、皖南山区等道路起伏较大宜选用机动收集车。3、垃圾收集车的数量需要与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和道路清扫保洁人员数量一致,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处理的地区,垃圾收集车应能满足分类收集的需要。6.2.6.2 垃圾转运车1、垃圾转运车应选用密闭性好、经济实用的车辆,推行垃圾分类地区的不同种类垃圾应有专门的转运车运输,严禁混装。2、垃圾转运车的选择应满足垃圾收集(转运)站工艺要求,采用压缩车直运的地区宜选

41、用3-5吨的车辆。当服务半径20公里以内时,垃圾压缩转运车的吨位以5-8吨左右为宜。3、属于国家车辆公告目录及国家税务总局免征目录内的产品,尾气达到当地环保排放标准要求。 图6-14 自卸式垃圾转运车 图6-15 钩臂式垃圾转运车 图6-16 后装垃圾转运车 图6-17 挂桶式垃圾转运车6.3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6.3.1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选址1、处理设施的选址,符合当地有关规划,具备基本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受洪水或内涝的威胁;交通方便、水电接引方便可靠、运距合理;远离人口密集居住区;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低。2、处理设施场址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地震断裂带、活动的坍塌地带、灰岩坑及溶

42、岩洞区;(2)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3)洪泛区和泄洪道;(4)拆迁量大或基本农田地区;(5)风景名胜区或者自然保护区。3、处理设施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卫生填埋 与当地的大气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规划要求相一致; 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填埋库区与渗滤液调节池边界距人畜居住栖息地500米以上,但山区、丘陵如有天然屏障阻隔,可以距离可减少到400米。城镇主导风向下风向。 填埋库区与渗滤液调节池边界距河流、湖泊100米以上。(2)焚烧运距应经济合理。与服务区之间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城镇主导风向下风向; 应有可靠的污水处理排放系统;

43、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安全处理处置。(3)堆肥 堆肥处理场运距宜应经济合理,与服务区之间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有可靠的污水处理排放系统; 堆肥产品在当地销路有保障。(4)沼气发酵 沼气发酵设施应选在尽可能靠近厨房的地方,输气距离一般不要超过30米; 应离开建筑物1米,距离树木5米以上;距离铁路、公路10米以上; 应选择背风向阳、没有遮阳建筑物、冬季容易保温的地方; 应与圈舍、厕所连通修建,做到“三结合”,便于粪便自流入池。4、选址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场址候选和预选:通过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输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进行对比

44、分析,推荐2个或2个以上场址。(2)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查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6.3.2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纳入市县处理系统的不再单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采用连片集中式处理和分散式处理模式的村庄乡镇应建设单独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生活垃圾处理量预测农村及乡镇生活垃圾处理量预测应参考公式6-2。q=k*n*q/1000 (式6-2)式中:q - 生活垃圾处理量,吨/日;k高峰系数,一般取值1-1.3,结合当地流动人口、夏季和节假日垃圾增量等因素综合确定;n - 处理设施服务范

45、围内人口数量,人;q 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千克/日(当地实测数据;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参考取:农村0.5千克/日,乡镇0.7千克/日);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规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宜满足高峰期垃圾产生量的需求。6.3.3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参考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 149)执行。6.3.3.1 卫生填埋场1、卫生填埋场分管理区和填埋区,填埋区包括填埋库区、渗滤液调节池及环保处理设施等。管理区建(构)筑物应经济实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填埋区占地宜达到每平方米填埋5-15立方米垃圾;2、填埋库区和渗滤液收集池均应做防渗处理。填埋库区还应有完善的地

46、下水导排和填埋气导排系统。垃圾渗滤液处理可用吸污车送至市/县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3、填埋场管理区建筑物面积控制在50-200平方米。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参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图6-18 平原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现场图6-19 山谷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6.3.3.2 焚烧处理厂1、单台处理规模宜控制在5-20吨/日,日处理大于20吨地区应配备2条焚烧生产线; 2、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应具备垃圾分选系统、焚烧系统、尾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有条件地区可建设余热利用系统。表6-4 焚烧处理厂用地及建筑面积指标 (平方米)处理规模(吨/日)用地指标(平方

47、米)生产管理用房(平方米)生活服务设施用房(平方米)5-10600-800100-12030-4010-20800-1000120-15040-5020-501000-1500150-20050-60注: 同类设施中,规模小者取下限,反之取上线,在此区间规模宜采用插入法进行测算。 焚烧厂绿地率应为总用地面积的20%-30%。当用地处于林地或生态绿地时,绿地率指标宜取下限。 5吨/日以下规模建设指标参考5吨/日指标。图6-20 小型垃圾焚烧炉6.3.3.3 堆肥处理厂1、堆肥处理厂主要包括管理区和堆肥处理区,堆肥处理区包括进厂垃圾堆放区、堆肥处理区以及成品仓库等;2、管理区建(构)筑物应经济实用

48、,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堆肥厂用地及建筑指标参见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zbbzh/cs/ 2)。图6-21 垃圾堆肥处理厂6.3.3.4 沼气池1、适用于村庄养殖业发达,日常产生大量粪便等易产沼气的垃圾的处理;2、气池标准:根据村人口分布及数量的实际情况,每个沼气池的容积为8立方米以上,以便保证有充分的能源满足农户的生活需要;3、沼气池形式根据各地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气池。图6-22 正在施工吊装的沼气池图6-23 新型红泥软体沼气池第七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管护7.1 管护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村庄,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设备的管护。7.

49、2 管护主体。坚持乡镇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7.3 管护责任。市、县城建或者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通过招标建设、采购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备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及时交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做好设施、设备资产登记,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是运行、管理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市、县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乡镇的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督。7.4 组织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级相关部门(市容局)作为主管单位,统一负责对各县、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组织、指导、考核、监督

50、工作;县、区相关部门(市容局)协助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管理上的组织实施工作;乡镇主要负责本地区生活垃圾中转、运输、处理处置作业和设施的日常管护;村庄负责垃圾分类收集、环卫清扫保洁作业和“门前三包”管理。7.5 管护队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维护队伍坚持以专业队伍为主,非专业队伍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村与集镇居民自觉爱护家园的优势,共同维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7.6 市场化运行。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进行农村环境卫生服务市场化,引进环卫专业服务公司,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7.7 管护标准7.7.1 垃圾桶、废物箱1、行政村、自然村及乡镇

51、建成区家庭使用垃圾桶由居民自行购置,并负责日常的清洗、维护和更换。2、行政村、自然村及乡镇建成区用于户外使用的大型垃圾桶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自行购置,并负责日常的清洗、维护和更换,村庄负责村镇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及垃圾收集清运,保障垃圾收集工作无死角和遗漏。有害垃圾管理应制度严格责任到人,严禁无关人员接触有害垃圾。3、村庄及乡镇建成区垃圾桶内垃圾由保洁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清运时间和频次。尽量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尽量做到密闭化和容器化。7.7.2 垃圾收集房1、垃圾收集房由环卫工人负责管理,保洁员将收集到的垃圾送往垃圾收集房。乡镇环卫部门负责收集房内垃圾的外运,垃圾清运频次由乡镇根据实际情

52、况确定,一般一日一次,垃圾清运后对内部及四周进行彻底清扫,定期喷洒消毒药水;规范卫生保洁措施,每周对收运设施至少清洗一次。 2、通往收集房的道路上应设置标志,在收集房四周不得堆放无关的物品,进出道路要保持通畅。7.7.3 垃圾收集站1、垃圾收集站应制订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2、收集车辆到达收集站后应按规定倾倒垃圾,倒空的车辆应及时离开卸料区,车体及收集箱需清理干净,操作完毕后应及时对作业区进行打扫。3、收集站供电、给排水、除臭等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发现异常及时修复。4、采用压缩设备的收集站,应定期对压缩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和检测。5、站区内应防止蚊蝇、鼠类等滋生

53、,并应定期消杀。6、收集站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识,标识模糊时应及时更换。7、收集站宜设置必要的通风装置。7.7.4 垃圾填埋场1、填埋场应制定填埋作业计划,实行分区域分单元逐层填埋,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宜为2米,单元作业宽度结合每日处理量合理确定,堆体坡度不宜大于1:3。每一单元作业完成后,可以采用土或其他隔水材料及时覆盖,土质覆盖层厚度宜为20厘米。2、填埋作业过程中宜采用插入穿孔管等方式进行气体导排,以免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件发生。填埋库区应做好雨污水分流,对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应妥善处理达标排放。3、加强对进场垃圾的检查,防止不符合要求的垃圾(医疗、建筑、工业等)进场。7.7.5 焚烧处理厂(站)1、对于小型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管控,避免造成环境污染。2、焚烧厂应制订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对进厂垃圾应进行检测,严禁建筑垃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工业固废和医疗垃圾的进入。4、生活垃圾进入焚烧系统前应进行分类,入炉垃圾水份含量不宜大于50%,灰分含量不宜大于25%。5、焚烧厂供电、控制及在线监控、给排水、除臭等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发现异常及时修复。6、厂区内应防止蚊蝇、鼠类等滋生,并应定期消杀。7、厂区内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识,并定期检查。8、厂区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