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hat we are most proud of is not that we never fall, but that we can get up every time we fall.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林海教案锦集6篇 林海教案 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
2、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采用学生自学_四人小组讨论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三、教师归纳: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五、作业1、抄写课后练习4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
3、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齐读课题)2、导入谈话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_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二、讲读课文(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
4、读第一段。(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a、“岭”
5、有什么特点?(多、温柔)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
6、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7、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2、把
8、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第三课时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二、继续讲读第三段。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提问:“兴国安邦”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9、?”3、齐读这一段。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三、总结全文。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六、总结谈话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七、作业1、背诵课文三_六自然段。2、预习20课。林海教案 篇2一、导入 新课。概括
10、学习写景_的一般方法: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怎样细致描写,抒发了什么感情。从学生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学法,又以此指导读书实践。二、学习写“岭”的一层。运用以上方法,在小组普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句。1.“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2.“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三、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描写“林”与“花”的两层。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感受意境美、语
11、言美。1.为什么同是绿,却绿得不一样?让学生合理想象,体会把“绿”写具体了。2.学生体悟:蝴蝶的到来,使这儿静中有动,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斓色彩,真可谓“锦上添花”。3.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读,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段。如,写“花”的一层不仅句子美,而且内容很有层次,值得积累。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让学生在“读与说”“理解与积累”上下功夫。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须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凡是理解了的则易于记忆,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背诵或记诵,积累好词佳句与精彩片断。四、学习“联想”部分。1.自读,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如:(1)为什么说“大兴
12、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2)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大兴安岭的名字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小学生受年龄、经验等的限止,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的“导”发挥作用。2.抓三处“亲切舒服”,使学生联系上下文体悟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作者感情的升华。五、自荐朗读或记诵最喜欢的自断。六、作业 。以一角为题写一段话。要求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写生动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评点本案设计真正体现了“读”占鳌头,更见可贵的是设计者对作为教学行为的“读”所作的诠释:有以美感人的“赏读”,以情动人的“品读”,以扶为主的“教读”,大胆
13、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阅读教学应当以营造书香社会为己任!林海教案 篇3一引入新课,激情引趣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四课林海。板书:14林海齐读课题。这里的“林海”是指哪里?(我国的大兴安岭)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很想带同学们先去游览一下大兴安岭的风光,好不好?(出示课件)不过,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图之后,要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这幅图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来。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14、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2同学们,全部图片我们都看完了,此时,你最想用哪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亲切舒服。板书段:亲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也是亲切、舒服。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重复出现了几次?(三次)请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用“”把它标出来。分别读这三个句子。3根据作者在_中三次表达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几段?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课文第一大段。二指导阅读、理解内容1课文的第1自然段总述了什么?(板书:总述、大兴安岭使人感到亲切舒服)第一自然段与第2、3、4、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第2、3、4、5自然段分述了哪几个方面?(板书:
15、岭分述)林花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表达他的亲切舒服的?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眼看、脚踩、手摸)他设想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谁来解释“奇峰怪石”的意思?“高不可攀”呢?然而作者亲眼见到的大兴安岭是这样的吗?(不是)为了让我们读者知道不是这样,作者将大兴安岭和什么地方放在一起写?(秦岭)_用了哪句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指名由学生回答,然后女生齐读。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是不是真的“大兴安岭”的“岭”字跟“秦岭”的“岭”字不一样?那是什么不一样?(特点不一样)大兴安岭的特点是什么呢?秦岭的特点又是什么呢?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大兴安岭第一个特点是什
16、么?(板书:多)从哪句话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那种险句)这句话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这么多形状我们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形态万千)岭的第二个特点又是什么?(板书:温柔)“温柔”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秦岭的特点是什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孤峰突起”的“孤”是什么意思?(孤舟蓑笠翁)(单独)突起呢?教师画简笔画山峰。盛气凌人的“盛气”是什么意思?(傲慢的气焰)“凌”的意思呢?(欺侮)从“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将大兴安岭与秦岭比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秦岭孤峰,大兴安岭岭多;二是秦岭盛气凌人,而大兴安岭是温柔可亲
17、)“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你是怎样理解的?(看不完说明岭多,看不厌是由于每条岭都很温柔)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承上启下)假如要你分层,你会将它分在上面呢还是下面?(下面)那这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层意是什么?3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岭多而温柔,作者才说“亲切舒服”(指着板书)4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学习“岭”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提问题;读课文(齐读第二自然段)找修辞理解。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林”这一层。5提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全班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并找出这段中的修辞手法。分别用“比喻”“排比”“反问”标出来。作者在这一层中用了哪些修辞
18、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比喻句有哪些?目之所及的确是林海。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比作海。这个比喻句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作用)题目是林海,这句话又点题,这是_照应的一种,叫做题文照应。(学生作笔记)教师指导朗读。有海就有波浪,作者把什么比作波浪?(群岭起伏)课件演示。既然是海,海水拍击岸边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浪花)作者又是把什么比作浪花的呢?(白桦)哪个句子?有没有其他的比喻句子?(看,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把什么比作什么?叶松比作海洋。“闪动着白桦的银裙。”这五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二个特
19、点是什么?(碧绿)板书:碧绿6反问句是哪个?连续使用两个反问句,在这里都是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7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的“林”多而碧绿,所以作者说亲切舒服。8放手学“花”这一段。边听边思考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齐读问题:作者所写的“花”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喜欢?可以互相讨论。板书:多而美丽三读写迁移。作者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具特色。岭:多而温柔;林:多而碧绿;花:多而绚丽。岭、林、花这三层是什么关系?(板书:并列关系)为什么作者写得那么好呢?提示:细致观察,正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所以描写才能做到具体。(出示:具体描写)要抓住景物的什么来具体描
20、写呢?(出示:抓住特点)为使_中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吸引读者,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出示:善用修辞)这十六个字是这篇_的写作特色,也是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板书:趵突泉、草原、林海这三篇_在定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齐读)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善用修辞。林海教案 篇4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理解“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2、 了解东北林海主要的野生动物和三种著名的特产。3、 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和著名特产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造林护林的重
21、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2、 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最北的地区在哪里?(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季温度很低。)3、 出示东北地区图(电脑课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4、 简介: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林,如果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到处是森林,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图上的景物?5、 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
22、6、 学生朗读1、2自然段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1、 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考题(电脑课件)。2、 (1)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数量多,质地特别坚固,这些木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板书:优良树木(2)提问:这些优良树木主要有哪几种?板书:红松、落地松、白桦3、(1)提问、讨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好处在哪里?(2)小结:按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思考:如果随意砍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 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3、(2)、小组讨论(3)、回答问题(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2、 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带着问题阅读(电脑课件出示思考题)。3、 提问: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野生动物、著名特产。4、 (1)提问:东北林海里生活着哪几种主要的野生动物呢?板书: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2)让学生欣赏有关这些动物的图片(电脑课件)。(3)提问:东北地区的松鼠和紫貂的毛长得特别浓密,为什么?为了适应这里异常寒冷的冬季(启发学生想象这里冬季人们如何生活?)5、(1)提问:东北三种著名的特产是什么?有谁听说过这些特产有什么用途?板书:貂皮、鹿茸、人参。(2)向学生扼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特产的用途
24、。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 让学生说说造林护林的好处,滥砍森林的危害。2、 自找伙伴讨论:如何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资源献出自己的力量。五、巩固练习:1、 学生自我总结与质疑。2、 游戏:在挂图上找出对应的地方3、 分小组竞赛答题(电脑课件出示题目)六、知识拓展:回家利用网络搜集东北三宝的价值,告诉家人。七、全文小结(略)板书设计:15、东北的林海雪原优良树木:红松、落叶松、白桦野生动物: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著名特产:貂皮、鹿茸、人参林海教案 篇5教学目的: 1、用遮挡关系描绘林海。2、运用适当的色彩表现树木,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3、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 遮
25、挡法的运用。教学难点: 运用适当的颜色表现林海。教学用具: cai课件,油画棒,绘画纸等。学生用具:绘画纸,油画棒。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坐好,检查绘画用具。二、导入新课观察一棵树,树林,林海的图片。告诉学生,很多树在一起称为树林,多得无边无际的树称为林海。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林海这一课!三、出示课题四、教授新课1、 欣赏林海图片2、 讲解画法(1)林海的表现,用“遮挡法”。(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解决)(2)表现自然的树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自然的树不应是整齐划一的,而是错落有致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大有小,这样才是自然界的树!(3)涂色观看图片,看看图片中林海的色彩,都有哪些色,比比
26、看,哪种色最多!3、 强调绘画步骤先画最前面的一棵树再画近处的树较远的树很远的树(有空白处再进行添加,整幅画都要运用遮挡法)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学生四人一小组,在圆形的纸上完成林海!六、德育渗透让学生说说我们画满林海的纸像什么?(山丘、地球)(生答)师总结。七、课堂小结林海教案 篇6一、教学目的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加工及测试合同范本
- 2025年锡林郭勒盟c1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东莞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 六座车买卖合同范本
- 买卖货款利息合同范本
- 劳动关系托管合同范本
- 劳务服务费合同范本
- 万瑞地产合同范本
- 办公商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02月黄石市残联专门协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 《汽车专业英语》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烟草栽培(二级)鉴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春节气介绍PPT模板课件
- 【工法】卫生间聚乙烯丙纶防水和JS防水施工工艺
- 物品出入库明细表格
- 《关于贯彻执行〈重庆市企业职工病假待遇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 水厂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