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有用.doc_第1页
人文素养有用.doc_第2页
人文素养有用.doc_第3页
人文素养有用.doc_第4页
人文素养有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掘语文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悟县实验小学钱敬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 是“课标”在语文课程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着特点,并贯穿整个“课标”之中。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探寻新形式下“语文课”的特征与“人文素养”的内涵,剖析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理论导向机制,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发挥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在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在教学评价中倾注人文关怀

2、,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一、再学课程标准精神,挖掘“人文素养”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哪些人文素养呢?1、课程标准为我们做出了详尽的阐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积极的人生态度“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勇于创新” ;“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 ;“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认真耐心” 、“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交际中注意语言

3、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健全的个性人格“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生活”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既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又要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2 、语文教材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有力的凭借。语文教学所凭借的材料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些

4、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被学生理解和吸收, 对他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首先,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 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展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 它们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所以说,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各种体裁的大量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童话、寓言、小说、散文等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众多领域, 各有各的写作背景,各有各的主人公,各有各的中心思想。 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5、 即:都是通过塑造文学形象来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展示人类自身的真善美,假恶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各种类型,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 感受他们的生活历程, 体验他们的悲欢离合, 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发现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准则。经由这个过程, 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的一些普遍原则,如:人与人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人对自然要友好,要学会欣赏和保护大自然;对自己严格而不苛刻,对他人宽容而不放纵等等。 这些都是人文素养的范畴。 因此,我们说语文教材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有力的凭借。语文学科积淀的丰厚的人文魅力, 使培养学

6、生的人文素养成了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同文本的真切畅谈,使他们激情勃发,人格提升。这种熏陶传递中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是那种教条式的理性分析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独具的魅力和优势。二、发挥阅读教学优势,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是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人文性, 重视人文教育,是实现语文教育总目标的有力保障。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尊重个体差异,倾注人文关怀无论是

7、个性,还是智力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课标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我们如果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程序化的阅读机” ,就会尊重学生的身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发学生的认识潜能并引导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 “课文里描写了五彩池水的美,你最喜欢哪一段?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一说美在哪儿。” 这个问题考虑了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8、以及理解、 领悟、表达能力的高低,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氛围。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 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段落进行赏析, 不用坐“冷板凳”。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逐步形成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用同一个标准对待所有学生, 是阅读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当讲到“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时,老师问:“葱葱茏茏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说明树木长得好”,老师不置可否。另一位学生回答“说明了树木很绿”,老师仍不置可否,继续叫别的学生回答。直到一位学生回答“说明树长得

9、茂盛”,老师才给予肯定。很显然,这样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 教师“不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学生要做的,只是充当教师见解的复述者。”这样做,学生既得不到有效的语言学习,也得不到老师的启发、鼓励、赞扬,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文字的追逐游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表达的愿望会渐渐消逝。我们在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时,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能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着学生, 并逐步内化成学生的人文素养。2、注重整体理解,感悟人文情愫小学语文课文选用的大多是古今中外具有典范性的名家名作, 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

10、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更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因此,从整体入手,充分感知、领悟课文中的人文情愫是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自觉不自觉地就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去肢解课文,满足于对某些字、词、句、段的孤立理解。这样的教和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很难做到人格的熏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单靠对某些字、词、句、段的孤立理解、训练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正如支玉恒老师所说: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

11、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这样做, “不仅为语文教学本身所需要,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认识事物的正确的、普遍适用的方法。”阅读教学时注重整体, 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作品生动的形象、 优美的语言、 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一个规律, 因为作品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无益于对作品的理解,也无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值得提出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作品的阅读理解本应具有多样性。如对卖火柴的

12、小女孩,一般认为这篇课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有的学生却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反映了小女孩对爱的渴望, 对生命的热爱。又如对一夜的工作的理解,一般认为叙述了总理生活简朴, 工作劳苦,是歌颂总理的,可是也有学生认为总理的作息时间安排有问题,晚上加班工作到天亮,不注意休息,影响身体的健康,工作太多,可以叫别人帮忙嘛。学生对课文的这些独特理解也许与内容发生的年代有差, 但学生能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显示了可贵的精神。我们就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的否定。3 、加强诵读训练,注重感悟体验重分析讲解、轻诵读感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又一个普遍现象, 用提问对课文进行肢解,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七零

13、八落,语文课成了磨牙课、思辩课 我们往往认为讲得越多,分析得越细,学生对课文就把握得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分析讲解虽然也重要, 但是不可能取代学生独特的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特别是思想、情感等人文教育的因素,更不可能完全依靠我们的灌输,它只能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自体验”,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吸收。对此,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诵读”,应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用分析讲解

14、甚至灌输的方式, 把诗句的字面意思和隐含的寓意都告诉学生, 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会因为学生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的不相符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多读, 使学生在读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各自的生活实践, 逐步领悟诗句的内涵。4、重视课外阅读,增强人文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标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足见课外阅读之重要。课外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 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 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康。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的学生,往往性格孤僻、精神忧郁、容易急躁。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 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靠有限的教材与课堂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显然是不够的。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