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1页
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2页
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3页
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4页
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ts cold, im afraid of turning on the lights in the dark, listening to music alone, going for a run when my heart is congested, and eating when im pretentiou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1内容提要: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的内容。 梯形是中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证明思路,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对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

2、使学生更好的领会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整章节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梯形会有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正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梯形,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情分析、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关于梯形,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知识是对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矩形、三角形知识的发展、巩固和应用。梯形是中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证明思路,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对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

3、学生学到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整章节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进一步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并能通过逻辑推理进行证明。能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添加铺助线对证明的必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等腰梯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3。情感、态度与

4、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们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愉悦;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等腰梯形的性质2。通过实际操作研究梯形的基本辅助线作法。(二)难点:灵活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原因是解决梯形问题往往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处理,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对于刚刚接触梯形的学生难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往往会有题目一讲就明白但自己不会分析解答的情况发生。富有趣味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设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在课堂上师生双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教学评价设计,都将为明确体现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服务。三、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

5、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引、动、导、探”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发自内心的愿意和老师一起探究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方法,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引领关注下,学生能够适时适量的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体结构上力求突出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论证、小结等环节,这也正是数学发现的过程,并且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结合起来。正如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方法上应该是“行”为先,“知”为后。四、学习方法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新课标指

6、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做、思、问、辩、议”的学习法。正如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发现做辅助线的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反思、小结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善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及平移、旋转后。初步掌握了通过图形的变化认识图形的性质。但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思维来说学生的思维还依赖于具体形象、易模仿的特点,因此逻辑思维能力还需加强。六、教具、学

7、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剪纸工具,矩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横条纸。七、教学程序设计一课堂结构设计:情境引发活动探索。研究发现深化建构迁移应用梯形系统概括布置作业。拓展思维(二)教学过程设计在前三个环节都是以剪纸为主线: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掌握梯形概念的基础上,下面我们主要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让学生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提出问题:你能用一剪刀剪出一个等腰梯形吗?通过探究学生将这样折叠,剪裁。学生在剪裁的过程中会发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等腰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同时还会发现等腰梯形边、角对称性之间的一些数量关系。将猜想结论用文字语言表述,即得到命题1:等腰梯形

8、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通过对_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研究四边形性质的程序较为熟悉,知道从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这几方面入手。通过观察等腰梯形,猜想其对角线间的数量关系,学生会说相等,教师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发现刚刚的猜想是正确的。将猜想结论用文字语言表述,即得到命题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完成教学目标,并解决本节课的两个重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如新课标中所说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没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们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中升华,借助于优美的课件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在第

9、四个环节迁移运用里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里我设计了“练一练,议一议,试一试,想一想”四个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 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解答过程,集体评价、完善,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并着重解决梯形的辅助线问题,由学生归纳、补充、完善,在黑板的主板面中间位置逐一列出。设计意图: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很多,在这里我没有单纯的就辅助线来研究辅助线而是把知识点蕴含在习题中,再归纳总结。华应龙老师说:最好的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我就想通过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难点上,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解决一类问题。顺利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第五个环节系统概

10、括里我没有采用传统的学生或老师小结的方式而是以探究课题的方式出现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探究课题: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和联系;2、我看等腰梯形的特殊性;3、解决梯形的常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将探究结果以_的形式呈现。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这三个题目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在浏览、思考、准备、生成的过程中即达到了概括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第六个环节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我改变了传统的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单一的作业形式,留的两项作业都是考察学生能力的1、拓展性作业:在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上画一条裁剪直线,将该纸片裁剪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如下图形:(1)等

11、腰梯形(2)直角梯形。(要求:所拼成的图形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2、发挥想象,以梯形为基础图案设计通钢三中第九届运动会的会徽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即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突出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发展性,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在设计会徽时还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八、四点说明1、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左)梯形定义和性质;(中)梯形五种辅助线的作法及图形;(右)大屏幕。这堂课的板书力求做到形象直观,适当运用彩粉笔,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2、时间的大体安排情境引发大约3分钟,活动探索、研究发现,大约15分钟,深化建构约8分钟,迁移运用大

12、约13分钟,系统概括及布置作业6分钟。3、教学反思需要课后填写4、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做到的我不做,努力做到“教是因为需要教”九、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是多角度的,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素养、克服困难的钻研精神等多方面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课后通过作业练习将这种评价延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发现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与指导和帮助,从而为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手段。

13、同伴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虚心求学、互相促进。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2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出示课件)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出示课件)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

14、用。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四、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自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相应地,指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习。五、教具、学具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我要求学生准备长方形方格纸等教具。六、教学流程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行。这样设计符合教研室倡导的学导练三三教学原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

15、形式,也体现出蔡林森教授所创新的洋思教学方法。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一)玩一玩这一步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学号是16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学号是12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为什么?学生回答后顺势进行鼓励:嗯,同学们可真聪明。有关因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呢?,你们愿意继续来学习它吗?(新课开始,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二)、看一看:这一步骤,我出示自学了提示,让学生自学。自学提示:自学课本80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6和12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哪些是16和

16、12独有的因数,哪些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什么叫公因数?最大公因数?6分钟后检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自学、探究。体现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练。)独有公有 最大16的因数:1,2,4,8,168,1612的因数:1,2,3,4,6,123,6,12可以看出: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所以说: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的公因数。2、议一议:学生再看1、2、4这三个数,你想说点什么?(学生知道了1是最小的公因数,4是最大的公因数)板书:4是最大的公因数.(三)、做一做:学生自学完毕,请程度偏下的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答题卡上完成。这一步能检

17、查出学生自学的效果。体现出学生的尝试探究,体现出科学的学习态度。1、填一填:(1)10 和15的公因数有:()(2)14和49的公因数有:()(四)、议一议:1、初议:做对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做错的同学对照课本找错因,找不出错因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忙改正。2、设疑:15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3,对吗?2是4和16的最大公因数吗?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几?3、运用:现在,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了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的方法可能有:a、找对应因数b、从18的因数中找27的因数或者从27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c、排序法d、短除法e、分解法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

18、都要:先找出它们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和公有的因数,然后找出在公有的因数中,谁最大?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整个议一议环节,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了以学定教。)(五)练一练:(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进行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_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出示课件)第一层:基本性练习1、把下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1,2,3,4,6,9,12,18,12的因数:18的因数:12和18的公因数:2、填一填:8的因数:16的因数:8和16的公因数:8

19、和16的最大公因数:(出示课件)第二层:综合性练习3、说出下列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5和11 8和9 5和84和89和3 28和7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第三层:发展性练习4、看例1:现在,你知道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吗?边长最大是几分米?今后,在装修、铺地砖时,遇到此类问题,你知道该怎样解决了吗?如果你是工程师,你会选用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吗?为什么?七、板书设计: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科学、醒目、美观,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八、反思:回顾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但要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

20、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3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113页“数学广角”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学习优化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变为源于学生切身生活体验的,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

21、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

22、化方案。教法与学法选择: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学法方面,课标指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因而我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

23、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趣导入。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出示“小精灵”来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的场景(课件配音)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小精灵,我想加入你们的数学广角,欢迎吗?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第一个问题是谁能用一边 一边说一句话?出示:一边 一边板书:数学广角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条件。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小精灵为主线,让同学们用“一边一边

24、”说话,学生可能会说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等等。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完成的,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因此,我设计了“生病问题” “沏茶问题” “做饭问题”等一系列的

25、生活问题的活动,在一项项的活动中把合理安排时间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从多种方案中形成最优化方案的意识。1、生病问题,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找杯子倒水1分钟 等水变温6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量体温5分钟让生安排时间,发现有不同的解决方法。(2)感知寻找最优化方案的方法先让生自由说说是怎样安排的。数学网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让生评价这些方法中有没有不太合理的。3引导学生用画箭头的方法把吃药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展示最合理的方案我把教材的安排稍做改动,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小精灵的好朋友小红生病了,想吃完药赶快休息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忙设计吃药要

26、多少时间。 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生病的情景是非常熟悉的,并且他们很愿意给小精灵提供帮助,也会很快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向学生出示了吃药的有关程序让学生设计方案,再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画一画四个活动来得出最优策略,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让学生在所有的设计方案指出其中不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寻找最优化方案过程中,既掌握了解决问题最合理的时间安排,也对他们进行了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教育,使得情感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2沏茶问题,进一步感知寻找最优化方案(课件出示例2图)(1)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情境图意,引出小精灵的问题(2)组织学生讨论:沏

27、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学生讨论交流后,再出示教材中给出的图例。(3)组内交流,设计方案,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4)小组汇报结果(5)让学生比较同学们设计的方案,看看每一种方案中,沏茶的顺序对不对,所需的时间各是多少。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沏茶问题也就是例2,我设计用小精灵讲故事我当优秀的小主人的形式引入情景图,让学生明白要当优秀的小主人,要懂礼貌,客人来了应该让客人尽快的喝上茶。于是我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讨论: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分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展示,比较,评价找出最优化的方案。这样

28、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三、层层深入,巩固新知,突破难点。做饭问题课件显示做饭工序:杀鱼洗鱼5分钟烧鱼10分钟淘米2分钟做米饭15分钟(1)看图,学生独立思考(2)算一算要多少时间才能开饭(3)引发争议,交流思维过程(4)出示方案,总结评价。2、数学竞赛我是设计小行家(1)出示炒鸡蛋的工序(2)学生独立思考(3)用流程图表示出设计思路。数学网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为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设计了“做饭问题”“数学竞赛”等巩固练习。做饭问题看似简单,但学生可能会

29、出现两种答案:17分钟或27分钟,为此引起学生争议。这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在交流的活动中使学生明白如果是用一个炉火做饭,就要27分钟如果有两个炉火做饭就只要17分钟。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最后我设计数学竞赛我是设计小行家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做好一盘味道鲜美的炒鸡蛋,将活动推向高潮。我利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把握时机,向学生提出要求:(1)独立完成(2)必须画出流程图(3)和同学们分享你的经验。这样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四 总结。进行自我评价(1)

30、 让学生畅谈学习感受(2)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提高效率?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为达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一原则,进而深化知识,在课外作业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秒的认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里将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并通过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这是对时间单位体系的进一步扩充完善,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秒”这一时间单位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

31、显得尤为重要。二、说目标鉴于这一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及其知识构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并深入体验1分钟的价值。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直观动作、堆积数据等方式感知并抽象的数学知识,初步感受有限与无限的相对性。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这相对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拟定如下: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

32、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三、说教学程序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构想主要运用情境再现、直观演示、实践感知等方法,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交流、实践校正等活动,经历建立正确的“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的过程。基于以上构想,我将整个教学流程预设为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观察体验,建立表象3。实践强化,体验价值4。巩固应用,归纳总结(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秒”的产生!课始,为学生播放一段好听的动画片音乐白龙马,并告诉学生音乐的时长是1分钟。学生感受1分钟时长,听音乐,

33、观察“进度条”的变化。然后再欣赏一段乐曲喜羊羊,边听边看进度条。音乐不足1分钟便停止了!于是,问学生:从时间的长短来看,你感觉这段乐曲怎么样?不足1分钟的时间,我们该用什么单位记录呢?进而使学生自然认识到时间单位“秒”的产生的必然性,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即重点感知“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进而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任务,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向发展。(二)观察体验,建立表象本步骤预设要完成三个任务:认识1秒、认识几秒、归纳秒与分的关系。1。认识“1秒”在这一步骤中,为了强化学生对“1秒”时间单位的感知,我设置了三个层次,引领学生感

34、知体验。(1)感知“1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之后,作为教师引导发言:认识秒还要用到计量时间的工具钟表或电子表。【1】第一,认识“钟面”计量秒的方法。教师提问:在钟面上,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自然从颜色、长短、快慢等方面找到了“秒针”。接着借助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动一动,认识到“秒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此外,引导学生配合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加深对“1秒”时长的体验感知。【2】第二,认识电子表计量秒的方法。教师出示电子表,如9:20(冒号在不断闪烁)。向学生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既没有秒针,有没有滴答的声音,那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学生自然观察到:冒号每闪烁一下的时间就是1秒。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并配合动作深入感知了电子表上的1秒。紧接着,我又出示一种这样的电子表,如9:25:34(秒在不断变化)。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冒号不再闪烁,那用什么来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最后一部分数字每变化一次就是1秒。于是引导学生随着电子表的数字的变化,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