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_第1页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_第2页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_第3页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_第4页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那些原则? 第一,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支配市场经济运 行过程的是客观经济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客观规律,为 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政府的宏 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和规范,明确界定各级 政府的职责范围和权限,明确哪些方面应当由政府管理,以及通过 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 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是宏观管理 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宏观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 受程度。 第

2、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 础上。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避免和减少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基本 环节。相对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主要有四个: 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合 理的区间”,视各国的具体情况和本国人民的随能力而定。 1 3、充分就业:是指没有自愿失业或只有最少的非自愿失业的 就业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因经 济往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货币收

3、支大致相等。 (二)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 1、目标之标的统一性: (1)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可以为 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加;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有效供给增 加,既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又有利于增强本国的出口竞争能力,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物价稳定的结果, 是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的稳定,也就是经济增长环境的稳定,而经 济的稳定增长,又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物价稳定作为影响外汇 供求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促进作用。 (3)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意味着一定时 期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有效劳动的大

4、量投入必然引起经济的更 快增长;另一方面,充分就业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 费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 (4)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处 于平衡状态,意味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外汇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外汇市场和 汇率稳定,能起到促进物价稳定的作用。 2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矛盾。在现代技术进步条件下, 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扩大就业人数来增加劳动投入,而是靠科技进 步,靠经营管理现代化。因此,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非熟 练个人的就业机会。就企业来说,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强化,宁肯 用较

5、高的工资雇请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熟练工人。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会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下降。在我国,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减少用工,甚至排挤劳动力的重要因素。 (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 些特定时期会出现矛盾。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刺激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扩张性政策往往造成货 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引起物价上涨。而在经济扩张时期,为 了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如果紧 缩力度不当,就会影响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主要表现 是,经济加速增长,相应地要加大机器设备、原材料

6、和先进技术进 口,在进口增加的同时如果没有出口的扩大,就会出现国际收支失 衡。反之,减少或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往往需要压缩国内需求,减 少对进口的依赖,而压缩国内总需求又会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不利 影响。 (4)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 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要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 3 然要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 求的增加。而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相反, 压低物价上涨率,必然要缩减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削减政府支 出,由此带来的社会总需求的缩减,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3、如何治理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波动是

7、超越体制、制度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它不 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尽管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完全消除周期波 动是不现实的。但是根据周期波动特点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调控与治理,疏通经济运行的环节,从而加强对经济周期的预测 与预警,尽量地把握周期的转折点,并在周期转折点到来之前,事 先采取适当的调探措施,避免周期峰位过高、谷位过低,减缓周期 波动对国民经济的振荡。一般来说,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政策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顺周期”或“逆周期”的治理政策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存在专门周期波动的独立政策体系。只 是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采取“顺周期”或“逆周期”的政 策措施,以便更好地对经

8、济波动“因势利导”或减缓波动程度。 所谓“顺周期”的政策措施,是在经济周期处于恢复和高涨阶 段时,顺应周期波动的变动趋势,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 动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在经济周期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采取紧 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的过度扩张。 4 所谓“逆周期”的政策措施,是指在经济处于恢复和高涨时, 逆经济周期波动的变动趋势,主动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防 止经济过度扩张;或者在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主动采取扩张 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 在运用“顺周期”或“逆周期”政策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准确判断和预测经济周期波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正确把 握政策措

9、施的方向,是“顺周期”还是“逆周期”;三是充分估计 效应和滞后时间,防止由于政策时滞而造成的效应错位;四是合理 掌握各种政策措施的调控力度。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 在实践中协调运行财政、货币工具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准则:第 一,坚持和完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别使用、分口管理的原则, 本着谁支出,谁安排,搞好财政信贷协调;第二,坚持财政收支自 求平衡,防止财政赤字向金融债务转嫁。 在具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保持财 政政策的连续性和实施力度的稳定;第二,注意财政支出政策和税 收政策的协调;第三,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第四,保持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和协调。 (

10、三)周期内常规治理与年度“微调”相结合 一般说来,运用经济政策治理经济周期波动有两种操作方式, 一种是常规性操作方式,另一种是临时性的操作方式。常规性操作 方式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特殊矛盾或突出问题,在经济增长过热、 5 通货膨胀(复苏或高涨阶段)或者经济过冷即将过冷(危机或萧条 阶段)的情况时采取的政策措施;临时性操作方式是在经济波动中 进行临时性的微调,也就是在波动出现一定程度偏离时,根据经济 预警发现的信号,进行轻度适应性的政策调控。 在经济周期波动期间的治理必须处理好常规性治理措施与临时 性治理措施的关系。必须做到:第一,区别不同调控客体、划分调 控区间,正确运用两种操作方式。第二,临时

11、性“微调”应从当年 扩张或收缩幅度的实际出发,不宜采用历年或几年的平均变动幅度 作为衡量的尺度。 4、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计划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 计划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形式。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序的加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但不 是对计划管理的否定。 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我 国经济运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不否定计划管理 方式本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原有的 排斥市场、排斥商品

12、货币关系、排斥价值规律作用的单一计划体制 的否定,并不是对计划作为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的否定。 原有计划体制的基本弊端,是否定了作为商品货币关系本身所内在 要求的客观实现形式,即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社会 6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充分释放出最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大 多也都在宏观层面引进了计划管理,尝试了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并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表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意味着必 然取消计划的管理职能,必然排斥计划管理。 第二,计划是管理的一般职能,因而也必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 重要职能。 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

13、,为要取得预想的结果,满足自己的既 定需求,必然会进行计划管理。生产范围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 使这种计划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经济从宏观经济层面观察,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内在地要求在社会层面进行宏观经济的 计划管理。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提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式所深刻阐 述的思想,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第三,实施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市场缺陷要求计划管理。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 局限性,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各种缺陷与不足,就必须由国家在宏 观层面上加强计划管理和计划指导。其次,宏观政策与目标要求相 应的实施步骤与措施。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目的

14、就是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确 定相应的与计划目标相一致的计划具体实施步骤和实施措施。再次, 计划管理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7 要通过制定实施步骤和实施措施,完成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生产 力布局、政策协调等重大任务,仅凭市场调节显然是不可能的,它 必须由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加强计划管理和计划指导才能实现。 5、就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是怎样的? 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吸纳劳动 力就业的弹性变小。科技进步通常成为排挤劳动力的因素,但科技 进步推动新型产业形成和

15、发展,又成为扩张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6、如何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就业压力逐步加大。压力加 大,既有人口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转变方面的原因,还有就业观 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 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应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1.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适当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5.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6.扩大劳务出口; 7.加强劳动力培训; 8.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我国财政政策是如何发挥调控作用的? 8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

16、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变动情况自动发生稳 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能够直接产生控制效果。(1)税 收的自动稳定性;(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所谓的汲水政策。(2)所谓的补偿 政策。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 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2、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是指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 影响保持中性。 8、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 当前收入差距,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政策不完

17、善的原因,也有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 解决难度大,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应该看到,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 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的扩大。 其次也应看到,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现实 生活中,收入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 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资源拥有、个人素质、社会贡献的不同,不 可避免地会带来初次分配上的差距。对此,我们应该承认和肯定。 因为只有让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较多的报酬,才能调动社 9 会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强求一律,搞平均 主义,非但不会达到真正的公平,还会打击人们的积极性,阻碍

18、经 济社会发展。 同时,万事皆有度。如果任由收入差距无限扩大下去,一旦其 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一方面,会阻碍经济持续发 展。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国内需求不足。由于高收入者的需求已基 本得到满足,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不大,而低收入者虽有消费需求, 但无力增加实际消费支出。结果就会出现“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 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 时,也会使经济的激励机制失效。收入差距长期不断扩大,会使部 分低收入者对通过勤奋劳动改善处境失去信心,从而丧失工作和创 造的激情,影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稳定 与进步。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

19、的群体产生心理 失衡和被剥夺感,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特别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合理因素,容易造成人们价 值观的扭曲和人生观的庸俗化,甚至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此 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部分低收入者长期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教 育、卫生等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 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 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实际上涉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问题。 公平与效率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分离。我们既不能因为 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也不能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只有经济社会 10 发展效率不断提高,社会整体财富才能持续稳定增加,为在

20、更高层 次上实现公平奠定物质基础;但如果忽视社会公平,收入差距超过 合理的限度,就会挫伤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发展 的效率,甚至使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因此,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 率的关系,在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 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机制,切实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的成果。 9、国际收支管理的主要政策措施有那些?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 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引起国际资金移动而导致的国际间的资 金收支行为。世界各国为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采取了各种 宏观管理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类: (一)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

21、冲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通过设立外 汇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的超量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使收支不平衡 所产生的影响不致超过官方储备增减的限度。这一政策实际上是通 过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调节外汇供求,使国际 收支失衡产生的消极影响局限在国际储备,而不至于波及国内经济 和金融。但是,因为一国的国际储备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动用国际 储备以实施外汇缓冲政策仅能解决国际收支短期性逆差,不能解决 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而无限制的增加国际储备,让资源大 量被占用于储备之中,显然也是极不经济的。 11 (二)财政货币政策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削 减财政

22、开支,或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抑制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抑 制社会总需求,使社会上通货紧缩、物价下降,有利于改善进出口 的状况,逐步消灭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促使物价上涨,鼓励进口, 抑制出口,从而消除顺差,平衡国际收支。由于一国贷款规模和货 币流通量直接影响其总需求和国际收支,因此通过实施调整再贴现 率和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也能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 (三)汇率管理 汇率管理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下,通过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出现的逆差;通 过货币升值,则会减少顺差。在浮动汇率制下,也可以通过对币值

23、 的高估或低估来调节国际收支。 (四)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直 接干预,以求得国际收支的平衡。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 制两种。直接管制在改善国际收支上能迅速见效,能够根据本国不 同的需要,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区别对待。但是,并不能解决 实质性的问题,只是将显性的国际收支赤字变成隐性的国际收支赤 字,管制一旦取消,赤字仍会出现。另外,实行管制,既为国际经 济组织所反对,又会引起相关国家的反抗和报复。 12 (五)国际金融合作 一是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以消除国家间的贸易障碍,提供国 际贷款,加快债权债务的清偿,使双边、多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能 够得到较快的解决。二是通过区域性或特定范围经济金融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