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 要素或其状态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 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酸雨(acid rain)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土壤污染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空气污染是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天然与合成有害 物质向大气的排放。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称初级污 染物,在太阳电磁辐射的影响下,在空气中由其他污染 物制造出来,称次级污染物。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二 氧化硫、固体颗粒、二氧化
2、氮、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 臭氧、硫化氢、氟化物、一氧化氮、铅、汞。 空气污染物对人及整个自然界有重要的影响。造成环境 不舒适,腐蚀雕塑,破坏公共设施;防碍人类和其他生 物的健康,同时改变气候以及土壤、湖泊和河流的化学 性质。 酸雨(acid rain) 酸雨( acid rain )和酸沉降(acid deposition): 酸雨(1972, 英国化学家R. A. Smith提出)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 量本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大 气中形成酸的物质以雨、雪、雹和雾等形式从空气中 沉降下来,其pH值一般都小于5.6,这种现象称酸沉降。 酸沉降对动物、植物以及森林有明显的
3、损害;改变了 土壤和湖泊的pH值,同时本酸化会导致有毒金属(汞 和铝等)从土壤和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使 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化学性质发生了 变化,从而防碍了对水体的利用,这种现象称水污染。 水体污染物可分为生物体、可溶性化学物质、不溶性化 学物质和热四类。 水污染危害: 有毒物对生物的直接毒害,不溶性固体降低水的质量; 水中有害生物导致水传播疾病的流行; 水中有机质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引起水体生物耗氧 (BOD)和化学耗氧量(COD)增加; 水中有毒物质如重多属和多氯联苯等在食物链上的生物
4、放大作用,使生物体的酶活性受影响; 工业余热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水生生物。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 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 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 体出现富营养化情况下,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 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出现各种 颜色,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叫赤潮。 多数学者认为氮和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的升高是藻类大 量繁殖的原因,由于磷通常是水生生物生长的限制性 营养物,因此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 土壤污染 l土壤污染是指
5、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 入土壤,其数量特征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入土壤,其数量特征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 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l常见的土壤污染物有: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等,常见的土壤污染物有: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等, 其中以化学类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常见的化学污其中以化学类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常见的化学污 染物有: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放射物质和营养染物有: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放射物质和营养 物质等,有机污染物是化学农药,如有机氯类、有机物质等,有机污染物是化学农药,如有机氯类、有机 磷类
6、、氨基甲酸酯类、苯酰胺类等;石油、多环芳烃、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苯酰胺类等;石油、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甲烷等;多聚物如尼龙、塑料和橡胶等。多氯联苯、甲烷等;多聚物如尼龙、塑料和橡胶等。 物理污染物有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生物污染物有物理污染物有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生物污染物有 大肠肝菌、炭疽杆菌、蠕虫类。大肠肝菌、炭疽杆菌、蠕虫类。 生态监测的内容及特点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研究和监测环境质 量。其手段有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球物 理、地球化学等,因此其内容有化学监测、物理监测、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地球物理化学监测等。 生态监测(ec
7、ological monitoring): 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 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 生态监测的特点: 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具有多功能; 监测灵敏度高。 生态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生态监测的原理 生态监测的方法 生态监测的原理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协同发展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 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变化是某一区域内环境变化的 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学上个体、种群、群落和 生态系统各组织层次的生物变化可以作为环境改变的 指示和象征。 生态监测的方法 个体和种群水平 v 指示生物法(indicato
8、r organism)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v 污水生物系统法(saprobien system) v 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polyurethane foam unit) 生物测试(bioassay) 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指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是一些对环境中的某些物质, 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地 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通过其所作的反应可了解环境的 现状和变化,起“预警”功能。 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 对干扰作用反应敏感且健康; 具有代表性; 对干扰作用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小、重现性高; 具有多功能
9、。 常用的指示生物:紫花苜蓿(SO2),地衣和苔藓(SO2、 氟化物),菜豆、烟草 (O3)等。 污水生物系统法 污水生物系统法是由Kolkwiz 和 Marsson 1909 年提出,后经完善的一种用于河流污染、尤其 是有机污染的一种监测方法。 由于河流受污染后,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 里会发生自净过程,即随着河水污染程度的逐 渐减轻,生物的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在 不同的河段将出现不同的物种。 根据生物种类组成将河流划分为多污带、-污 染带、-污染带和寡污染带。各污染带都有各 自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征 。 亦可用群落中优势种群来划分污染带。 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
10、化学及毒理学的知 识,定量地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的负效应的概率及其 强度的过程。 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 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 问题的形成问题的形成 分析过程分析过程 风险源评估风险源评估效应评估效应评估 风险特征化风险特征化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2 生物资源的管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 生物资源管理 人口管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 l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l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l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l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l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是生
11、物及其与环境 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 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包括四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和同 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其测度包括三个方面,即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 性和DNA多态性。 物种多样性 指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即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 主要是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定区 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 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 生态系统
12、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指数可分为: 多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 景观多样性 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 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l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纤维、药物和燃料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纤维、药物和燃料 和建材等和建材等 l间接价值:表现在生态系统的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间接价值:表现在生态系统的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个方面。 能量固定;能量固定; 调节气候;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调节水文; 保护土壤;保护土壤; 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
13、进元素循环; 维持进化过程;维持进化过程; 对污染物质吸收和分解作用;对污染物质吸收和分解作用; 娱乐美学、社会文化、教育、精神及历史方面具有重娱乐美学、社会文化、教育、精神及历史方面具有重 要价值。要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l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世界上的物种估计有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世界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到万到 3000万种,已定名的为万种,已定名的为140170万种。中国是世界上万种。中国是世界上 物种最丰富的国这之一,中国的物种数约占世界物种总物种最丰富的国这之一,中国的物种数约占世界物种总 数的数的10。中国的特有种十分丰富,以维管植物、哺乳。中国的特有种十分丰富,以维管植物
14、、哺乳 类和鸟类计算,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亚洲第二。类和鸟类计算,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亚洲第二。 l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现状: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现状:Schopf认为生物物种的寿认为生物物种的寿 命是命是20万年,地球上有万年,地球上有4000种哺乳动物,如果以种哺乳动物,如果以4000 个哺乳动物种作为平衡点,那么每个哺乳动物种作为平衡点,那么每50年就有一个物种灭年就有一个物种灭 绝。二十世纪内,每年灭绝绝。二十世纪内,每年灭绝0.27种哺乳动物,每种哺乳动物,每4年有年有 一个物种。灭绝速率为自然灭绝的近一个物种。灭绝速率为自然灭绝的近13倍。倍。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
15、的主要原因有: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 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环境污染; 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外来种的引入; 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l保护公约和立法保护公约和立法 l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l迁地保护迁地保护 l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l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l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生物多样性的监测 保护公约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 内卢召开了地球最高级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 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 地位,152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 日。
16、保育对策应该包括全球、国家、地区和地方的一系列不同 层次。 国际级对策保护全球受威胁生态系统,由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牵头。成功 的措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以 及南极协议(Antarctic Treaty,1992)。 国家级对策由政府组织安排和通过立法执行,如保护区的 建立。 生物资源管理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 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dN/dt = rN(K-N)K 当NK2时, dN/dt 最大, d(K/2)/dt = rK/4 Graham
17、(1935)认为: 在渔业生产中,dN/dt可以看成是 可供捕捞而不影响资源种群大小的“剩余生产”。要使 种群维持最大的产量(MSY) ,就应该使资源种群保 持在N K2的水平。此时, MSY rK/4。 最大持续生产量在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K2 K2BA ba NKN dNdt MSYMSY dNdt NMSY 最大持续生产量的生产实践意义 假如一个未受人类利用的资源种群数量是稳定的,那么在按最大持续 产量的策略进行捕猎前,首先要将种群的数量降低,降低以后才能使 种群增长率提高,才能有持续产量; 种群数量降低到每一水平,都有一个相应的持续产量,这个持续产量 等于该数量水
18、平(N)下的增加量dN/dt; 每一个持续产量都有相应的两个种群数量能提供这个持续产量; 只有在一个种群数量水平下,才能有最大持续产量,理论上讲,这个 数量是N=K/2水平; 按逻辑斯谛增长数学模型的原理,最大持续产量MYS=rK/4,而能提供 最大持续产量的种群数量N MYS K2。 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有害生物(pest):与人类竞争食物或遮蔽所、传播病原 体、以人类为食或用不同的方法威胁人类健康、舒适 或安宁的生物。 防治的原理: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往往成为一个猎取 “持续产量”的过程,因此,如果每年去除一个“最 大待续产量”,那么既不能将危害动物种群消来掉, 也不能把它的数量压到K2的
19、水平以下,所以,只有 当每年的去除数量大于“最大持续产量”,才能使种 群趋向灭亡。 防治目标:降低有害生物到某一水平,在这个水平上 进一步降低是无利可图的。 防治类型: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基因防治、物理防 治、综合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的利益和代价模型 成成 本本 或或 价价 值值 有害生物密度有害生物密度 防治成本防治成本 作物价值作物价值 防治利益防治利益 3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 生态规划 生态环境治理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也称环境保护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 大气水体、噪声及固废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 价和调控管理。 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的原则 生态规划的内容 生态规划的步
20、骤 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观点,对规划区 域内城乡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因子(如土地利用状况、 产业布局状况、环境污染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以及建 筑、桥梁、道路、城市管线基础设施分布等)和自然生 态因子(气候、水系、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资源状 况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特征都应给予相当的 重视,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其目 的在于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关系的持续共生,协调发展,追求社会的文明、 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生态规划的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 趋适开拓原则 协
21、调共生原则 区域分异原则 生态平衡原则 高效和谐原则 可待续发展原则 生态规划的内容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环境保护规划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生态规划管理对策 生态规划的步骤国外生态规划的技术路 线 资源管理生态规划(F. Steiner,1960s) : 确定规划目标 资源数据清单和分析 区域适宜度分析 方 案选择 规划方案实施 规划执行 方案评 价 。 McHarg生态规划法(I.L. McHarg ,1969):确定规 划范围和规划目标 广
22、泛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 文资料(包括地理、地质、气候、土壤、野生动物、 自然景观、土地利用、人口、交通、文化、人的价值 观调查),并分别描绘在地图上 根据规划目标综 合分析,提取在第二步所收集的资料 对各主要因 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适宜度分析,确 定适应性等级 综合适应性图的建立 。 生态规划的步骤国内生态规划的技术路线 规划、环保业务部门规划设计、筹备阶段政府决策部门 气 象 水 文 地 形 地 貌 土 地 利 用 人 口 分 布 资 源 利 用 环 境 污 染 园 林 绿 化 生态要素调查、评价、预测 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目标(社会、经济、生态) 规划对策(生态功能区划、环保规
23、划工程措施、 绿地系统规划、生态与环境管理措施) 评审阶段实施阶段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 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ecoengineering) 生态恢复 指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 调的关系,恢复不等于复原。 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可遵循两个模式: 当生态系统受损不超过负荷并是可逆的情况下,压力 和干扰被移去,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 另一种是生态系统的受损超过负荷,并发生不可逆变 化,依靠自然过程已不能使系统恢复,必须依靠人的 帮助。 生态工程 马世骏(1984)认为,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
24、物 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 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 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工程是考虑生态系统自我设计特点,是有利于人 为和自然两者的设计; 环境工程是利用一系列科学原理去净化或防治环境污 染。 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 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 问题的形成问题的形成 分析过程分析过程 风险源评估风险源评估效应评估效应评估 风险特征化风险特征化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 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环境污染; 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外来种的引入; 全球气候变化。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K2 K2BA ba NKN dNdt MSYMSY dNdt NMSY 最大持续生产量的生产实践意义 假如一个未受人类利用的资源种群数量是稳定的,那么在按最大持续 产量的策略进行捕猎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终止及员工安置补偿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牌安装与城市形象宣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商铺买卖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与市场进入咨询合同
- 2025年度个人房屋装修贷款合同7篇
- 2025年度内控制度咨询与内部控制流程再造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协议离婚财产清算与分配专业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合同3篇
- 2025年度摩托车租赁与赛事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镍矿市场准入与资质认证合同4篇
-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智能护理:人工智能助力的医疗创新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5G+教育5G技术在智慧校园教育专网系统的应用
- 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措施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探究 论文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 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项目申请书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两段焙烧除砷技术简介 - 文字版(1)(2)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