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题眼”,妙解“语文”_第1页
巧抓“题眼”,妙解“语文”_第2页
巧抓“题眼”,妙解“语文”_第3页
巧抓“题眼”,妙解“语文”_第4页
巧抓“题眼”,妙解“语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巧抓“题眼”,妙解“语文” 摘 要:课文标题与文本内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标题直接揭示课文主题,有的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则是阅读、分析文本的有利抓手。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文章的标题,而有效运用标题,对课堂教学无疑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苏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科书出现的若干课文标题为例,对课文标题在语文课堂三维目标建构和实现中的功用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标题;文本;建构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为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教师经常以这样的开场白为他们拉开初中语文学习的帷幕:“让我们来看看,作者要为谁打开一扇门?这又是一扇怎样的门?”这样

2、的导入,亲切自然,顿时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巧借了标题中的字眼“门”的丰富内涵。并且,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丰富对标题中“门”的认识,学习积极性高涨。 当然,标题的功用绝不仅限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与实现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巧抓了标题和标题中的“题眼”,便能使语文课堂真正凸显“语文”二字。 一、标题和“知识与技能”的获取:积累“隐性知识”,培养“解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语文知识。学生获取这些知识,其目的

3、在于形成和提高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这些知识,把握语言规律,更为自觉地指导言语实践。标题对于理解篇章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 如,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的题目,这是人名,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孔乙己”这三个字的字形出发去启发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着相同的“弯钩”的笔画,是不是在影射一点什么呢?以此引导学生去大胆猜想,发表他们对文本的见解。当然,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师可以略作提点:这三个字都有一个“钩子”,钩的是什么呢?第一钩,钩政治:黑暗的社会政治制度;第二钩,钩文化: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第三钩,钩人性:文中人物表现出来的人性的种种。而小说本身不正要透露出这三方面的问

4、题吗?站在标题的高度去看“语文”二字,我们也许可以多一些从容,多一些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把课文重要的语文隐性知识和语文阅读能力,通过更加巧妙的途径传授给学生。 二、标题和“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帮助教师有效组建课堂活动板块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 例如,七年级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以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事迹为题材的人物通讯,可以通过八个字的动宾短语巧妙地来设计课堂活动流程: 板块一:寻找“文化”的落脚:学生体会“建筑”是艺术,

5、也是文化。 该中心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 (第一章节“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二章节“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板块二:发现“魅力”的闪光:学生感受建筑师高超的造诣。 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

6、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第三章节“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板块三:品味“华夏”的分量:学生了解贝聿铭的经历,探询其思想的源头。 20世纪70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40年的中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第三章节“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板块四:领悟“展示”的用意:学生把握贝聿铭让华夏文明“抬头”的良苦用心。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楼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7、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第四章节“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以上各章节中的主体语句,一般都是由教师提醒学生关注,或者是参照课后练习,学生才能尝试品味这些语句的用处。但通过这样的过程设计,教师不仅串起了文章之“形”,更突出了文章之“神”,整个教学设计流畅自然,不借助于花哨的辅助手段,在课文深度的挖掘上显示出纵向深入的功力。 三、标题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拓展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陶冶情操,同样是

8、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也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点。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清晰思辨,受到哲理的启迪,还要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情绪的感染。应当通过朗读、想象和教师的点拨、激发,再生情境,创造氛围。 某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窗这篇小说时,为了让学生对人性有一个不仅局限于美丑、善恶层面的全面辨证的认识,大多数教师都关注到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的探讨中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题目不叫“墙”?这个问题颇有思考价值。一般说来,“窗”开在“墙”上,“窗”离不开“墙”。联系到小说本身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心墙”,这本身并不可怕,但我们要在自己的“心墙”上开一扇“窗”,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饱览窗外的美景。 这位教师的做法,既是从课文标题出发,又巧妙地假设其“对立面”来牵引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发展。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成功搭建与达成,有赖于教师苦心孤诣地进行教学构思,而在此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课文标题,能使我们的课堂多一点“语文”的韵味。也许是工具性的获取,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