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eople are born for action, just like a fire always rises up, and a stone always falls.(页眉可删)有关桥教案汇总8篇 桥教案 篇1设计思路托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托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外婆桥是我们民间的一首童谣,它的乐曲舒缓、柔和,且乐曲内容又是孩子最熟悉最至亲外婆,我想选此乐曲进行欣赏,孩
2、子大概较能接受。托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宝宝自己摇小船去外婆桥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摇小船、到外婆桥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想外婆、爱外婆的情感。民间音乐游戏:外婆桥一、活动目标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二、材料准备:1、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六、活动过程(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二)谈话:1、你们都有外
3、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三)欣赏歌曲: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
4、学方法的探索性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桥教案 篇2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答)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2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结构1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潜水桥、塑料桥)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4.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5.再读全文:我们知道了潜水桥和塑料桥这两种神奇的桥,现在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遍。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1)你喜欢哪一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2)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讨论)(3)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2学习课文第六
6、至九自然段。(1)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第六至九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3)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带着方便)3学习第十自然段。(1)齐读第十自然段。(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三)实践活动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需要我们也来设计一座未来的桥: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作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桥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请你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要求:1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2设计好桥的式样;3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桥。第三课
7、时(一)复习课文1.复读全文。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1.读出生字词兰兰 桥梁 工程师 一条 波浪 架在 特别 玻璃砖 各种各样驶过来 划过去 采野花 往前走 打开 很薄 轻巧 又平又稳2.指导书写五、资料袋当今世界先进桥梁图(8幅):西樵斜拉桥:(中国)位于广东南海县西樵山特殊桥梁:(日本)悬臂钢桁梁,大阪的港大桥。特殊桥梁:(中国)新菏线长(垣)东(明)黄河大桥拱桥:(英国)世界首座旋转式桥梁中国廊桥:灞陵桥(明朝建)悬索桥:(中国)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斜拉桥:中国武汉长江公路桥斜拉桥:中国重庆石门桥教案 篇3学习目标:认识“梁、程
8、”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识字、写字;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教学特色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识字教学上采用先读书,再识字的倒置法。教
9、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桥的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两种神奇的桥的主要特点。了解比喻句的用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看到过桥吗?你走过或认识哪些桥?(学生个别卮穑?br2、(出示兰兰图片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叫兰兰,课文讲的就是兰兰过桥的故事。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1、爷爷带着兰兰一起去郊游,他将带着兰兰走过两座非同一般的桥,想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桥吗?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你将会知道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2、反馈:你知道兰兰过的是什么桥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3、再
10、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潜水桥和塑料桥非同一般?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并填好调查表。(表中加粗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因学生写字量有限,也可口头反馈,教师板书)三、学习生字:1、兰兰的爷爷可真有本领,设计了这么好的桥。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干什么?(自由发言)2、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过,不论是当桥梁工程师还是当飞行员首先得学会动脑筋,学好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今天要求我们认识12个生字,大家就可以动动脑子,想一些又简单又容易记住的方法来认识它们,来,试试看吧,比比谁是最聪明的。(出示生字,交流记忆方法)3、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记住这些字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将生字组成
11、词语,不注拼音,请学生认读)兰花、桥梁、工程师、波浪、书架、特别、砖石、划船、采花、轻巧、又轻又薄、又平又稳五、结束:同学们真能干。相信大家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长大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作业:收集各种桥梁的资料,举办“桥梁知识展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复习14个生字,学会写6个字。启发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并自己动手设计的未来的桥。一、生字复习:游戏藏头露尾: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一套。教师课前准备一些较大的生字卡片并用不透明的纸盖住字的四分之三,只露出一小部分,请学生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被盖住的字,以此来巩固学生对字
12、形的识记。二、师生互动,启发想象。1、兰兰的爷爷太神奇了,老师今天特别想当一回爷爷,带着兰兰去走一走这两座神奇的桥,你们愿意当一次小兰兰和爷爷一起去吗?(教师范读旁白和爷爷的话,学生读兰兰说的话并根据课文描述自由地做兰兰的一些动作,比如:吓得闭上眼睛等)2、当读到:“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时,师问:从这句话中看出,潜水桥大不大?你觉得还可以说潜水桥像什么?(启发学生想象并学说比喻句)3、读完第4自然段,师问:课文中的兰兰在桥里面看到了这些,现在你们都是小兰兰了,你们在桥里面看到了什么?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4、读完课文,师问:刚才我们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
13、,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学生想象说话)三、桥知识展览会。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或文字材料。2、每2上小组推选较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全班交流。3、将所收集的材料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中,供学生课后参观。四、小小桥梁工程师。每生自己设计一座心目中的桥,可图文结合,也可纯图片,还可以制作桥梁模型。桥教案 篇4教材分析: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一般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在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_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学习目标:1、知识
14、与能力目标:掌握_生字词语,了解_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_生动的表达方式。b、体会_语言古朴典雅、优美生动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有关桥的常识,审美的一般常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_生动的表达方式。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熟练巩固。同时对描写抒情在解说过程中的作用要仔细领会。教法及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积累。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各种桥的图片及资料。教师准备:录音机。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一)钢琴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
15、乐。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那么桥的美都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二)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1、_作者: 选自 。2、给加点的字注音:点缀( ) 驻( )足 和谐( ) 煞( )它风景 前瞻( )后顾 险峻( )3、解释词语: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而结果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_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作者看来,桥的美在何处?你对此有
16、何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提示: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启发是让学生生发开去,谈自己的看法。2、学生拿出准备的桥的照片,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桥美在哪里。从你自身感觉到的角度,自由的表达。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四段,采用小组齐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本段为了说桥的构图之美,分别列举了哪些类型的桥梁?(鸟镇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横跨湖面的长桥、多孔桥、风雨桥。)2、本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3、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种形式的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
17、式和作用。)(二)_用了大量的描写以使_生动,试分析下列描写的好处: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只舒畅的气。(其实,苇从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浮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反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中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是强调细柳与石桥
18、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3、无论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听桥之歌声,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旋律,这吸引着画家追寻着桥的身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互相交流。选出代表,交流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四、质疑问难。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共同合作,分析,讨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有疑问的,可在全班
19、级展开讨论。教师肯定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给予合理的点拨。五、拓展延伸。仿照_的写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致。_以画家的眼光,以优美的笔调写出了桥的美,又在作者的笔下知道了桥的知识。请同学从具体的角度谈一下你学了本课的收获。学生五至六人发言交流。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七、布置作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扩展下面的句子,使其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原句:白云漂浮在天空。 扩展句:八、板书设计:桥之美吴冠中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 不同的美学效果桥之美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九、课后反思:桥教案 篇5教学目标:1、感受蝶
20、恋花等词孤独凄清的意境和空虚惆怅的心境,体会作者因“不见所思”引发的伤离愁绪。2、鉴赏鹊桥仙淡而不伤的风格,体会此词从旧题材中提炼出新的主题,道人之所未道,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颇具创新的精神。3、领悟青玉案造语精工,巧用博喻的特色,记忆名句,深刻领会这些名句的意蕴。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把握移情于景手法的运用。2、体会活用前人文句的作用,鉴赏幽深婉约的意境,缠绵多情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二、推进新课:1、言情:1)言语之情。指心意。
21、2)谈情说爱或描述男女情爱。 3).抒情。3、言情词的特色:一是深曲委婉,缠绵悱恻的相思离别之词;二是一些“缘事而发”、“即事名篇”,大胆讴歌纯洁爱情,深刻批判封建礼教的词;三是一些“言近旨远”、“寄慨遥深”之作;四是真挚动人的悼亡之作。三、学习课文:(一)、蝶恋花1作者简介:晏殊 (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他喜欢宾客,乐于引荐人才,爱好文艺。他家常常尽日宴饮,宴必“歌乐相佐”,他的家庭实际就是一个文艺沙龙。据记载,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但对他来说最有成就的是词。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晏殊的
22、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王灼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碧鸡漫志)“温润秀洁”四个字,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艺术风格,而且作者的主张也正是这样。青箱杂记载了晏殊这么一段话:“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在这里虽专道“吟咏富贵”,但也可代表他对词的表现手法的主要见解。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
23、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主旨)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来去。”写景,写思妇居住环境的景物,这是她清晨起来所目睹的景色。“菊”、“兰”,显得高雅,住处种有菊花、兰花,说明她生活在有一定身份的人家。菊“愁烟”,兰“泣露”,早晨的雾气笼罩在菊花上,在她看来像是盖上一层忧愁的烟;兰花上的朝露,在她看来像是相思人洒的相思泪。“罗幕轻寒”,读到下文可知这“寒”是秋寒,但与其说是秋寒,不如说是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寒。“燕子双来去”用燕侣双飞,反衬自己的独处。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4、这是思妇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寐的情形。“离恨”是此词的眼睛,全篇只此两字点题。“明月不谙”,埋怨明月,是无奈,是自怨。“谙”,人格化的写法,月本无灵性,此处赋之以灵性,说月本来应该同情我的“离恨”之苦,可是她不。“斜光到晓穿朱户”,说明整夜没睡,“到晓”即从昨晚到天亮。“朱户”,补写其生活环境,从而暗示其身份。3)“昨夜西风凋碧树。”思妇的视线又回到早晨的眼前景。“西风凋碧树”,昨晚这庭院里的树还是碧绿的,可经过昨夜一夜秋风的吹打,已凋零不堪了。这里语带夸张,极言西风摧残力之强。这是比喻,用“西风凋碧树”之烈,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甚。4)“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
25、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相思是“无计可消除”的,“独上”、“望尽”都是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企图借以排解相思而发出的近乎下意识的行为。“独上”照应前面的“燕子双来”和“离恨苦”。“高楼”照应“朱户”,再补写其居住环境。“天涯路”,说明伊人离家很远。这望,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不是得到什么消息说他可能今天会回来,而仅仅是为了宽解一下相思的痛苦罢了。可是望无所得,反而使相思更加强烈。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望不可得,那就给他写封信,倒一倒内心深处的苦水,或许会得到某种慰藉,可是他的行踪不定,“山长水阔”,信往哪儿寄 ?无从寄,又加了层痛苦。6)小结:我国古代艺术有一个明显的特
26、点是,突出神似,不大注重形似。这个思妇的身材容貌如何,作者没有给读者作任何审美提示,全由读者自由联想。而她对丈夫的刻骨思念,这种思念对她的煎熬之苦,却给读者留下了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3鉴赏要点:1)体会文人言情雅词的特点。它所表现的是普普通通的离愁别恨,是刻骨的相思。但整个行文都非常含蓄委婉。全篇只有“离恨苦”点题,其余都是间接地暗示出来,让读者思而得之。2)行文高度凝练而流转自如,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或借景抒情,或比喻,或衬托,或拟人,各种手法的运用自然妥帖,没有丝毫刀斧痕迹。通篇章法灵活而结构严整,前后照应,针线细密。例如,对抒情主人翁的身份,没有一个字直接道及,但从她的居处环
27、境及其行为方式,读者自然可以思而得之。而她的居处环境,也没有一句作正面介绍,而是紧密结合她的行为心理的描写来逐步交代出来,处处都给读者留有一定的联想空间。(二)、学习鹊桥仙1作者简介:秦观 (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从内容看,秦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的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
28、”、“愁”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不停留在色相的美好、感官的愉悦的浅层描写,而能够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是秦词的又一显著特色。秦观很善于将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融会到离情别恨的描写中去。秦观因与苏轼的关系,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的成员,在新党执政期间,一贬再贬,最后远谪郴州 (今湖南)、雷州(今广东),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这种身世飘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爱情描写之中。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吟唱对象的情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从汉代以来,流传非常广泛,以这个故事为创作题材的诗歌,古
29、来很多。牛郎和织女都是劳动青年,他们是很恩爱的一对,但是天帝竟然罚他们远隔银河两岸,一年只能在农历七月七日会面一次,而且当夜就要分开。这对仙侣的遭遇多么不幸,多么值得同情。天帝多么恨心,多么令人憎恶。古来关于这个题材的诗歌的主题大都在这些方面,但秦观的这首词却一反传统,不是表现对牛郎织女的同情,而是对他们进行热情的歌颂,从中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爱情观。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三句是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纤云弄巧”,写景,云天之景。这绚丽的云彩,衬托着仙侣的美好相逢。作者还设想,这彩云是织女的巧手绣成的。“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传恨”,互相诉说长期离别的憾恨。这
30、是“暗度”之后,相逢之时的情形。为适合词律,作此调整。“银汉迢迢暗度”,仙侣慢慢地度过鹊桥幽会,极富仙味。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对牛郎织女相会的高度评价和颂扬。“金风玉露”,紧扣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同时补一笔景物描写。“金”、“玉”显然带有褒扬和赞美的感情色彩。这冰清玉洁的背景,象征着爱侣心灵的高尚纯洁。词人认为,这对仙侣,尽管一年才能见面一次,但是他们的爱情坚贞不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不衰,而且恩爱弥笃。这样理想、圣洁、永恒的“仙爱”,相会一次,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3)下片,写牛郎织女的离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又是热情的赞美。这温柔缠绵的挚爱,就像那
31、迢迢银汉之水既深且长。“如梦”,一是甜美,二是短暂,在此二者兼备。正当他们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时候,他们分手的时间到了。忍顾鹊桥归路”,哪能忍心回头看那回去的路呢 ?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但是不忍别,也不得不别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的热情歌颂,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在作者看来,爱情所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共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3鉴赏要点:此词颇具创新精神。从旧题材中提炼出新的主题,道人之所未道。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上片和下片的歇拍两句,都是议论也都是抒情。这些议论,新颖独到,很能启迪人。与此
32、相关,所抒发的情感也显得真挚高尚。三、青 玉 案1作者简介:贺铸 (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其词集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又名贺方回词。2基
33、本解读:这是一支描写单相思的痛苦的情歌。(主旨)抒情主体是男性。他对一位美人极其爱慕,但又揣摸不到对方究竟对自己有无爱意,于是他就被这种单相思折磨得苦不堪言。1)“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暗用曹植洛神赋对洛神的描写。“凌波”,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抒情主体所倾慕的人。“不过横塘路”,她总是不从我的住地横塘这边经过。“但目送、芳尘去”,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她远去。“芳尘”,她的长裙扬起的芳香的烟尘。饱含赞美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即。2)“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她那美妙的青春年华,究竟要和谁一起度过呢?名花何属呢?她对我有没有意思呢?哎!天才晓得
34、。“锦瑟华年”,化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月桥花院,琐窗朱户”,描写她的居住环境,华贵而高雅,充满倾慕、爱羡之情。“春知处”,犹言天晓得。但不说天,而说“春”,自然会给人以青春爱情方面的联想。3)下片浓墨大书单相思的痛苦。“飞云冉冉蘅皋暮”,描绘了一个自吐心曲的处所。这里暗用了江淹休上人怨别中“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情景。曹植洛神赋中也有“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的句子。这本来是一个期待伊人到来的幽美高雅之所,曹植就是在这里遇到宓妃的。但是,抒情主人公并非约会,他只是来这里单相思。思不可得,并没有见到伊人的踪影。于是用彩笔来倾诉心曲。“彩笔新题断肠句”,用犹
35、如江淹曾在梦中得到郭璞授予的富于才华的彩笔来写情诗,来倾注令人悲欲断肠的“闲愁”。这里所谓闲愁,就是所谓爱情的痛苦。“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我这闲愁共有多少呢?回答是:多到无法计量,多到好比广阔平原上的茂密如烟的春草,好比江南暮春时节满城飘飞的柳绵,好比梅子黄时的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这几句,古来备受激赏。作者也因这一名句,而得到时人给予的一个雅号“贺梅子”。那么其妙在何处?概括起来至少有下面几点:一是设喻精当。闲愁是抽象的事物,通过这三个比喻,显得非常形象,非常具体可感,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且春草、飞絮、黄梅雨都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二是巧用博喻。用多个喻
36、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称为博喻。博喻是比喻的一种扩展,一种延伸。成功运用博喻,可以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这里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三是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描写,都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色。因而,它们除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还共同构成了一个春去夏来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与“闲愁”又非常和谐浑融。在文学作品中,凡是写到爱情不如意的,大都会联想到暮春,从而用自然的春去夏来,比况人的青春易逝。这里也用了这个传统的表现方法。读到这里,我们非常自然地感觉到抒情主人公的“闲愁”确实
37、多得不得了。但这究竟是一首地道的情歌呢,还是以情歌为载体,别有寄托呢 ?许多人都认为是有所寄托的。但具体寄托了什么,说法不尽一致。我们认为,这样的词就当作单纯的爱情作品来读,也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如果有寄托,词中所描写的美人,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政治理想,其中的闲愁,就是作者执著追求而理想终究不能实现的苦闷。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多情种的失恋的悲歌,实际是士不遇的浩叹。3鉴赏要点:言情词的精品。词作把单相思这种人们多少都有过体验而不易说清楚的情感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给读者以极深刻的印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造语精工,巧用博喻,最突出的表现是最后几句。桥教案 篇6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1、
38、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三、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教师重点指导
39、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四、布置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桥教案 篇7【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过程与方法1.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2.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2.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乐于动手,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懂得尊重他人。【教学重点】桥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设计时要考虑材料的特性,数量,形状和结构。【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
40、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教学过程】一、设计制作:1.自由组合小组(3-5人),小组先设计桥的图,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制作。2.制作完成后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介绍。二、评比:1.各小组将制作好的桥放在讲台上。2.各小组出一名同学作为评委。最终评出最佳作品奖、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等。三、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1.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2.应用了哪些形状结构方面的知识。3.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4.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5.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6.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7.预计能承多少重量。四、教
41、师小结:【板书设计】8. 用纸造一座“桥”材料的特性 形状和结构承受力 抗弯曲能力【教后反思】这节课学生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通过学习,完成了两个活动:一是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二是介绍评价我们的桥。学生经历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整堂课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各方面效果都很好。桥教案 篇8断桥残月是一首音乐的曲子,相信大家比较的陌生吧。断桥残月的音乐教案,我们从下文来看看。一、教具:f调葫芦丝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断桥残月这首曲子的曲意与其表达曲意所需要的技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曲子的分析能力及表现
42、能力,加深学员对民族音乐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及鉴赏能力!三、教学重点:断桥残月曲子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及要表达这些思想内容所需要应用的技巧!四、教学难点:1、曲中要表达的各种情绪(愁绪、凄婉;倾诉;控诉;渲泄;坚强),其气息变化的大小,气息稳定的程度及变化的程度,及各段落气息整体压力的大小,都各不相同,要心入曲中进行体会,才能有所感知,才能在吹曲时有感应,教案断桥残月教案。引子乐句较长,也是不易练好之处。2、各段落中滑音,不同情绪,滑的强度也不尽相同,要慢慢加以体会,才能做得更好更准确。3、乐曲的小波音,多为后起波音,这是情绪播散开来的需要。不同段落,波音力度大小,不尽相同,这也是难以把握之处!五、教学课时:1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背景介绍:李春华大师,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作品颇丰,先后编写出版的教材有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葫芦丝巴乌演凑指南;教学碟片有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凑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等;吹奏表演专辑有金葫芦、欢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 小小运动会:7、6加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加减法的简算 ︳西师大版
- 劳动合同管理台账(2025年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西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14,15减几 ︳西师大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租船3 北师大版
- 模拟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全真模拟卷(部编版五四制)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2025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上学期五调地理试题及答案
-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公路工程检测技术 课件 项目1 试验检测知识
- 寺庙线上运营策划方案
-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 委托收款三方协议书
- 电路邱关源版第10章
- 绿植租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表(必修一~选择性必修四)
-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路基分层-表格-
- 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