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信息之路绽数字校园之花_第1页
走信息之路绽数字校园之花_第2页
走信息之路绽数字校园之花_第3页
走信息之路绽数字校园之花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信息之路,绽数字校园之花 大兴区黄村第三小学赵英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从工作实际出发依据“以教育改革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支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以名师带动名校为手段,全面创建二十世纪的新型学校”为总体目标,积极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几年来我们在信息高速路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打造出了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大兴区黄村三小是一所区级直属老校,现任校长以睿智的眼光,抓住信息化这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把 “ 数字化校园 ” 作为特色建设方向,制订了规划,确定了目标,要通过 3-5 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 “ 六化 ” 教育决策与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

2、化、无纸化;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教科研活动和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求真务实,在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征程上迈出了有力的步伐,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一、软件起步,教研引路 教育信息化应是全面的,既包括 “ 硬件 ” ,又包括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管理等 “ 软件 ” ,实现教育 “ 硬件 ” 的信息化固然不易, “ 软件 ” 信息化更困难。在原有基础上,我校强化了信息化的 “ 软件 ” 建设。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如何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教育信息

3、化的文件,学习有关信息化的理论文章,使教师深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充分认识到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老师的传道、授业的地位的冲击,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学校教育,师生关系必然会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权威,而只能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朋友。 自 1996 年起,在县小教研的指导下,以阳光代为基础,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了搞好这个实验,学校购置一台微机、视频转换卡和两台 25 吋彩电。通过一年的实践活动,实验小组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他们撰写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与最佳作用时机的结

4、合一文获北京市计算机辅助教学论文二等奖 ,并多次为全校教师作观摩课、研究课,更为可喜的是全体教师从中看到了教改的新方向,看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益,从而激发了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由原来的我们请老师到机房去,变他们自己抢着去,下班后,教师可以自由出入机房,从而为我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为了给教师创造条件和信息氛围。 98 年 11 月,有市电教馆领导参加的大兴区电教环境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电教组的老师群策群力,用自制课件上了一节数学课圆的认识,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适时进行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先后进行了洪图 4.0 、 reamweaver 、 flash 等软件的培

5、训,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内形成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潮。 意识增强了,观念转变了,我校老师以最大地热情投入到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力。 二、硬件求硬,走切合自己的路 我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进行信息化建设,在硬件设施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以硬件建设带动软件建设,而是以软件发展推动硬件建设的新思路,依据我校现有经济状况,力争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在这里我想说:如要有所成就,就要具有一种在困难面前不言败、勇于奉献的精神。三小的校长、老师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开始艰难的发展历程。 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依据“总体设计,分布实施,

6、逐步到位,继续完善”的方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从阳光代艰难起步,到建立多媒体教师备课室、多功能教室,到计算机校园网的建设,再到现在的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以及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室的建成,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全校教师的心血。 多媒体双向教学将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9 年暑假我校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个高温难耐的夏日,校长又带领部分教师三上天津、四下中关村,进行考察论证,选定设备后,又开始紧张的组装,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1 个教室全部安装上了最新的全数字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室里没有计算机,只有一台多媒体教学终端,教师上课时像用电视机一样通过遥控器就可控制课件的播放

7、。在数字化校园中,所有教学资源都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多媒体教学中心的服务器上,每个教师都可有自已专有的网络空间,经过授权后在校园网的范围内,可在任何计算机上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并播放,也可在任何联网的计算机上控制教学过程。甚至可以在教室里遥控自己办公室的计算机,任由调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教学。 经过一暑期的准备,凝聚着全校教师心血的双向教学系统,顺利安装调试完毕,已掌握一定计算机技能的教师,在暑假安装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的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制作着教学软件。九月开学的第一天,我校教师运用安装调试完成仅2天的双向教学系统上课10节,且十分顺利,至此,进行多媒体适时适度地辅助教学,不再是一种奢望,它已成为

8、我们教学的现实。仅半年,我校教师共运用该系统上课1200多节,共制作教学软件800多个。教师们品味到了数字化课堂的魅力。 截至1999年,在原有一个机房的基础上,我又新建了一个配置先进的有40台计算机的微机房,建了一个有6台计算机的教师计算机备课房,建成了卫星闭路电视系统,建成了数字化摄、录、播演室1个。购置了专业的视频编辑系统,电教员可以为老师的剪辑录像课和资料带。并在校园网内建立 vod 视频点播系统。 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虽存在着许多缺陷,但我们毕竟在未知领域,靠着自己顽强的拚搏精神和在困难面前不言败的劲头,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虽然在前进的过程中充满坎坷和困惑,凭着一股钻劲、闯劲

9、和韧劲,三小的教师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中来。 三、管理信息化步入正轨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同时要求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如何使这项工作真正产生效益,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从强化管理入手,以 “ 一严 ” ( “ 严格要求 ” )、 “ 三高 ” ( “ 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 ” )为管理目标,首先成立了信息技术小组,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预算、网络建设、技术培训等工作。使管理“一条龙”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始迈上了科学的轨道。同时,也注重软件资源的管理,对教学一些软件、素材库进行分类管理,并对教师自制教学软件的进行分学科

10、管理,减少劳动强度,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我们走出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北京小学、丰师附小、黄村镇中心校等学校进行参观学习,电教组长到大连、无锡等地参观考察;另一方面,在多次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制定切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研计划,开展每月一推荐、一评优、一表彰活动,举办家长开放课,诚请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等,所有这些加快了我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步伐。 四、加强潜件的发展,让硬件新高增效率 “世界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教育的发展更是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01年,在信息化设施的投入上又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我们

11、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立了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室。这个网络教室配置40多台电脑,具有声音广播、屏幕广播、网上影院、语音对讲、电子抢答、远程遥控等功能,无论从设备上还是功能上都具有一流水平。硬件的上新高,更要加强潜件的不断发展。祝智庭教授说,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培训也从两个 100% ( 100% 熟练使用计算机, 100% 能制作课件)向高深处发展,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室技术的培训,大胆地探索和实践网络教室的应用,使教师的 cai 课件由演示型向探究型发展。仅2001年3月到4月间我们共上网络课27节。自然网络课太阳

12、系等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校园的作用。体现出教学观念的更新,由以 “课堂为主”向“ 课堂、电脑、网络并存 ” 的学习环境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由以 “ 黑板加粉笔 ” 模式向 “ 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网络交互并存 ” 模式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由 “讲授型” 向“主动式、协作式、资源型、探索型、研究型” 转变。 2002 年上半年,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学校又投入近50万元建起了 “ 千兆入校,百兆上桌 ” 的宽带校园网,为每一位老师配备了电脑。开通了黄村三小自己的网站。校园网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初实现了校园各部门、各个办公室的计算机连网,信息点数量达500个,我校校园网的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目前

13、能提供 e-mail 、 www 、网络办公、 ftp 、 vod等服务,并实行技术与管理结合的网络安全措施。 如今,我校已拥有2个网络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大型多媒体会议室,每6名学生就拥有1台电脑。硬件上的信息化环境,奠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我校以务实的活动的开展为载体。首先注意到不同层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初步培训,对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大大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大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在三小的课堂教学上已蔚然成风。并组织了教师信息技术 “ 四个一 ”

14、活动,即制作一个网络版课件、设计并制作一个网页、展示一项网络技能、撰写一篇关于网络应用的经验性论文,引导老师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教学,为教育教学服务。他们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再定期进行优化整合,已在建立起富有本校特色、学科个性和实用价值的资源库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教师研究、制作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尤其是数学、语文 、 自然、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教会教师人人学会制作网页,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的网页制作比赛,实现了 90% 以上的教师有个人网页的目标,并且将优秀的教师个人网页挂在学校或教研组的主页上。 五、科研先导,开创网络新

15、天地 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教师则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育。 为了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一步优化,我们在校内成立课题组,做到人人有课题,初步形成课题网。在培养目标上,要学会在信息社会中,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从而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最终走向成功;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虚拟教学等;在内容上,是多方位的;在方法上,采用探究式、讨论式、自学引导式、交互式等,更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环境上更加宽松愉快。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力求通过对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使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16、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已作为我校“十五”市级课题,并在校内设立课题组,且做到人人有课题,初步形成课题网。目前我校“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四结合”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已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立项。2002年12月我校又确立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广大教师提出:对待教育科研,教师首先是支持者,接着是参与者,最终是受益者。2003年10月8日 ,我校参加了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揭牌、试验区授牌仪式,黄村三小正式成为此项研究课题的实验学校。 为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校园,在今年暑期我校将在每个楼层配置电脑触摸屏,拓展网络资源的覆盖面,使信息真正的走入学生,另外,电子阅览室也将为学生和老师开放,为教师和学生网上冲浪提供了更大、更方便的空间,卫星接收系统和学校网络的连通,使学校实现了“天罗”“地网”的信息合一。 求真务实措施,使黄村三小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