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财务造假控制_第1页
上公司财务造假控制_第2页
上公司财务造假控制_第3页
上公司财务造假控制_第4页
上公司财务造假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控制我国上市公司近年财务造假行为从郑百文、银广夏到德隆系和格林柯 尔系,问题巨大、后果严重、损失惨烈,对投资者、债权人及整个金 融体系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危害。在反思制度缺陷的同时,更须注重 上市公司自身、会计政策及相关中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主要形式(一)利用关联交易造假。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合并报表,该抵消的不 抵消;或任意调整合并范围,造成资产、收入、权益虚增虚减;或利 用资金往来、内部往来、费用分担财务造假,虚构经济事项,虚增经 营业绩;或将不良资产委托给关联方实行受托经营,收取高额回报; 或利用关联购销的价格差异,任意操作;或把资金拆借给母公司或其 他

2、关联方,收取高额资金占用费;或通过操纵与关联方分摊的销售和 管理费用,达到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或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 容和会计方法的选用,达到突击并购来虚增利润;或利用资产置换、 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对利润实行调节;或利用内部各公司之间企业 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税率不同而将利润由税率高的公司转向税率低的 公司;或合并缴纳企业税收,以少交或不交而逃避税收。(二)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造假。 1、利用借款费用的会 计处理方法调节利润。如将应资本化的利息列入财务费用,虚减利润, 将应列入当期损益的利益继续资本化记入工程成本,虚增利润。 2、选 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会计准则规定:当投资企

3、业对被投资企 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 成本法。但是,很多公司却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 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 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用成本法核算。 3、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上市 公司常常通过改变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 4、选用不当 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也是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种操纵利润的办法, 如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三)滥用会计准则。提前确认收入或制造收入事项,提前开具销货 发票,在未来存有巨大不确定性因素时仍确认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 法确认收入;或在仍需提供未来

4、服务时收入的确认不递延;或利用应 收账款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调整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时间,利用非主 营业务利润调整利润总额;或假确认费用或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 将收益性支出作资本性支出处理,将应由本期确认的费用递延到以后 各年确认,潜亏挂账,该转销的资产损失不在当期转销,该预提的费 用不预提,该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期末不确认,虚增存货价值、少转 销货成本等;或利用存货调整销售成本,对于定额成本和实际成本的 差异只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而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 从而达到虚增利润和资产的目的;或利用预提费用调整当期成本,将 应计入本期成本的项目通过预提费用来冲减,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 或化

5、“费”为“资”,把当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转化为递延资产, 把利息资本化,从而达到调整成本的目的。(四)利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和存货大做文章。一般把收不回 的坏账、已经支付的费用和失败的投资作为其他应收款,而其他应付 款则常常是调节各期收入和利润的“调节器”。对变质报废、质次价 高、长期积压的存货不即时处理,并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调节利润,随 意结转利润,导致实物运动与账务核算脱节,存货严重不实,使会计 对存货失去控制。(五)利用政府、银行造假,表现隐蔽性、技巧性。 1、税收优惠。 为了扶持上市公司,很多地方政府实施税收先征后返政策,使得很多 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率甚至比 15还要低。如上海汽车

6、 2004 年所得税 实际税率仅为一汽轿车的 21.81, 假设上海汽车的实际税率调至一汽 轿车的水平,公司至少应多发生 3.34 亿元所得税费用。 2、财政补贴 地方政府有时采用财政补贴的形式协助上市公司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 这些补贴往往数额巨大,且缺乏正当理由。 3、给予资产价值方面的优 惠。主要是地方政府予以上市公司土地资源价格方面的政策优惠。理 论上土地价值评估应基于购买者持有资产的用途、企业是否持续经营、 资产的获利水平等,采用成本法、收益法或市场法实行评估,实际执 行中一般是不分具体情况统一采用成本法评估。 4、减免利息。部分专 业银行,尤其是地方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拖欠的利息予以

7、核销减免, 降低了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增加了利润。 5、银行协助造假。如审计署 公告披露的“湖南某上市公司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 1.94 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 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方式,多计存款 1.31 亿元,少计贷款 7100 万 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六)不按会计制度规定披露或有事项信息。上市公司往往隐瞒、拖 延披露对企业不利的或有事项信息,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 发展前景作出错误的判断。如重大诉讼案、补税、借款的限制条款、 关系人交易、或有负债、会计方法改变、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出售、 转让、置换资产等。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8、的原因(一)利益驱使是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 经济利益作动力,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 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所以获得巨大的 经济利益。如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增发条件的需要、避免被ST或退市的需要、银行贷款的需要、管理目标的需要等。大股东在其利益与国 家、其他小股东、债权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也会对管理者施加影响, 粉饰财务报告。单位负责人有水平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局部利 益作假账,出假报表。同时,我国当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 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上市公司管理 层“合作”,出具虚假报告,以实现“

9、多赢”,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 司造假。(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 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形成“一股独大”,这 就客观造成了财务造假的土壤。同时,董事会成员构成也不尽合理, “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往往互相兼任,董 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反而还常常与经理层共同操纵 上市公司,并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肆无忌惮地造假,导致公司对外 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另外,因为监事会成 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 决定,难以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10、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为财务造假的产 生提供了条件。一方面,会计准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 如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 摊费用,会计信息提供者就能够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 虚假业绩;又如稳健性原则的使用,就很容易使会计人员借此高估费 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益来操纵损益。另一方面,会计政策提供了 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 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针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人员可 能出于特定的目的,有意识地采用某种方法,做出有利于自身的估计。 再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当前 我

11、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 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会计人员的 工作行为都是处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因为经营者的授意、强令和指 使而造成的财务造假不在少数,会计人员独立地位的缺失也是导致财 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四)会计法律不健全、不完善与制裁乏力是其致命弱点。到当前为 止,我国仍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很多会计 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已建立的又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有很多矛盾。 即使已经颁布了很多关于经济犯罪的相关法律,但却没有一个专门针 对故意性财务造假的法律。当前我国的刑法对故意性财务造假尚没有 明确的处罚规定,这就带

12、来了在处理故意性财务造假时常出现的有法 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的现象。法律制裁乏力的现象在我国也普 遍存有,首先,我国法律对于政府监管者的约束力不强,执法时往往 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其次,我国会计法中只有 行政与刑事责任的安排,并没有高昂诉讼成本的民事赔偿责任的安排, 这使得造假者的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隐性的“败露成本”。(五)财务监督体系低效。我国对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 政府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但实际执行 效果并不理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虽然都设置了专门监督和审核本部 门的专职审计部门,但因为一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这些部门的工作,这 就难免限制了其职

13、能的发挥。而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经营者集公司的 决策、管理与监督于一身,这不但使公司内控失效,还使经营者由被 审计者变成审计委托人,有权任意选择、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决定着 注册会计师的聘用,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因而出现委 托者自己出资委托中介机构审计自己的怪现象,从而打破市场体系的 “有效制衡”。我国现阶段很多单位的财务造假行为,主要是通过政 府审计这个渠道来发现的。这就使得本来是“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 体系变成了政府审计在唱独角戏。因为政府审计部门无法对所有的单 位实行详细审计,无形中让一些财务造假者钻了空。 2004 年审计署组 织对 30 家上市公司实行重点抽查,结果发现竟有

14、19 家存有造假或虚 假行为,可知当前资本市场造假黑幕问题的严峻性。三、铲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一)努力完善相关法规,增大财务造假的违规成本,增强其威慑作 用。加快出台完善具体的会计准则,特别是当前问题较多的企业合并、 合并会计报表等准则。在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补 充和修订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 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使股权投资差额、关联交易定价等提供充分的解 释说明,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会计准则体系。(二)加快对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培育,健全公司外 部治理,以形成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约束机制。加速推动股权分 置改革,逐步改变当前上市公

15、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限制内部 人员出任董事,重点培育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成为主要的股东, 增强对经理人员有效的监控,形成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约束机制。(三)通过企业内控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督机构的设置,强化企业 内部会计监管。在企业内部通过财务控制、财务检查、财务分析、财务考核等监督方法和程序,确保企业的财务工作正常有序,保证企业 的财务信息质量。首先,结合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持续调整企 业内部各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 密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为财务人员实施内部财务监督提供切实 有效的制度保障。其次,改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构的设置。应 在董事

16、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其成员应由具有财务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 的独立董事组成,明确其关键职能是确保企业如实地编制和披露财务 信息。(四)规范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逐步由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聘任, 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并对注册会计师实行强制轮换制度, 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公正执业。上市公司如需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应对其变更理由做充分陈述,并陈述在过去两个会计年度内,公司与 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会计原则的使用、财务状况披露以及审计范围 和程序方面存有分歧,如有,应详细描述每一项分歧,前任注册会计 师应就对上市公司的陈述同意与否发表意见等。(五)增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介审计、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协

17、调、有效监管。首先良好的内控能够自发监督并且保证信息传递的准 确性,从而在源头上遏制造假的发生。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为提供审 计服务而存有,其独立性能够保证对于公司这个市场主体的监督,建 立规范、完善的中介审计市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道德意 识。同时,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执业监管及惩处力度,建 立职业风险机制和禁入制度。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尤其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 有效的作用。同时,设置激励和保护机制,鼓励新闻媒体参与对公司 造假行为的注重。最后,要增强政府会计监管。政府监管提供两种公 共品:制定规则和监管监督者。我国应根据“法律规范、政府监督、 行业自律”的基本监督思路,构建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行业自律管 理为补充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财政、审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