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1页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2页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3页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4页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 CACM079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T/CACM 0792015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时间:2017年3月15日)201-发布201-实施目 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52 术语和定义53 临床诊断5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75 预防与调护10附录A11A1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11A2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11A3指南工具的评价12参考文献13附件1改良Jadad量表15附件2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16附件3简式McGill疼痛问卷17附件4.VAS疼痛评分尺18附件5.尼莫地

2、平法19附件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20前言(制定)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负责起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剑乔、裴建、陈勤、周传龙、王晨瑶、沈卫东、李璟、倪光夏、李邦伟、梁宜、林咸明、马睿杰、高宏、刘海林、李新伟、包烨华、莫晓枫、陈益丹、石焱、周杰、张淑青、彭叶建、谈佳红。引 言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

3、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制订。制订过程与任何单位、个人无经济利益关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于我国古代医学中属“偏头痛”、“面痛”、“齿槽痛”、“颊痛”等范畴,近年曾进行三叉神经痛流行病学调查,国内三叉神经痛患病率为182/10万,发病年龄在2889岁之间,高峰年龄在4859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1.5。疼痛分布区以第、支分布区最常见,疼痛发作突然,常有触发点,该病分为继发(症状)性和原发(特发)性两类。本指南主要涉及疾病为原发性三叉神经

4、痛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参考本指南进行对症治疗。本课题组曾经制定偱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南中重点推荐针灸各种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适合于针灸医生临床诊疗,有别于本指南从中医中药、针灸方面分别进行推荐方案,故本指南主要适合于中医临床医生临证施治。本指南从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等方面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旨在为针灸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指导和参考。因中医外治法、中成药治疗无特别疗效方案,故治疗部分分为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两大部分,并分别阐述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推荐级别。针灸治疗部分常用方法包括毫针针刺、电针、灸

5、法、三棱针疗法、耳穴疗法;药物治疗部分则主要从风寒袭络、风热袭络、胃火上攻、瘀血阻络、风痰阻络、肝胆湿热六种证型进行推荐治疗。本指南内容主要是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及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制定,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25T/CACM 079201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范围本指南制定目的旨在为中医临床医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临床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临床实践策略,从而规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中医治疗手段和预防,本指南适用人群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发作周期内,发作间歇期和继发性患者可参考本指南对症治疗。本指南的使用人群主要为执业(助理)医师(包括经规范化中医药培训的临床类别

6、医师)、护理人员、医学院校从事中医药教育的老师和学生、中医药科研机构相关人员。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可涉及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多为单侧,以刺痛、放射性、烧灼样抽挚疼痛为主12。缪刺 Miu needing即交经缪刺,机体一侧患病,而针刺对侧络脉的方法。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3.1.1临床特点病史.1反复发作的面痛病史;.2长期的疲劳、精神压力、负面情绪、噪声等不良环境刺激;.3不规律的作

7、息时间。临床表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40岁以后发生,女性较为多见,其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34:.1疼痛发作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常见诱发因素包括咀嚼、呵欠、饮水、刷牙、洗脸、剃须、咳嗽、喷嚏、微风拂面等。.2约50%的患者在颜面部有局限性皮肤敏感区,轻微触动可引起发作,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扳机点多位于上唇、下唇、鼻翼、鼻唇沟、牙龈、口角、舌、眉等处。.3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4疼痛发作时限与周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持续性发作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每次发作时间持

8、续数秒钟至一二分钟;间歇性发作时限不定,一般为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并随病情发展而缩短,以致终日不止。很少自愈。.5疼痛部位:疼痛常先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以后逐渐扩展。如疼痛起于眼支(第I支)则向同侧额部及上眼睑部放射;起于上颌支(第II支)则向下眼睑部、鼻翼及上唇部放射;起于三叉神经下颌支(第III支)则向下颌、下唇部、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放射。疼痛多数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性,以一侧第、支同时痛多见,其次为第支或支痛。.6颜面变化:疼痛发作时受累面部可痉挛性扭曲,发作后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表现为面部先白后潮红,结膜充血,伴有流泪、流涕、唾液分泌增加。有时出

9、现三叉神经、面神经、交感神经三联症,即疼痛、面肌痉挛性抽搐、自主神经症状。频繁发作者可出现面部营养障碍性改变,如皮肤粗糙、眉毛脱落、角膜充血水肿、虹膜脱出、白内障,甚至咀嚼肌萎缩等。个别病人可在口角、鼻部出现皮肤疱疹。.7部分病例发作与气候有关,一般冬、春季发作较多。体征因三叉神经疼痛的性质,本疾病患者常存在特有的体征,如患者发作前有先兆,常出现突然紧张、恐惧、双目凝视、双手托腮等动作或不敢说话;发作初期颜面部皮肤苍白,继之红润,结膜充血、流泪、流涎;患病日久,发作时手掌长期搓揉面部,可能导致患侧颜面部皮肤擦伤,从而使得皮肤异常粗糙增厚,呈苔藓样,有的造成皮肤损伤感

10、染、结痂,有的甚至因长期揉搓而致眉毛脱落;疼痛发作严重者常伴有患侧颜面部肌肉呈反射性抽搐,口角牵拉向一侧,此种表现称“痛性抽搐”。3.1.2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第2版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ICHD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5和2013年发布的第3版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ICHD-3)(试行版)中“经典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6。单侧面部疼痛符合以下3.2.2和3.2.3的标准,发作至少3次。 疼痛发作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的区域,没有超出三叉神经分布的范围。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项特征中的3项:A反复发作阵发性疼痛,

11、持续时间在瞬时至2分钟不等;B疼痛程度严重;C疼痛性质呈放射性的触电感或尖锐的刺痛;D轻微刺激患侧面部可瞬间触发。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3.1.3辅助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颅底CT/MRI)有助于排除肿瘤、血管异构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尽管有报道提示头颅MRI有助于三叉神经痛病因分析,但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头颅MRI能提高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准确率789。3.2中医诊断3.2.1病名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中“面风”、“头痛”、“头风”、“颊痛”、“颌痛”、“颜痛”、“颊车痛”、“齿槽风”等范畴,其主要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

12、性、烧灼样抽搐疼痛为主症的疾病。3.2.2证候诊断根据中医脑病学3三叉神经痛与面神经疾病学10三叉神经痛11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12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13中医内科学14实用神经精神科手册15神经精神疾病16相关内容及本指南编制专家组专家意见,结合专家问卷咨询论证结果,建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分持续发作期、,发作间歇期治疗。持续发作期主要分为风寒袭络、风热袭络和胃火上攻3型,发作间歇期主要分为瘀血阻络、风痰阻络和肝胆湿热3型,各临床证型主要表现如下:持续发作期.1风寒袭络主证:颜面部阵发性短暂性剧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骤作骤止。发作时颜面部掣痛,惧怕风寒刺激,每遇风

13、寒易诱发或加重;或兼见面色苍白,流泪,不能言语及进食,或兼头痛,鼻流清涕,四肢发凉,口不渴。舌脉: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紧。.2风热袭络主证:颜面部火烧或电击样疼痛,其痛如灼,遇热加重,得冷痛减。发作时颜面部阵发性短暂性剧痛,畏惧风热刺激,或兼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咽干咽痛,便秘溲黄。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或弦滑。.3胃火上攻主证:颜面部阵发性剧痛,痛处有灼热感,兼面红目赤,牙痛,龈肿口臭,干渴喜饮,大便秘结,尿赤。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而燥,脉滑数或洪数。发作间歇期.1瘀血阻络主证:颜面部阵发性短暂剧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

14、无明显寒热诱发因素。病程日久局部皮肤可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迁延日久,发作频繁甚至持续不止。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细涩。.2风痰阻络主证:颜面部阵发性疼痛,面颊麻木胀痛,头重头昏。舌脉: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3肝胆湿热主证:颜面部阵发性短暂剧痛,烦躁易怒,头晕目赤,耳鸣口苦,胸胁胀满,便秘尿赤。舌脉: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3.3鉴别诊断3.3.1偏头痛多在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以单侧面部(眼周较多)夜间或午后多发,日发12次,发作规律定时,约有半小时至2小时;疼痛多为灼痛、钻痛、锐痛;多伴流涕、鼻塞、流泪、面色潮红;发作时情绪激

15、动,踱步不止;组胺试验阳性,无扳机点;家族史较少见;麦角胺治疗有效,抗组胺药物显效。3.3.2舌咽神经痛疼痛多在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左侧多于右侧;扳机点多在咽后壁、舌根;咀嚼、吞咽可诱发;发作频率较少;阻滞三叉神经治疗无效,咽部涂可卡因有效。3.3.3蝶腭神经痛多见4060岁女性;疼痛始发于鼻根、眼眶、眼球,而后至齿龈、颧骨、耳、乳突部,甚至放射到同侧颈肩臂手部;疼痛数分钟到数小时,或阵发性加剧;患侧鼻粘膜肿胀,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为浆液和粘液性;伴有耳鸣、耳聋、畏光、流泪;蝶腭神经阻滞或对蝶腭神经节表面麻醉可缓解疼痛。3.3.4颞下颌关节紊乱疼痛多发单侧或双侧颞颌关节及周围肌群区域;疼痛多为

16、锐痛;多在咀嚼功能增强或开口时诱发;无扳机点;颞颌关节区可有压痛点;热敷或用肌肉松弛剂疼痛减轻,关节阻滞有效。3.3.5牙痛任何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病;多有牙周炎、龋齿病史;疼痛多为跳痛,持续时间长;夜间加重;对冷热刺激敏感;无扳机点;常有咬痛或叩痛。另外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的病种还包括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肿瘤、蛛网膜炎、血管异常、颅骨畸形、颅脑外伤、鼻咽癌、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丛集性头痛、膝状神经节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非典型性面痛、感觉缺失性疼痛、茎突过长症等先天性发育和变性疾病等。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4.1治疗原则本病治疗,药物及针灸治疗均以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进行分期治疗。风寒袭

17、络者,兼以祛风散寒;风热袭络者,兼以祛风清热;胃火上攻者,兼以清胃泻火;瘀血阻络者,兼以活血化瘀;风痰阻络者,兼以祛风化痰;肝胆湿热者,兼以清热祛湿,通过以上治法疏通面部经络,使三叉神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4.2结局指标本指南通过中医治疗,主要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疼痛严重程度和发作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评价。4.2.1主要结局指标每周三叉神经痛发作次数三叉神经痛疼痛评分(简氏McGill评分法(附件3)、VAS评分法(附件4)三叉神经痛严重程度(尼莫地平法)(附件5)。4.2.2 次要结局指标临床治愈率:临

18、床有效率为目前常用临床观察指标,但因不同研究中有效率评价指标不同,难以横向比较。故建议采用临床治愈率作为结局指标,临床治愈以随访期内症状完全消失为标准。疗效评分:主要采用尼莫地平法(具体参照表3)。发作频度评价:参照1995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本病分为轻、中、重度17:轻度:每日发作10次以下中度:每日发作1030次重度:每日发作30次以上生活质量评价:参照神经疾病分级评分量表18SF-36。(附件6)4.2.3 观察周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国内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观察周期通常选择24周,但

19、缺乏明确依据。根据国际疼痛学会(IASP)临床试验指南意见,治疗疗程长短的依据主要取决于试验药物/干预措施的性质与功能、疼痛的类型及特点等因素。鉴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程呈周期性或持续性发作,我们认为在临床研究中随访是必须的。随访时间可根据纳入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干预措施的起效时间设立。如,即时镇痛效应观察可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小时;治愈率观察应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以上;预防性研究建议随访3个月以上。4.3 治疗方案4.3.1辨证论治持续发作期.1风寒袭络病机:风寒之邪上犯头面,寒凝气滞,经络不通。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川芎茶调散(

20、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1619,20(证据分级/推荐等级B)常用药: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加减:寒凝痛甚者,加延胡索、生姜;夹瘀血者加全蝎、乳香、没药。.2风热袭络病机:风热之邪上犯头面,清窍脉络被灼,气血逆乱而致经络不通。治法: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推荐方药:芎芷石膏汤310-1315,16(医宗金鉴)(证据分级/推荐等级E)常用药: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加减:面部发热者,加黄芩;口渴引饮者,重用石膏,加天花粉;急躁易怒心烦者,加牡丹皮、焦栀子;头痛且胀目赤者,加龙胆草、夏枯草;便秘者:加大黄;牙龈肿痛明显者,加牛膝、白茅根;疼痛甚者加乳香

21、、没药、延胡索。.3胃火上攻病机:阳明热盛,邪热上攻,清窍脉络被灼,气血逆乱而致经络不通。治法:清胃泻火,通络止痛推荐方药:清胃散10,11,14,21-23(脾胃论)加石膏、知母(证据分级/推荐等级C)常用药:石膏、知母、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元明粉;牙龈肿痛者加黄芩、栀子、麦门冬;痛处拒按者,加红花、赤芍;热盛伤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芦根。发作间歇期.1瘀血阻络病机:邪阻经脉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而致经络不通。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311-16,24(医林改错)(证据分级/推荐等级E)常用药

22、物: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生姜、麝香。加减:疼痛剧烈者,可加延胡索、全蝎、蜈蚣;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加黄芪、党参;面色萎黄伴眩晕、心悸,加当归、熟地黄。注:临床中麝香稀少,限制应用,可根据临床用石菖蒲、郁金、白芷、冰片代替。.2风痰阻络病机:风痰相间上阻头面清窍,清阳不升而致经络不通。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3,12-13,24(医学心悟)(证据分级/推荐等级E)常用药: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加减:面部麻木者,加皂角刺、川芎、细辛、鸡血藤;呕吐、眩晕者,加竹茹、代赭石、泽泻。.3肝胆湿热病机:肝郁化火,湿热内蕴,

23、火热湿邪上扰清窍而致经络不通。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3,11-16(医方集解)(证据分级/推荐等级E)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加减:胸闷善太息者,加香附、枳壳、延胡索;耳鸣者加天麻、钩藤。注: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辩证基础上选用止痛药物加减。根据中华本草记载,延胡索、当归、川芎、香附、白芷、防风、细辛、吴茱萸、白附子、乳香、没药、羌活、独活、三棱、莪术、全蝎、蜈蚣、蝉蜕等药物单用或配方使用均具有止痛作用,临床上可根据辩证临床运用。如行气止痛加延胡索、香附、川芎;活血止痛加用当归、川芎、没药、乳香

24、、三棱、莪术等25,26;祛风止痛加用川芎、白芷27-30;散寒止痛加用吴茱萸、白附子、细辛等;祛湿止痛加用防风、羌活、独活等。其中白芷、川芎亦可作为引经药引药上行用于临床面痛治疗。全蝎、蜈蚣、蝉蜕31-34等虫类药因具有息风止痉与通络止痛作用临床也广泛用于面痛治疗。除以上具有止痛效果的药物外,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因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35-38作用亦常作为治疗面痛的主方用于本病治疗。4.3.2针灸疗法3毫针刺法(证据分级/推荐等级C)40-46局部取穴:第支(眼支)选用太阳(EX-HN5)、攒竹(BL2)、阳白(GB14)、鱼腰(EX-HN4);第支(上颌支)选用下关(ST

25、7)、四白(ST2)、颧髎(SI18)、上关(GB3)、迎香(LI20);第支(下颌支)选用地仓(ST4)、颊车(ST6)、夹承浆、大迎(ST5)、翳风(SJ17)。面部取穴以患侧为主,病程日久可缪刺。远道取穴:合谷(LI4)、外关(SJ5)、三阴交(SP6)、太冲(LR3)。(均为双侧)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GB20)、列缺(LU7);风热袭络者,加风池(GB20)、曲池(LI11);胃火上攻者,加内庭(ST44);瘀血阻络者,加血海(SP10);风痰阻络者加风池(GB20)、丰隆(ST40);肝胆湿热者,加阴陵泉(SP9)、行间(LR2)。操作方法:面部腧穴沿三叉神经痛分支选取23穴,

26、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针刺得气后行小幅捻转泻法,以患者产生轻微针感为度。或下关穴直刺11.5寸,得气后缓慢调整针刺深度与针尖位置,使针感向疼痛部位扩散;配穴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或捻转泻法。每次治疗留针30分钟,间隔行针2次。毫针刺法推荐作为基础治疗方法单独运用或与其他刺灸法联合应用,用于各证型患者的治疗。电针疗法(证据分级/推荐等级C)47-53取穴: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属支,选择患侧的穴位。第支痛取攒竹(BL2)、太阳(EX-HN5);第支痛取下关(ST7)、巨髎(ST3);第支痛取颊车(ST6)、夹承浆;远端取穴选择患侧合谷(LI4)、外关(SJ5)。操作方法:发作时

27、以远端取穴为主,合谷(LI4)、外关(SJ5)毫针针刺得气后接一组电针,疏密波,电流强度稍强;另在面部沿三叉神经痛分支选取一对腧穴接电针,疏密波,电流强度稍弱,每次治疗留针30分钟,疼痛持续不能缓解者可延长电针治疗时间至60分钟。发作间歇期以面部局部取穴为主,沿三叉神经分支选取一对腧穴,针刺得气后接电针,疏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持续发作期疼痛剧烈者,建议采用毫针刺法结合电针疗法治疗。耳穴疗法(证据分级/推荐等级D)54-56取穴:眼(LO5)、面颊(LO5,6i)、颌(LO3)、交感(AH6a)、神门(TF4)、皮质下(AT4)。操作方法:根据三

28、叉神经疼痛范围分别选用眼(LO5)、面颊(LO5,6i)、颌(LO3)配合交感(AH6a)、神门(TF4)、皮质下(AT4)治疗。每次耳廓消毒后以图钉式皮内针刺于耳穴并用胶布固定,或以耳穴压丸法刺激相应耳穴,每35天更换一次,双耳交替使用。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使耳部出现胀热、酸痛的感觉为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持续发作期与发作间歇期均可采用耳穴进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频繁,伴精神紧张、失眠患者建议采用耳穴疗法与毫针刺法、电针等刺灸法疗法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三棱针疗法(证据分级/推荐等级C)5157取穴:第支选太阳(EX-HN5)、阳白(GB14);第支选颧髎(SI18)、

29、下关(ST7);第支选颊车(ST6)、夹承浆。操作方法: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速刺0.10.2寸,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风热袭络、胃火上攻、气滞血瘀型患者,可采用毫针刺法结合三棱针疗法治疗。灸法(证据分级/推荐等级C)58取穴:颧髎(SI18)、下关(ST7)、颊车(ST6)、扳机点操作方法:以上述腧穴为主进行温和灸或沿神经支走行方向施以回旋灸。以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度,每次治疗1530分钟。操作中防止面部烫伤。证属风寒袭络、气滞血瘀、风痰阻络患者,建议毫针针刺结合灸法治疗。4.3.3中成药及外用中药本指南目前无明确推荐方案。4.4预防与调护原发性三叉神

30、经痛患者应注意异常气候的变化,寒温适宜,避免感受外邪;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禁酒、咖啡、浓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针刺后应给以相应护理,避免面部发生感染。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A1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限定词“头风”、“口齿痛”、“目痛”、“头痛”、“面风”、“针刺”、“针灸”、“中药”、“中草药”“facial pain”、“trigeminal neuralgia”等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

31、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http: /) 、英国国家临床卓越研究所NIC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uk/),苏格兰院际间指南协作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等数据库,时间截止在2015年6月31日。检索时间为近20年,去除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蝶腭神经痛等相关疾病,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

32、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章;经反复确认为符合标准的予以排除。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检索结果:中医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中文文献69篇,最终纳入5篇。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中文文献731篇,最终纳入15篇。纳入古代文献175条根据指南及全文内容,评价相关文献,最终为指南推荐提供循证证据支持。A2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A2.1文献质量评价对于检索到的每篇临床文献均按以下方法分别做出文献评价。(1)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选出采用改良Jaded 量表评分大于等于3 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Jaded

33、量表见附件1)。文献总体质量较差,Jaded 评分大于等于3 分的有11 篇。(2)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进行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可以分为“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三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为低质量,5-8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以上文献为证据。文献总体质量较差,AMSTAR量表评分仅有2篇文献,均为7分。A2.2证据评价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的证据分级方法按照ZYYXH/T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送审稿)

34、“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汪受传,虞舜,找下,戴启刚,陈争光,徐珊.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759-2763.”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实施。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依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为高等级推荐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成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的证据。此外,也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意见。而对于中医证候分类的筛选、长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告和史料记载的疗法、未经系统研究验证的专家观点和临床试验,应选用专家共识的方法形成推荐意见,同时标明来源于“专家共

35、识”。(详见表2)表2 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推荐级别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A 至少2项级研究结果支持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B 仅有1项级研究结果支持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C 仅有级研究结果支持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D 至少1项级研究结果支持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E 仅有级或级研究结果支持*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a. 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分为A、B、C、D、E五级。强度以A级最高,并依次递减。b.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为:样本:100例的高质

36、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c. 级中“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是指古代医籍记载、历代沿用至今、当代专家意见达成共识者。级中“当代专家共识”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级中的“专家意见”仅指个别专家意见。A3指南工具的评价包括临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共计4 位评估员,运用AGREE对本指南进行评价。4 位专家对指南总体评价平均分为6.25分,并愿意推荐使用该指南。参考文献1Merskey H, Bogduk N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ainDescriptions of chronic pain syndromes a

37、nd definitions of pain termsJ,IASP Press,Seattle 1994:59-712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beta version)JCephalalgia,2013,33(9):775-7773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9-5594韩济生,樊碧发疼痛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

38、社,2012:440-4565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cranial neuralgias,and facial painJSecond Edition.Cephalalgia,2004,24(Suppl 1):16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39、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beta version)JCephalalgia,2013,33(9):775-7777 Gronseth G, Cruccu G, Alksne J, Argoff C, Brainin M, Burchiel K, Nurmikko T, Zakrzewska JM. Practice parameter: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an evidenc

40、e based review):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nd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Neurology 2008;71:118390.8Zebenholzer K1, Wber C, Vigl M,et al.Facial pain and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41、Disorders.Headache. 2006 Feb;46(2):259-63.9Giorgio Cruccu,Nanna B. Finnerup, Troels S.Jensen . Trigeminal neuralgiaNew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grading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Neurology. 2016 Jul 12;87(2):220-8.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2840. Epub 2016 Jun 15.10刘学宽,李光华三叉神经痛与面神经疾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

42、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182-18411吴承远,刘玉光三叉神经痛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247-25812戴锡孟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M天津2001年6月第一版,1205-121213陈利国,尤可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553-55714陈可冀中医内科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M北京2002年1月第一版,460-46415周慎,肖平实用神经精神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3-716张晓雪神经精神疾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6-13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三叉

43、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5,203-20418贾建平,陈海,闫欣,等。神经疾病分级评分量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281-284.19尹航,陶陶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76例疗效观察贵州医药,2010,34(12):1086-1087(证据评级:Jadad量表评分:3分)20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中华医典21黎军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0):70-71(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22刘月英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探讨中外医疗,2013,17:104-105(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2

44、3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中华医典24练春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2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569-570(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25 范红玲。王立忠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河南中医,2011,31(7):728-729。26 赵章华,王振华。陈阳春主任医师运用泻火解毒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中医学报,2014,29(195):1152-1153.27 周慧杰,王耀光。王耀光教授应用麻杏薏甘汤治验举隅2则。中医药学报。2014,41(6):57-5828王中琳。王新路辨治三叉神经痛经验。山东中医杂志,2009,28(5):347-348.29王金玉,田玲玲,王中

45、琳。王中琳教授辨治三叉神经痛经验,现代中医药,2015,35(4):10-1130赵传鹏,张峰,贾行磊。相修平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举隅。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155-156.31 李昀泽,顾锡镇。顾锡镇教授相反相成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229-23232 顾锂铀。秦亮甫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中医研究,2011,24(3):53-5533 张杰。张怀亮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光明中医,2010,25,(2):197-19834 张国海。李发枝运用三草汤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14,41(8):159035 郭永红,

46、王世东,肖永华,等。吕仁和诊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总结。北京中医药,2015,35(9):855-85736 黄艳。王国斌教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3):191-19237 金世明。夏度衡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探讨。北京中医杂志,1987,6:5-6.38 杨丽丽,张运克。张运克教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中国中医药,2015,13(11):31-3239方莉,陈勤,董巍等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2):1433-1436(证据评级: AMSTAR量表评分:7分)40高翔,杜元灏,肖丽等国内针刺对照西

47、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江苏中医药,2010,42(1):52-54(证据评级: AMSTAR量表评分:7分)41周仲瑜,李家康,罗惠平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12):835(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4分)42焦阳,李家康,罗惠平,等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I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23(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43张阳普,宋爱群,李家康,等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69(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44李雪冰,杨永静,陈新华针刺阳明经穴位治疗三叉神

48、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1017(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45任晓明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l1):521(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46郑盛惠,吴玉娟,焦建凯人迎穴深刺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5):70(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47杨红杰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6):891(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48李岩雪,黄晓媛,刘潇,等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

49、学报,2010,38(1):90(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49方剑乔,包黎恩,莫晓明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的临床观察及与电针的比较J针灸临床杂志J1999,15(1):40-4350王晨瑶方剑乔运用电针治疗面瘫面痛的临床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3):14751邢建莉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三叉神经痛125例J山西中医,2006,22(5):41(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52孙晶,方剑乔,邵晓梅,等.方剑乔教授分期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国针灸,2016,36(2):191-193.53韩秋珍.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9):

50、35.(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54孙力耳穴刺激为主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42例疗效分析J甘肃中医2004,17(5):25-2655谭新平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66例J哈尔滨医药2009,29(3):4356胡玉茹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0,13(4):53-54张智龙,赵淑华大椎、肺俞刺络拔罐对三叉神经痛即刻镇痛观察J57全国首届刺络放血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3,1058杨阿根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 0 例J陕西中医,2007,28(1):91-92(证据评级: Jadad量表评分:3分)附件1改良Jadad量表改良J

51、adad量表项目(item)评分(score)依据(Reasons)随机序列的产生(Random squence production)恰当(Adequate)2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不清楚(unclear)1随机试验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不恰当(Inadequate)0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分配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恰当(Adequate)2中心或药房控制分配方案、或用序列编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控制、密封不透光的信封或其他使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法预知分配序列的方法不清楚(unclear)1只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不恰当(Inadequ

52、ate)0交替分配、病例号、星期日数、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码信封以及任何不能防止分组的可预测性的措施盲法(Blind method)恰当(Adequate)2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法不清楚(unclear)1试验陈述为盲法,但未描述方法不恰当(Inadequate)0未采用双盲或盲的方法不恰当,如片剂和注射剂比较撤出或退出(withdrawal)描述了(Description)1描述了撤出或退出的数目和理由未描述(Undescribed)0未描述撤出或退出的数目或理由注:改良后Jadad量表(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附件2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AMSTAR评

53、价清单及说明条目描述及说明1是否提供了前期设计方案?在系统评价开展以前,应该确定研究问题及纳入排除标准2纳入研究的选择和数据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至少要有两名独立的数据提取员,而且采用合理的不同意见达成一致的方法过程3是否实施广泛全面的文献检索?至少检索2种电子数据库。检索报告必须包括年份以及数据库,如Central、EMbase和MEDLINE。必须说明采用的关键词/主题词,如果可能应提供检索策略应咨询最新信息的目录、综述、教科书、专业注册库,或特定领域的专家,进行额外检索,同时还可检索文献后的参考文献4发表情况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如灰色文献?应该说明评价者的检索是不受发表类型的限制应该说明评价者是否根据文献的发表情况排除文献,如语言5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应该提供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6是否描述纳入研究的特征?原始研究提取的数据应包括受试者、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等信息,并以诸如表格的形成进行总结应该报告纳入研究的一系列特征,如年龄、种族、性别、相关社会经济学数据、疾病情况、病程、严重程度等7是否评价和报道纳入研究的科学性?应提供预先设计的评价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