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1页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2页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3页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4页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课件1 中中 医医 儿儿 科科 学学 发发 展展 简简 史史 医学课件2 概 述 1.中医中医儿科学研究对象及范围儿科学研究对象及范围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 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 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 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 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学科。 2.特点特点与内科相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与内科相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 。 从生理、病理、诊断,疾病发生、发展、转从生理、病

2、理、诊断,疾病发生、发展、转 归等方面均有不同。归等方面均有不同。 医学课件3 概 述 l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唯一按人的生命过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唯一按人的生命过 程(年龄段)纵向划分的学科。程(年龄段)纵向划分的学科。 l学习儿科的方法学习儿科的方法注重儿科特点注重儿科特点 医学课件4 医学课件5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远古 南北朝南北朝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闻秦人爱小儿,即 为小儿医。” 这是最这是最 早关于儿科医生的记载早关于儿科医生的记载 医学课件6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内经内经有关记载有关记载 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 弱。” 素

3、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 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又云:“乳 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如何?歧伯曰:喘鸣肩息 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这些论述对后世医家进一步认这些论述对后世医家进一步认 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疾病诊治,有着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疾病诊治,有着 重要的指导价值。重要的指导价值。 医学课件7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西汉名医淳于意淳于意记载了用 “下气汤”治疗婴儿“气鬲病”的儿科医案。 儿科最早的医案儿科最早的医案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儿科学有着 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晋王叔和的脉经首先论述了小儿脉法

4、, 认为“小儿之脉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并首 次论及了小儿变蒸。 医学课件8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隋朝 宋朝宋朝 1.最早的儿科系最早的儿科系 在唐朝(公元624年)太医署内由“医博士” 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 了儿科专业的发展。 医学课件9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2.始有儿科专篇始有儿科专篇 隋代巢元方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 其中论述小儿疾病6卷,病候达255候。 第一次对儿科病病因病理及证候进行了第一次对儿科病病因病理及证候进行了 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 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 要方中首列“

5、少小婴儒方”2卷。重视小儿 优生,从小儿初生护理到伤寒杂病分为9门, 专篇论述 ,收集儿科用方300余首 。 医学课件10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3.始有专著始有专著颅囟经颅囟经(原著已失传)原著已失传) 提出小儿体属提出小儿体属“纯阳纯阳”的观点,论的观点,论 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癫、疳、痢、火丹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癫、疳、痢、火丹 等疾病的证治。等疾病的证治。下卷首论火丹十五侯,下卷首论火丹十五侯, 次论杂证,所论治法切实可行。次论杂证,所论治法切实可行。 是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是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 医学课件11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中医儿科学在中医儿科学在

6、宋代宋代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 学科,宋太医局将医学分为学科,宋太医局将医学分为9科,其中以科,其中以“小小 方脉方脉”为小儿的独立专科,为小儿的独立专科,此时,此时,儿科专业儿科专业 医生遍及全国,儿科专著大量涌现,医生遍及全国,儿科专著大量涌现,其中其中对对 儿儿科理论科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系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起关键作用的人钱钱 乙。乙。 医学课件12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钱乙钱乙 “儿科之圣儿科之圣” 1.明确明确小儿生理病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特点 概括为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重视

7、望诊,总结小儿重视望诊,总结小儿面部面部望诊特点望诊特点 提出提出“面上证面上证”、“目内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的诊断方法 3.首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五脏辨证纲要;五脏辨证纲要;次辨虚实;再辨兼证。使次辨虚实;再辨兼证。使五脏辨五脏辨 证体系证体系系统而完整。系统而完整。 医学课件13 4.据小儿特点立法制方据小儿特点立法制方 创立新方,化裁古方,作为五脏补泻方剂;创立新方,化裁古方,作为五脏补泻方剂; 所用制剂以丸、散成药为主,方便小儿用药,所用制剂以丸、散成药为主,方便小儿用药, 切

8、合临床应用。切合临床应用。 5.对儿科四大要证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痧、痘、惊、疳” 认识认识 详详尽尽 提出提出“急惊宜凉泻,慢惊宜温补急惊宜凉泻,慢惊宜温补”的治疗大的治疗大 法,法, 6.提出提出“疳皆脾胃病疳皆脾胃病”的著名论点的著名论点 对儿科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儿科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学课件14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山东名医董汲董汲善用寒凉法治疗,著作小儿斑疹备 急方论。 该书是论述小儿痧、痘、斑、疹该书是论述小儿痧、痘、斑、疹 的第一本专著。的第一本专著。 寒凉寒凉派派 南宋的名医陈文中陈文中,著有小儿痘疹方论和小 儿病源方论。他力倡固养小儿元

9、阳,善用温补温补扶 正见长。对痘疹类时行疾病,因阳气虚弱,邪毒内 陷所致的逆证和坏病,大胆提出用温补方药治疗, 并取得起死回生之效。 为痘疹类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为痘疹类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医学课件15 钱乙、董汲主寒凉,陈文中主温补,这两种钱乙、董汲主寒凉,陈文中主温补,这两种 学术观点,对后世儿科的影响很大。一般认学术观点,对后世儿科的影响很大。一般认 为,后世儿科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寒、温两种为,后世儿科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寒、温两种 学术思想的争鸣即始于此。学术思想的争鸣即始于此。 两者争鸣,丰富了儿科疾病辨证论治的两者争鸣,丰富了儿科疾病辨证论治的 内容,促进了中医儿科学的发内容,

10、促进了中医儿科学的发 展。展。 医学课件16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元朝元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金元时代金元时代是中医临证医学迅速发展的重是中医临证医学迅速发展的重 要时期,当时名医辈出,各家均有所长,要时期,当时名医辈出,各家均有所长, 促进了临床各科的独立发展。促进了临床各科的独立发展。 明清时代明清时代,中医儿科学又较前有了进一,中医儿科学又较前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儿科专业人员激增,儿科专步的发展,儿科专业人员激增,儿科专 著大量涌现,儿科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全著大量涌现,儿科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全 面深入。面深入。 医学课件17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

11、科学的发展期 金元四大家在儿科方面的贡献:金元四大家在儿科方面的贡献: 刘完素刘完素认为:认为:“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主主 张用寒凉泻热养阴法治疗小儿热病。张用寒凉泻热养阴法治疗小儿热病。 张从正张从正重用攻下法治疗热病,为小儿热病运用重用攻下法治疗热病,为小儿热病运用“上上 病下取病下取”法提供了范例。法提供了范例。 李杲李杲善用温补,重视调理脾胃,对后世儿科脾胃病善用温补,重视调理脾胃,对后世儿科脾胃病 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朱震亨朱震亨认为小儿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用养,以用养 阴法见长。阴法见长。 他们

12、的学术争鸣,丰富了儿科学的内容。他们的学术争鸣,丰富了儿科学的内容。 医学课件18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元代儿科名医元代儿科名医曾世荣曾世荣编著编著活幼口议活幼口议20卷和卷和 活幼心书活幼心书3卷。其学术特点:卷。其学术特点: 一是对初生儿疾病论述较为全面;一是对初生儿疾病论述较为全面; 二是对多种儿科常见病的因证脉治作了精炼而具有二是对多种儿科常见病的因证脉治作了精炼而具有 指导意义的概括;指导意义的概括; 三是三是活幼心书活幼心书以七言歌诀形式编撰,便于初学以七言歌诀形式编撰,便于初学 者诵习,对于儿科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者诵习,对于儿科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发展,起

13、到了 很好的促进作用。很好的促进作用。 医学课件19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明代明代薛铠、薛己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著保婴撮要20 卷,共论证200余种。 针对当时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很高,提出预防新 生儿破伤风是儿科第一要事,指出此病是由断脐不 洁感染所致,采用了烧灼法烧灼法断脐以预防。 对各类小儿外科病证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其中记 载了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齿科、肛肠 科、皮肤科、骨伤科病证约70余种,辨证用药精当, 内治为主,配合外治,必要时手术兼施。 为中医小儿外科学专科形成作出了重大为中医小儿外科学专科形成作出了重大 贡献。贡献。 医学课件20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14、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明代名医万全万全,著有育婴家秘育婴家秘、幼科发幼科发 挥挥、片玉心书片玉心书等儿科专著,其学术成就对后 世的影响很大。 1. 提出了小儿提出了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 虚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即五脏的观点,即五脏 “”的生理病理特点,丰富了儿科学的生理病理特点,丰富了儿科学 基本理论基本理论 2. 提出了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提出了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 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的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的“ 。” 3. 在治疗上在治疗上幼科发挥幼科发挥调理脾胃调理脾胃 说:说:“人以脾

15、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 尤不可不调理也。尤不可不调理也。” 对于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具有对于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具有 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4. 。首次运用于小儿。首次运用于小儿。 医学课件21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明代明代李时珍李时珍的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收集了很多治疗儿科,收集了很多治疗儿科 疾病的药、方。疾病的药、方。 张介宾张介宾的的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小儿则小儿则,提出了儿科辨证重,提出了儿科辨证重 在表里寒热虚实,小儿在表里寒热虚实,小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脏气清灵,随拨随应脏气

16、清灵,随拨随应”等观点。等观点。 医学课件22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清代儿科医家清代儿科医家夏禹铸夏禹铸的的幼科铁镜幼科铁镜重视望诊,提重视望诊,提 出出“有诸内而形诸外有诸内而形诸外”的著名论点,从望面色、审的著名论点,从望面色、审 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重视推拿疗法在儿科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重视推拿疗法在儿科 的应用。的应用。 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幼科心法幼科心法是乾隆年间是乾隆年间“敕编钦定敕编钦定”的,的, 把清初以前的儿科学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整理和总结,把清初以前的儿科学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整理和总结, 立论精当,条理分明,内容极为丰富,适合于临床立论精当,条理分明

17、,内容极为丰富,适合于临床 和教学。和教学。 谢玉琼谢玉琼的的麻科活人全书麻科活人全书是一部较有影响的麻疹是一部较有影响的麻疹 专著,综合各家治麻心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阶段专著,综合各家治麻心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阶段 及合并症的辨证治疗。及合并症的辨证治疗。 医学课件23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陈复陈复正正(游医)清代具有代表性儿科医家之一,著 有幼幼集成幼幼集成。 1.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 热,淡滞定虚实”; 2.力辟惊风之说,促进了惊风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倡导胎教学说,重视“胎禀”、“护胎”; 3.辨证突出八纲,治疗善顾脾胃; 4.广集治疗之法,尤重外

18、治方药,全书共收外治方 法20多种,外治方180余首,用于外治的药物150多 味。 实为一部集大成的儿科名著,对临床有较多的实用价实为一部集大成的儿科名著,对临床有较多的实用价 值。值。 医学课件24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吴瑭吴瑭不仅是温病大家,在儿科方面也卓有成就。不仅是温病大家,在儿科方面也卓有成就。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解儿难解儿难 明确提出明确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体质特点,的体质特点, “易于感触易于感触”、“易于传变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的病理特点,“其用其用 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临床用药注意点。的临床用

19、药注意点。 按六气病因论述小儿温病,从三焦分证论治,治病按六气病因论述小儿温病,从三焦分证论治,治病 求本,与叶桂的卫气营血学说相辅相成。求本,与叶桂的卫气营血学说相辅相成。 二者为小儿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二者为小儿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对后世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包括多种传染病)献,对后世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包括多种传染病) 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医学课件25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王清任王清任的的医林改错医林改错记载了作者长期记载了作者长期 观察小儿尸体的解剖学资料,明确提出观察小儿尸体的解剖学资料,明确提出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灵机记

20、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总结的观点,总结 了了“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治则的实践经验,创制治则的实践经验,创制 了了“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名方,促等活血化瘀名方,促 进了进了“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的研究和发展。的研究和发展。 医学课件26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人痘接种法人痘接种法开开免疫学免疫学之先河之先河 明清时期,麻疹、天花广泛流行,儿科医家在 诊治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撰写了大量的麻、痘 专著 。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后来流传到俄罗斯、朝鲜、 日本、土耳其及欧非国家,成为世界免疫学发展的 先驱。 清朝后期,西医传入我国,中医学受到巨大的冲 击和摧残,但同时,保持和发

21、展中医学的斗争也在 不断地进行。 医学课件27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 党的中医政策的支持下,在现代科党的中医政策的支持下,在现代科 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氛围中,中医儿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氛围中,中医儿 科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进入了科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进入了 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医学课件28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控制传染病控制传染病 在中西医儿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古代儿科痧、在中西医儿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古代儿科痧、 痘、惊、疳四大要证中的痘、惊、疳四大要证

22、中的“痘痘”(天花)已经消灭,(天花)已经消灭, “痧痧”(麻疹)已成强弩之末的散发性疾病,(麻疹)已成强弩之末的散发性疾病,“惊惊” (惊风)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惊风)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疳疳”(疳证)逐(疳证)逐 渐减少,其中的干疳、疳积也较为少见。由于广泛渐减少,其中的干疳、疳积也较为少见。由于广泛 开展了预防接种工作,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降低开展了预防接种工作,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降低 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医学课件29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在治疗方面在治疗方面 1.应用小儿暑温理论指导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辨证论 治,降低了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2.

23、应用胎怯理论指导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提高了 生长发育速度,增强了体质,降低了死亡率。 3.对肺炎喘嗽、哮喘、泄泻、癫证、胎黄等儿科常 见病的研究不断深入; 4.对厌食、儿童多动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川崎 病等疾病的辨证论治总结出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 疗效; 5.对肾病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急性白血 病、新生儿硬肿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取 得了成果。 医学课件30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医学教育方面医学教育方面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现代中医中等和高等教育,全 国各地建立了中医院校,发展了中医儿科教育。 7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硕士生教育,80年代开始中 医儿科学博士

24、生教育,90年代又开始进行在职医师 的继续教育。 编写出版了不同层次的中医儿科学教材、参考资料、 各种类型的题库,整理出版了大批中医儿科著作。 建立起来的这种完整教育体系,为中医儿科建立起来的这种完整教育体系,为中医儿科 界输送了大批人才,使中医儿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界输送了大批人才,使中医儿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促进了中医儿科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了中医儿科事业蓬勃发展。 医学课件31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剂型改革方面剂型改革方面 除了进一步研究的丸散膏丹外,同时又研制出了一 批新剂型,如颗粒冲剂、口服液、滴鼻剂、栓剂、 膜剂、注射液等,以便于儿科临床使用。 外治疗法可免除小儿

25、服药困难,深得家长和患 儿的欢迎,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学课件32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学术交流方面学术交流方面 全国各省市已建立了中医儿科学会,全国各省市已建立了中医儿科学会,1983年年9 月月 成立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学术委员会,对于促成立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学术委员会,对于促 进中医儿科界的团结和推动中国儿科学术发展,起进中医儿科界的团结和推动中国儿科学术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到了积极的作用。 0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成立,成立, 09.12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会议。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会议。 目前正在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