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考纲要求:纲要求:(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四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

2、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3)五个发展阶段:“春”:甲午战争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4)分布结构:“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5)两个影响: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6)三个障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3、势力。知识主线2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近代)。伴随着列强侵略,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该阶段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开放、自由、富有个性;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第四阶段: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互联网迅速改变了民众的社会生

4、活。(2)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排查纠错1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是指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3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也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交流融合的产物。4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也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5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5、近代化包含经济的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7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取消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9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0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导向。11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沿海的外商企业中。1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

6、文明的影响。1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14中山装和改良旗袍都体现了中国近代服饰中西合璧的特点,改良旗袍不同于清朝满族女子的旗袍。15淞沪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6从动力上看,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更新发展的过程是从人力、畜力到机械动力。17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看,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是满足大众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则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变化与洋务运动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 (2)表现: (3)影响:2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占

7、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含义 (2)目的: (3)指导思想:(4)性质: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带有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5)内容(6)影响:关注概念自然经济瓦解及其内涵(2014江苏高考)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

8、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蔬菜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鸦片战争后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2014山东高考)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知识角度(1)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2)经济结构

9、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史观角度(1)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2)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3)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多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诞生(19世纪六七十

10、年代的东南沿海)(1)原因: (2)代表企业:上海、广东、天津(3)评价: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 (2)表现: (3)影响:3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背景(2)表现行业代表人物族工业又迅速萧条。(4)影响:4较快发展(19271936年)(1)原因: (2)表现:5日益萎缩(19371945年)(1)原因: (2)表现:6陷入绝境(19451949年)(1)原因:(2)表现:年份年份佃农佃农(%)半佃农半佃农(%)自耕农自耕农(%)1935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国民政府时期的农业(2014大纲全国高考)下表是国民政府

11、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表格类试题的“三看、两注意、一相联”考点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衣:(2)食: (3)住 (4)习俗: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衣: (2)食:(3)住: (4)习俗从服饰的变化看社会变革(2014福建高考)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观察图片材料中的时代信息(

12、2014北京高考)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发型照明手段饮食方式AB CD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13、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5运用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讯、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考点四交通、通讯与大众传媒的发展1交通的进步(1)轮船 (2)铁路3)公路 (4)航空:2通讯的进步(1)有线电报: (2)无线电报:(3)电话:3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

14、间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2)影视业:(3)“第四媒介”: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反映(2014安徽高考)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近

15、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2012江苏文综)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

16、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答案(1)变化:

17、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13(2014四川高考,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18、。(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整理:图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媒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材料四“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事 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