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下学期教案_第1页
《孝经》下学期教案_第2页
《孝经》下学期教案_第3页
《孝经》下学期教案_第4页
《孝经》下学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孝经下学期教案【精品文档】孝经下学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七篇三才章2、板书课题三才章(孝经节选)解题:此章的三才是天、地、人的合称。古人在做事的时候,很讲究顺天、应地、和民心。所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占天时有天的照应很容易成功,三国时期,马超和曹操大战于渭水,时当九月(中国之历法,现俗称农历)尽,天气爆冷,曹操驱兵担土浇水,连夜筑完土城,为曹操战胜马超赢得了时间。这是占天时的例子。占地利也能使人容易成功,例如世界上有些国家他的地下有丰富的矿产,他的国家也就很富有的;有些地区有天然的美景,当地人不用太多的努力一样富有

2、;这就是占地利。占人和一样可以使人成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上下一心,万众合力,没有不富有的。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人和占一样就可以成功。如果三才都占起了,那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章之所以叫三才章,也就是意味着孝同时符合了三才。二、初步感知,听读:1、教师范读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念时要轻松、流畅)3、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评议四、教师指导朗读:1、教师领读2、学生齐读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4、学生熟读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的地位:1、学生自由说理解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

3、的看法3、全班交流子曰:“甚哉!孝之大也。”【译文】曾子说:“真是太厉害了,孝道如此重大!”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译文】孔子说:“孝就像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那样是经常的,像大地有利万物那样是道义的,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孔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孝的重大意义。上天的日月星辰经常在运行,这是“经”;大地五土利于万物生长,这是“义”;这就是天经地义。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长,人也效法天地而存在,孝就是像天经地义一样,永远地施行流传,永恒地具有利之义。孝就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孝就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孝贯通了天地人三才。古人云:“孝为百行之首。”先人又云:“孝为百行之本。”这其

4、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又如郑玄注论语云:“孝为百行之本,言人之为行,莫先于孝。”)六、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三鹿毒奶粉案“潜规则”必须“见光死”案情:2008年9月,根据连续对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的深入调查,公安机关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刑事拘留。点评:“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了国内整个奶业的“潜规则”。正是对食品安全的漠视,对不法行为的纵容,才酿成婴儿重病乃至死亡的悲剧。食品安全事关民族未来,痛定思痛,希望“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中国食品行业最后一次安全事故。这里,笔者若用孝经的理念来点评,那么孝经亦有说。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5、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孝道中的核心孝是天经地义的,孝道转换为商道的天经地义就是对顾客的博爱,要用爱心、良心、真心、热心、善心、苦心去经营,去赚钱。相反,“三鹿毒奶粉”让人们看到的是商家的没心没肺,或是黑心黑肠了。七、小结:孝,是天经地义的。孔子如是说,中国人数千年以来也如是闻,因此孝的理念也如是深入到中国文化、人文性格的方方面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七篇三才章。二、检查朗读1、指名读。2、分男女生读。3、学生齐读。三、继续学习古文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译文】天与地的经常法则,而民众效法它

6、们。效法天的常明,利用地的常利,而顺化天下。因此那种教化不待严肃而成就,那种政治不待严酷而治理。(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去效法天与地的经常法则,效法天的常明来常行孝道,效法地的常利来行义,以此来顺化天下。因此那些教化不必有待于严肃说教,而自成道理;那些政治不必有待于严酷管理,而自行被治理。这里包含有五等之孝的人们,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者,越是高层次的尤其要“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这才能收取“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的绩效。)孔子进一步讲到,孝的这种行为,可以父子相传,就像天的运行规律一样可以永恒的往复,而不会有差错;孝的这种行为,只要你做到了,就会有相应的所得,就像大地一样

7、,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的大地法则一样;孝的这种行为,也是人的最基本品行。天地的规律,是人所应效仿的。遵循天道,我们则可以得到光明,效仿地道,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以此来理顺天下。如果以此种方法教化百姓,不用严厉苛刻的手段,也可以成功,其政令法律即使不严谨也可以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四、师小结孝的这种行为,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人的最基本品行。所以,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做到孝顺。只要你做到了,就会有相应的所得。第三课时 孝治章第八(14)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章。2这一章书,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

8、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二、初步感知,听读:1、教师范读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念时要轻松、流畅)3、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评议四、教师指导朗读:1、教师领读2、学生齐读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4、学生熟读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的地位:1、学生自由说理解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3、全班交流第四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七篇孝治章。二、检查朗读1、指名读。2、分男女生读。3、学生齐读。三、继续学习古文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

9、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译文: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

10、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四、师小结1、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2、制定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小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自己应该

11、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在这一周内,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第五课时(16) 孝经圣治章第九【教学内容】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

12、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良好习惯。 3、通过诵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的大概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

13、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孝经的许多内容,我们也知道,从前有很多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现在我们来说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里的一段。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大声朗读、同桌齐读) 二、讲授新课。 (一)、读中感悟 1、同学们,读完了这段内容,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配乐范读、

14、领读。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听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感受,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愿意认真地听吗?) 3、要求学生再读,有感情地读,注意读音断句,读完读给大家听。(老师也想听听同学读得怎么样,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把文中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完读给大家听) 4、指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评评他/她读得怎么样。) 5、学生评完,教师评。(xx同学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比他更好?) 6、全班读,有感情地读。感悟中理解 1、同学们读得真好,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懂段落大意) 2、老师边读第一段,学生边画出不懂字词的意思。 3、引导学生主动问不懂的字词的意思。 4、请同学帮助解答。

15、(xx同学不懂xx的意思,有哪位同学愿意帮帮他呢?) 5、学生解答不了,教师解答。 6、请同学读“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7、点评。 8、提问“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的意思。(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9、理解意思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注意读音断句,读完请同学背一背“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读了几遍,有哪位同学可以把这一句背一背?) 10、学生背完,点评。(xx同学真聪明,读了几遍就能把它背出来,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有哪位同学能背得比他更好?) 1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读,读懂文章

16、大意,读熟后还可以背一背。(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那么在孝道之中,又有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12、引导学生理解“严父”的意思,并从中知道敬重父亲的重要性。 13、读一读。(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一起来把“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14、引出周公,引导学生课外主动去了解周公的事迹。(说到这里,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吗?自古以来,就有他关于解梦的传说,他就是周公。除了周公解梦,周公还很有孝道。大家想知道他如何有孝

17、道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周公的资料) 15、理解“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的意思。 (老师还想听听同学们甜美的声音,大家一起来把“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读一读。注意读音断句。) (你们读懂了什么?) (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膝下时就产生了,等到逐渐长大成人,就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敬爱。)(三)、理解后拓展1、(古人在年幼时就产生了对父母的敬爱,你们在年幼时有没有产生对父母的敬爱呀?)2、(随着一天天地长大,你们懂得一天比一天敬爱父母亲吗?)3、说一说在生说中,你们是怎样对待爸爸妈妈的?4、除了爸爸妈妈,我们还应该敬重什么

18、人?【布置作业】 围绕“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表演小品。第六课时 孝经圣治章第九 【教学内容】 围绕“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表演小品。【教学目标】 1、通过小品表演,深入体会“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意思。 2、通过小品表演,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品表演,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体会团结协作的意义。【教学重点】 1、学生深入体会“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意思。 2、通过表演,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品表演,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体会团结协作的意

19、义。【教学难点】 1、课堂纪律的控制。 2、生动形象地表演。 3、通过小品表演,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体会团结协作的意义。【教学准备】音乐、剧本、评委、奖状。小品表演评价表序号小品名称项目分类最终所获奖项选题意义表演技巧语言水平团队合作整体效果1234【教学过程】 一、开始导入。(本次表演设四个奖项:最佳演技奖、最佳台风奖、最受欢迎奖、最佳默契奖) 二、学生表演。 1、第一小组表演,其他小组认真观看,表演完毕,由第二小组作评价,然后教师点评。 (第一小组同学的表演真不错,如果小演员们之间的合作可以默契一点就更好了,希望小演员们再接再厉,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2、第二小组表演,其他小组认真

20、观看,表演完毕,由第三小组作评价,然后教师点评。 (可能第一组小演员的表演太精彩了,让第二小组的演员们有压力,在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表现显得很紧张,没关系,放松点就可以表现得更精彩。掌声鼓励他们。) 3、第三小组表演,其他小组认真观看,表演完毕,由第四小组作评价,然后教师点评。) (第三组的小演员们表演得很有默契哦,看得其他小演员都意犹未尽,连评委也被他们吸引了,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第四小组表演,其他小组认真观看,表演完毕,由第一小组作评价,然后教师点评。 (第四组的小演员们表演得很有默契哦,看得其他小演员都意犹未尽,连评委也被他们吸引了,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三、总结。 同学们今

21、天的表现都很不错,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相信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很大,希望通过今天的表演,同学们都能养成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布置作业】 写一写今天表演小品的感受。第七课时 纪孝行章第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中的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孝”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吟唱与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孝”的含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人“孝”的内涵,学习古人孝顺父母。教学重难点:学会吟唱,理解“孝”的内涵。教学方法:吟唱 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一体机教学步骤:(一)、复习上节内容(二)故事引入1、请听故事董永卖身葬父2、

22、提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听唱听录音吟唱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内容“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三)教唱请大家一起跟老师唱两遍。跟唱请大家跟视频练唱,声音要响亮。吟唱集体吟唱,大家要注意节奏。比赛先男女比,后小组比。(六)理解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内容为: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

23、尽到了子女的责任。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关于“孝”的名篇名句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怎样做才算孝顺?学生1:听父母的话,经常与父母交谈,了解父母的需要,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2:做父母认为快乐的事,让父母快乐。学生3:在家里不争吵,和睦相处,让父母安心。学生4:远离危险,珍惜自己的生命。小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孝顺之举,孝顺更应该表现为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多为父母操心和办事,让父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第八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中的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孝”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吟唱与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孝”的含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人“孝”的内涵,

24、学习古人孝顺父母。教学重难点:学会吟唱,理解“孝”的内涵。教学方法:吟唱 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一体机教学步骤:导入1、请听故事朱寿昌弃官寻母2、提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二、听唱听录音吟唱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内容“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三、教唱请大家一起跟老师唱两遍。跟唱请大家跟视频练唱,声音要响亮。吟唱集体吟唱,大家要注意节奏。六、比赛先男女比,后小组比。七、理解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内容为:孔子说“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

25、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讨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关于“孝”的名篇名句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怎样做才算孝顺?学生1:听父母的话,多和父母谈心,了解父母的需求,让父母放心。学生2:做父母认为快乐的事,让父母快乐。学生3:在家里不争吵,维护家庭团结和社会安定,让父母安心。学生4:珍惜自己的生命。小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孝顺之举,孝顺更应该表现为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多为父母操心和办事,让父母快快乐

26、乐地过好每一天。第九课时 孝经五刑章第十一【教学内容】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良好习惯。 3、通过诵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4、通过诵读,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的大概意思。 2、通

27、过诵读,背诵全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孝经的许多内容,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分享一下,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里的一段。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大声朗读、同桌齐读) 二、讲授新课。 (一)、读中感悟 1、同学们,读完了这段内容,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配乐范读、领读。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听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感受,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愿意认真地听吗?) 3、同桌读。要求同桌互评,有感情地读,读完读给大家听。(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

28、读得怎么样,现在,同桌之间把文中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评价,指正读音。) 4、指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评评他/她读得怎么样。) 5、学生评完,教师评。(同学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比他更好?) 6、全班读,听谁的声音最响亮。感悟中理解 1、同学们读得真好,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懂段落大意) 2、老师边读第一句,学生边画出不懂字词的意思。 3、引导学生主动问不懂的字词的意思。 4、请同学帮助解答。(xx同学不懂xx的意思,有哪位同学愿意帮帮他呢?) 5、学生解答不了,教师解答。 6、请同学读“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7、点评。 8、提问“子

29、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的意思。(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 9、理解意思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完请同学背一背“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读了几遍,有哪位同学可以把这一句背一背?) 10、学生背完,点评。(xx同学真聪明,读了几遍就能把它背出来,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有哪位同学能背得比他更好?) 1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读,读懂文章大意,读熟后还可以背一背。 12、读一读。(老师还想听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一起来把“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13、(你们读懂了什么?) 理解大意:(用武力胁迫

30、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三)、理解中记忆 1、开火车读一读。(老师还想听听同学们甜美的声音,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2、教师背一背。(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3、学生背一背。(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4、背诵全文。(读了那么多遍,相信很多聪明的同学都能把全文背诵出来,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5、点评。【布置作业】 1、把今天所学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在孝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抄一抄、写一写

31、。第十课时广要道章第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中的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中的“孝”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吟唱与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孝”的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人“孝”的内涵,学习古人孝顺父母。教学重难点:学会吟唱,理解“孝”的内涵。教学方法:吟唱 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一体机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弟子规(二)听唱听录音吟唱广要道章第十二中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三)教唱请大家一起跟老师唱两遍。跟唱请大家跟视频练唱,声音要响亮。吟唱集体吟唱,大家要注意节奏。理解广要道

32、章第十二中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内容的含义。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讨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关于“孝”的名篇名句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怎样做才算孝顺?学生1:听父母的话,经常与父母交谈,了解父母的需要,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2:听从长辈的话,礼貌待人。学生3:在家里不争吵,和睦相处,让父母安心。学

33、生4:在学校里和同学相亲相爱,共同进步。小结 以后,我们要听从长辈的话,礼貌待人。在学校里和同学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共创和谐社会。第十二课时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中的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孝”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吟唱与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孝”的含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人“孝”的内涵,学习古人孝顺父母。教学重难点:学会吟唱,理解“孝”的内涵。教学方法:吟唱 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一体机教学步骤:导入1、请听故事2、提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听唱听录音吟唱纪孝行章第十二中的内容“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一

34、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三)教唱请大家一起跟老师唱两遍。跟唱请大家跟视频练唱,声音要响亮。吟唱集体吟唱,大家要注意节奏。比赛先男女比,后小组比。(六)理解纪孝行章第十二中的内容为: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讨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关于“孝”的名篇名句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怎样做才算孝顺?学生1:听父母的话,经常与父母交谈,了解父母的需要,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2:做父母认为快乐的事,让父母快乐。学生3:在家里不争吵,和睦相处,让父母安心。学生4:远离危险,珍惜自己的生命。小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孝顺之举,孝顺更应该表现为尊敬父母,并孝顺天下所有的父母,理解父母,多为父母操心和办事,让父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第十三课时 孝经广至德章第十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中的孝经广至德章第十三 中的“孝”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吟唱与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孝”的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人“孝”的内涵,学习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