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前六章考点汇总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前六章考点汇总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前六章考点汇总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前六章考点汇总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前六章考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考核目标与知识点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及内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理解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意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层次)2、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应用层次,重点)3、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理解层次,次重点)绪论考核知识点(一) 填空题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2.2001

2、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3.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5.戴汝潜先生针对当前机械教学、琐碎练习、高耗低效的语文教学现状,一语中的地指出:缺乏“规律”意识正是我国语文教育质量长期低下的根

3、本原因。6.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案研究根据实践需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殊学生个案的研究。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个案调查、个案分析和个案辅导。另一类是教师典型教学个案的研究。7.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抽样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综合观察法三类。8.运用经验总结法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二要正确处理批判和继承的关系。9.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二) 名词解释1.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国外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行动研究的解释为:“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

4、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中的“行动”是指实践经验者用以改造实践的活动,“研究”是理论家为探索知识而进行的活动。行动研究的显著特点是“行动”与“研究”的结合,教师既是教育实践者,又是教育研究者。2. 小学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是从教学实际工作中寻求课题,并在实际过程中进行研究。3.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确切的资料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它的基本特征在于将文字的、非定量的资料转化成定量的数据。4. 个案研究法:是选定一个有典型性的个人、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以及某种情景的发展过程为对象,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

5、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5. 经验总结法:是把对个别事物特征的认识概括为它所属的同类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方法。6. 实验法:一般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研究假说和研究设计,主动操作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的控制,观测结果并检验研究假说的一种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研究活动。7. 观察法:指的是在被研究的对象处于自然的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进行仔细查看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8. 问卷法:是依据调查目的与内容,预先设计一套问卷或表格,让调查对象填写,以搜集材料与听取意见的一种方法。分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两种。开放式问卷指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根据本人意愿作自

6、由回答。封闭式问卷的问题设置与安排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的答案,受试者只需作出选择即可。9.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主要有问卷法与访谈法两种形式。10. 访谈法:是通过调查者与调查对象谈话的途径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包括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三) 简答及论述题1.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技能和方法;(二)揭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规律;(三)指导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2.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行

7、动研究法。3. 观察法的具体步骤:(1)观察准备。(2)深入实际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3)整理观察结果。(4)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4.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运用实验法应注意如下几点:一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并向参与实验才说明,使他们认识实验的意义,给予配合,尽量防止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的正常进行。三要对实验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督,使实验始终按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三要及时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实验所获得的材料。四要最好进行同一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实验后,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绪论。5. 运用内容分析法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区分内容分析与课文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研究技术,是采用量化的手段对所要

8、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目统计;课文分析是一种教学环节,强调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作出价值判断。三是区分内容分析与文献资料的分析。内容分析是确定总体再抽样,只对单个资料作出内容分析,且采用定量统计描述的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是按课题需要,对一系列的资料作出分析与综合性研究,作评述性的说明。6.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2)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3)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7.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要求:(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上;(3)注意加强横向渗透,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4)要自觉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科研。第一

9、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准确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认真把握并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识记层次)2、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识记层次)3、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应用层次,重点)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一) 填空题1.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争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里,围绕着“文”与“道”、“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等主话题出现过多次大讨论。2. 小学语文课

10、程的三种属性是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4. 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门课程。5. 宋代周敦颐最初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这里的“文”是指语言文字,“道”是指思想内容。6. 1950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中规定的国语教学的目标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对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正式规定。它明确提出语文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成为当时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思想。7. 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揭示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之间相互渗透的关

11、系。8. 语文素质教育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9. 素质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在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思想中,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变着眼于“应试”为着眼于素质的提高,变着眼于淘汰为着眼于合格,变面向部分学生为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以上三个转变,就必须更新两个观念: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10. 语文学习的全面评价应是语文的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合。11. 语文教学的全程评价包括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2. 等级评价和评语评价是定量和定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两种具体评价方式。等级评价是一种定量评价。它是采用数字的方法取

12、得数量化的评价结果的一种评价。评语评价是一种定性评价。它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观察与分析,直接对学生评出等级、作出评定、写出评语。(二) 名词解释1. 语文:“语文”一词,是“语”与“文”的合称。“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文字。2. 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课程内容而确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课程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它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关系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水准和质量,也是学科素质教育的

13、重要依据。3. 语文素养:指平时对语文长久的训练积累与涵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语文知识的能力。4. 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指导。学法指导从范围上讲属于教学论的范畴。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通俗地讲,学法指导即

14、“教学生学会学习”。5. 综合评价:是指对学生整体进行全面评价,其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和水平,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完成将来学业的能力,而且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6.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对照教学目标中的各个环节和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不是为评定成绩,而是了解教学过程的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的状态。7. 总结性评价:是指教学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末,或完成某一阶段性工作时进行的一种教学评价。这种评价一般都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判断。其目的主要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8. 他人评价: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其

15、中还应包括同伴之间的评价。9.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10. 大语文教学是一种以“大”学习材料,“大”学习环境,“大”课程设置,“大”学习方式,“大”评价方式,达成“大“学习结果的语文教学观念和策略。(三) 简答及论述题1.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社会发展制约性,教育总目标,课程性质。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同以往的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有何区别。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同以往的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有明显的不同。一是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包括小学和初中,所以课程总目标是指经过九年的语文教育应当达到的要求。

16、而学段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避免了由于小学、初中分别设计所带来的缺少联系、彼此脱节的问题。二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全面而富有新意。三是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2)拓宽语文教学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3)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围绕课程标准,优化学法指导。4.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围绕课程标准,优化学法指导?

17、首先,应与教材的训练序列同步进行,以体现学法指导的时段性。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讲究能力训练的序列性。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的设计上,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其次,学法指导应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体现学法指导的连续性。语文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点,按训练序列指导学法是线,教学中要由点成线,使学法指导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以体现它的连续性。再次,要与教材的教学内容同步进行,以体现学法指导的层次性。学法指导的层次性,不仅表现为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学法指导应有梯度;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此,学法指导既要序列进行,

18、贯穿教学的始终,又要讲究层次性,能力训练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学法指导也应与能力训练同步。最后,要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以体现学法指导的实践性。5.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就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两者的关系而言,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将使素质教育的推行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6.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智力与创造力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能力。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一般多偏于正确的知识;而创造力则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

19、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它应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补,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创造力的人必然会具备发展较好的智力条件。但智力却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智力高的人未必具有高的创造力。7.列举语文教学观的具体表现:语文学习材料的“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大”,语文课程设置的“大”,语文学习方式的“大”,语文评价方式的“大”,语文学习结果的“大”。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

20、习,了解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演变的历史以及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线索,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把握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了解“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套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内容框架和编排特色。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理解层次,次重点)2、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识记层次)3、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层次,重点)4、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

21、)。(识记层次)5、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6、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一般了解层次)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考核知识点(一)填空题1.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我国实行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两部分。2.自新中国成立至2001年,我国先后颁布过两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六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3.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1986年成立后_首_次审定的大纲,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该大纲首次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扩大了汉语拼音的功能,减少了识字量,适当降低了作文教学要求,提出“作文教

22、学要从内容入手”的建议。4.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l963年原教育部颁布。针对语文教学中削弱语文基础训练的倾向,强调了语文的_工具性_,要求加强读、写训练,注意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该大纲第一次把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的工具”写进了教学大纲。5. 2000年的大纲除了阐述语文学科特有的目的和与其他学科共同的目的外,强调语文学科的_终极_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62000年颁布的修订试用版大纲和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7. 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_十_大总目

23、标。8.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具有整体性、阶段性、交融性、可创性特点。9.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1.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编写建议共有九条,总的来说具有新、实、活、宽的特点。12.世界是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13. 实验教材选编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动机效果原则;能力适切原则;练习应用原则;引导持续原则。14. 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从 内容 入手。152000年的修订试用版大纲和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 工具性与人文性

24、 的统一。(二)名词解释1.课程标准:指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从语文教育的目标指向看,中小学语文课程不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技能。从语文学习的途径看,技能不是听出来的,也不是单凭知识的积累所能成就,而必须通过不断地模仿、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三)简答及论述题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25、其思维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它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清晰精确的规定,还要对教学内容的进度、顺序作出安排。这种设计虽然便于一线教师直接操作,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存在规定得太细、变化余地小等问题。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也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某一方面或领域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不设最高要求,它是按门类制定某门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的文件,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控制严格的、硬性的;而

26、课程标准的着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没有上限规定,只有底线要求,它对教材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教学、评价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的空间。2.课程标准的特点: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像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第二,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三,它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第四,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它是按门

27、类制定的规定本门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的文件,而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四条: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理念实际上就是语文教育最根本的指导思想,立足点是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4. 怎样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的“全面”?1)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一个不落地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2)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

28、素养,综合的语文素养体现在:五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相互独立,不可或缺,又常常交互呈现,有机统一;三个维度语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三个层次感悟、积累、运用文本语言。5.提出语文课程三个维度十大目标的出发点是什么?1)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2)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了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组成部分;3)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也有新的理解,提出新的要求。6.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设

29、计思路具有整体性、阶段性、交融性、可创性特点。所谓整体性,其内涵有三点:第一,九年一贯统筹设置课程目标,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学和初中在语文教育上的脱节以及课程内容上的重复问题。第二,三个维度目标整体设计,这是语文课程改革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是平面的,比较单一。新课标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着眼,设计了三维度的立体化课程目标,其体系是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纵向,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生”为横向,纵横交错,构成网络,其核心就是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三,强调课程与生

30、活的整体联系。“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就是要体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与生活的整体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阶段性,是指在总目标下,将九年语文教育划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拟定了阶段目标。所谓交融性,是指课程目标的“三维度立体设计”。所谓可创性,是指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在具体实施时要给教师留有创造的空间,解决以往大纲统得过死的问题。7. 简述课标新课程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的区别。一是评价目的由“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评价的重心从“关注学习结果”走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三是评价方式由“较为单一”走向“多样化”;四是评价主体,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

31、“多元主体”。8. 简述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套新课标教材的共同特点。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套新课标教材的共同特点是:1)简化教学头绪,明确集中目标,突出教学重点。2)减去烦琐分析和机械练习,给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3)赋予教师驾驭教材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自由。4)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装帧、插图美观大方。9.实验教材编制的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制有三条基本标准:第一,教材应有开放性,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第二,教材应关注交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能发展的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

32、生活的联系。第三,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10.语文教师该怎样合理使用“教师用书”。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教文本本身,而只要粗略看一下所教文本,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用书”上。有的教师上课时课本也不带,只是带上与课本配套的“教师用书”,上课不是讲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而是一味地讲“教学用书”,照本宣科。“教师用书”是他人钻研教材的结果,教师过于依赖“教师用书”容易迷失自我,丧失钻研教材的能力。教师过于依赖“教师用书”的可能原因有:一是教师缺乏自信,认为“教师用书”代表权威,它对文本的解读一定比自己更透彻;二是教

33、师偏懒惰,不愿自己多动脑筋。其实,“教师用书”有它的局限性,它仅代表编者的一些个人观点,不具备教学的普遍性,因为实际的教学情形总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师用书”只是资料性质的教学参考书,它仅是供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参考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在翻阅“教师用书”之前,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地研究文本,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备课。11. 怎样使用新课标教材?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认真选择教材。2)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科学使用教材。3)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4)要适应教材的教学新思想。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把握小学语文教学

34、原则的内容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学会编写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学会说课,并尝试进行小学语文的模拟教学及教后的反思和调整。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教学设计的含义。(识记层次)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识记层次)3、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理解应用层次,重点)4、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5、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识记层次)6、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层次,重点)7、拟写一份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应用层次)8、编写一份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并尝试进行模拟教学及教后的反思和调整。(应用层次)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考核知识点(一) 填

35、空题1. 备课应该写好三种教案:一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二是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三是课时计划,即上课教案。2. 板书设计应体现内容的完善美、情感的真挚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3. 小学语文说课按照目的要求分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4. 小学语文说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基本的内容可以缝制的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5.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6. 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训练统一的原则,既是语文学科自身规律的反映,也是20世纪50年代“文道之争”带来的

36、认识上的共识。7. 情境的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耗费低,包括时间的耗费和物质材料的耗费;二是效率高,就是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同时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同时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 名词解释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小学生在语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发展,使自身的

37、发展水平逐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运动过程。2. 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3. 备课:即教学准备,是师生双方为上好课而做的各种准备,是教学实施的前提与条件。备课包括教师备课与学生备课。教师备课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学生备课是学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通过复习、预习等方式进行的知识准备,通过调节情绪、情感而进行的精神状态准备,以及学习用

38、具准备等。4.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书面化的总结,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记录。5. 教学资源:可以分成基础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前者指固有的资源,后者指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来的转瞬即逝的“火花”,更具有灵性和生命力。6. 情境设置: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7.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8.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之后,以讲述的方式,向听的对象(如领导、同事、评委),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述说自己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

39、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9. 教学实施: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实现备课内容的过程,是师生的实践过程。具体讲,一般包括预习准备、情境导入、展开活动、课堂小结这几大内容。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11. 教学原则: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准则,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12. 问题情境: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实现教学目标。13.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是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40、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14.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或实现目标的途径。(三) 简答及论述题1. 教师备课的基本理念。1)走出封闭,走向开放;2)以人为本,以学定教;3)搭建平台,主动发展;4)提供资源,生成建构。2.编写教案应做的资源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教师对学情的分析;2)信息资源的准备;3)教学媒体的选用。2.情境设置可以采用哪些手段:1)语言描述情境;2)以生活展现情境;3)以实物溶于客体;4)以图画再现客体;5)以音乐渲染客体;6)以表演体现情境。3.情境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1)情境设置要针对课程特点,充分体现情境的直观性。2)情境设置要

41、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加强儿童的真实体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3)要重视“问题情境”。4)情境设置要体现优化原则。4.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该形态下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一般可分为四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践性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5.选择教学方法应依据的标准:1)依据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2)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3)依据学生和教师特征。6.作业设计的要求:1)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2)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应当成为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如可以设置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42、和条件。3)作业要有多种形式,作业设计要文本式和非文本式相结合。7.说课的理论依据有四类:1)教学大纲、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特点、规律;2)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及其他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3)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言行;4)一切已被社会认可或已形成广泛共识或已得到实践证明的事实、公理、规律或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认识观点等等。8.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方面要求准确、流畅、生动、形象,要有幽默感,富有节奏感,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语言;2)内容方面要求正确、完整、系统,要有序连贯,而且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3)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4)要有创造性,要控制好

43、说课的节奏,要充分展现说课者的风度。9.预习准备要遵循的原则:自主实践,随机指导,尊重个性差异,内容开放。10.导入新课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激发兴趣原则,启迪思维原则,触发情感原则,新奇多变原则,直观形象原则。11.课堂小结的基本要求:精要原则,呼应性原则,延伸性原则,多样性原则,12.小学语文教学一般应遵循五项原则:知识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主体性与对话性统一的原则,情境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原则,基础性与延展性统一的原则。13.怎样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原则。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2)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原则;3)教学形式的科学;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14.怎样理解小

44、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原则。1)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2)语文实践活动以课堂活动为基础;3)语文教学要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5.怎样理解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延展性原则。1)教学内容的延展2)教学形式的延展性3)教学结果的延展性16. 试述语文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同时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调整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同教学目标,甚至根据实际还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参与目标的确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权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

45、学生大胆质疑,向文本和教师挑战,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并一视同仁地给予所有学生均等的机会,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鼓励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等等。但必须注意的是,突出强调学生主体不能否定教师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流程的总体安排和设计等方面,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其他的一些方面,比如,答疑解惑、调控课堂、人命观的引导等,也责无旁贷。17. 简述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非排斥独立学习,二者并行不悖。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是具有较大难度、学生难以

46、独自完成的内容。不能把所有学习内容都让学生合作学习18.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怎样的关系?探究性学习是针对过去过多采用接受性学习的状况而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要让学生要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学会新型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性学习。语文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运用探究的方式,比如,语文学习需要积累,而在积累方面,就较少需要探究。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目标和识字写字能力培养的一般途径,掌握识字教学的规律和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识字教学的两大流派和近年来一些可资借鉴的改革实验的主要做

47、法及其主要特点;认识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辅助工具作用,掌握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2、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层次)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识记层次)4、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5、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6、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7、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应用层次,重点)8、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层次)9、以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为例,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应用层次)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

48、考核知识点(一) 填空题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56年级学生要有_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写。2语文课程标准有关12年级拼音教学的要求中有读准声母、韵母、_、整体认读音节。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2500_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4.语文课程标准有关l2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中有能用_音序_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5.与原大纲比较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识字教学的目标中强化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_情感和态度_ 这一维度的目标,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6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

49、_间架结构_。7语文课程标准要求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_个左右会写。8.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功能做出正确定位。即汉语拼音只是 识字 和 学习普通话的工具。9.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34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中有:会使用 字典 和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10.分散识字遵循的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11.识字的三套工具分别是:汉语拼音,汉字的基础知识,查字典的知识。11.字族文识字的核心环节是借助语境、情景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12.字理识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一种识字教学实验。字理识字的核心是:揭示解析字理,使学生牢

50、固树立字的形音义相联系的观念。13.字理识字的教学程序大体可概括为: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4.部件识字分为三个层次:笔画、部件、整字。15.韵语识字是辽宁省东港市特级教师姜兆臣于1982年首创的一种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16.用直观教具帮助理解字义的具体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动作表情直观。(二) 名词解释1. 多认少写:指多识字,少写字。2. 认写分开:指对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应区别对待。要求会认的字,能见其形读其音,只要求认识,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要求学会的字,是指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3. 汉字规范化:指

51、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m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及用法,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交际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三) 简答与论述题1. 识字教学的意义。1)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比较字形、分析字形,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联想等智力因素。3) 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识字教学应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知识和汉字形

52、体、结构、笔画的特点,认识和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2. 汉语拼音教学的常见方法有:1) 示范、观察与模仿法。2)演示法。3)比较法。4)图示法。5)夸张法。6)歌诀法。3.集中识字遵循四条教学法则:1)音形义结合,以形为主。2)认读写结合,以认为主。3)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4)记比说兼用,以记为主。4.认写分开的意义:一方面避免字字都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导致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另一方面防止“认写”互相掣肘,避免既认不快,又写不好。5.集中识字对识字教学的启发意义:1)依汉字规律识字,逐步掌握汉字本身的规律,提高识字能力。2)

53、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特点,由已知推未知,以熟字带生字,以较简单的、熟知的基本字引出一串串相关的较复杂的、生疏的新字,掌握迅速,有利于识字能力的迁移,提高了识字效率。3)识字、阅读交替进行。先识字后读书,再识字又读书,教学任务明确集中,难点又相对分散。6.分散识字的特点:1)把生字新词学习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2)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汉字自身规律,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3)合理把握教学要求,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不断优化识字方法,发挥语境整体功能,实现了识字教学的高效率。7.识字教学如何与词句教学紧密结合。首先,要把小学生熟识的语言资源作为识字的主要材

54、料,让学生学会积累词语。要求学生多记成语韵文,引导学生整理生活中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向生活学习,多识字,快识字。其次,要凭借词句的情境,进行语言训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分散识字遵循的原则。字只有在词语中、句子中才有实在意义,才能更好地供阅读、写作之用,才能迅速发展思维。9. 识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紧密结合的方法。一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掌握、运用汉字。在阅读中进行字的形音义教学,可分为如下三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兼顾字义字形;讲读课文,结合理解词句了解字义,兼顾字音字形;讲读之后,加强字形识记,兼顾字音、字义,同时与写字指导相结合。二要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掌握生字。识字的目的在于提高

55、读写能力。写作教学要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进行写话活动,或让学生运用所学字词造句,或让学生用几个单元学过的新词连贯地写一段话,或用自己掌握的字词根据命题写一个文章片断,还可让学生把一两个学年学过的字词尽量多地用于一篇文章中。10. 如何进行字形教学?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抓住字形这个中心环节,也就抓住了形、音、义联系的关键。1)加强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的分析。2)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辨析。3)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4)编字谜和歌诀记忆字形。11. 如何进行同音字的辨析指导。教学同音字,一方面要从结构规律、字形特征入手,联系字义,着重从字形上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要采用组词、选字填空、编

56、歌诀等形式在汉字所出现的语境中进行辨别。12. 字义教学的常见方法有:用直观教具帮助理解字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字义教学。13. 写字教学的意义。1) 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手段;2)写字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3)写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4)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14. 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1) 掌握识字工具,打好识字基础。2)教给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3)激发识字兴趣,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15.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1)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2) 2)教给学生写字方法。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口语交际教学产生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明确其目标和任务;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自觉运用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认识口语交际能力的系统构成,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学习运用其教学策略;研究口语交际教学课堂设计,借鉴范例,举一反三,形成并逐步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能力。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谈谈你对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理念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2、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