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联想运用_第1页
诗歌鉴赏联想运用_第2页
诗歌鉴赏联想运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联想运用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思维跳跃而含义隽永。但由于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远,在领会文字内容和意蕴方面有些难度,这使精神营养的吸收大打折扣。在欣赏诗歌时如果能运用联想法“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会有更加全面、准确、透彻的理解,而且经久难忘。联想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很好。就诗歌欣赏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联想想象阅读。 一、了解诗歌发展史,确定诗歌大方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人,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决定那个朝代诗歌创作大的方向,因此,适时联想到诗人所处的时代,对宏观把握诗歌表

2、达的情感主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滥觞,其所录之诗大多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生活,最真挚的情感,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这是由那个时代的生产力状况和淳朴的民风决定的。唐代君主和人民群众爱好诗歌成为普遍风气,整个时代的创作主流是表现昂扬的精神,李白的乐观,杜甫的壮志自不必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在唐代,我们听到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豁达。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北方少数名族的入侵,多出现渴望建功立业但报国无门的豪放大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苏轼无奈的感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热

3、切的呼喊;连婉约派的李清照也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沉重叹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握各个时代诗歌创作的主流,据此,掌握鉴赏诗歌情感主旨的路子。 二、了解个体差异,确切地解读诗歌 时代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创作主体因个人的身世际遇,所处环境等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就是说诗歌还有其小背景。如出身官僚地主家庭的王维,早年曾具有一定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但由于政局变化让他觉得仕途生活只会违背自己性情,成为累赘,于是就开始了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他前后期诗风的不同,前期多写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而他后期的诗主要

4、是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联想写作背景,关键是要能够设置一种可以进行想象的具体情境,使自己身处其中,能够仔细品味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作到细致入微,透彻深刻。 三、设身处地,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广泛联想,深入体会。而诗歌语言极为凝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跳跃性。一位外国文学评论家说过:“诗人的思绪则有如儿童,因为他们的思维都淡化了逻辑性,而是一种跳跃性。”也正是由于诗人在创作时的这种思维和感情的跳跃性,使诗歌的语言和叙述出现的突然中断而产生巨大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联想想象空间,空灵中蕴含无限境界。我们欣赏诗歌的时候就要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调动自己的已知,去丰富诗歌内容,再现情境,体会意境,进行再创作。如阅读登高,我们可以设置一种情境来体会意境:重阳节前后,长江边,大风凛冽,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当我们有这样的情境铺垫时,就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很容易被打动,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在那雄浑苍茫的意境中表现出的家国之秋的忧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