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献检索课程论文_第1页
专业文献检索课程论文_第2页
专业文献检索课程论文_第3页
专业文献检索课程论文_第4页
专业文献检索课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伴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明显增多,农业机械化效率明显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不难看出农业机械化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不仅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上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与非农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Abstract: China

2、is an agricultural big country, with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structure has been adjuste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has gained much progres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

3、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fficiency improved obviousl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utilization rate has been increased, it is not hard to see that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h, can say that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

4、nt symbol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pat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could not leave the farm machiner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farmers income.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o promote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

5、nd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trends1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世界各国由于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和文化等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以欧洲、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各种模式无不带有各国国情的烙印

6、.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进而相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综观发达国家的发展,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的是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早10年左右。这些国家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时期,都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并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规范和促进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些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对于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指导性。1.1欧美模式1.1.1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美国从1776

7、年7月宣布独立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旨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场主利润,至1940年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是世界上农业机械化实现最早的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后,美国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等农艺措施,制定了长期的增加土壤肥力以及土地退耕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耕作土壤的侵蚀。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农业从对耕地保护发展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1.2英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英国早期主要以工业品换取殖民地廉价农产品,而忽视了自身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重视发展本国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机械

8、化,从1948-1966年,用17年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的畜牧、果树、蔬菜等行业也己实现了机械化。据世界银行统计,1997年英国人均GNP达到20 710美元,世界排名第巧位。每个农业工人创造的农业附加值己达2万美元,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1.2东亚模式1.2.1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初期主要是从外国引进农机具进行改良,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研制成功适合日本应用的喷雾、喷粉机械、手扶拖拉机和旋耕机等田间作业机具,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农业从恢复走向发展,1961年,日本颁布实施农业基本法,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

9、加快,开始从国外引进轮式拖拉机等大中型农机械,随后国内通过改进技术设计,自行生产制造。至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农田作业除插秧和联合收获机械化外,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进入80年代,日本解决了难度较大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插秧、收割和烘干等机械化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面机械化,同时畜牧、蔬菜、果树、桑蚕等作业机械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的国情下,实现农业机械化后,日本农民开始向兼营方向发展,农户收入有较大的提高。目前,日本农户的经济收入己进入世界前列,兼营农户占90%以上,农业以外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0%-70% 。1.2.2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韩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20世

10、纪50年代初期,韩国政府开始由国外引进动力耕耘机、农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实现了农业机械对传统人力、畜力作业的替代。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在国内组装或生产动力耕耘机、农用拖拉机等,实现了农业机械的进口替代。韩国政府从1972年开始实行第一个农业机械化五年计划,促进了耕耘、整地、灌溉、运输等作业的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农业机械作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后,韩国农业机械向省力化、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作业领域从水田进一步扩大到蔬菜、果树及畜牧业方面。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系统分析2.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农业机械化在

11、我国实现主要农产品总量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的作用是功不可灭的。长期以来,国家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重点开展了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农机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技术还很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不够发达,至2007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仅为42. 47%,在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栽植机械化达到11%,收获机械化达到44 %;玉米机收水平仅为6.8% 甜菜、棉花、甘蔗、

12、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等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差距还很大,因此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卜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农业发展应该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2.2农业机械化政策法律保护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税费制度的推行和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医乏,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是负数,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根据国际经验,在加快工业化发展和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时期,是国家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

13、关键时期,依照WTO农业协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给与扶持显得尤为重要。2.3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工程。强化“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实施,通过加强基础性建设,推进以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主攻方向的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促进良种、施肥、耕作等核心技术的生产潜能的有效发挥,增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2)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通过推广应用以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和秸杆残茬处理技术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抗旱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的目的;逐步建立长效的示范推广机制,推动保护性耕作从试验示范阶段转入推广

14、阶段。 3)试验推广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精准农业技术可应用于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4)扩大实施机械化旱作节水项目。以旱作区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示范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与装备,促进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的发展。机械化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节水农业生产装备,不但能够节约用水,而且能够缩短水资源的转化时间,提高灌溉保证率。一般认为机械化喷灌比传统的

15、地面灌溉节约用水20%-30%,增产10%-30%。 5)推广化肥机械化施用技术。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节本增效、和谐发展的技术。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投入又约占农业生产成本的50%,利用率仅为30%左右。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能够提高化肥利用率10%-30%,并且可以减轻污染。化肥利用率每提高10%,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程度就可以降低5. 7%。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是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之一。 6)推广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能够有效地延长作物生育期,提高田间平均叶面积指数,尤其是能够提高光合潜力最大2个月内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对光的截获量,为大幅度提高单产创造了必要条

16、件。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可延长甜菜生育期40天,提高单产40%-80 %。该项技术应用以扩大至玉米、甜菜、烤烟等多种农作物。 7)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工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很高,一般都在70%以上,我国仅有2%-6%。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额仅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出口的农产品中经过加工的只占20%左右,国内农产品特别是加工食品出口的潜力很大。应抓住机遇,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市场、扩大出口,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为农民增收服务。3推动农业及农业机械化制度创新3.1土地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

17、加。土地制度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目前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创新,一种是在现有制度下考虑土地股份承包制或“股田制”,实行个人适度规模承包经营。这一制度模式既保留了家庭承包制中的“家庭经营”合理成份,又有土地股份合作制中的“土地股份”创新成分,因而能够从土地产权关系上真正构造土地理流转机制;另一种是对永久退出土地承包的家庭,允许其承包田永久有偿转移给集体或其他承包人,这种制度模式对现行的土地制度构成

18、挑战;但从长久看,也不失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措施。3.2户籍制度创新 现行户籍制度是形成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根源,其最大缺陷就是人为地把国民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实行国民的差别待遇。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不仅加剧了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矛盾,而且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己“离乡离土”的农民由于户籍的原因,不能在城市里正常生活,他们也享受不到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政策,尽管己是城市的一分子,但身份仍是农民。这种制度安排即与和谐社会相违背,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进行户籍制度创新己成为一种必然,以消除城市与农村户口所

19、具有的在身份、待遇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及其不公平性,实行城乡居民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和保险制度上的平等待遇。3.3市场交易制度创新 在制度上,农民是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完全享有独立主体人的基本权利。可是,由于农机市场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的制度尚缺乏应有的公平性和权威性。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没有健全规范的制度保障,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尽管中国农民人数众多,但是由于没有合理有效的组织而缺少话语权,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未来的农机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应体现在:农机市场交易制度与法规建设;农机市场交易中心体系建设;农机市场交易信息的权威发布;建立完善农机产品价格体系;建立

20、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农机产品外在效益内在化的评估制度。与此同时,要在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农机行业协会建立等方面进行创新,改变目前农民独自面对市场的被动局面。3.4农业机械化科技与推广制度创新 目前,世界各国农业研究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在1%以上,且有不断上升趋势,而在中国只有0.2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应在农业机械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公益性研究加大投入;同时发挥企业、团体和个人力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尤其是对那些可以转化为产品的农业机械研究更应该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方面依靠现有的主渠道,同时建立农机行业组织自己的技术推广体系。推进农业

21、机械化,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及农村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4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展望中国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将抓住新的发展机会,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4.1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4.1.1 中国进入发展阶段,工业是促进农业的重要举措。工业反哺农业,政府的优惠政策提供更多,金融补贴逐渐增加必将使中国农业高速发展。农业发展为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4.1.2 农业产业一直向前发展,农民

22、收入一直在增加,社会化服务的农业机械操作已经扩大,这为光明的未来农业机械市场,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4.2 农业机械将会发展成大尺寸,高效和智能的产品4.2.1 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提高,行业将逐步升级.要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将目前的传统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4.2.2 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企业活力。4.3 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和合理的模式将形成4.3.1 大型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将出现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4.3.2 一大群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精密和专业”的特点将形成,成为行业的主体。4.3.3 资本结构将更加合理,三种外国的比例一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将会扩大。参考文

23、献:1宋宜清 .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与技术 ,2007(06).2陆世宏.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宋新宇,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2005.4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长江大学,2012, (04).5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田农机化研究,2010 (02) :245- 248.6李琳,郭长明,黄鹤,胡跃坤,刘斌.农机推广工作之我见田.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 (06).7张传宁.基层农机推广发展现状与创新推广工作探讨田.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 (02).8王永浩,王德成,张领先W

24、TO框架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体系的研,农机化研究,2006 9卢秉福,张祖立,朱明,等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810白冬艳,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200311王晓燕.浅谈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12耿端阳.浅谈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中国农机化,2003.13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中国农机化,200514张学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之精确农业.农机化研究,200215李子田.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浅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6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国

25、外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选编.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高连兴,李德沫编译韩国农业机械化: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8田志宏.加人WTO后我国农机化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农业部农业机械管理公司,2001.19林善浪,张国.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0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1Zhou Dong, Li Peng, Zhang HouXiao,and B.Zhu.2003.“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China”.Agricultural Engineerin

26、g International: the CIGR Ejournal. Invited Overview Paper. Vol. V. August. 22Yuan, J. 2005. “The Statu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and the Prospect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the CIGR Ejournal. Invited Overview Paper. Club of Bologna.Vol.

27、 VII. March. 23Bharat Book Bureau: Global and Chin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Report, 2009-2010A.nonymous.ProQuest24Bharat Book Bureau: Global and Chin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Report, 2009-201025Research and Markets: Global and Chin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Report 201026Resear

28、ch and Markets Adds Report: Global and Chin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Report, 2009-201027: Chin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Report 2007 to 200828The Costs of Using E-Diesel to Reduce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al Machinery29Research and Markets: In 2007, Chinas Total Area Ploughed, Sown and Harvested By Agricu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