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科业务范围测量补充规定_第1页
测量科业务范围测量补充规定_第2页
测量科业务范围测量补充规定_第3页
测量科业务范围测量补充规定_第4页
测量科业务范围测量补充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 量 科 业 务 范 围一、认真贯彻执行部颁煤矿测量试行规程、国家测绘总局有关规范和其他有关测绘工作的技术政策。制定淮南矿区的有关测绘工作制度和补充规定;二、建立矿区地面控制网,施测矿区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局属单位提供所需要地面控制测量成果。三、审批各矿(处)重要测量(大型贯通、定向等)工作的方案设计及技术措施,必要时组织力量施测、属于两矿(处)协同进行的重要测量,负责协调力量,统一测量方案组织实施;四、制定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研究规划。协助矿建立地表和岩层移动观测站。负责各观测站的资料总结和综合分析,以不断积累资料,为“三下”采煤和合理留设煤柱提供必要的参数。五、协助矿进行重要“三下”

2、采煤课题的地表和建构筑物移动与变形予计,进行地表与岩层移动观测站的设计;负责审查各矿保安煤柱图。对采用参数、留设方法等提出审批意见;六、协助矿(处)进行新井定位测量工作,组织新井移交生产时测量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和移交工作;七、配合供应部门。做好全局测量仪器设备的供应工作。负责编制购置仪器设备的年度计划,负责分配,平衡并做好仪器的管理维修工作。八、开展测量及“三下”采煤中有关测量业务的科研攻关,组织交流先进经验。试验与推广新技术。促进测量工作的现代化;九、组织技术讲座和短期培训,协助教育部门对在职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按需要和计划组织脱产学习或进修提高;十、负责矿区测量工作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

3、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各生产单位执行规程情况,参与有关测量事故的分析。召开矿区测量专业会议,总结,交流,布置和平衡各单位的测量工作组织力量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测量技术问题。测 量 队 业 务 范 围一、按设计要求和计划安排,建立矿区地面控制网,施测矿区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局属单位提供所需地面控制测量成果资料。二、负责矿区重要地表移动观测站和受采动影响的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提交观测成果,为积累和分析资料提供可靠的数据。三、参与钢尺比长和红外测距仪的检测工作。四、参与各矿(处)重要贯通工程的校测工作,协助各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进行改造。五、参与矿区的重要工程测量工作或负责校测。各矿(处)地测科

4、测绘业务范围一、 在认真贯彻执行部颁煤矿测量试行规程的基础上,贯彻执行本局制订的有关测绘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细则等;二、 负责设置本矿近井点,进行联系测量,测设井下各线控制导线并承担本矿所需地面工程测量;三、 根据矿(处)生产、建设的需要,对重要工程认真检查并验算设计图纸,编制测量方案设计,正确标定各项几何关系。及时准确地做好井巷施工给向和大型固定设备的安装定位工作以及配合生产的日常测量工作;并监督施工单位按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四、 对大型工业厂房及工业广场主要建,构筑物进行经常性的移动观测,掌握移动、变形动态。对主要机械设备几何关系进行检查测量,提供成果资料;五、 认真执行局、矿制订的有

5、关测量仪器的设备、工具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定期进行检校;六、 按局规定,对工业广场内新建或拆除的各类建、构筑物以及她先区范围内新增的重要工程设施进行修测或补测;七、 根据井田开采情况,在局地测处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开展地表及岩移观测工作,积累并提供适合本矿的地表及岩层移动参数,掌握规律,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三下”采煤;八、 根据本矿岩移资料,进行新增地面建筑物及主要井巷的保安煤柱设计,对于已设计的煤柱,应通过岩移观测成果分析和受保护对象移动与变形情况,分析煤柱留设的实际效果,以便及时进行修正,或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策安全;九、 新井移交生产时,在局地测处组织下,移交检查并接受测量成果成图资料

6、;十、 按保安规程及业务保安制度的有关要求,对巷道贯通,透老巷、老塘、老墟等情况,应提前书面通知区队。对开采程序的压碴破坏关系,井巷及地面建筑物的塌陷或保护等,应及时掌握、汇报,对违反设计要求或不按测量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施工,应报请领导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十一、 根据生产建设情况对测量业务提出的要求,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推广使用新技术和先进经验。加强业务学习,开展“双革活动,培养新生力量,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十二、认真总结经验,系统、完整地积累测绘资料,为矿井开拓延深以至矿井报废,做好必要的资料准备工作。测 量 业 务 保 安 制 度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由于测量差错而引起的事故,在严格执行煤

7、矿安全规程及其它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贯彻执行本制度。一、矿区地面控制网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每八至十年重测或补测一次,以便发现和消除井下回采及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变化和差错。二、各矿(处)重要测量(大型贯通工程,重要厂房设施,矿井定向等)的施测方案,设计及技术措施事先要报局地测处审批,施测成果要进行分析。必要时局地测处进行校测,以确保测量精度,满足工程要求。三、凡在工业广场或塌陷区上方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时,各矿地测科要认真分析井下煤层赋存条件和回采情况,对于需要扩大煤柱或在地表尚未稳定的地区施工建构筑物,有关资料需送地测处审查。未经地测部门同意擅自施工的建筑构物,造成压煤或受回采影响遭致破坏所造成的损

8、失,由主管人员承担责任。四、地形测图外业工作结束后,应按有关规定对成果、成图组织检查验收,并评价质量。五、开展地表及岩移观测工作,积累适合本矿区的地表岩移参数,掌握规律,为及时修改合理留设保安煤柱及进行“三下”采煤提供依据。六、对大型工业厂房,工业广场主要建、构筑物及采区上方地表新建的重要建、构筑物(如风井等)都应进行移动观测,掌握移动变形动态。对主要机械设备的几何关系,应定期检查测量,掌握移动变形动态。对主要机械设备的几何关系,应定期检查测量,提供成果资料,以便采取必要安全技术措施。七、进行“三下”采煤时,地测部门应事先予计开采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并按规程要求设站、观测。矿地测科应及时掌握井下

9、回采及影响地表建筑物情况。对于危及井上、下安全的重大问题,应及时报请领导采取应急措施。八、地表建,构筑物出现裂缝,错台和槽沟时,应及时详细调查及描绘,形成系统资料存档和报有关部门。九、矿地测科须填报与观测站相应的工作面采掘进度图,每季度施测后填绘一次,图中应绘注工作面周围开采,情况,及工作面的地质采矿要素(如采煤方法,采厚,进度丢煤情况及断层等)。十、每月底前,测量人员应根据下月的开拓生产计划,认真分析每个采掘工作面的相邻关系,对于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如老塘,老巷道等情况,应提出书面资料,交施工及有关部门。十一、各种控制或贯通工程导线,有条件闭合或附合的,必须闭合和附合。支导线必须复测。

10、停工井巷在接到施工部门的停工通知后,应及时无遗地施测填绘到原图上,并注明停工日期。十二、采掘工作面距井田技术边界保安煤柱线或予透地点三十米前,应书面通知施工部门和有关单位,并经常取得联系及时掌握进度和方向。对相向贯通和相邻井巷,在两工作面相距15米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止一头掘进。十三、在收作位置20米前,挂上收作牌子,与开采安全有关的工作面,应在距收作线10米前实测工作面开采位置。工作面收作后,应实测收作位置,并填绘在原图上。十四、导线点必须按照规定编号,做到现场,资料,图纸三者一致,一切图纸资料必须正确备全,对资料不清楚地区应圈出范围,并做简要文字记载。停止使用的旧原图,应做为历史资料归

11、档保存。十五、近距离煤层同时采掘时,应及时掌握相互位置关系,当两作业点之间距离危及放炮或塌陷安全要求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向技术领导汇报。地面测量工作有关规定一、 矿区控制和地形测量1、 矿区三、四等三角和三、四等水准测量(包括各矿近井点的平面和高程测量),由局测量科设计测量队负责施测,并提供成果资料。2、 各矿井田范围内的1:2千地形图与工业广场1:1千或1:5百地形图,由局地测处联系组织航测或组织测量队施测。3、 矿区范围内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由局地测处负责编绘或收集。4、 塌陷区范围内的地形,一般情况,十年左右重测一次,局部范围内新增加的各项工程设施,由矿地测科负责填补。5、 各矿工

12、业广场地形图,每十年左右更新一次,五年左右进行修测或补测,场内新建和拆除的各类、构筑物,由矿地测科负责及时修测。6、 各矿井田范围内和工业广场地形测量工作完成后,由局、矿共同组成检查验收组,对测绘成果,成图进行全面检查。按国家规定,评定为“优“,“良”、“合格”三级。不合格的应由施测单位负责重测。二、 工程测量1、 矿设计的地面各项工程设施,应由矿地测科负责测设和标定。2、 本单位无测量力量的局属单位,各种工程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需由局分管领导批准,按工程缓急程度,由地测处安排测量队承担。所测成果与原图,由局地测处资料室统一保管。3、 局外单位需地测处承担的各项工程、控制和地形测量,必须

13、经局领导批准。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工作规定一、 地表及岩层内部观测站业务划分1、 各矿地表及岩层内部观测站设计,原则上应由矿提出,局地测处可予协助。设计书内容和附图,可参照煤矿测量手册中的要求编制。2、 观测站设计应在相应工作面采前一个月完成,报局地测处审查。3、 观测站标定,由局矿共同进行,控制点和观测点的埋设,由矿负责施工。控制点和观测点中途遭毁坏,由矿负责及时补设。4、 观测站首末两次全面观测,由局矿共同承担。日常观测工作原则上应由各矿负责,设有试采办公室的由试采办公室负责,矿地测科配合。岩层内部观测站(包括井筒,井巷及钻孔深部观测点等)的观测和成果整理,均由矿负责。5、 首末两次观测成果

14、整理、计算,由局测量队承担,矿地测科对算,核对无误后,双方各一份。中间观测成果由观测单位计算。6、 观测时间间隔,应根据设站目的和下沉活跃期而定,一般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水准测量和边长丈量,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观测。由矿生产需要所提出的加密观测(水准测量和边长丈量)原则上由矿进行。7、 开采期间,地表出现裂缝、错台和槽沟等,以及建、构筑物的变形特征,应在每次观测时一并调查和描绘,对开口较大的裂缝深度,要设法测出,并一一的绘注在观测站平面图上。8、 鉴于生产科研需要,各矿(处)地测科填报观测站未用交换图,每月随局交换图一起送报局地测处。图中应绘注工作面周围的开采情况,及本工作面的地质采矿因素(如采煤

15、方法,采厚,煤层倾角,底板岩性、断层等)。9、 当观测站全部观测工作结束后,由局矿共同组成编写小组,对成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求得各种基本参数,提出总结报告。10、 地表和岩层内部的移动变形予计,原则上由矿(处)进行。如需地测处进行予计,矿应准备好予计所需的井上下对照图,开采条件表,予计点编号等。二、 观测基本要求1、 各类观测站的首、末两次全面观测,必须由两组作业人员独立进行。两组测得的结果,在限差范围内,取平均值作为首次和最终测量成果。2、 若各观测点在6个月内的下沉量不大于30毫米,便认为移动稳定可进行全面观测。为获得移动的最终数据,此后每年进行一次水准观测,直到年下沉量不大于10毫米

16、为止。3、 中间观测的间隔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每季进行一次水准测量和边长丈量;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观测。加密水准测量次数,根据设站目的、下沉活跃期和矿生产需要而定。对一条观测线上所有点的水准测量应尽可能在一日内完成。4、 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每年由矿区外围稳定地区的等级水准点,按国家三等水准要求检测一次。5、 每次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要立即进行资料整理和计算,绘制曲线图,并将井下回采工作面的位置,采厚等有关地质采矿资料,填绘到专用图上。6、 对于建筑物、铁路、水体下开采的专门观测站的具体观测内容及资料整理、分析等,按规程及手册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三、 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 平面控制测量:(1) 观

17、测站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按不低于5”小三角(或相应导线)的要求进行观测。采用交会法时,须有检测方向。(2) 当观测站控制点距三角点或近井点较近时,可按5”导线测角要求,采用红外导线连测。(3) 观测站两端均有控制点时,以另一端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连测其方向即为观测线的基准线,若观测站只一端有控制点,则以最远的一个测点作为基准点,或者选择偏离观测线支距较小的一个测点为基准点。连其方向即基准线方向。(4) 折线观测站,其转折点即基准点,各转线的方向即基准线,各转折点的水平角,按5”导线测量要求进行观测。(5) 观测站倾斜线与走向线的交点,可作为基准点。其平面坐标采用交会法或红外导线测量。并连测四面的基

18、准线,同时还要在任一方的控制点上连测两个三角点的方向,以资检核并作为起始方位。(6) 用红外导线施测坐标的方法确定工作点在平面位置移动变形值:a) 在实测方案中,控制导线应构成闭合或附和导线。b) 据观测站工作点对于控制点的点位误差确定观测方案,如特殊要求应采用相应的高精度测量方法。一般观测站可按五秒导线进行,特殊工程可布设四等红外导线。c) 可用极坐标法施测各工作点坐标。观测站的控制施测应从高级到低级,先整体后局部的布设原则进行。d) 当水平方向较多时,采用全圆测回法。e) 控制导线点到工作点的距离不宜超过200米。2、 高程测量(1) 控制点的高程应由矿区外围稳定地区内的等级水准点,按国家

19、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联测。(2) 观测点的高程,以控制点为起始点,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往返观测或同方向观测两次。经平差后,先求得各转点的高程。对于中间点的高程,应先计算中间点到转点的平均高差,然后按平差后的转点高程计算中间点的高程。首末各自独立两次水准测量。经平差后所得各测点高程之差不大于5毫米,日常观测可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中间点高程往返同一点高程之差不大于10毫米。3、 边长丈量(1) 控制点到观测点及观测点间的距离,均采用经比长的钢尺往返(或同向两次)丈量。丈量时,对钢尺施以10公斤拉力。以不同起点读数三次,读至毫米,三次长度较差应小于2毫米。同时,要记录测量时的温度。相邻两

20、点的长度往返丈量并加入各项改正数后的互差:当边长小于15米时,不得超过2毫米;大于15米时,不得超过3毫米。(2) 控制点到观测点间的距离,往返丈量,并加入各项改正数后的水平边长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8000.(3) 首末两次由两组独立丈量同一边长互差应不大于4毫米。4、 支距测量(1) 各观测点偏离观测线(基准线)的支距应由经纬仪和支距尺进行测量。(2) 观测站两端有控制点时,即照准另一端的控制点,以一个镜位读数两次,或者用经纬仪正、倒镜观测,取平均值即支距。(3) 当观测站仅一端有控制点时,则根据初次测得的基准点方向,测量各观测点的支距。(4) 经纬仪到所测支距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50米

21、。否则,在观测线(基准线)方向上用两个测绘标定临时测站(转点)。然后再由临时测站测量其余各点的支距。(5) 首、末两次由两组得同一点的支距互差不得大于30毫米。5、 采用全站型经纬仪测定各测点的空间位置变化或以测距仪测定测点间的距离支距变化时,可按5”导线要求进行。四、 观测成果计算与资料整理1、 各种测量原始记录簿,成果计算表,均应有量、记录、计算及检查者签名。并注明使用仪器,钢尺编号观测站名称和观测日期。并计算实测精度(如闭合差)。2、 各种记录簿必须用铅笔或钢笔工整书写,禁止涂改一切记录。3、 各种成果计算表内的数字,一律用兰墨水工整书写算错的数字应用红笔划掉,再行修改。取消或重算的部分

22、要加以说明。4、 各观测点间实量距离,先换算成水平距离。再投到观测线(基准线)方向上。5、 内业计算的取位:下沉值、水平移动取至1毫米(边长各项改正数计算到0.1毫米);倾斜和水平变形至0.1毫米/米;曲率取至0.01103/米。下沉速度取至0.1毫米/昼夜。6、 各种变形值的对算结果,应当吻合,其差值不得超过第5条取位规定之值。7、 各种成果资料应装订成册,妥善保存。8、 采用全站型经纬仪或用数据终端进行野外记录后由微机处理成果时,可不必进行手工记录和计算,但必须能查询原始记录。最终成果打印三份,一份长期保存,另两份供使用。井 下 测 量 操 作 细 则一、经纬仪测量:测角:1、 水平角采用

23、测回法或复测法观测,倾角均采用测回法,杜绝半测回测角;2、 采区导线每站必须同时施测标高,看平后要重新检查一次:3、 导线延长,应对上次测设的最后一个水平角进行检查,其差值不应超过规程规定。否则应继续向后检查;4、 挂侧中线应在前半测回标定,后半测回作为检查;5、 在现场计算只想角,必须有第二人核对;6、 延设中腰线。必先检查校队前一组中腰线点。量边:1、稳好锤球,尽量减小摆动;2、读尺要看清前后两个大数,由拉尺手校看,读数时用短而响亮的声音或用短促弹尺方法传送信号,所有人员都要专心听读;3、边长丈量要按规程规定进行,采区控制导线边长,要坚持往返丈量或错动钢尺位置一米以上丈量两次。记录:1、必

24、须复诵;2、字迹清晰,记错不许涂改。应划去重记;3、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记录者、仪器、钢尺编号等,并绘草图;4、记录检查角时,应在对应备注栏内注明上次观测角所在记录本页数,并将检查角用方框圈出,以示区别;5、记录者应牢记各项限差要求,并当即算出结果,确定能否迁站;6、延测中腰线检查,应记录清楚。巷道停工时,应记清测点至迎头的距离;7、原始记录必须复查签名后,方能进行计算。后视:1、挂后视锤线要认清测点,稳好锤球,尽量减小摆动;2、随时注意观测者动态。看清灯号;3、协助观测者搬运仪器、丈量仪高,负责送、拉钢尺。前视:1、测点应选在顶板好、棚梁牢固、通视好、无淋水、便于安设仪器的地方;2、

25、标清点号,步测选点距离,便于量距;3、量取觇标高和测点至轨面或底板高;4、量取测点到迎头距离,并与迎头联系,以确保工作安全。二、水准测量部分:1、扶尺要注意气泡居中,塔尺要抽到位置;2、转点应选突出、稳固处,记清点位,做出标记;3、测完应即计算实测精度,超限应重测。三、罗盘测量部分:1、应尽量远离铁质影响;2、挂好线后再看一次角度;3、挂线要根据现场情况,并写在棚上,以便现场掌握,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4、施测罗盘导线,要取测线两端平均值并尽量采用夹角法,减小铁质影响;5、罗盘导线尽量与经纬仪导线连接。井巷中腰线管理和业务联系有关规定一、 每月初,掘进(开拓)区技术负责人,应将当月工程施工图,(

26、附简要文字说明)提交地测科,以便做好给线前的准备工作。二、 延设中腰线的规定:巷道掘进3040米时。由测量人员延设一次中腰线,中线点不得少于三个,腰线为轨面以上一米,未铺轨巷道的腰线,由各矿区别情况自行确定。三、 由班队长延设的中腰线和测量人员标定的中腰线应有明显的区别。在中腰线变化处测量人员要写明中腰线的尺寸,以便于施工掌握和质量检查。四、 主要巷道应有设计图纸,测量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放线。无设计图纸的次要巷道,开窝位置由生产技术科或有关单位确定。属于贯通巷道以及应由测量确定的开窝位置由测量人员标定,属于地质确定的开窝位置由地质人员确定。五、 巷道开窝期间,岩巷5米,煤巷8米内的中腰线由施

27、工单位掌握,以后由测量人员精确标定中腰线。六、 地质异常变化区,按中线施工的巷道,有关人员可共同研究施工方法。七、 为了及时准确有效地配合生产,施工单位应按规定事先联系;1、 大型贯通(如斜井、运道、石门)及测量条件困难地点的贯通,需提前一周联系。2、 小型贯通(如超前巷,风巷、及其它峒室等)需提前三天联系。3、 日常延设中腰线需提前一天联系。八、 当测量人员发现施工单位未按中腰线施工时,可拒绝延线,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确定处理方法。九、 施工人员使用中线时,应检查三中线点是否一致。若测点移动,施工负责人要及时向测量人员反映,否则出现的差错由区队负责。测量人员若不及时处理,造成事故由测量人员

28、负责。十、 如遇巷道相互贯通,透老巷、老塘、老墟时,测量人员按保安规程有关要求提前书面通知区队和有关单位。开采程序的压碴破坏关系,井巷及地面建筑物的塌陷或保护,测量人员应及时掌握、汇报。十一、 回采工作面的收作线,根据各层的开采关系和周围巷道的使用情况由生技、地测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报总工程师审定后,由测量人员标定。十二、 巷道中的测点和中腰线点,施工单位应妥加保护,严禁敲动或用测量栓点栓挂重物。对于锚喷巷道、锚喷前,施工技术人员或班队长应对测量栓点加以保护。以免喷覆。十三、 当测量人员设置中腰线点时,施工人员要协助打眼,为测量工作创造条件。十四、 巷道中开掘之矸子窝,其位置、方向、长度由施工单

29、位技术人员负责人测量记录,提供地测科填绘图纸。十五、 凡中途停工并在短期内不再复工的巷道,施工单位应在通风设备拆除前一天,通知地测科。地测科实测后将迎头位置绘于图上。采区测量细则一、 井下导线应按不同条件和要求分级敷设:1、 基本控制导线。沿矿井主要巷道(包括:斜井、暗斜井,水平运输大巷、主要石门、连接上下水平的采区上、下山等)敷设,按7秒或15秒级导线施测;2、 采区控制导线。沿采区上下山、阶段石门,阶段集中运输巷、主要平石门、厚煤层分层开采的顶层轨道运输巷等采区主要巷道敷设,按15秒或30秒级导线施测。为了配合矿井主要巷道的施工需要,亦可临时敷设30秒级导线。3、 采区碎部导线。沿构成回采

30、工作面的顺槽、切割眼、上风巷、辅助上、下山等采区次要巷道敷设。二、 采区碎部导线,应以采区控制导线为基础,尽可能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敷设:支导线必须有可能的校核。用于采区次要巷道贯通掘进的碎部支导线必须复测。三、采区碎部导线可选用j6级经纬仪或其他低精度经纬仪施测,水平角用一测回、或一次复测法贯测,倾斜角用两个镜位观测,边长用钢尺丈量。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或复测法测角时检验角与最终角之差用j6级仪器时不应超过60”,倾斜巷道中测角时可放宽到90”,倾角应计算竖直度盘的指标差其值不应大于60”。四、在平巷中用经纬仪高层代替水准仪高程时,每站应以同一镜位取前后视点的觇标高,如单向应量取不同镜位

31、的觇标高,同一边往返高差的不符值不应超过20毫米。五、采区碎部导线应随巷道掘进及时延长,一般不超过4060米,每次延长导线时,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得超过3;对个别矿压大的煤巷或到导线予计最远点不超过100米时,可放宽到5。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继续向后检查,直到符合后方可由此向前延长导线。六、采区碎部导线测点的标志应明显,可在棚梁或两帮标注。编号可根据各矿具体情况,统一确定代号,并力求简单易于在图上注记。测点编号不应重复,在成果表中同一地点不应出现同一点号两个坐标的现象。七、采区碎部导线在测角时,应观察安平水准气泡是否居中,偏离不得超过1格;量边必须以一人度数,另一人(拉尺者)核对整米数的方

32、法校核。八、为了防止用错测点,测量时仪器对中锤球在仪器对中整平后不要摘去(可挂在帮上)。作为下一站的后视锤球,后视锤球摘下后交给前视,三个锤球交替使用,不用的测点要及时打掉。如测点位移,经重测后其编号应有所区别,或重新编号。九、在观测数据记好后,由记录者复诵一次,观测者校核是否正确无误。十、挂测巷道中线,应以正镜标定,倒镜检验,两个半测回互差不应超60”。在倾斜巷道中可放宽到90”。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用半测回挂测中线。十一、采区碎部导线和三角高程的相对闭合差应分别不大于1/1000和1/2000。十二、采区碎部导线一般不需平差,复测支导线采用复测成果作为取用值,在成果表的备注栏内,应注记闭(

33、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的闭合差。十三、开采倾斜和急倾斜煤层时,需要进行采区联系测量。这项工作,应以采区控制导线为基础,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1、 通过两个竖直巷道进行采区联系测量。其测角量边可按采区控制导线的要求进行。2、 通过一个竖直巷道进行采区联系测量。可采用双垂线瞄线法、三角形连接法。但两根垂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若条件不许可时,可采用单垂线切线法。为了提高精度,拉折线时须使各线段都切于垂线的同一侧。3、 通过倾斜或急倾斜巷道进行采区联系测量。一般应用矿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斜线辅助垂线法、牵制垂线法等进行。十四、采区内联系测量的测角、量边按采区控制导线的要求进

34、行。具体规定如下:1、 两次定向测量结果之差不得大于14。2、 各分水平依次逐级定向时,同一分水平两次定向测量结果之差不得大于(n为中间定向水平个数)。3、 采区内通缩竖直巷道导入高程,应用钢尺法进行,两次导入的高程差不得大于5厘米。施 工 测 量 实 施 细 则一、各种施工测量应根据已批准的各种图纸资料,将工程设计位置标定于现场。每项施工测量前,测量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验算与测量有关的数据及几何关系,核对图上的坐标和高程。当发现设计图纸有错误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通过一定手续予以更正,否则不能放线施工。二、矿建施工单位应按规程要求标设井筒中心及其十字中线点。离井口最近的点距井筒边缘的距

35、离不得小于30米。各点的桩顶标高一次达到工广设计地平标高,桩的四周应用铁栏杆加以围护。标定工作结束后应按5”导线要求重新测定井中坐标,十字中线各点坐标及标高、十字中线坐标方位角,并绘制井筒十字中线点位置图,图上应注明各点坐标、高程、点间距离、设计和实际井中坐标及十字中线坐标方位角。当十字中线点受到破坏时,应及时补设、补测,并将新的成果填绘在图上。三、由于在矿井建设的整个时期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地面工广下沉,故矿建施工单位应在工广范围内埋设沉降观测站,定期对其进行观测,并将观测成果整理成图表,直至矿井正式移交时止。有关观测站的设计方案可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四、当采用激光指向仪指示立井

36、井筒掘砌方向时,仪器应设置在临时锁扣以下的固定钢梁上。为使器稳定可靠,安置仪器的钢梁不能与其它梁相互连接。从地面向下转投仪器中心位置的误差应小于5mm。激光指向仪应由专人负责,经常检查激光发射光束是否铅垂。仪器应加设保护装置,防止仪器受淋水和被碰撞。五、井筒掘砌完毕后,施工单位应沿每层罐梁或每隔510m测量永久提升容器角点至井壁的距离,每层取点不得少于4个,并根据规程要求绘制井壁竖直程度断面图。六、重要贯通测量,应按规程要求编制“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上报矿务局审批。两个以上施工单位施工的贯通工程,应以主施工单位为主,协助施工单位为辅共同编制。井巷贯通后,应由主施工单位按规程要求进行连测,并做

37、出书面总结。七、大型建筑物的沉降和偏斜观测工作,应由承建单位按设计要求埋设观测点和定期进行观测,观测资料应整理成图表,此项工作至该工程移给接收单位时止,并由接收单位继续此项工作。八、施工井塔时,应及时将井筒十字中线导入井颈和各层平台上,并在四个方向上各埋设一个金属永久点。点的顶端标高应达到设计的该平台的室内地平标高。每次标定十字中线时,应始终使用同一个后视点及仪器站,仪器站距井塔的距离应小于100米,视线倾角应小于40。标定工作需独立进行两次,且必须从井塔的这一侧附和至对测,每次均需用j2级仪器正、倒镜观测,两次标定结果方向附和差小于30”。九、在井塔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在塔体每上升4米时测

38、量一次塔体偏离十字中线的距离以及模版上部的水平程度,并将测量数据用书面形式通知施工负责人。井塔竣工后,应及时根据施工期间实测的偏斜资料,绘制四个面的竖直程度图,图上应注记各层平面实测统一标高。此图纸资料及原始记录应移交给接收单位。十、参加矿井建设的其他单位,在施工地面建筑物时均应以主施工单位提供的主井十字中线作为自己布设施工轴线的基准线。各施工单位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应互相核对图纸,以免建筑物在衔接时发生差错。在高程控制方面,各单位应使用同一个水准基点。十一、矿井的定向测量工作,均采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定向时需用钢丝投点传递坐标。为减小投点误差,可采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对钢丝进行摆动观测,

39、取左、右13个以上的奇次读数的平均值的中数,作为垂线稳定位置,并将以固定。有关投点时所需的设备,应符合规程要求。十二、通过立井导入高程,应采用长钢尺法。其内业计算应加温度、比长及钢尺自重伸长改正。同一矿井几个井口需导入标高,应采用同一盘钢尺。十三、矿井建设的主施工单位,应向参加该矿井建设的其他单位,提供所需的一切测量基点及其成果,但不进行移交。其它施工单位在使用这些基点时,应妥加保护。如因施工遭受破坏,应由该施工单位负责予以补设、补测,并将补设、补测后的情况用书面形式通知主施工单位。十四、准确地编绘有关图纸资料,按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工程进度交换图。由两个以上单位进行施工时,先由辅助施工单位按

40、时报送主施工单位,然后由主施工单位同一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十五、各单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编号登记,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完善的使用与维修保养制度。矿井测量原始记录及日常内业资料整理规定一、 原始记录1、 原始记录本应按下列规定编号:(1) 经纬仪导线记录本。基本采区控制导线按序编号。如控1、控2;施工导线(碎部导线)分采区、分阶段按序编号。如:313651,313652;工程施工导线按顺序编号。如:建1、建2。(2) 水准测量记录本,分水平按序编号。为便于区别,在序号前加水字。如水1、水2。2、 每本原始记录本的右上角,应编有页次号码。3、 记录必须字体工整,地点、日期、测量、记录、仪器等

41、栏记载齐全,控制级导线应记使用钢尺的编号。4、 发现记错应划掉改正,禁止涂改一切记录。5、 每一页地点记完一页后,应在右下角记下页,并在新一页的左上角记上承页。6、 必要时应在备注和草图栏内绘出草图或加以说明。7、 记录本的目录、应分地点、页次及时填写。8、 原始记录在计算成果前,应由另一人(不是记录者本人)全面校对,校对无误后在备注栏内签名。二、导线成果1、 导线成果应分采区分槽分阶段或按工程类别建立导线成果台账。2、 导线成果计算必须有正、副两册(核算本)。控制导线要有成果表。3、 计算表要有地点、计算、校对人签名、计算日期和所据原始记录本的页次。4、 必须用墨水书写,要求字体工整,计算错

42、误的数字不准涂改,可先划去错误数字,然后书写正确数字。5、 应附有必要的草图。6、 正、副两本导线计算成果、应在每次计算后逐点校对变长、坐标方位角、坐标及高程等项。校对无误后,在表上互相签名。7、 表中取消和重新计算的部分要加以说明。8、 导线成果计算表及控制导线成果表应及时整理归档。归档时都应有封面、目录、草图和必要的说明。三、水准成果 1、水准测量成果应由一人计算,另一人校对,并在备注栏内签名。成果要及时转抄到成果本上。 2、对主要巷道的控制级水准测量,应将成果整理到水准测量成果本上。四、工程解算资料1、每个小组应建立正、副两本工程测量计算手簿,按年度顺序编号。如:791、792。 2、工

43、程测量计算手簿应有封面,目录。目录中应详细填写地点、名称和所在页数。 3、每项工程计算资料都应有草图和资料来源。 4、计算成果(标定数据)应逐项校对,核对无误后,在正、副本上互相签名,并由一人及时抄录到原始记录本上。另一个人校对无误后方可用于标定。 五、成果取位及数字舍去规则1、原始记录、导线、水准成果及工程解算资料的计算取位规定如下表:注:水准尺读数取至1毫米。2、取位按近似数凑整规则,即:“四舍五入法”及“单进双不进”规则。六、成果的电算及打印1、用袖珍机或微机计算时,应由两人各自独立进行,或一份电算另一份手算。2、用打印机打印计算成果时,表中必须印有地点、日期以及人员姓名等规定内容。矿

44、井 联 系 测 量 精 度 要 求 技 术 设 计 核技 术 总 结 的 编 制 规 定一、联系测量的主要精度要求见表:二、矿井联系测量技术设计设计书的编制联系测量技术设计书应包括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两部分。首先进行联系测量的矿井或水平,设计书应报局地测处审批。1、 设计图纸主要有下列两种:(1) 绘有垂线位置和井筒内主要装备的井筒横断面图,以及定向设备布置图。(2) 井上下连接图形、连测导线和水准路线图。(3) 近井点的等级及精度情况。地面连测导线的长度和边数。测角量边方法和限差。(4) 投点用的钢丝牌号和重陀的重量。采用稳定还是摆动投点。投点设备的安装方法及减小投点误差的措施。(5) 井上

45、下连接图形的要素。连接点的测角量边方法及其限差。(6) 井下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误差预计。(7) 导入高程测量的方法。(8) 联系测量所需的时间,人员,工作组织及仪器、设备和工具的配备。(9) 安全措施和井上下的通讯联络方法。三、联系测量技术总结联系测量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并写出技术总结,同技术设计书一起长期保存。技术总结中,首先应对技术设计书的实施情况作简要说明,指出哪些方面改变了技术设计,其原因及遇到的问题。还应编入下列内容:1、 联系测量各工序实际发生的时间以及实际参加工作的人员及分工。2、 地面连测导线的计算成果、导线闭合附和或复测支导线的精度。3、 内业计算方法及精度评定。4、

46、 联系测量的综合评述和结论,包括存在问题,经验教训及取用成果的注意事项。贯 通 测 量 规 定一、贯通测量管理办法1、重要井巷贯通工程(包括立井、斜井、主要上下山、运道、总回风道和主要石门等)施工前,各施工处、矿总工程师必须亲自主持会议,根据工程要求研究确定贯通允许限差,并根据工程难度,人员素质,指定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2、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开工前必须编制重要井巷贯通测量设计书,经处、矿总工程师审查后报局审批。3、井巷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贯通测量设计要求测量和挂线,贯通巷道两头施工至最后一个拐点竟如直巷时,实测及准备调正资料报局地测处审查。4、巷道贯通后,必须实测贯通

47、偏差值,以便对最后一段成巷的偏差进行合理调正,并以此评价贯通测量质量。5、为了保证重要贯通做到万无一失,确保质量,对贯通导线在3km以上的技术复杂图书要求的贯通,根据责、权,利实行奖惩,达到质量要求的给奖,达不到的受罚,出现差错给予处分。6、重要井巷贯通后,必须编写贯通测量技术总结,报局地测处审查,对总结好的单位给奖励。二、贯通测量的基本要求:1、根据贯通测量的种类和允许偏差,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方法。重要贯通工程,要进行贯通测量误差予计。2、根据选定的测量方案和方法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的施测和计算,以求得贯通导线终点的坐标和高程。各种测量和计算都必须有可靠的检核。3、对贯通导线施测成果及定向精度

48、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并与误差予计时所采用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若实测精度低于设计要求,则应重测。4、根据求得之有关数据,计算贯通巷道的标定几何要素,并于实地标定贯通巷道的中线和腰线。5、根据掘进工作需要,及时延长巷道的中线和腰线。定期进行检查测量和填图,并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中线和腰线。6、巷道贯通后,应立即测量贯通实际变差值,并将两边导线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还应对最后一段巷道的中腰线进行调整。7、重要贯通工程完成后,应进行精度分析,作出技术总结。三、井巷贯通的允许偏差:井巷贯通的允许偏差值,主要根据工程的需要,按井巷的种类、用途、施工方法以及测量工作所能达到的精度确定。各类贯通的允许偏差值

49、可采用:平巷或斜巷贯通时,中线间的允许偏差值0.3-0.5米,腰线间的允许偏差值0.2;立井贯通时,全断面开凿并同时砌永久井壁,井筒中心线的允许偏差0.1米,小断面开凿为0.5米;立井贯通全断面掘砌,并在破保护岩柱之前预安缶梁缶道时,井筒中心间的允许偏差值15mm。轨道巷贯通时,平巷:腰线间的允许偏差值为0.2米;;斜巷、皮带机巷、中线间的允许偏差值亦为0.2米。四、贯通测量设计书的编制:1、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2000;2、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类型及检校的内容;3、井巷贯通点的误差予计。五、贯通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1、原始资料的可靠性,起算数据应准确无误。使用地面三角网资料

50、时,必须对原网的精度和使用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核,同时对地面三角点要进行实地调查,查明确无破坏和移动方能使用。2、各项测量工作都要有可靠的检核。要进行复测复算,严防粗差。对重要贯通工程,当复测时,应尽可能换人观测和计算。条件允许时,最好换用仪器和钢尺。3、精度要求很高的重要贯通,要采取提高精度的相应措施,首先要设法提高定向测量的精度;有条件时、可用陀螺经纬仪加测陀螺定向边和测施红外测距导线,并进行平差。在施测高精度导线时,要尽可能采用长边导线。对个别变长较短的测站,必须设法提高仪器对中和觇标对中的精度,要采取防止风流影响的措施。如将测点设在底板上,采用光学对中;或采用三架法测量。必要时还应增加测

51、回数。在斜巷中测角,除应提高对中精度外,要特别注意提高仪器整平的精度,对所用的钢尺在测量前、后均须进行比长。4、利用导线测量成果计算标定要素时,注意不能用错或抄错坐标值。实地标定时,注意不要用错测点。5、贯通巷道掘进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测量和填图,并根据测量成果,及时检查和调整巷道掘进的方向和坡度。当贯通巷道间仅剩15-20米(岩巷)或20-30米(煤巷)时,测量人员应以书面通知施工有关技术负责人,以便采取安全措施。五、贯通测量技术总结编写提要:1.、贯通工程概况:贯通巷道的用途、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2、测量工作情况:参加测量的单位、人员;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及完成日期;测量所依据的

52、技术设计和有关规程规范。3、矿区地面三角网概况:三角网施测时间,作业单位和资料保管单位;建网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测角中误差和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建立成果的精度评定(测角中误差和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建立仅井点时所用的三角点精度,以及觇标和标石的完好情况等。4、近井点测设情况;近井点的图形、施测时间、作业单位、观测和计算方法及精度评定;以及近井点的高程测量情况等。5、联系测量情况:独立定向测量次数及其精度;定向测量所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计算方法;导入高程测量的方法,次数及其精度。6、井下测量情况:贯通导线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高程测量使用的仪器、方法,测

53、量次数和实测精度;原设计测量方案的实施情况。及对原技术设计的合理可行程度的评价。7贯通精度情况: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贯通误差予计方法和予计偏差值:贯通实际偏差值及其对巷道质量和在生产中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8、全部贯通测量资料明细表及附图。9、对本次贯通测量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对类似的贯通工程测量工作的意见等。关 于 新 建 井 改、扩 建 矿 井 甲、乙 方 交 接 测 量 标 志 及 资 料 的 若 干 规 定 一、为适应生产建设的需要,做好改建或延深矿井测量的有关基点、图纸资料的检查验收,避免错误,除遵照煤炭工业部在测量方面现行的有关规范外,结合我局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新建改建或延深矿井

54、单位(甲方)和施工单位(乙方)的协作关系,特制定本规定。 二、对双方交接的基点、图纸、资料等精度要求及图例等,按煤炭部颁发的“煤矿测量试行规程”,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局制订的有关补充规定和图例执行。 三、矿井测量是一项细致、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及时、准确、完整地编绘有关图纸资料,待工程竣工后两个月内把图纸资料编绘完毕。 四、工程竣工后,由局地测处组织甲、乙双方成立验收小组,由验收小组对移交的图纸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和现场核对。如果发现不合乎质量标准图纸资料,根据不同情况,责令施工单位重做、补做、或局部修改,并限期完成。所有图纸

55、资料经检查核对后,由验收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分优、良、可三等,各在全部图纸资料的比例为60:30:10并提出鉴定意见书,一式四份分发有关单位。 五、新建、改建或延深矿井,甲方要为乙方创造有利条件,及时提供必要的测量基点、数据、和图纸资料。 1、新建矿井: (1)视工程情况、由甲、乙双方协商提供工业广场平面图或井筒十字线纵、横断面图; (2)在距新井位置不超过300米范围内的近井点坐标(x、y、z); (3)每个方向不少于三个点的井筒十字中心线基点。基点位置的选定,应征求乙方测量人员意见,或共同研究确定; (4)井筒十字中心线基点关系图,应表明放线的依据,十字线垂直程度,点间距并附表注明十字中心线

56、点坐标和标高。乙方对甲方提供的十字中心线的垂直程度、点间距和高程等,进行复查后方能标设井筒中心位置,当十字中心线点被碰动或丢失时,乙方应随时补设,在工程竣工时,乙方应移交不少于十二个完整的十字中心线基点(不一定在原位置)。 (5)尚无甲方单位的新区新建矿井、上诉规定的图纸、资料和测点,由设计单位或由设计单位委托他人提供。 2、延深或改、扩建矿井。 (1)井筒几何要素,包括实测的井筒中心和提升中心坐标,十字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实测的井筒纵、横断面图(接碴以上30米,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罐梁、罐道几何关系实测资料; (2)锁口、井底(锅底)标高和生产水平轨面标高; (3)根据井筒类型不同,应提供井筒装备结构图或斜井井筒平、剖面图。斜井井筒横断面,可每隔20米或在断面变化处测量一次; (4)延深工程待开窝附近,布设一组不少于4个7”级永久导线点,距开窝位置,最近一个导线点的距离不超过50米; (5)待延深井筒竣工,破岩柱接碴之前,由局地测处组织甲、乙方研制施测方案,重新确定一组基点,为准确接碴安装创造条件。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基点数据,应对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查,方能进行标定。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