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操作手册_第1页
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操作手册_第2页
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操作手册_第3页
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操作手册_第4页
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某企业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操作手册x x会计师事务所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可编辑第一章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9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企业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银监通2007 22号),要求“政策性企业、中国农业企业、非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邮政储蓄企业、城市商业企业、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外资企业等从2008年起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为保证某企业顺利实施新旧会计准则科目转换、完成账户余额结转,我们编写了本手册,以协助行总部及各分行的新准则首次执行工作。实施新会计准则总体上需要依次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2、的工作:一、执行新会计准则前的准备工作1、会计政策的选择。2、会计科目和账薄的选择与设置。3、进行全面的财产清查,包括盘点工作的安排及盘点结果的处理。二、企业2007年12月31日科目转换和账户余额结转1、编制新旧会计准则科目对照表。2、将原准则会计数据重新分类。3、编制调整分录。4、编制调整工作底稿。5、编制新准则下的科目余额表和试算平衡表。三、编制2008年1月1日新准则下资产负债和“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四、编制2007年度执行新准则备考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二章新旧会计准则科目转换、账户余额结转操作指南一、释义:新准则:指财政部第 33 号令、财会( 200

3、6 ) 3 号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原制度:指现行准则和某企业目前执行的城市商业企业、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二、首次执行日:指2008 年 1 月 1 日三、需追溯调整事项涉及 38 号准则中 5-19 条事项 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 调整 2008 年期初留存收益, 除此之外的事项不予调整。涉及某企业主要为:1 、 在首次执行日前存在的各分行内退计划、 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 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按未来应付补偿金额折现现值调整留存收益,未来应付补偿金额总额和折现现值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2 、将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确

4、认为“预计负债” ,并调整留存收益。3 、 首次执行日对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4、首次执行日,应当将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四、调整(减少)留存收益的原则:1 、应按原计提比例冲回,如原利润分配时计提盈余公积的比例为 10% ,则冲减留存收益时,也应按10% 的比例冲减盈余公积, 90% 的比例冲减未分配利润。2 、如果计提比例不能

5、确定的,应先将未分配利润冲完,再冲减盈余公积。3、如果盈余公积还不够冲减的,应将未分配利润冲减到负数。4、如果国家另有更明确规定的,按规定办理。五、对不需追溯调整事项,根据科目属性,编制重分类调整分录,结转到新会计准则科 目帐户。六、帐户余额结转对照表:新旧会计准则科目转换、账户余额结转说明对应新制度科目对应原制度科目库存现金现金原现金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存放中央企业款项存放中央企业准备金存款、 存放中央 企业特种存款、划缴中央企业财政存 款原科目余额转至新账相应二级科目存放同业存放同业原存放同业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原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交

6、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债券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其他 投资1、将原“其他投资”中的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 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结转到“长 期股权投资”科目。2、按照cas22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长期债权投资、 短期投资中的债券投资等转换为“持有至到期投 资”。账户余额结转:将相关“长期债权投资一一面 值(或本金)、溢折价、应计利息”科目的余额分 别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投资成本、溢折价、应 计利息”科目,自首次执行日后改按实际利率法计 算确定利息收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将相应减值 准备的金额自“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持 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3、按照cas22的标准将符合条

7、件的其他投资、长 期债权投资、短期投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转换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账户余额结转:将相关投资的账面价值(包括减值 准备)金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同时比 较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将差额分别调 整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4、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短期投资 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首次执行日,将相 关投资的账面价值(包括减值准备)金额转入“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同时比较该项投资的公允 价值与账面价值,将差额分别调整该项投资的账面 价值和留存收益。5、减值准备分别结转新科目相应准备项下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精品

8、长期股权投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证券回购协议借出款原科目余额直接转至新账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原预付账款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应收股利应收股利原应收股利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原应收利息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1、原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2、新准则取消应收补贴款科目, 调账时,将应收补 贴款科目余额转至“其他应收款”科目。应收补贴款坏账准备坏账准备1、原坏账准备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2、本科目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分保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应收款 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应

9、按照 cas22 金融资产减值” 的相关规定判断其减值情况。贴现资产贴现原贴现科目余额转至新账“贴现 -面值”原拆出资金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拆出资金拆出资金贸易融资进出口押汇原科目余额转至新账“贸易融资”法人贷款短期信用贷款、短期保证贷款、短期 抵押贷款、中长期信用贷款、中长期 保证贷款、中长期抵押贷款、逾期贷 款1、原贷款科目未减值,转入“相应贷款 -本金”,测试发现减值的,转入“相应贷款-已减值”垫款垫款个人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银团贷款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原科目结转代理兑付证券代理证券业务-代兑付债券原科目结转代理业务资产委托贷款、委托投资原委托贷款科目余额结转至本科目;抵债资产抵债

10、资产投资性房地产1、企业已出租的建筑物, 从固定资产转入“投资性 房地产”科目;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 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2、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仅对上述账务进行重分类, 但应对列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单 位予以核算,并将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 摊销、相关减值准备分别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累计 折旧(摊销)”科目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科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可编辑精品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固定资产固定资产1、首次执行日,将“固定资产”(其中投资性房地产除外)、“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

11、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将“在 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转入“在建工程”科 目贷方。其中,土地使用权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的, 有关科目转换和账户余额结转详见“无形资产”科 目。2、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账户余额结转详见“投资性房地产”科目。3、首次执行日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期限内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 盗性质的,首次执行日之前已计提的折旧和摊销额, 不再追溯调整;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以尚未支 付的款项与其折现后金额之间的差额,减少资产的 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首次执行 日后,企业应当以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作为

12、认定 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提折旧,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 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累计折旧累计折旧扣除前述转出,保留原科目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扣除前述转出,保留原科目余额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扣除前述转出,保留原科目余额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扣除前述转出,保留原科目余额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保留原科目余额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1、首次执行日之前已计入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土 地使用权,符合 cas6的规定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 资产的,首次执行日应当进行重分类,将归属于土 地使用权的部分从原资产账面价值(包括原值、折 旧/摊销、减值准备)中分离,转入“无形资产” “累 计摊

13、销”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其他无形资产相关项目直接转入新账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原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首 次执行日企业的开办费余额,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后 第一个会计期间内全部确认为管理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1、首次执行日,在其他资产、负债科目调整完成后, 企业应计算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计入“递延所得 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同时调整“留 存收益”。2、未经税务主管机关批准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及为计税目的的加速折旧;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等按可变现净值、公允

14、价值等计量属性调 整账面价值;3、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 值;4、因裁员、内退计划而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 必须在实际支付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5、合并重组进行的资产评估,但计税基础不予调整;6、上述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 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应考虑税法规定的 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有效抵扣年限的规定,而且 还应考虑计提的资产备抵金额中按税法规定已抵减 金额,不能简单按备抵账户余额规定为暂时性差异;7、应考虑税率变动的影响,按 25%税率计算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损失、待处理财产溢余原待处理财产损失、待处理财产溢余科目余额转至 新账保证金存款保证金沿

15、用老账拆入资金拆入资金沿用老账向中央企业借款向中央企业借款沿用老账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沿用老账活期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沿用老账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沿用老账定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沿用老账财政性存款财政性存款沿用老账转贷款资金转贷款资金将原科目余额转入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将原科目余额转入其他存款其他存款将原科目余额转入同业存放同业存放沿用老账贴现负债转贴现、再贴现将转、再贴现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证券回购协议借入款将原科目余额转入预收账款预收账款原预收账款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1、首次执行日,应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 以及“其他应付款”中

16、与应付职工支出相关明细科 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2、因新准则对福利费不再计提, 首次执行日应付福 利费余额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1 (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cas9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3、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戈l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将因解除与职工 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计入“应付职工 薪酬”科目,并相应应调整“留存收益”。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应交税金首次执行日,将“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 目的余额转入“应交税费”科目。其他未交款应付利息应付利息原应

17、付利息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应付股利应付股利原应付股利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为职工支出的欠付部分转入“应付职工薪酬广,其 他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代理兑付证券款代理业务负债委托存款受托投资资金、受托贷款资金等,转入“代理业务 负债”核算。递延收益专项应付款原“专项应付款”中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 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余额转入“递延收益”科目。长期应付款应付账款、1、原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应付的租赁费从原“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账;2、首次执行日,存在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账入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应对固定资产原价按照未来 适用法进行调整,尚未支付的合同

18、价款额,由“应 付账款”转入“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1、辞退福利金额和折现后现值的差额计入未确认融 资费用;2、首次执行日,存在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入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应付固定资产原价按照未来 适用法进行调整,首次执行日尚未支付的合同款项 的现值与尚水支付的合同价款额之间的差额,列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并对固定资产原价进行调整。预计负债预计负债1、调账时,应将原“预计负债”科目的余额直接转 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2、对于首次执行日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 务,应计入预计负债,并相应调整“留存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清算资金往来同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略)货币兑换

19、(略)衍生工具(略)套期工具(略)被套期项目(略)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原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余额转至新账或沿用老 账资本公积资本公积1、新准则“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内容较原制度有 所增加。2,调账时,应将“资本公积一一成本(或股本) 溢价”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资本公积一一资本(或 股本)溢价”科目。3、将“资本公积”科目下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一并 转入“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原盈余公积科目余额经有关调整后(主要为按照 cas38第五至十九条需追溯调整事项)转至新账或 沿用老账一般风险准备新科目,待银监部门明确本年利润本年利润由于“本年利润”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

20、进行调 账处理。利润分配利润分配原利润分配科目余额经有关调整后(主要为按照cas38第五至十九条需追溯调整事项)转至新账或 沿用老账库存股新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 金额七、上述帐户进行结转后,编制新准则下的科目余额表和试算平衡表,并编制2008年1月1日新准则调整后资产负债表。八、2007年度备考报表编制1、以2008年1月1日新准则调整后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分析前述需追溯调整事项对上 年同期利润表和2007年1月1日可比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采用追溯调整法并按调整后 报表列报。2 、对 2007 年财务报表进行报表追溯调整,仅调表不调账。第三章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

21、表编制指南根据准则,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过程中,应当将科目调整过程和追溯调整分录开成工作底稿,与相关原始资料一起作为会计资料存档。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编制如下工作底稿:1 、新旧会计准则科目对照表;2 、账户余额结转与追溯调整分录及其汇总表;3 、新准则账户余额表;4 、 2008 年 1 月 1 日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5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同时,作为新旧账户余额结转与追溯调整分录的依据,应当提供确定公允价值、确认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等的外部原始资料,以及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或重构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公司治理,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授权、决算和流程等工作的内部

22、文件:1 、建立、健全公司确定公允价值的内部控制制度;2 、 根据新准则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 对原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检查, 制订合理的会计政策,做出恰当的会计估计;3 、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各项损失核销的内部控制制度;4 、 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决策权限, 履行相应决策程序, 在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客观分析持有意图, 合理划分其类别并形成明确的书面结论。企业应当将上述工作底稿、外部原始资料以及公司内部文件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予以保存。附件:1、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2、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编制要求与说明3、新旧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

23、所有者权益调节情况表4、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5、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6、首次执行日操作底稿表附件1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编制单位:元编号项目名称金额2007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现行会计准则)1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2股份支付3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4以公允价值的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以公允价值的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6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7衍生金融工具8所得税9其他2008年1月1日股东权益(新会计准则)-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可编辑附件2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编制要求与说明主要项目编制说明如下:

24、第 1 项,对于 2008 年 1 月 1 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根据预计负债的金额调减留存收益。第 2 项,对于可行权日在 2008 年 1 月 1 日或之后的股份支付,若以权益结算,以前年度应确认的成本费用在调减留存收益的同时,增加资本公积;若以现金结算,应将以前年度确认的成本费用调减留存收益(并增加应付职工薪酬) 。第 3 项,公司应将在 2008 年 1 月 1 日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调减留存收益。第 4 项,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额负债,应按 2008年 1 月 1 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

25、价值的差额调增或调减留存收益;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2008 年 1 月 1 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调增或调减留存收益。第 5 项,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部分的价值,调增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比如包括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应按归属于权益成份的金额调增资本公积) 。第 6 项, 对于未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 或已按成本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2008 年 1 月 1日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调增或调减留存收益。第 7 项, 2007 年 1 月 1 日执行新会计准则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减留存收益;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增留存收益。第 8 项, 除上述调整事项之外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 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需调整的其他事项。附件3:新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调节情况表调整项目所有者权益合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07年末调整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