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什么是规律 2马恩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1什么是规律 1.1探讨规律线路 1.2探讨规律谱系 1.1探讨规律线路 第一步:宏观自然19世纪是认识宏观世界 的经验自然科学全盛的世纪。 第二步:普及到整个自然界自然机械决定 论和实证主义的归纳逻辑,非决定论。 第三步:上升为哲学思想哲学家、思想家 把这种规律观运用于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1.2探讨规律谱系 1.2.1孔德和密尔:“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通过经验观察和归纳,探寻社会的“状态”及其发 展演变的“共存规律” (Laws of coexistence)和 “序列规律”(Laws of succes
2、sion)(注:孔德和 密尔所说的“共存规律”,指的是社会中的各个有 机组成部分通过“相互作用”促使一个社会处于各 组成部分均衡共存的静止状态的“规律”;“序列 规律”指的是“社会状态”按一定的顺序演进的 “规律”,“把这些连续出现的状态中的每一个状 态看作是前一个状态的必然结果,并按照现在孕 育着未来的莱布尼茨定理,视为后一个状态的不 可替代的促成者”。 1.2.2海森堡非决定论 到20世纪,人类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推进到微观 世界以后,发现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不可能按 经典力学定律作出精确测定,只能作出统计概 率性的描述,确认了海森堡的“不确定关系” 原则。由此,概率统计性的规律观否定了因果 必
3、然性的规律观,决定论的确定性被非决定论 的不确定性取代。归纳逻辑作为概率统计性的 规律观的方法论基石而保留下来,但已不再受 因果必然性观念的约束。一切理论建构和推导 都以“不确定关系”为基本的依据和起点。 1.2.3爱因斯坦到波普尔:捍卫决定论 他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向归纳逻辑和海森堡为 代表的非决定论发起了猛攻。 事实上,他还是认为有经验规律(凡天鹅皆 白),没有因果必然性的规律。 1.2.4卡尔G亨普耳:两类规律 “普遍形式的规律”为前提的“演绎定律论解 释”和以“概率形式的规律”为前提的“概率 性规律解释”。 “普遍形式的规律与概率形式的规律之间的区别 不在于对支持这两类陈述的证据的强度,
4、而在 于反映它们所作断言的逻辑性质的形式。普遍 形式的规律,基本上是这样一种陈述,大意是: 在所有的场合,只要实现了F类的条件,则G类 条件也同样实现;而概率形式的规律基本上断 言在某些构成随机实验R的演示的条件下,某 种结果将会以一定的百分比出现”。 1.2.4钱学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知其所 以然” “举个例子,我们在初中时都学过气体定律:气体加热,压力升高; 压力升高,或维持一定压力,体积就增加;或者压力加大,气体 体积就缩小。总结起来,就可以上升到唯象的理论,就是气体定 律:压力容积=常数绝对温度(即理想气体方程:PV=rT,其中 的r是根据实验归纳出来的常数)。为什
5、么说它是唯象的理论呢? 因为它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有个常数直到后来,当我念研究生 时,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气体定律就是这样,因为得从物理的分 子运动论或者叫统计物理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气体内部的构 成,是千千万万个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温度就是代表分子运动 的,从理论上推导出来,气体定律必然是如此,还说明了这个定 律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才适用。从这个例子可以说 明,什么叫唯象科学?就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从整 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大道理知其所以然,就上升到现代科学了,但 唯象科学是第一步,必不可少的一步”。 困惑与根源 当代科学哲学在“规律”问题上出现的困惑,主要都 是由于没有区分经验归纳
6、性规律和因果必然性规律 引起的。人们往往从形式上孤立地把一个个自然科 学的定律视为“规律”的样板,把现象反复出现的 重复性、形态的类同性或“不变秩序”归纳出来, 就笼统地称之为“规律”、“一般规律”或“普遍 规律”,把不能纳入那些“规律”的现象或形态称 为规律之外的特例或变异形态。实际上,重复性、 类同性或相似性都只是归纳性的经验陈述,即使有 效性相当高,也只能称为经验归纳性规律或经验模 式,不能称为因果必然性规律,更不能称为普遍规 律,因为它自己就把“特例”和“变异形态”排除 在自身管辖范围之外了。 2马恩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1四个经典归纳 2.2一个运动规律、四个演进系列 2.3
7、经典表述的情境 2.4盖棺总结 2.1四个经典归纳 2.1.1马克思在马克思在18591859年撰写的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 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 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 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展阶
8、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 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 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
9、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 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 了。了。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 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 式式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
10、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 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P136-137 两层意思:前一层意思就是后来所说的生产力与生产两层意思:前一层意思就是后来所说的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规律。后一层意思是讲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动规律。后一层意思是讲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 律作用下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律作用下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两种观点:一是前
11、半部分是普遍规律,后半部分不是。两种观点:一是前半部分是普遍规律,后半部分不是。 二是二部分是整体,都是普遍规律。二是二部分是整体,都是普遍规律。 2.1.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 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第二种所有制形 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第 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2.1.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草稿) :三大形态或三大阶段的演进序列: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 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 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 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
12、这种 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 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 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 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 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 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 2.1.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一书中所说的“文明时代的三大时 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即奴隶制、 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 2.2一个运动规律、四个演进系列 一个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两种矛盾律。 四个演进系列 :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 言: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 阶级的生产方式。 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 草稿)。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3经典表述的情境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作的“四形态” 归纳,需要联系草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书的主旨来理解:它主要是批判资产阶级政 治经济学坚持的资本主义永恒论,并证明西欧 资本主义必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是对欧洲历史的大体归纳。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作的资本主义以前的三 种所有制形式演进序列的归纳,是针对青年黑 格尔派和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和人性出发,无 视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过程提出来的,是对
14、欧 洲历史的不完全归纳。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所 作的“三形态”或“三阶段”归纳,与上述两种归纳 比较,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第一,它不像前述两种归 纳只概括到资本主义或其以前,而是把未来的共产主 义(第三阶段或第三大形态)直接概括在内;第二, 它把“家长制的关系,古代共同体,封建制度和行会 制度”并称为第一大形态或第一个大阶段。其中的 “家长制关系”,从马克思的许多论述中可以看出, 实际上主要是指保存到阶级社会中的亚细亚公社所有 制关系。第三,它从大轮廓上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 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显示了 两者之间的因果必然性联系。但也不是概括全人类历 史
15、发展的普遍规律。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也主要是就西方 历史进程作出的归纳。恩格斯在该书中两次提 到,他所阐述的文明时代涉及的是“两千五百 余年”现在的阶级社会历史,也就是从古希腊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算起的西方文明时 代的历史。他还特别说明,“由于篇幅的原因, 我们不能详细研究亚洲的文化民族的古代 历史上的氏族制度的痕迹了” 。恩格斯也像 马克思一样,从来没有按生产方式或社会形态 的依次更替序列来表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 规律。 2.4盖棺总结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象达尔 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 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 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 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 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 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 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这里表述的普遍规律,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 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乙双方协议取消合同
- 生活衣服租赁合同协议
- 玻璃门施工合同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粘尘滚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童车花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稻草环保鞋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硅酸锆研磨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直式气动修牙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痘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煤矿电缆与电缆敷设标准
- 提问技巧与沟通客户需求
- 小程序开发方案
- 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乔木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 第10课《绿色上网》教学设计
- 林业种植工作总结
- 舞台艺术与表演技巧教程
- 幼儿园园长专题讲座艺术创造与审美观培养
- 何威新书《吵出好婚姻》一场重构亲密关系冒险之旅
- 第7课《珍视亲情+学会感恩》第2框《理解父母+学会感恩》【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计划及大纲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