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杜甫诗三首_第1页
高中新课标杜甫诗三首_第2页
高中新课标杜甫诗三首_第3页
高中新课标杜甫诗三首_第4页
高中新课标杜甫诗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杜诗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沉郁:思想内容。 “ “沉沉”即即“深深”深刻、深广、深深刻、深广、深厚厚 “ “郁郁”即即“积积”真实、凝重、含真实、凝重、含蓄蓄 顿挫:艺术形式。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旋律的跌宕起落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

2、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4 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王维王维空山新雨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天气晚来秋秋。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清泉石上流流。竹喧归浣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莲动下渔舟舟。随意春芳歇,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王孙自可留留。首联首联颔联颔联对仗对仗颈联颈联对仗对仗尾联尾联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写

3、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诗作诵读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杜甫玉露玉露/ /凋伤凋伤/ /枫树枫树/ /林,林,巫山巫山/ /巫

4、峡巫峡/ /气气/ /萧森。萧森。江间江间/ /波浪波浪/ /兼天兼天/ /涌,涌,塞上塞上/ /风云风云/ /接地接地/ /阴。阴。丛菊丛菊/ /两开两开/ /他日他日/ /泪,泪,孤舟孤舟/ /一系一系/ /故园故园/ /心。心。寒衣寒衣/ /处处处处/ /催催/ /刀尺,刀尺,白帝白帝/ /城高城高/ /急急/ /暮砧。暮砧。三、知识点梳理三、知识点梳理(1 1)玉露:白露。)玉露:白露。(2 2)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3 3)萧森:萧瑟阴森。)萧森:萧瑟阴森。(4 4)兼天:连天。)兼天:连天。“兼兼”,连的意思。,连的意思。(5 5)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5、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6 6)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开”字双关,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7 7)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阴:风云盖地。(8 8)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9 9)系()系(jj):系舟上岸。):系舟上岸。 (1010)寒衣:冬天的衣服。)寒衣:冬天的衣服。(1111)催刀尺:赶裁新冬衣。)催刀尺:赶裁新冬衣。(121

6、2)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砧(zhnzhn),捣衣石。),捣衣石。(四)写作背景(四)写作背景 公元公元759759年,杜甫为避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济维持生活。765765年四月,年四月,严武病逝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夔州(今四川奉节),(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既是他旅居夔州时

7、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是其中的第一首。一首。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公元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唐宝应元年(西入四川,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后寓居成都,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后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年四月,严武病逝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夔州(今四

8、川奉节),住了(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秋兴就是大历元年(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秋日,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是其中的第一首。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杜甫 dio w sn 玉露玉露/凋伤凋伤/枫树枫树/林,巫山林,巫山/巫峡巫峡/气气/萧森。萧森。 yn 江间江间/波浪波浪/兼天兼天/涌,塞上涌,塞上/风云风云/接地接地/阴。阴。 j xn 丛菊丛菊/两开两开/他日他日/泪,孤舟泪,孤舟/一系一系/故园故园/心。心。 cu zhn 寒衣寒衣

9、/处处处处/催催/刀尺,白帝刀尺,白帝/城高城高/急急/暮砧。暮砧。 触景伤情触景伤情景:景:玉露玉露 枫林枫林 波浪波浪 风云风云 丛菊丛菊 孤舟孤舟 暮砧暮砧萧瑟萧瑟 凄凉凄凉雄浑雄浑 壮丽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承接自如,纵情开合情: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五)层次结构(五)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

10、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到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言言“气萧森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蓄势。第二层次第二层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

11、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的萧森气象。 第三层次第三层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由景生情,抒发感慨。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指离蜀历经了两秋;秋;“孤舟一系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指眼下旅途的飘零。“他日泪他日泪”则生悲则生悲情于从前,情于从前,“故园心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则托相思于万里。第四层次第四层次: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那千家万户的“刀尺

12、声刀尺声”和和“捣衣声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五)层次结构(五)层次结构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问题: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13、?(写了哪些意象?)(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接地阴。(“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进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进行推敲行推敲”)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

14、愁绪。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因情而深。问题问题: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刀尺声声”“”“捣衣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其用意何在?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用

15、意:蕴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小结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16、国之秋。沉郁顿挫: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沉沉郁郁”;声韵铿锵低回,(押平声韵)似水;声韵铿锵低回,(押平声韵)似水流冰下,凸显的是流冰下,凸显的是“顿挫顿挫”。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登登 高高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杜甫身逢战乱,从4848岁开始,一直到岁开始,一直到5858岁去岁去世为止,世为止, 11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 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767年)作者寄寓夔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

17、奉节)时写的。此时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已结束已结束4 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的旷世之作。旷世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1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

19、,既雄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诗句赏析诗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奔流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写秋天肃穆萧杀、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无边”放大阵势,放大阵势,“萧萧萧下萧下”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

20、难酬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感怆。 对句精工,誉为对句精工,誉为“古今独步古今独步”的的“句中化境句中化境”。 诗句赏析诗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奔流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写秋天肃穆萧杀、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无边”放大阵势,放大阵势,“萧萧萧下萧下”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发了自

21、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感怆。 对句精工,誉为对句精工,誉为“古今独步古今独步”的的“句中化境句中化境”。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见诗人的哪几种感情呢? 孤独(这些他的好友李白高适已经去世)孤独(这些他的好友李白高适已经去世); 羁旅他乡(此时作者在白帝城),思乡羁旅他乡(此时作者在白帝城),思乡; 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体弱多病,身体不好; 时光流逝,年事已高,功业未成之叹时光流逝,年事已高,功业未成之叹; 穷困潦倒,生活艰辛穷困潦倒,生活艰辛; 忧国忧民之心也略有体现。忧国忧民之心也略有体现。 小小 结结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景象

22、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今独步。共同点:共同点: 感情基调上: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

23、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千古一愁。 结构处置上: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遣词造句上: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显。 不同点不同点 : 感情基调上:感情基调上

24、:秋兴秋兴诗感伤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登高壮阔。壮阔。秋兴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诗首联基调低沉,“凋凋伤伤”、“气萧森气萧森”是其体现,而是其体现,而登高登高仅点明仅点明“风急风急”、“天天高高”、“鸟飞回鸟飞回”。 境界上:境界上:秋兴秋兴虽有虽有“江间波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但与与登高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

25、迹,依次是庾信故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奭在在杜臆杜臆中有中有很好的解释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群山万壑赴荆门,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

26、朔漠,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 ( (其三其三) )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昭君怨恨什么?昭君怨恨什么?远嫁异邦,远葬他乡,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幽怨。对画师的无耻行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为怨恨。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

27、诗: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 涂造成的。涂造成的。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题为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与标题“咏怀咏怀”二字不符?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