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及其意义 摘要:传统的叙事学习惯于将时间和空间两分,强调叙事的时间性,忽视其空间性,事实上,作为空间性体现的地理叙事自始至终地存在于叙事文本之中。地理叙事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是不一样的,地理叙事是叙事文本不可缺失的艺术传达方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叙事一定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下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完美统一,最终超越自身被赋予的空间异质性。 关键词:叙事学;地理叙事;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3-0033-04 长期以来,叙事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叙事是存在于时间之中的,叙事讲述的
2、是时间中的事件序列。热奈特叙事话语分为五大部分:时序、时长、频率、语式、语态,其中用了大半篇幅探讨叙事的时间层面。强调时间的维度而忽视空间的维度。叙事学中有两个关键术语:故事与情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排列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时间顺序的重新安排。在对待“描写”与“叙述”两个经典术语时,同样表现出重时间轻空间的倾向。学者们普遍认为描写主要是对人物行动背景的揭示,而叙述(情节)则是对人物的具体行动(事件的时间顺序)的展示,因此小说读者在阅读时跳过描写的内容,也不会对情节造成多大的影响,地点只是情节的背景,并非情节本身。这样一来,地理空间在文
3、学作品中常常是作为调整叙事节奏的“描写”,或是作为情节的静态背景,或是作为叙事事件发生的“场面”而存在的。总之,相对于时间来说,空间总是处于被忽视和从属的地位。正如索雅批评的那样:“今天的批评阐释界依然笼罩在时间的主叙事中。笼罩在历史的、相对而言不是地理上的想象之中。” 索雅是对上个世纪末西方学术界出现“空间转向”的回应,更是对以列斐伏尔、福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强调空间意义重要性的一种回应。福柯认为“当下的时代将可能首先是空间的时代”,空间一直不是静止的、被动的“容器”,而是能动的、积极建构的场域,是话语、权利斗争和分配的动态过程。反映到小说叙事中,就是要描述代表各种关系的空间在小说中是如何建构
4、的,以及该空间建构的意义何在。笔者认为在文学作品中,空间建构要进入人类的认知之中被把握,要成为叙事话语在文本中被呈现,必须借助于地理叙事。不能把地理叙事等同于弗兰克所阐释的空间叙事。弗兰克的空间叙事强调的是一种与传统相异的新的叙事手法。作家在同一个时间里并列展开多个层次的情节和行动,叙事像一幅立体派油画一样,在多个层面上被展现出来,终止了叙事的时间流动。使叙事在空间层面上展开,是现代派小说特有的风格。地理叙事则不同,它自始至终地存在于叙事类文学作品之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叙事形式,更是叙事本身的一部分,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文学地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在近些年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中发挥着重
5、要作用。所谓“地理叙事”,是指作家运用艺术手段在叙事文本中通过地理空间如自然山水风貌、地域人文风俗、城市生活图景以及想象虚拟空间的动态建构,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主题、绘制或投射出一幅社会人生的认知地图。这样一幅认知地图,既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下某一时期作家个人对社会人生的真实体验,又是时代风貌、民族精神以及意识形态在这一特定场景中的具体投射。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地理空间均展示了一种有机的地域文化形式或意识形态话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学流派所表现的地理空间内容以及表现地理空间的方式各不相同。 文学作品只有将人物和事件嵌入具体的地理空间,人物才能活起来,才成为有血有肉有独特体验的个体,
6、也只有在与具体地理空间的互动中引发故事和情节。事件的进程发展才成为可能,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才能得以表现,社会话语和权力的动态建构过程才能得到反映,过分侧重时间维度,事件和人物就显得抽象和空泛,只有将时空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整个作品的叙事。因此,在叙事作品里地理空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作品是否真实,是否能立起来,关系到文学表达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对象化的集中体现,是叙事本体的重要部分。 地理叙事自始至终地存在于叙事文本之中,作为叙事的有机统一体自然地随着文本内在机制要求和社会时代变化而变化。文学中的地理空间是人物参与其中,在特定社会进程中所生产和创造出来的:同时。地理空间自身也是一种建构性力量,
7、它要反作用于存在于其中的人物,影响、指引并限制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人与空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必然是具体的和富于各自特色的,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地理叙事的内容是审美对象化的具体反映。我们可以以自然在地理叙事中的比例和作用为例,来说明与论证这种变化。 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文学作品里的地理叙事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膜拜,以及渴望对自然的征服。人类最早的文学,无论是神话还是史诗,都着重于自然地理空间的书写。由于人与自然的互为一体,自然也未被人进行审美的对象化。因此,早期神话传说的地理叙事不是作为审美对象而是作为原始的神话思维产物,充满隐喻和象征,具
8、有想象和拟人的色彩。自然本身可以在叙事中充当人格化角色:如山神、地母、雷公等。山海经将神话思维融于地理叙事。反映出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想象。自然是巨大的、充满震撼充满魔力的形象,人在这一形象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从早期文学作品的地理叙事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就可以窥见东西两大文明发源地所创造的两种不同文明类型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迥异之处。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发生了变化,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还没有完全隔离,在文学作品中,自然或者成为人类认知和征服的对象,或者成为人类反观自身的对象。在华兹华斯歌颂田园生活、具有较强叙事性的歌谣里,
9、自然成为开启人类智慧、提升人类道德的神圣所在。自然地理建构在其诗歌中发挥着基本的叙事功能,其叙事模式常常是以作者偶然进人某一自然场景为开端,然后对融入场景中的人事展开叙述,最后以沉思或感悟自然与人的和谐及启迪,结束全诗。进入工业文明后,城市化的过程是人与自然日益疏离的过程。自然空间不再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地理景观和城市生活场景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要对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自然地理空间的缺失。对城市景观的描写与叙述,在19世纪的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中,达到了顶峰:如狄更斯的伦敦,雨果、巴尔扎克、左拉的巴黎,现实主义大师们对城市描写的精细程度似乎经得起地理学家的考证。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作
10、品中,对心理空间的建构往往又代替了对城市景观的描述。文学作品中自然地理空间建构的逐渐压缩甚至缺失,是文学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是艺术家观照世界与认识世界,将客观世界审美对象化并给予艺术传达的具体体现。 地域小说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丰富,将地理叙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早期的叙事文学往往是主人公个人的历险记或漫游记。主人公总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次历险接一次历险,一个见闻接一个见闻,或者表现英雄的丰功伟绩,或者展示社会趣闻轶事与民俗风情,主人公与环境的关系是外在的表面的,人物和环境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关联,它们往往不存在相互生成的关系。地理空间仅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地理叙事仅仅是结构整个作品
11、的手段,像一根串起零散珠子的绳线。此种地理叙事,在19世纪被新的叙事手法所替代,小说不再以地点的转移来串联故事,而是让故事集中在一个地方,地方自然地貌、地方语言、地方风俗、地方文化成为小说描写的核心,共同建构起独特的地域文化空间。生活在这里的人,既是地域空间的产物,也是地域空间的生产者。由于这类小说都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域空间里,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因此也被称为地域小说或乡土小说。此类小说在19世纪出现后,被广为接受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叙事文学类型,形成一种文学传统。总体上说。地域小说外在地拓宽了文学表现的广度,它通过描写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极大限度地表现了人类生活的特殊性、多样性和丰富
12、性。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哈代的威塞克斯、沈从文的湘西、沙汀的四川、赵树理的山西、萧红的呼兰河富于地域特色的叙事作品,使文学这座四季大花园充满生机,处处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姹紫嫣红,丰富多彩。 在拓宽表现空间的同时,地域小说也内在地显示出文学向表现人生的纵深发展。文学不再满足于外在的表现人物的行动,如记叙各类见闻、各种冒险,而是希望能更深刻地探讨人物行动产生的内外原因。特别是时代和环境如何对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影响。地域小说最好地体现了19世纪重要的美学理念,即通过特殊表现一般,通过建构具体特殊的地域空间反映大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通过主人公独特的个人命运揭示出隐藏在他(她)身后的本质。
13、在艺术上也有诸多创新。地域小说都注重构建全景式的地域空间,并在这一全景式空间里有针对性地对其中某一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风貌进行精雕细刻,建构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独具自然和文化特色的地域空间,将人物与特定自然景观、人文风俗及社会关系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展开人物与外在的异质文化空间和社会关系的对抗。小说家通过建构相互对立的地理空间,确定各自的界域。将主要人物置于其中,使人物越界地在两地之间来回游走,通过环境的变化推动故事的情节,完成小说表现人物所遭受的时代冲击,以及自我身份的艰难转换,表现人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建构过程。地理描写也更多地被小说家作为或者是一种隐喻,或者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或者是情节发
14、展的契机,或者是人物性格的象征出现在作品里。比如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绝非为写景而写景。景致的四季变换,浓墨渲染的荒原、林地、村舍都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自然景观成为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投射,成为人物形象意蕴的象征,使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景观的描写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剧变,就成为神秘的力量,掌控并预示着主人公最终的命运。参与着小说的叙事进程。哈代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被公认为是地域小说的典范。苔丝叙述了苔丝从布蕾谷到纯瑞脊,从塔布篱到棱窟槐,最终在乱石阵中作为替罪羊献祭的悲惨命运,将作为空间维度的地理叙事和作为时间维度的情节发展融为一体,在一组组相互对立的空间中,讲述苔丝如何一步步地从农家少女
15、到农场工人,从少女到弃妇最后到杀人犯身份的巨大转变,动态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由城市向农村逐渐侵蚀、现代工业化社会彻底毁灭宗法制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乡村到城市的地理变更意味着主人公正经历着在传统与现代、纯洁与堕落、自然与虚伪之间的选择。面对历史的必然。个人的愤怒与抗争均无法逃避悲剧性的宿命。 地域小说充分展示和采用了地理叙事的各种艺术手段,这些叙事技巧是叙事文学发展的重要成就,这也说明作家审美倾向与特定意识形态之间的必然联系,说明地理叙事手段在文学发展和意识形态变迁的互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可以从地理叙事在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变迁中,清晰
16、地看到这一变化,同时证明地理叙事如何在整个小说叙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受启蒙思想影响,18、19世纪的思想家们普遍认为社会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也是可以被发现、被揭示的。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小说家都力图解释社会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力量,以揭露社会黑暗、为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人物最终命运提供解释为自己的使命。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自然主义作家都强调环境的塑造,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塑造典型环境来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自然主义作家则通过描写具体真实的环境,来展示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必然命运,所以他们都致力于对环境空间的精细描写。同时,小说在叙事层面上通常采用全知的叙述视角,叙述
17、者控制着叙述的节奏和内容,小说依赖时间的发展带动事件连续不断地形成一个个序列,形成一种线性的因果模式。地理叙事在叙述上表现为时间链上的一个个空间建构序列,在视角上表现为对城市空间的俯视或透视性观察,在描写上表现为对具体地理景观的精心选择和细节营造,体现出作者或叙述人很强的控制力。 左拉小说对城市的描述,基本上是从两个维度进行的:一是全知全能的作者或叙述人,常常以俯瞰的角度或透视的方法审视巴黎:另一个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或者以异乡人的眼光,或者以巴黎的某个区域的视角观察巴黎,尽管这些人身份、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不同,但他们所看到的巴黎图景却基本一致,巴黎在众多眼光的凝视下,表现出恒定性和单一性,
18、表现出某种统一的特征,与作者自己的全景描述相一致。如果把这些在不同的小说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碎片聚合起来,就会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内部完整的、合乎小说叙述逻辑并具有自身独立意义的想象的巴黎空间,这就是作者为表达主题意蕴而创造的符合自身因果逻辑的叙事空间。是文学主题对象化的存在。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许多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的大都市,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空间。具体表现为事物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空间距离日益缩短,时空被压缩,瞬间性成为认知的本质特征之一。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人类心理结构的认识
19、。人们意识到若像过去那样,要在这“瞬态化”的外部现象之间寻找时间秩序和因果联系,是一种徒劳。现代主义文学是大都市时代的历史产物,也是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反抗。现代主义作家不再期望从外部世界把握真实,而是向“内转”,向人的内心世界寻找真实,别开生面地将创作重点转向了用以表现人物精神活动的意识上,通过其意识屏幕来反映社会现实。伍尔夫的“重要瞬间”和乔伊斯的“精神顿悟”,都将时间压缩到一个点上。使人物意识在空间层面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展开。与这一转向相适应,在叙事上,现代主义作家不得不寻找一种与现实主义作家绝然不同的结构方式,以空间性的情节立体结构来代替时间性的情节线性结构,在共时性上同时展开多个空间叙事,
20、来对“瞬态化”现象作整体的把握。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叙事的空间转向使地理叙事在作品中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意识流小说中,以地理空间的不断转移和相互并置推进意识流叙事是小说家最常用的技巧,地理空间叙事代替了时间线性叙事,而成为叙事发展的重要推手。 虽然现代主义小说在关注焦点和叙事手法上与现实主义小说分道扬镳,但在反映论这一点上,二者却是共同的。只是一个通过揭示外部的真实来反映社会和人生,另一个则通过揭示人物内在的真实来反映社会人生。后现代主义作家表达了对真实性本身的怀疑,不相信人能获得绝对的真实,以文学本体论彻底颠覆了文学反映论。一般来说,本体论小说关注语言自身和文本结构,用语言和文本创造出一个本体上独立的、基本封闭的小说世界,从而放弃了对历史真实、社会正义和人生价值的追问,极大地淡化乃至取消了文学作品反映生活、描绘现实的基本功能。这样一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地理叙事对地理空间的建构,既不是传统小说时间链上的空间序列,也不是现代小说共时性上多元而又有机统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同步发电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版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续签与培训发展支持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股权交易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度个人户外用品租赁融资合同范本民间版4篇
- 科技驱动下的校园安全教育新模式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企业车辆油耗监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牌租赁企业信用评估合同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维修配件无偿借用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企事业单位食堂及便利店整体承包合作协议3篇
- 跨学科教育背景下的多元职业发展
- 30题纪检监察位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高考作文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73张
- 询价函模板(非常详尽)
- 《AI营销画布:数字化营销的落地与实战》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 一个28岁的漂亮小媳妇在某公司打工-被老板看上之后
- 乘务培训4有限时间水上迫降
- 2023年低年级写话教学评语方法(五篇)
- DB22T 1655-2012结直肠外科术前肠道准备技术要求
- GB/T 16474-2011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 气管切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版直接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